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1302发布日期:2022-04-22 12:3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安全柜,具体涉及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2.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是能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逸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在实验室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者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者另一种液体中时,可能产生气溶胶。而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对感染液体进行离心以及进行动物操作时,这些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气溶胶。对于这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液体,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不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可能吸入或者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而现有的生物安全柜为单个柜门,通过柜门的上下升降控制进气口的大小,而人为控制柜门升降,容易使得柜门升起高度过高,而导致进气口的吸力不足,从而造成气溶胶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设置在所柜体两侧的侧板,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并且位于所述侧板之间的操作箱,设置在所述操作箱侧面的第一柜门,设置在柜体顶部的、并且用于控制第一柜门升降的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气流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柜门底部的第二柜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柜门两端的、并且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的开门机构。
5.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侧板内的传动槽,设置在所述传动槽侧面的滑动槽,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门框,设置在所述滑动门框之间的、并且与门框胶接的第一柜门,设置在所述滑动门框侧面的直齿条,设置在所述直齿条侧面的、并且与所述直齿条啮合的升降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齿轮侧面的升降电机。
6.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门框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柜门的底部两角切割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活动胶板。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柜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胶板;所述第二柜门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
9.作为优选,所述开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第一同步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轮上的同步带,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上方的、并且与所述同步带配合的第二同步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同步轮侧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同步轮同轴的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
铰接的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末端的第二转动轴。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轴承。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轴承。
12.作为优选,所述气流控制装置包括吸风槽,与所述吸风槽连通的通风管,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顶部的分气室,设置在所述分气室顶部的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分气室底部的循环管,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的第一抽风扇,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上的第二抽风扇。
13.作为优选,所述吸风槽上设置有网板。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第二柜门与开门机构的配合,使得第二柜门打开并移动到第一柜门的侧面,从而利于保持进风的吸力,避免气溶胶泄漏,通过与第一柜门与升降机构配合,实现第一柜门升高,从而便于将较大的实验材料送进操作箱内,还通过接胶板和密封胶条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的结构图;
16.图2为图1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图;
17.图3为图1中的开门机构的结构图;
18.图4为图1中的开门机构的a动作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的开门机构的b动作示意图;
20.图6为图1中的开门机构的c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24.一种防泄漏生物安全柜,如图1所示,包括柜体1,设置在所柜体1两侧的侧板2,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的、并且位于所述侧板2之间的操作箱3,用于安全存放和处理具有感染、毒性、挥发性的实验材料,设置在所述操作箱3侧面的第一柜门4,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并且用于控制第一柜门4升降的升降机构5,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的气流控制装置6,用于控制操作箱3的气流与气压,使得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不会泄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柜门4底部的第二柜门7,在频繁存储与操作时,利用第二柜门7的快速打开,并且第二柜门7打开后的最大开口范围小,使得进入的气流可以保持一定的流速,进而避免操作箱3内的气体从开口中泄漏,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柜门7两端的、并且与所述升降机构5固定的开门机构8,用开关第二柜门7。
25.所述气流控制装置6包括吸风槽61,用于将操作箱3内的气体吸走,从而在第二柜门7处产生吸力,将外部的空气吸入,与所述吸风槽61连通的通风管62,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2顶部的分气室63,设置在所述分气室63顶部的排气管64,用于将部分气体排到外部的空气净化设备中进行消菌杀毒,设置在所述分气室63底部的循环管65,用于将部分气体抽回操作箱3,设置在所述排气管64上的第一抽风扇66,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65上的第二抽风扇67;所述吸风槽61上设置有网板68,用于提高吸力,并且避免异物掉落吸风槽61内。
26.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设置在侧板2内的传动槽51,设置在所述传动槽51侧面的滑动槽52,设置在所述滑动槽52内的滑动门框53,设置在所述滑动门框53侧面的直齿条54,设置在所述直齿条54侧面的、并且与所述直齿条54啮合的升降齿轮55,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齿轮55侧面的升降电机56,利用升降电机56转动,带动啮合的升降齿轮55垂直移动,从而带动滑动门框53和第一柜门4升降,进而方便较大的实验材料放入;所述滑动门框5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57,用于固定开门机构8,并且使得开门机构8、第二柜门7随着第一柜门4升降,所述第一柜门4的底部两角切割有活动槽41,并与开门机构8中的第二连杆88上升并且推动第二柜门7转动,所述活动槽41内设置有活动胶板42,用于避免活动槽41泄漏气体。
27.如图3-6所示,所述开门机构8包括减速电机81,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81的输出端上的第一同步轮82,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轮82上的同步带83,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81上方的、并且与所述同步带83配合的第二同步轮84,设置在所述第二同步轮84侧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同步轮84同轴的第一转动轴85,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85上的第一连杆86,与所述第一连杆86铰接的固定座87,与所述固定座87铰接的第二连杆88,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88末端的第二转动轴89,通过减速电机81转动,利用第一同步轮82带动同步带83、第二同步轮84转动,利用第一转动轴85、第二转动轴89与第一连杆86、第二连杆88的联动作用,使得第二柜门7向外移动后贴合到第一柜门4的侧面,进而完成打开第二柜门7,便于快速放入实验材料,避免空气吸力不足而造成泄漏;所述第一连杆86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轴承801;所述第二连杆88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轴承802;所述第二柜门7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胶板71,用于提高第一柜门4与第二柜门7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二柜门7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72,用于提高第二柜门7与柜体1的密封性。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速电机81的型号为2gn-5k,所述升降电机56的型号为5gu-40k。
29.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第二柜门与开门机构的配合,使得第二柜门打开并移动到第一柜门的侧面,从而利于保持进风的吸力,避免气溶胶泄漏,通过与第一柜门与升降机构配合,实现第一柜门升高,从而便于将较大的实验材料送进操作箱内,还通过接胶板和密封胶条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30.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