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漏水反馈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0595发布日期:2022-07-23 08:0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漏水反馈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漏水反馈的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往往会在水龙头之前的管道上安装一个前置过滤器,饮用水通过前置过滤器后从水龙头流出能够得到过滤和净化,因此前置过滤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使用效果也很不错,但是现在的前置过滤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当前置过滤器因破损出现漏水时,用户无法即时获知这一信息并对前置过滤器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漏水反馈的前置过滤器,其具有即时漏水反馈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前置过滤器本体,所述前置过滤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前置过滤器本体之间设置有检测件,所述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能够与所述检测件发生反应并产生警示信息。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器本体发生漏水时,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被外壳所阻挡无法向外流出,同时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与检测件发生反应发出警示信息,用户通过警示信息即可获知前置过滤器本体出现漏水,用户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漏水。
6.优选的,所述警示信息包括体积、形状、声音或颜色变化。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体积、形状或颜色变化,变化明显,便于用户观察获取。
8.优选的,所述检测件包括检测试纸,所述检测试纸与水接触使所述检测试纸的颜色改变。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与检测试纸接触,检测试纸的颜色改变,用户通过观察检测试纸的颜色即可判断前置过滤器本体是否漏水。
10.优选的,所述检测件包括检测珠,所述检测珠与水接触使所述检测珠发生膨胀。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与检测珠接触,检测珠发生膨胀,检测珠的体积增大,用户通过观察检测珠的体积大小即可判断前置过滤器本体是否漏水。
12.优选的,所述检测件包括检测块,所述检测块与水接触使所述检测块的颜色改变。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与检测块接触,检测块的颜色改变,用户通过观察检测块的颜色即可判断前置过滤器本体是否漏水。
14.优选的,所述外壳与所述前置过滤器本体之间配合形成有容纳腔。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被外壳所阻挡储存于容纳腔内。
16.优选的,所述检测试纸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试纸设置于容纳腔的腔壁,能够保证检测试纸及时接触
到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
18.优选的,所述外壳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壳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用户可透过外壳观察是否产生警示信息判断前置过滤器本体是否漏水。
20.优选的,所述前置过滤器本体包括滤杯、接头、滤芯以及控制阀,所述滤杯与所述接头连接,所述接头上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滤杯内设置有原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腔连通,所述滤芯内设置有净水腔,所述净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滤杯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原水腔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能够将所述排污口开启或关闭。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经过进水口进入至原水腔内,进入原水腔内的水流穿过滤芯进入至净水腔内,水流中所夹杂的杂质被滤芯截留在原水腔内,进入净水腔内的水流再经出水口向外排出,当控制阀将排污口开启后,原水腔以及滤芯上的杂质便可通过排污口向外排出。
22.优选的,所述外壳能够对所述滤杯提供防护。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壳对滤杯提供防护,在滤杯受水锤或冰冻影响而损坏、破裂时,从滤杯受损处漏出的水被防护壳拦截,防止滤杯受损而影响到住户的正常生活。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5.1.前置过滤器本体漏出的水与检测件发生反应并产生警示信息,用户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警示信息判断前置过滤器本体是否漏水,漏水反馈及时,方便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漏水。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27.图2为实施例一的部分剖视图;
28.图3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实施例一滤杯的剖视图;
30.图5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31.图6为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32.图7为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33.图8为实施例五的剖视图。
34.附图标记:1、外壳;2、检测件;21、检测试纸;22、检测珠;23、检测块;24、变色涂料;25、水溶棉;3、前置过滤器本体;31、滤杯;32、接头;33、滤芯;34、控制阀;35、进水口;36、出水口;37、原水腔;38、净水腔;39、排污口;4、容纳腔;5、连接栓;6、排污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一:
38.一种带漏水反馈的前置过滤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前置过滤器本体3,前置过滤器本体3包括滤杯31、接头32、滤芯33以及控制阀34,滤杯31与接头32螺纹连接,接头32上具有进水口35以及出水口36,滤杯31内设置有原水腔37,进水口35与原水腔37连通,滤芯33内设置有净水腔38,净水腔38与出水口36连通,滤杯31上设置有排污口39,排污口39与原水腔37相连通,控制阀34能够将排污口39开启或关闭。
39.排污口39内设置有连接栓5,连接栓5上开设有排污孔6,排污孔6与原水腔37相连通,排污孔6与外界相连通,排污阀与连接栓5连接,排污阀能够控制排污孔6开启或关闭。
40.前置过滤器本体3的外侧设置有外壳1,外壳1与前置过滤器本体3之间配合形成有容纳腔4,且外壳1罩设于滤杯31的外侧能够对滤杯31提供防护,外壳1的上端与滤杯3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外壳1的下端与滤杯31的下端紧密贴合,容纳腔4呈密封状态。
41.外壳1与前置过滤器本体3之间设置有检测件2,前置过滤器本体3漏出的水能够与检测件2发生反应并产生警示信息,警示信息包括体积、形状、声音或颜色变化,优选的,外壳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即用户可透过外壳1观察到是否产生警示信息即可。
42.检测件2包括检测试纸21,检测试纸21与水接触使检测试纸21的颜色改变,且变化后的颜色不可逆,检测试纸21设置于容纳腔4的腔壁,优选的,检测试纸21可采用现有技术当中的水分检测试纸,用户通过观察检测试纸21的颜色是否变化,判断前置过滤器是否漏水。
43.实施例二:
4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检测件2包括检测珠22,检测珠22与水接触使检测珠22发生膨胀,优选的,检测珠22有若干个且均放置于容纳腔4内,检测珠22可采用现有技术当中的高吸水性树脂制成,能迅速吸收比自身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且吸水后膨胀为水凝胶,自身体积快速增大,用户可通过观察检测珠22的体积是否增大,体积增大后不可逆,判断前置过滤器是否漏水,检测件2还可采用现有技术当中的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条沿竖直方向设置也可呈周向设置,能够在遇水后产生二至三倍的膨胀变形。
45.实施例三:
46.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检测件2包括检测块23,检测块23有若干个,检测块23与水接触使检测块23的颜色改变,且变化后的颜色不可逆,优选的,检测块23有若干个且均放置于容纳腔4内,用户可通过观察检测块23的颜色是否变化,判断前置过滤器是否漏水;检测块23可采用现有技术当中的无水硫酸铜制成,即遇水后由原来的白色转变为蓝色,当然检测块23也可采用现有技术当中的过氧化钠以及无水氯化钴等遇水变色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不同的遇水变色材料制成检测块23应当视为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等同。
47.实施例四:
48.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检测件2包括变色涂料24,变色涂料24设置于容纳腔4的腔壁上,变色涂料24与水接触后颜色改变,且变化后的颜色不可逆,用户可通过观察变色涂料24的颜色是否变化,判断前置过滤器是否漏水。
49.实施例五:
50.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检测件2也可采用现有技术当中的水溶棉25,水溶棉25有若干条且均沿周向设置,呈固态的水溶棉25放置于容纳腔4内,遇水后水溶棉25溶解,用户可通过观察水溶棉25是否溶解,判断前置过滤器是否漏水。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