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1311发布日期:2022-05-18 20:2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雾水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喷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雾水壶。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植物进行浇灌的方式中,通常采用水壶对植物进行浇灌,但为了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的利用率,将水形成雾状进行喷洒,同时也能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将灰尘进行吸附。
3.相关技术如公告号为cn205761927u公开的一种仿生多功能喷雾水壶,包括壶体,壶体内部分别设置有a内腔和b内腔,壶体口部设置有塞盖,塞盖中部设置有软管槽,软管槽底部设置有柱塞管,柱塞管设置于壶体内部,柱塞管底部设置有单向透气膜,柱塞管内部设置有活塞杆,塞盖侧面设置有喷头,软管槽内设置有吸水软管,软管槽内设置有按压开关器。该种仿生多功能喷雾水壶喷口细致雾化,喷口可调节水柱大小。
4.对于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需要更换柱塞管时,需要将塞盖从壶体上取下,并将活塞杆和柱塞管一同从壶体内部取出,使得壶体的口部全部露出,从而导致外界杂物容易进入壶体内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壶体检修时杂物进入造成的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水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喷雾水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喷雾水壶,包括壶体、设置于所述壶体上的壶盖,所述壶盖内设有喷雾组件,所述壶体上还设有用于给壶体内部加压的压力筒,所述壶盖上设有控制喷雾组件进行喷雾的控制件,所述壶盖包括设置于所述壶体上的下位盖、卡接于所述下位盖上的上位盖,所述压力筒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上位盖底部的活塞筒、滑移于所述活塞筒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贯穿并滑移于上位盖内,所述活塞筒贯穿并滑移于下位盖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喷雾水壶时,利用压力筒给壶体内部进行施压,使得壶体内部的气压增大,然后利用控制件控制喷雾组件进行喷雾,以将壶体内部的水形成喷雾喷出。当需要更换柱塞管时,将上位盖和下位盖卡接分离,然后将活塞筒和活塞杆随上位盖一同远离下位盖,并使得活塞杆和活塞筒于下位盖内滑移。直至活塞筒从下位盖内滑出,转动活塞筒,使得活塞筒和上位盖的螺纹连接解除,以将活塞筒从上位盖和下位盖中取出。因此通过设置上位盖和下位盖,利用活塞筒螺纹连接于上位盖内、活塞筒滑移于下位盖内,使得活塞杆和活塞筒从下位盖上取下,减小壶体口部露出的空间,从而减少外界杂物进入壶体内部造成的污染。
9.可选的,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上位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上位盖顶壁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片嵌入的限位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活塞杆增大壶体内部压力时,带动活塞杆与活塞筒朝壶体内部滑移,以增大壶体内部压力。直至限位片嵌入限位槽内,此时活塞杆滑动至最
大距离,以限制活塞杆继续下滑,从而便于保护壶体底部。
11.可选的,所述壶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下位盖套设于所述螺纹筒上,所述螺纹筒螺纹连接于所述下位盖内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下位盖和壶体相连接时,将下位盖套在螺纹筒上,并转动下位盖,使得下位盖和螺纹筒螺纹连接,以使下位盖加个壶体顶部的开口覆盖。直至需要将水导入壶体内时,拧动下位盖将壶体顶部开口打开,然后将水加入,从而便于将壶体顶部的开口打开或关闭。
13.可选的,所述上位盖的底壁固定连接有一圈卡条,所述下位盖顶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卡条卡紧于安装腔内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位盖和下位盖相卡接时,将下位盖螺纹连接于螺纹筒后,再将上位盖的卡条和安装腔对齐,然后将上位盖按入下位盖内,以使卡条抵紧于安装腔的内壁,实现上位盖和下位盖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将活塞筒与下位盖分离。
15.可选的,所述上位盖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下位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卡入的定位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位盖和下位盖相卡接时,先将定位块和定位槽对齐,再将卡条卡入安装腔内,使得定位块卡入定位槽内,以对活塞筒滑过下位盖的位置进行导向和定位,从而便于活塞筒穿过下位盖滑入壶体内。
17.可选的,所述壶体底壁铰接有至少一对踩踏板,所述踩踏板延伸出壶体底部供人脚部踩踏。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给壶体内部增加压力时,将踩踏板从壶体底部转出,然后操作人员脚踩伸出壶体底部的踩踏板,推动活塞杆下滑后,踩踏板受到踩踏后限制壶体向上运动,以便于操作人员向上拉动活塞杆将外界空气补入活塞筒,从而便于操作者来回不停推动活塞杆对壶体进行增压。
19.可选的,所述踩踏板的铰接轴偏离所述壶体底部中心设置,所述踩踏板相互靠拢后全部位于壶体底部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踩踏板从底部转出时,将踩踏板转出壶体底部,以通过铰接轴偏心设置,增大踩踏板转出的长度,同时踩踏板转入壶体底部后能进行收纳,减小踩踏板收纳后的占用体积。
21.可选的,所述踩踏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相邻所述踩踏板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卡入的卡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踩踏板进行收纳时,将踩踏板转入壶体底部,并将两个踩踏板相互靠拢,使得卡块和卡槽相卡接,以加强靠拢后踩踏板与壶体底部的稳固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设置上位盖和下位盖,利用活塞筒螺纹连接于上位盖内、活塞筒滑移于下位盖内,使得活塞杆和活塞筒从下位盖上取下,减小壶体口部露出的空间,从而减少外界杂物进入壶体内部造成的污染;
25.通过设置限位片和限位槽,限制活塞杆下滑后抵接壶体底部,以减少活塞杆滑动对壶体造成的损伤;
26.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利用卡条卡入安装腔后,对活塞筒滑过下位盖的位置
进行导向和定位,便于活塞筒滑过下位盖的同时,也便于扣动定位块使得上位盖和下位盖的卡接相分离;
27.通过设置踩踏板,利用踩踏板转出壶体底部供操作者脚踩,限制壶体上移,便于操作人员向上拉动活塞杆将外界空气补入活塞筒,从而便于操作者来回不停推动活塞杆对壶体进行增压。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限位槽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踩踏板的爆炸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壶体;11、螺纹筒;2、壶盖;21、上位盖;211、限位槽;212、卡条;213、定位块;22、下位盖;221、安装腔;222、定位槽;3、喷头;31、吸水管;4、压力筒;41、活塞筒;42、活塞杆;421、限位片;43、打气柄;5、把手;51、按板;6、踩踏板;61、卡块;6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喷雾水壶。
34.参照图1,喷雾水壶包括壶体1、可拆卸安装于壶体1上的壶盖2,壶盖2内安装有喷雾组件,壶盖2的另一端安装有控制喷雾组件进行喷雾的控制件,壶体1上安装有用于给壶体1内部加压的压力筒4,以通过压力筒4给壶体1内部加压后,控制件控制喷雾组件进行泄压并喷雾。
35.参照图1和图2,壶盖2包括螺纹连接于壶体1的下位盖22、卡接于下位盖22上的上位盖21,壶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下位盖22内的螺纹筒11,螺纹筒11螺纹连接于下位盖22内壁。
36.参照图1和图2,喷雾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下位盖22侧壁上的喷头3、延伸入壶体1内并和喷头3相连接的吸水管31。压力筒4内包括贯穿并滑过下位盖22的活塞筒41、滑移于活塞筒41内的活塞杆42,活塞筒41延伸入壶体1内,活塞杆42贯穿并滑移于上位盖21,活塞杆42穿过上位盖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打气柄43,通过打气柄43带动活塞杆42于活塞筒41内滑移来给壶体1加压。
37.参照图2,控制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下位盖22上的把手5、安装于把手5内控制喷头3和吸水管31连通的控制阀、铰接于把手5内和控制阀连接的按板51,以通过按压按板51带动控制阀打开或关闭,进而控制喷头3和吸水管31的连通。
38.参照图2,活塞杆42穿过上位盖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421,上位盖21的顶壁开设有供限位片421嵌入的限位槽211,以通过限位片421嵌入限位槽211内限制活塞杆42继续下滑后和壶体1底壁相抵接,从而达到保护壶体1底部的效果。
39.参照图3,下位盖2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腔221,上位盖2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卡入安装腔221内的一圈卡条212,卡条212抵紧于安装腔221的内壁。上位盖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13,下位盖2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定位块213卡入的定位槽222,以通过定位块213和定位槽222的卡接,使得穿过上位盖21的活塞筒41能够穿过下位盖22进入壶体1内,以减
小上位盖21和下位盖22分离后,壶体1顶部的露出的开口大小。定位块213凸出于上位盖21和下位盖22的侧壁,以便于操作人员扣动定位块213即可使得上位盖21和下位盖22分离。
40.参照图3,壶体1底部铰接有至少一对踩踏板6,本技术踩踏板6上的数量选为一对,一对踩踏板6的铰接轴相互远离设置,且两个踩踏板6的铰接轴均远离壶体1底部中心设置,即为偏心设置。
41.参照图3,踩踏板6相互远离后转出壶体1底部供操作者脚部踩踏,限制壶体1上移,便于操作者来回推动活塞杆42对壶体1内进行加压。其中一个踩踏板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块61,另一个踩踏板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块61卡入的卡槽62,以通过卡块61和卡槽62的卡接,使得两个踩踏板6相互靠拢后并排,从而加强踩踏板6转入壶体1底部后的稳定性。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喷雾水壶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喷雾水壶时,来回拉动打气柄43,带动活塞杆42于活塞筒41内滑动将壶体1内加压。直至压力增加到一定后按压按板51将启动控制阀将喷头3和吸水管31相连通,使得壶体1内的水从喷头3喷出后形成雾状。
43.当需要更换活塞筒41时,扣动定位块213,使得定位块213脱离定位槽222、卡条212脱离安装腔221,以使上位盖21和下位盖22分离。以带动活塞筒41从下位盖22滑离壶体1,使得活塞筒41和上位盖21一同和下位盖22滑离,进而使得下位盖22仍在壶体1上,减小壶体1口部露出的空间,从而减少外界杂物进入壶体1内部造成的污染。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