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结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8989发布日期:2022-03-26 16:0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结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相介质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结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2.现在,空气压缩机使用的分离器中,其分离内件多为丝网式的除沫器或聚结滤芯的结构。丝网式除沫器过滤精度低,分离效果差。采用聚结滤芯的过滤精度很高,但滤芯寿命比较短,需要经常性的更换,而大型设备的聚结滤芯更换甚至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在对聚结滤芯进行更换的过程中,一般不得不将整条产线停下来等待,因此更换滤芯的时间会给业主带来大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滤芯的聚结式过滤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聚结式过滤器,包括滤筒本体和滤芯组件,所述滤筒本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液口;
6.所述滤筒本体的上部侧壁设置有可旋转的悬臂,所述滤筒本体的顶部设有可拆卸人孔盖,所述可拆卸人孔盖与所述悬臂连接;
7.所述滤筒本体包括滤筒腔,所述进气口连通至滤筒腔;所述排液口设于所述滤筒腔的底部;
8.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精滤和粗滤,所述粗滤的高度大于所述精滤的高度,所述粗滤的内径大于所述精滤的外径;
9.所述精滤的底部敞口且连通至所述出气口,所述精滤的顶部封闭,所述精滤顶部外部固定有长螺栓;所述精滤的底部四周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经螺栓固定在滤筒腔的内底面上;
10.所述粗滤底部敞口,顶部封闭,所述粗滤的顶部设有螺栓孔,所述粗滤套装在所述精滤外围,所述精滤顶部的长螺栓穿过所述粗滤顶部的螺栓孔,利用螺帽将精滤和粗滤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2.1.第一重过滤装置为价格较低、过滤效果正常的聚结滤芯,但实际该滤芯已经基本满足了工艺过要求的过滤效果,该滤芯因为在外部进行了第一重过滤,所以需要定期更换。
13.2.第二重滤芯采用价格高昂、过滤精度很高的滤芯进行精细过滤,气体经过第一重滤芯时已经很干净了,该滤芯的作用是提高过滤精度,且在第一重滤芯失效的情况下,他还能接着发挥作用,避免一个滤芯的失效对整个机组造成影响。该滤芯因为过滤的气体比较干净,所以不需要经常性的更换。
14.3.排液口内壁与滤芯支撑的底板表面平齐,这样滤芯空间内不会存在任何积液,
能够更好的养护滤芯的寿命。
15.4.在更换粗滤滤芯的过程中,因为全部支撑结构均做成螺栓连接,拆卸方便,拆卸速度非常快。
16.优选地,所述滤筒本体内经隔板分割为滤筒腔和缓冲腔,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滤筒腔和缓冲腔的通孔;所述精滤的底部敞口经缓冲腔连通至所述出气口。
17.优选地,所述精滤的支撑板与隔板之间还设有密封垫。
18.优选地,所述粗滤的底部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密封垫;
19.优选地,所述螺帽与所述粗滤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垫;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效果更佳,避免未经过滤的气体经缝隙穿过。
21.优选地,所述精滤底部的支撑板上设有加强筋板;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强度更佳,确保安全。
23.优选地,所述隔板具有3-5
°
的倾斜角度,所述排液口设于倾斜隔板的坡底处;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积液的排放更顺畅和彻底,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25.优选地,所述缓冲腔底部设有排污口,便于排放设备刚投放时缓冲腔内的污物。
26.优选地,所述隔板上通孔周边设有至少3个定位导杆,3个定位导杆从上向下呈逐渐收缩状,在利用吊具从上向下放置精滤时,3个定位导杆可以对精滤进行导向,使其精确的放置到对应位置上。
27.优选地,所述滤筒本体上,对应缓冲腔位置设有可拆卸手孔板,便于拆卸、装配固定精滤的螺栓,而无需从顶部人孔处放人下来操作。
附图说明
28.图1为实施例1聚结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实施例2精滤底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聚结式过滤器精滤固定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实施例4聚结式过滤器中定位导杆示意图;
32.图5为实施例5聚结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34.1、滤筒本体;1.1、滤筒腔;1.2、缓冲腔;2、滤芯组件;2.1、粗滤;2.2、精滤;3、进气口;4、出气口;5、排液口;6、悬臂;7、人孔盖;8、隔板;8.1、通孔;9、长螺栓;10、支撑板;11、加强筋;12、排污口;13、定位导杆;14、手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聚结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聚结式过滤器包括:包括滤筒本体1和滤芯组件2,所述滤筒本体1上设有进气口3、出气口4和排液口5;
38.所述滤筒本体1的上部侧壁设置有可旋转的悬臂6,所述滤筒本体1的顶部设有可拆卸人孔盖7,所述可拆卸人孔盖7与所述悬臂6连接;
39.所述滤筒本体1内包括滤筒腔1.1,所述进气口3连通至滤筒腔1.1;所述排液口5设于所述滤筒腔1.1的底部。
40.所述滤芯组件2包括精滤2.2和粗滤2.1,所述粗滤2.1的高度大于所述精滤2.2的高度,所述粗滤2.1的内径大于所述精滤2.2的外径;
41.所述精滤2.2的底部敞口且连通至所述出气口4;所述精滤2.2的顶部封闭,所述精滤2.2顶部外部固定有长螺栓9;所述精滤2.2的底部四周固定设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经螺栓固定在滤筒腔1.1的内底板上;
42.所述粗滤2.1底部敞口,顶部封闭,所述粗滤2.1的顶部设有螺栓孔,所述粗滤2.1套装在所述精滤2.2外围,所述精滤2.2顶部的长螺栓9穿过所述粗滤2.1顶部的螺栓孔,利用螺帽将精滤2.2和粗滤2.1固定连接。
43.实施例2:
44.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聚结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聚结式过滤器包括:包括滤筒本体1和滤芯组件2,所述滤筒本体1上设有进气口3、出气口4和排液口5;
45.所述滤筒本体1的上部侧壁设置有可旋转的悬臂6,所述滤筒本体1的顶部设有可拆卸人孔盖7,所述可拆卸人孔盖7与所述悬臂6连接;
46.所述滤筒本体1内经隔板8分割为滤筒腔1.1和缓冲腔1.2,所述进气口3连通至滤筒腔1.1,所述出气口4连通至缓冲腔1.2;所述隔板8上设有连通滤筒腔1.1和缓冲腔1.2的通孔8.1;所述排液口5设于所述滤筒腔1.1的底部;所述缓冲腔1.2底部设有排污口12。
47.所述滤芯组件2包括精滤2.2和粗滤2.1,所述粗滤2.1的高度大于所述精滤2.2的高度,所述粗滤2.1的内径大于所述精滤2.2的外径;
48.所述精滤2.2的底部敞口,顶部封闭,所述精滤2.2顶部外部固定有长螺栓9;所述精滤2.2的底部四周固定设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经螺栓固定在所述隔板8上,所述精滤2.2底部的敞口与所述隔板8上的通孔8.1相适配;
49.所述粗滤2.1底部敞口,顶部封闭,所述粗滤2.1的顶部设有螺栓孔,所述粗滤2.1套装在所述精滤2.2外围,所述精滤2.2顶部的长螺栓9穿过所述粗滤2.1顶部的螺栓孔,利用螺帽将精滤2.2和粗滤2.1固定连接。
50.如图3所示,所述精滤2.2底部的支撑板10上设有加强筋11板。
51.本过滤器工作过程如下:
52.夹杂固体和液体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过滤器内,由于滤筒本体是封闭的,气体只能从图1中箭头的位置进入到外部的第一个聚结滤芯,该滤芯为粗滤滤芯,采用过滤精度一般的滤芯,该滤芯价格低,过滤精度仅能满足正常的过滤需求即可,该滤芯只允许气体外进内出(如箭头方向所示),单向流通。
53.初步过滤后的气体继续向里走,进入到第二重过滤滤芯中,一个过滤精度更高的精密过滤滤芯中,该滤芯要求过滤效率达100%,过滤精度越高越好。该滤芯同样只允许外进内出,最后其他沿着图纸箭头方向从出气口排出。
54.实施例3:
55.所述隔板8具有3-5
°
的倾斜角度,所述排液口5设于倾斜隔板8的坡底处。
56.实施例4:
57.如图4所示,所述隔板8上通孔8.1周边设有多个定位导杆13,定位导杆13从上向下呈逐渐收缩状,在从上向下放置精虑2.2时可以起到对支撑板10的导向作用,便于快速定位。
58.实施例5:
59.如图5所示,所述滤筒本体1上,对应缓冲腔1.2位置设有可拆卸手孔板14。
60.实际使用时,粗滤拆下来后,滤筒本体内部的空间足够大,足以容纳一个人进入内部进行精滤的安装和拆卸。
61.本方案在滤筒本体底部增加个手孔,这样螺栓就可以从底部进行拆卸,无需从上部进入滤筒本体内部。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