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1686发布日期:2022-06-25 10:2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是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生物除臭滤池是采用生物法通过专门培养在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对废臭气分子进行除臭的生物废气处理技术,其通过微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在各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氧化分解,同时进行合成代谢产生新的微生物细胞,一部分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最终转化为h2o,co2等稳定的无机物。生物除臭滤池火山岩填料要求恶臭气体均匀分布通过表面,极易造成恶臭气体分布不均,造成火山岩填料表面板结,厌氧菌的繁殖,从而造成处理效果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具体设计方案为:
4.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分离出碱性池、生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中设有布气管道,所述布气管道外包裹有格栅支撑,所述格栅支撑上方搭载有布气格栅,所述格栅支撑通过填料支撑固定于所述箱体内。
5.所述布气管道呈矩形筒状结构,所述布气管道的下方设有多个布气孔,多个所述布气空在所述布气管道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
6.所述布气管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布气管道在水平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位于同排的所述布气管道首尾相连形成通路,所述布气管路的首尾两端设有矩形衬框用于实现连接以及加强强度。
7.所述格栅支撑为金属条焊接形成的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条沿所述布气管道的径向方向形成矩形金属框,相邻的矩形金属框的底部之间通过金属条连接,在所述布气管道的下方形成矩形网状结构,所述布气格栅搭载于所述矩形金属框的顶面,所述填料支撑的顶部抵住所述矩形金属网的底面。
8.所述布气格栅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水平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9.所述箱体内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用于向箱体内喷洒药剂以及naoh,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头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顶端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管路呈鱼骨状分布。
10.所述生物池中设有火山岩,所述火山岩搭载于所述布气格栅上,所述火山岩结合药剂以及naoh,通过微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在各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氧化分解,同时进行合成代谢产生新的微生物细胞,一部分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最终转化为ho,co 等稳定的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
11.所述隔板为双层结构,所述隔板的一侧顶部与所述碱性池连通,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布气管道连通。
12.所述碱性池的侧端设有入料管,所述碱性池的中部设有布气格栅,所述碱性池内
的布气格栅搭载于填料支撑上,所述布气格栅将碱性池的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入料管的一端与碱性池外接连通,所述入料管的另一端从上向下贯穿所述布气格栅与所述碱性池的下部连通。
1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一种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其有益效果是:
14.通过布气管道和布气格栅的有效孔隙率,对进入生物池火山岩填料前的恶臭气体均匀布风,提高生物除臭滤池的处理效果,增加生物除臭滤池的处理效率,避免微生物菌种板结,提高生物除臭滤池的抗负荷能力,使恶臭气体最终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布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那个所述布气管道、布气格栅通过格栅支撑固定于布气支撑上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内臭气的流向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内臭气的侧视流向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隔板;3、碱性池;4、生物池;5、布气管道;6、格栅支撑;7、布气格栅;8、填料支撑;9、喷头;10、火山岩;11、布气孔;12、入气管;13、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22.一种新型自动化生物除臭滤池处理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 内通过隔板2分离出碱性池3、生物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4 中设有布气管道5,所述布气管道5外包裹有格栅支撑6,所述格栅支撑6上方搭载有布气格栅7,所述格栅支撑6通过填料支撑8固定于所述箱体1内。
23.所述布气管道5呈矩形筒状结构,所述布气管道5的下方设有多个布气孔11,多个所述布气空在所述布气管道5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
24.所述布气管道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布气管道5在水平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位于同排的所述布气管道5首尾相连形成通路,所述布气管路5的首尾两端设有矩形衬框用于实现连接以及加强强度。
25.所述格栅支撑6为金属条焊接形成的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条沿所述布气管道5的径向方向形成矩形金属框,相邻的矩形金属框的底部之间通过金属条连接,在所述布气管道5的下方形成矩形网状结构,所述布气格栅7搭载于所述矩形金属框的顶面,所述填料支撑8的顶部抵住所述矩形金属网的底面。
26.所述布气格栅7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水平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27.所述箱体1内设有喷头9,所述喷头用于向箱体1内喷洒药剂以及 naoh,所述喷头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头固定于所述箱体1内部顶端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管路呈鱼骨状分
布。
28.所述生物池4中设有火山岩10,所述火山岩10搭载于所述布气格栅7上,所述火山岩结合药剂以及naoh,通过微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在各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氧化分解,同时进行合成代谢产生新的微生物细胞,一部分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最终转化为h2o,co2等稳定的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
29.所述隔板2为双层结构,所述隔板2的一侧顶部与所述碱性池3 连通,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与所述布气管道5连通。
30.所述碱性池3的侧端设有入料管12,所述碱性池3的中部设有布气格栅7,所述碱性池3内的布气格栅7搭载于填料支撑8上,所述布气格栅7将碱性池3的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入料管12的一端与碱性池3外接连通,所述入料管12的另一端从上向下贯穿所述布气格栅7与所述碱性池3的下部连通。
31.臭气通入到箱体1内后,先经过碱性池3、再通过生物池4,所述填料支撑8处于设有循环水,气体通过入气管12进入到碱性池3的下部空间中,然后经过布气格栅7进入到上部的空间,该步骤可以在通过布气格栅7时完成对臭气的第一次布气,在碱性池3的上部空间中被喷头9喷淋的naoh处理,然后通过所述隔板2上侧位置进入到其双层结构之间,然后进入到布气管道5中。
32.补气管道5中的臭气从所述布气孔11喷出,实现第二次布气,同时与循环水的接触净化处理,喷出后的臭气经过所述生物池4中的布气格栅7,实现第三次布气,然后进入火山岩10,通过火山岩10的过滤,最终从出气口13排出,所述火山岩10上方的喷头9用于向火山岩10喷淋药剂。
33.上述过程中,臭气经过三次布气,使臭气分布均匀,避免造成火山岩填料表面板结,厌氧菌的繁殖,从而造成处理效果差的现象。
34.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