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2344发布日期:2022-03-26 17:1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2.压缩气体,是指在-50℃下加压时完全是气态的气体,包括临界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0℃的气体。
3.压缩气体在生产中要对气体进行干燥,防止含有水分使用时对电气元件造成损坏,但现有的干燥设备的干燥效果不佳,干燥后的气体仍含有少量的水分,且干燥用到的吸附件拆装麻烦,不便于对吸附件的更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干燥设备的干燥效果不佳,干燥后的气体仍含有少量的水分,且干燥用到的吸附件拆装麻烦,不便于对吸附件的更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包括吸附箱,所述吸附箱顶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吸附箱的内部放置有若干个网板,相邻两个所述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填料层,所述吸附箱背离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冷凝箱内壁的顶端和内壁的底端依次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板,所述冷凝箱背离吸附箱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卡合有变色硅胶网,所述检测箱的正面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板,所述检测箱背离冷凝箱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气管。
6.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时,通过多个填料层对气体内的水分进行吸附,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气体中残留的水分进行冷冻干燥,最终的干燥效果更佳,且可通过观察变色硅胶网的变色情况来判断干燥程度,从而决定是否要二次干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箱靠近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顶端的两侧和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四个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四个所述卡块的表面均卡合有卡口,且四个所述卡口分别开设于密封盖顶端的两侧和底端的两侧。按压卡口处的卡块可将密封盖从连接框上取下,盖上密封盖时在弹簧作用下卡块会再次弹出与卡口卡合,完成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密封盖背离吸附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橡胶垫能提高密封盖与连接框安装时的密封性,通过拉手便于对密封盖进行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通过控制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通过按压控制开关来开启或关闭半导体制冷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所述冷凝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水纸。通过散热鳍片便于对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进行散热,通过吸水纸可以吸附冷冻时产生的水露。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箱底端的两侧和冷凝箱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通过支架可对装置进行支撑。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箱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可对放入的网板和填充层位置起到限位的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吸附箱内设有多个填料层,气体在经过多个填料层时水分会被吸收,进行吸附干燥,通过设有半导体制冷器对冷凝箱的内部进行制冷,气体在若干个挡板之间穿行时,残留的水分会被冷冻干燥变成水露,通过观看变色硅胶网的变色情况来对气体的干燥程度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要二次干燥,由此最终得到的压缩气体干燥效果更佳;通过按压密封盖顶端和底端的卡块,将其按压进连接框上的凹槽内,此时可将密封盖取下,将内部的网板及填料层抽出并更换,然后再盖上密封盖,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卡块会往外弹出并再次与卡口卡合,完成固定,由此填料层的更换方便,可及时对其进行更换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填料层的吸附效果降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箱的俯视截面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的放大图。
18.图中:1、吸附箱;2、进气管;3、网板;4、填料层;5、冷凝箱;6、半导体制冷器;7、挡板;8、吸水纸;9、检测箱;10、变色硅胶网;11、出气管;12、钢化玻璃板;13、连接框;14、凹槽;15、弹簧;16、卡块;17、卡口;18、密封盖;19、橡胶垫;20、支架;21、控制开关;22、限位框;23、拉手;24、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包括吸附箱1,吸附箱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吸附箱1的内部放置有若干个网板3,相邻两个网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填料层4,填料层4能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箱1背离进气管2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冷凝箱5,冷凝箱5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6,半导体制冷器6启动后能对冷凝箱5的内部制冷,冷凝箱5内壁的顶端和内壁的底端依次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板7,通过若干个挡板7增加了气体的移动距离,能更好的冷却,冷凝箱5背离吸附箱1
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检测箱9,检测箱9的内部卡合有变色硅胶网10,检测箱9的正面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板12,可通过钢化玻璃板12对检测箱9内部的变色硅胶网10进行观察,检测箱9背离冷凝箱5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气管11。
21.使用时,将待干燥的压缩空气从进气管2输入到吸附箱1内,气体在经过多个填料层4时气体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进行吸附干燥,然后气体会来到冷凝箱5,通过两侧的半导体制冷器6对冷凝箱5的内部进行制冷,气体在若干个挡板7之间穿行时,残留的水分会被冷冻干燥变成水露,干燥后的气体最后会来到检测箱9,可通过观察口观看变色硅胶网10的变色情况来对气体的干燥程度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要二次干燥,由此最终得到的压缩气体干燥效果更佳,最后气体由出气管11排出。
22.吸附箱1靠近进气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13,连接框13顶端的两侧和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4,四个凹槽14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5,四个弹簧1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6,在弹簧15的作用下卡块16会往外部弹出,四个卡块16的表面均卡合有卡口17,且四个卡口17分别开设于密封盖18顶端的两侧和底端的两侧,通过将卡块16与卡口17卡合,可对密封盖18进行固定,密封盖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9,提高连接时的密封性,密封盖18背离吸附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23,便于对密封盖18进行移动,吸附箱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框22,能对放入的网板3及填料层4起到限位效果。
23.使用时,通过按压密封盖18顶端和底端的卡块16,将其按压进连接框13上的凹槽14内,此时解除密封盖18与连接框13间的固定,从而可拉动拉手23将密封盖18取下,将内部的网板3及填料层4抽出,并对它们进行更换,在限位框22的作用下将它们投入到指定位置,然后再盖上密封盖18,在弹簧15弹力的作用下卡块16会往外弹出并再次与卡口17卡合,完成固定,且通过设有橡胶垫19提高连接时的密封性,防止漏气的情况,由此填料层4的更换方便,可及时对其进行更换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填料层4的吸附效果降低。
24.吸附箱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21,半导体制冷器6通过控制开关21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控制开关21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器6的开启和关闭,冷凝箱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24,提高散热的效果,冷凝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水纸8,可对产生的水露进行吸附,吸附箱1底端的两侧和冷凝箱5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20,用于支撑起装置。
25.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支架20可对装置进行支撑,以便于进行操作,通过控制开关21启动半导体制冷器6,半导体制冷器6的制冷端会对冷凝箱5的内部进行制冷,同时在冷凝箱5两侧设有散热鳍片24,提高半导体制冷器6热端的散热效果,气体中残留的水分经过冷冻后会形成水露落下,并通过吸水纸8对这些水露进行吸收,由此进一步提高干燥的效果。
26.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生产的干燥设备,使用时,将待干燥的压缩空气从进气管2输入到吸附箱1内,在吸附箱1内通过网板3分割有多个填料层4,填料层4采用活性氧化铝,气体在经过多个填料层4时气体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进行吸附干燥,然后气体会来到冷凝箱5,通过两侧的半导体制冷器6对冷凝箱5的内部进行制冷,气体在若干个挡板7之间穿行时,残留的水分会被冷冻干燥变成水露,干燥后的气体最后会来到检测箱9,变色硅胶网10在吸收水分时会发生变色,因此可通过观察口观看变色硅胶网10的变色情况来对气体的干燥程度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要二次干燥,由此最终得到的压缩气体干燥效果更佳,最后气体由出气管11排出,通过按压密封盖18顶端和底端的卡块16,将其按压进
连接框13上的凹槽14内,此时解除密封盖18与连接框13间的固定,从而可将密封盖18取下,将内部的网板3及填料层4抽出,并对它们进行更换,然后再盖上密封盖18,在弹簧15弹力的作用下卡块16会往外弹出并再次与卡口17卡合,完成固定,由此填料层4的更换方便,可及时对其进行更换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填料层4的吸附效果降低。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