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吹管安装结构和干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1930发布日期:2022-05-17 11:2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吹管安装结构和干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过滤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吹管安装结构和干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除尘器在更换滤袋的时候,一般需先拆下喷吹管再抽取滤袋。而大多数的除尘器中的喷吹管的头部与安装管螺纹连接,并且喷吹管的尾部用螺栓的固定在底座上,这种安装方式在需要拆除喷吹管再抽取滤袋时十分麻烦,每次均需要使用工具将喷吹管的头部脱离安装管的螺纹连接,并且将喷吹管的尾部的螺栓拆除,导致效率低下,并且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拆装更加方便的喷吹管安装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吹管安装结构,其包括:喷吹管、具有第一内管段和第二内管段的安装管,以及底座;所述喷吹管、所述第一内管段,以及第二内管段分别均呈圆管状;所述第一内管段与所述第二内管段相连通;第一内管段和第二内管段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内管段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内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内管段的直径;所述喷吹管的直径小于第一内管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内管段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可容置所述喷吹管且供所述喷吹管沿预定路径移动的预定空间;所述喷吹管可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以使所述喷吹管的第一端插置在所述第一内管段内,且所述第一内管段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喷吹管的长度;在所述喷吹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可卡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卡置块;在所述卡置块高于所述底座的水平高度且所述卡置块位于所述底座所在竖直空间的外部时,所述喷吹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管段内。
5.可选的,所述卡置块包括:连接板和限位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管的第二端上;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限位板插入的通槽。
6.可选的,所述限位板和所述连接板均呈平板状;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喷吹管相垂直设置;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板相垂直设置,且所述限位板朝背向所述喷吹管的方向延伸。
7.可选的,在所述限位板插入至所述通槽且所述喷吹管卡置在所述第一内管段时,所述喷吹管与所述第二内管段之间具有间隙。
8.可选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第一内管段的内壁上具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卡置在所述环形槽内;在所述限位板插入至所述通槽且所述喷吹管卡置在所述第一内管段时,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喷吹管的侧壁上。
9.可选的,所述喷吹管第一端的边缘设有第一倒角。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倒角的角度为20度。
11.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内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内管段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倒角。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倒角的角度为15度。
13.一种干式过滤器,包括上述的喷吹管安装结构。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喷吹管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拆装喷吹管,使拆装的效率更高,并且在相较以往喷吹管的头部与头部采用螺纹连接和喷吹管的尾部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本技术的拆装更加灵活、快速和高效,使用户当需要清洗喷吹管时,能够简单的拆卸清洗。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7.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喷吹管;2、安装管;21、第一内管段;22、第二内管段;3、底座;31、通槽;4、卡置块;41、连接板;42、限位板;5、间隙;6、密封圈;7、第一倒角;8、第二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22.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23.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
24.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5.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喷吹管1安装结构,其包括:喷吹管1、具有第一内管段21和第二内管段22的安装管2,以及底座3;所述喷吹管1、所述第一内管段21,以及第二内管段22分别均呈圆管状;所述第一内管段21与所述第二内管段22相连通;第一内管段21和第二内管段22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底座3位于所述第一内管段2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内管段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内管段22的直径;所述喷吹管1的直径小于第一内管段21的直径;所述第一内管段21与所述底座3之间形成可容置所述喷吹管1且供所述喷吹管1沿预定路径移动的预定空间;所述喷吹管1可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以使所述喷吹管1的第一端插置在所述第一内管段21内,预定路径为喷吹管1移动的路径;且所述第一内管段21与所述底座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喷吹管1的长度;在所述喷吹管1的第二端设置有可卡置在所述底座3上的卡置块4;在所述卡置块4高于所述底座3的水平高度且所述卡置块4位于所述底座3所在竖直空间的外部时,所述喷吹管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
一内管段21内。
27.其中,本技术的安装管2具有第一内管段21和第二内管段22,并且所述第二内管段22位于所述第一内管段21的上方,此处第二内管段22用于与其他的电子器件连接,所述第一内管段21与所述第二内管段22相连通,也即是第一内管段21与第二内管段22共同构成了竖直向下的安装管2内管段。第一内管段21与所述底座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喷吹管1的长度,使喷吹管1的卡置块4卡置在底座3上时,喷吹管1的第一端插置在第一内管段21内。而底座3位于第一内管段21的正下方,并且在安装喷吹管1时,由于喷吹管1的直径小于第一内管段21的直径,使工作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内管段2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插入第一内管段21内,直至喷吹管1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底座3,然后将喷吹管1的第二端部分卡置在底座3上,其中,该处的第一端指的是喷吹管1的顶端,第二端指的是喷吹管1的底端。工作人员再放开喷吹管1使喷吹管1下移预设距离从而使喷吹管1的第二端完全卡置在底座3上,此时喷吹管1的第一端相对第一内管段21下移预设距离。并且由于第一内管段21的直径小于第二内管段22的直径,使喷吹管1无法从第一内管段21伸入至第二内管段22处,从而防止喷吹管1插入第一内管段21时将第二内管段22连接的电子器件捅坏。在拆卸喷吹管1时,可以通过共走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往上提起,使喷吹管1插入至第一内管段21内预设距离,从而使喷吹管1的第二端脱离与底座3的卡置,然后工作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内管段2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将喷吹管1拔出第一内管段21即可完成喷吹管1的拆卸。使本技术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拆装喷吹管1,使拆装的效率更高,并且在相较以往喷吹管1的头部与头部采用螺纹连接和喷吹管1的尾部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本技术的拆装更加灵活、快速和高效,使用户当需要清洗喷吹管1时,能够简单的拆卸清洗。
28.另外,在所述卡置块4高于所述底座3的水平高度且所述卡置块4位于所述底座3所在竖直空间的外部时,所述喷吹管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管段21内,也即是能保证在喷吹管1的第一端插置到第一内管段并且沿预定路径移动时,位于喷吹管1的第二端上的卡置块4不会被底座所止档,从而导致喷吹管1无法移动至第一内管段21和底座3之间。
29.具体地,喷吹管1的截面呈圆形,并且第一内管段21和第二内管段22的截面呈圆形。
30.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述卡置块4包括:连接板41和限位板42。所述连接板41设置在所述安装管2的第二端上,也即是喷吹管1的底端。在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限位板42插入的通槽31,通过采用限位板42插入通槽31的方式,使喷吹管1的第二端能够与底座3形成相限位。
31.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本技术的底座3的截面呈n形,并且通槽31开设在底座3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板上。
3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42和所述连接板41均呈平板状。所述限位板42侧面所在平面与所述喷吹管1相垂直设置,所述限位板42与所述连接板41相垂直设置,且所述限位板42朝背向所述喷吹管1的方向延伸,其中,当喷吹管1处于竖直方向时,限位板42也处于竖直方向,使能够更好的卡置在通槽31内。
33.进一步地,参见图2,本技术在所述限位板42插入至所述通槽31且所述喷吹管1卡置在所述第一内管段21时,所述喷吹管1与所述第二内管段22之间具有间隙5,该间隙5的长
度则是喷吹管1在第一内管段21滑动的预设距离,也即是当工作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内管段2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插入第一内管段21内,直至喷吹管1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底座3,此时喷吹管1的第一端进入间隙5,使喷吹管1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底座3。
34.进一步地,参见图2,本技术还包括:密封圈6。所述第一内管段21的内壁上具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6卡置在所述环形槽内。在所述限位板42插入至所述通槽31且所述喷吹管1卡置在所述第一内管段21时,所述密封圈6套设在所述喷吹管1的侧壁上,使喷吹管1与第一内管段21之间不需要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也能够实现相密封,并且在喷吹管1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内管段2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插入第一内管段21时,由于密封圈6具有一定的弹性,避免了喷吹管1对密封圈6造成损坏。
3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还可以在第一内管段21内设置多个密封圈6,使增加第一内管段21与喷吹管1之间的密封性。
36.参见图2,为了能够让喷吹管1能够更容易相对第一内管段21倾斜插入至第一内管段21内,所述喷吹管1的位于第一端处的外侧面与端面之间开设有第一倒角7,其中,第一倒角7的设置能够使喷吹管1插入至第一内管段21时,先使第一倒角7触碰到第一内管段21的内壁,增加了当喷吹管1触碰到第一内管段21的内壁时,喷吹管1插入第一内管段21的深度,从而使喷吹管1能够更容易的插入至第一内管段21内。
37.具体地,所述第一倒角7的角度为20度。
38.参见图2,为了能够让喷吹管1能够更容易相对第一内管段21倾斜插入至第一内管段21内,在所述第一内管段21远离所述第二内管段2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倒角8,使第一倒角7触碰到第一内管段21的内壁,增加了当喷吹管1触碰到第一内管段21的内壁时,喷吹管1插入第一内管段21的深度。
39.具体地,所述第二倒角8的角度为15度。
4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干式过滤器,包括上述的喷吹管1安装结构。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安装喷吹管1时,工作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内管段2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插入第一内管段21内并伸入至间隙5内并沿预定路径移动喷吹管1,直至喷吹管1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底座3,然后将限位板42插入通槽31内,此时工作人员再放开喷吹管1使喷吹管1下移预设距离从而使喷吹管1的第二端完全卡置在底座3上。在拆卸喷吹管1时,可以通过共走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往上提起并伸入间隙5内,使喷吹管1插入至第一内管段21内预设距离,从而使喷吹管1的第二端脱离与底座3的卡置,然后工作人员手动将喷吹管1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内管段21的轴向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将喷吹管1拔出第一内管段21即可完成喷吹管1的拆卸。
42.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吹管1安装结构,其使本技术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拆装喷吹管1,使拆装的效率更高,并且在相较以往喷吹管1的头部与头部采用螺纹连接和喷吹管1的尾部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本技术的拆装更加灵活、快速和高效,使用户当需要清洗喷吹管1时,能够简单的拆卸清洗。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