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排水工程用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2.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地球上的水资源分为淡水资源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能够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据了一小部分,且这一小部分淡水资源又需要分成多种比例,供不同行业使用,水资源被使用过后,需要经过科学处理,才能被再次使用。
3.对于市政污水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通常需要过滤,但现有技术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大多过程较为简单,且设备仅具有过滤功能,过滤时,污水中所含的固体杂质,在水的粘附力作用下,容易堵塞滤孔,从而削弱了过滤装置的功用,导致水流通过滤孔的速度减缓,使得污水处理的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4.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排水工程用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污水中所含的固体杂质,在水的粘附力作用下,容易堵塞滤孔的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市政排水工程用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侧壁内水平固定套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入箱体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筒、套筒、支板、收集筐、水泵、吸水管、出水管、喷水管、出料管和抽吸部件,所述箱体内垂直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套筒水平转动套设在挡板内,所述滤筒左端转动套设在进水管右端,所述滤筒右端固定套接在套筒上,所述滤筒呈圆台形,且外圆弧面开设有多个呈条状的滤口,所述支板垂直固定安装在进水管内壁顶端,所述收集筐水平安置在滤筒内,且左侧面与支板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水平固定套接在收集筐右侧,且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套设在套筒内,且右端与抽吸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箱体顶端,所述喷水管两端分别与箱体左内壁和挡板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底侧开设有喷水口,所述吸水管底端固定套接在箱体背面,且与箱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吸水管顶端与水泵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顶端与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底端穿过箱体顶壁与喷水管相连通,所述箱体底面垂直固定套接有排水管,所述挡板右侧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套筒转动。
10.优选的,所述抽吸部件包括抽吸泵、吸管和排管,所述抽吸泵固定安装在箱体内顶壁,且位于挡板右侧,所述吸管两端分别与抽吸泵入口和出料管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排管顶端与抽吸泵出口固定连接,所述排管底端连接有分离装置。
11.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电动机垂直固定安装在挡板右侧面,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套筒右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电动机输出轴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筒、排渣管、导管、套管和第三齿轮,所述排渣管顶端垂直固定套接在箱体底面,所述离心筒上下两端分别与排管底端和排渣管顶端转动套接,所述离心筒筒壁水平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套接在离心筒顶端,且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套管垂直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底壁,且与离心筒同轴线,所述导管顶端固定套接在箱体底壁,且与套管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管底端与排水管相连通。
13.3、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管将污水导入箱体内,污水通过滤筒时,水会从滤口排出,水中的固体会留在滤筒内,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套筒带动滤筒转动,滤筒带动污水转动,由于滤筒顺着水流方向逐渐变窄,配合离心力的作用,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会贴近滤筒内壁,且随着滤筒内壁转动,水泵抽吸过滤后的水,并通过喷水管喷出,将滤筒内壁的固体杂质截留在收集槽内,在抽吸装置的运转下,通过出料管排出,通过此种方式,可避免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粘附在过滤装置上,可防止滤口被堵塞,提升了过滤速度,使得污水处理工作更高效;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抽吸装置将固体杂质经排管排入离心筒,驱动部件带动离心筒转动,离心筒带动固体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固体杂质上黏连的污水通过滤孔甩出离心筒,被套筒截留,最终经过导管排入排水管,通过此种方式,可对固体杂质上残留的水进一步分离,提升污水的回收量,使得装置对污水的处理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21.1、箱体;2、进水管;3、滤筒;4、套筒;5、支板;6、收集筐;7、水泵;8、吸水管;9、出水管;10、喷水管;11、出料管;12、挡板;13、排水管;14、抽吸泵;15、吸管;16、排管;17、电动机;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离心筒;21、排渣管;22、导管;23、套管;24、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4,一种市政排水工程用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左侧壁内水平固定套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穿入箱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滤筒3、
套筒4、支板5、收集筐6、水泵7、吸水管8、出水管9、喷水管10、出料管11和抽吸部件,箱体1内垂直固定安装有挡板12,套筒4水平转动套设在挡板12内,滤筒3左端转动套设在进水管2右端,滤筒3右端固定套接在套筒4上,滤筒3呈圆台形,且外圆弧面开设有多个呈条状的滤口,支板5垂直固定安装在进水管2内壁顶端,收集筐6水平安置在滤筒3内,且左侧面与支板5右侧面固定连接,出料管11水平固定套接在收集筐6右侧,且与其内部相连通,出料管11套设在套筒4内,且右端与抽吸部件固定连接,水泵7固定安装在箱体1顶端,喷水管10两端分别与箱体1左内壁和挡板12左侧壁固定连接,喷水管10底侧开设有喷水口,吸水管8底端固定套接在箱体1背面,且与箱体1内部相连通,吸水管8顶端与水泵7进水端固定连接,出水管9顶端与水泵7出水端固定连接,出水管9底端穿过箱体1顶壁与喷水管10相连通,箱体1底面垂直固定套接有排水管13,挡板12右侧设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用于带动套筒4转动。
25.抽吸部件包括抽吸泵14、吸管15和排管16,抽吸泵14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顶壁,且位于挡板12右侧,吸管15两端分别与抽吸泵14入口和出料管11右端固定连接,排管16顶端与抽吸泵14出口固定连接,排管16底端连接有分离装置。
26.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17、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19,电动机17垂直固定安装在挡板12右侧面,第一齿轮18固定套接在套筒4右端,第二齿轮19固定套接在电动机17输出轴上,且与第一齿轮18啮合连接。
2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进水管2,通过进水管2将污水导入,同时启动驱动部件,电动机17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第二齿轮19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转动,带动套筒4转动,套筒4转动,带动滤筒3转动,滤筒3转动带动水体转动,由于滤筒3呈圆台形,顺着水流方向,滤筒3的口径不断缩小,对水体具有一定的挤压作用,配合离心力,使得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贴近在滤筒3内壁,并随着滤筒3内壁转动,污水从滤口流出,排入箱体1内位于滤筒3下方的空间,水泵7通过吸水管8从箱体1内抽吸过滤后的污水,经出水管9排入喷水管10,最终经喷水管10的喷口喷出,将滤筒3内壁上的固体杂质截留在收集筐6内,抽吸泵14运转,通过吸管15和出料管11将固体杂质从收集筐6内排出,通过此种方式,可将固体杂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并及时排出,可避免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粘附在过滤装置上,防止滤口被堵塞,提升了过滤速度,使得污水处理工作更高效。
28.实施例2:
29.请参阅图4,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有所不同之处在于,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筒20、排渣管21、导管22、套管23和第三齿轮24,排渣管21顶端垂直固定套接在箱体1底面,离心筒20上下两端分别与排管16底端和排渣管21顶端转动套接,离心筒20筒壁水平开设有多个滤孔,第三齿轮24固定套接在离心筒20顶端,且与第二齿轮19啮合连接,套管23垂直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底壁,且与离心筒20同轴线,导管22顶端固定套接在箱体1底壁,且与套管23内部相连通,导管22底端与排水管13相连通。
30.抽吸泵14将杂质抽出后,通过排管16排入离心筒20,第二齿轮19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三齿轮24转动,第三齿轮24转动,带动离心筒20转动,离心筒20带动落入其内部的固体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体杂质上黏连的污水通过滤孔甩出,并被截留在套管23内,最终经导管22排入排水管13流出,通过此种方式,可对固体杂质上残留的水进一步分离,提升污水的回收量,使得装置对污水的处理更加充分。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