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真空脱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8866发布日期:2022-08-09 20:4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真空脱气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脱气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真空脱气机。


背景技术:

2.脱气机又叫脱气罐,通常用来对果汁进行真空脱气,以抑制果汁的氧化和褐变。经过脱气可以同时去除悬浮微粒上附着的气体,防止微粒上浮,改善产品外观;减少高温灭菌和灌装时起泡,改善杀菌效果,减少容器内部的腐蚀。生产液体奶或含乳饮料也经常进行脱气。一般真空脱气是在均质后进行,有时也在灌装前脱气。现有技术的脱气机利用循环泵,使料液在一个真空罐中循环流动,进行多次脱气,料液流动过程中气体颗粒容易重新融入料液中。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料液在一个真空罐中循环流动,进行多次脱气,料液流动过程中气体颗粒容易重新融入料液中。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真空脱气机,包括,
6.箱体,箱体呈长方体壳体结构,所述箱体内壳体中放置有真空罐、循环罐和氮气罐,所述箱体起到支撑和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7.脱气装置,脱气装置结构包括,真空罐,所述真空罐呈圆柱体壳体结构,且底端均匀固定有四个l型支腿,所述真空罐设置在箱体内空腔左侧,所述真空罐上侧设置右l型入料管,且入料管的底端固定在真空罐的顶侧壁通孔中,所述入料管将外部料液导入真空罐;真空泵,真空泵设置在箱体空腔的左下角处,所述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真空罐顶部侧壁连通,所述真空泵抽出真空罐中的空气,使得真空罐中形成负压,所述真空罐中料液中气体颗粒上浮,并与料液分离;排气阀,排气阀设置在真空罐的顶侧壁通孔中,所述料液中气体排出,使得真空罐中气压增大至正压,气体从排气阀中排出;
8.循环装置,循环装置结构包括,循环罐,循环罐呈圆柱体壳体结构,且底端均匀固定有四个l型支腿,所述循环罐设置在箱体内空腔中部,所述循环罐的顶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泵,所述一号泵的出水口固定在循环罐顶侧壁通孔中,所述一号泵的入水口端固定有一号管,所述一号管的底端固定在真空罐的底壁通孔中,所述一号泵将真空罐中一次脱气的料液通过一号管抽入循环罐中;二号泵,二号泵设置在真空罐的右侧壁顶部,所述二号泵的出水口固定在真空罐右壁通孔中,所述二号泵的入水口端固定一根二号管,所述二号管的底端固定在循环罐的底侧壁通孔中,所述二号泵将循环罐中的料液重新泵入真空罐中脱气;氮气罐,氮气罐呈圆柱体壳体结构,且底端均匀固定有四个l型支腿,所述氮气罐设置在箱体内空腔的右侧,所述氮气罐中储存有氮气,所述氮气罐的顶壁通过三号管与循环罐的顶侧壁连通,所述氮气罐中氮气通过三号管输入循环罐中,防止因气压导致料液流通不畅的同时,保证不使新的氧气融入料液。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料管上设置有一号电磁阀,所述一号电磁阀可电制动控制入料管是否导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号管与氮气罐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三号电磁阀,所述三号电磁阀可电制动三号管是否导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管的底部连通有一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便于将循环罐中已经多次脱气的料液排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二号电磁阀,所述二号电磁阀可电制动出料管是否导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双叶箱门,所述箱门便于打开箱体,安装真空罐、循环罐和氮气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的顶部通孔中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便于观察箱体内部结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底侧壁的四个角处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自锁轮,所述万向自锁轮便于箱体移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上固定有u型推手,所述推手便于推动箱体移动。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磁阀、泵、真空泵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便于控制设备运行。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阀选用型号为hu5404。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设置循环装置,使用时,一号电磁阀打开,入料管将外部料液导入真空罐,真空泵抽出真空罐中的空气,使得真空罐中形成负压,真空罐中料液中气体颗粒上浮,并与料液分离,料液中气体排出,使得真空罐中气压增大至正压,气体从排气阀中排出;一号泵将真空罐中一次脱气的料液通过一号管抽入循环罐中,循环罐中的氮气形成气泡从一号管进入真空罐中;二号泵将循环罐中的料液重新泵入真空罐中脱气,同时三号电磁阀打开,氮气罐中氮气通过三号管输入循环罐中,随着真空罐中充盈料液,真空罐中形成正压,残余气体和氮气混合,从排气阀排出。本实用新型可多次循环脱气。
21.(2)本实用新型设置氮气罐,二号泵将循环罐中的料液重新泵入真空罐中脱气,同时三号电磁阀打开,氮气罐中氮气通过三号管输入循环罐中,随着真空罐中充盈料液,真空罐中形成正压,残余气体和氮气混合,从排气阀排出。本实用新型防止氧气重新融入料液中。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2为箱体剖视图。
24.其中:箱体10、箱门11、观察窗12、控制面板13、万向自锁轮14、推手15、真空罐20、支腿21、入料管22、一号电磁阀23、真空泵24、抽气管25、排气阀26、循环罐 30、一号管31、一号泵32、二号管33、二号泵34、出料管35、二号电磁阀36、氮气罐 37、三号管38、三号电磁阀39。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真空脱气机,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
26.箱体10,箱体10呈长方体壳体结构,所述箱体10内壳体中放置有真空罐20、循环罐30和氮气罐37,所述箱体10起到支撑和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27.脱气装置,脱气装置结构包括,真空罐20,所述真空罐20呈圆柱体壳体结构,且底端均匀固定有四个l型支腿21,所述真空罐20设置在箱体10内空腔左侧,所述真空罐 20上侧设置右l型入料管22,且入料管22的底端固定在真空罐20的顶侧壁通孔中,所述入料管22将外部料液导入真空罐20;真空泵24,真空泵24设置在箱体10空腔的左下角处,所述真空泵24通过抽气管25与真空罐20顶部侧壁连通,所述真空泵24抽出真空罐20中的空气,使得真空罐20中形成负压,所述真空罐20中料液中气体颗粒上浮,并与料液分离;排气阀26,排气阀26设置在真空罐20的顶侧壁通孔中,所述料液中气体排出,使得真空罐20中气压增大至正压,气体从排气阀26中排出;
28.循环装置,循环装置结构包括,循环罐30,循环罐30呈圆柱体壳体结构,且底端均匀固定有四个l型支腿21,所述循环罐30设置在箱体10内空腔中部,所述循环罐30的顶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泵32,所述一号泵32的出水口固定在循环罐30顶侧壁通孔中,所述一号泵32的入水口端固定有一号管31,所述一号管31的底端固定在真空罐20的底壁通孔中,所述一号泵32将真空罐20中一次脱气的料液通过一号管31抽入循环罐30中;二号泵34,二号泵34设置在真空罐20的右侧壁顶部,所述二号泵34的出水口固定在真空罐20右壁通孔中,所述二号泵34的入水口端固定一根二号管33,所述二号管33的底端固定在循环罐30的底侧壁通孔中,所述二号泵34将循环罐30中的料液重新泵入真空罐 20中脱气;氮气罐37,氮气罐37呈圆柱体壳体结构,且底端均匀固定有四个l型支腿21,所述氮气罐37设置在箱体10内空腔的右侧,所述氮气罐37中储存有氮气,所述氮气罐 37的顶壁通过三号管38与循环罐30的顶侧壁连通,所述氮气罐37中氮气通过三号管38 输入循环罐30中,防止因气压导致料液流通不畅的同时,保证不使新的氧气融入料液。
29.所述入料管22上设置有一号电磁阀23,所述一号电磁阀23可电制动控制入料管22 是否导通。
30.所述三号管38与氮气罐37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三号电磁阀39,所述三号电磁阀39可电制动三号管38是否导通。
31.所述二号管33的底部连通有一个出料管35,所述出料管35便于将循环罐30中已经多次脱气的料液排出。
32.所述出料管35上设置有二号电磁阀36,所述二号电磁阀36可电制动出料管35是否导通。
33.所述箱体10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双叶箱门11,所述箱门11便于打开箱体10,安装真空罐20、循环罐30和氮气罐37。
34.所述箱门11的顶部通孔中设置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便于观察箱体10内部结构。
35.所述箱体10的底侧壁的四个角处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自锁轮14,所述万向自锁轮14便于箱体10移动。
36.所述箱体10的右侧壁上固定有u型推手15,所述推手15便于推动箱体10移动。
37.所述箱门1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与电磁阀、泵、真空泵2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3便于控制设备运行。
38.所述电磁阀选用型号为hu5404。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一号电磁阀23打开,入料管22将外部料液导入真空罐20,真空泵24抽出真空罐20中的空气,使得真空罐20中形成负压,真空罐20中料液中气体颗粒上浮,并与料液分离,料液中气体排出,使得真空罐20中气压增大至正压,气体从排气阀26中排出;一号泵32将真空罐20中一次脱气的料液通过一号管31抽入循环罐30中,循环罐30中的氮气形成气泡从一号管31进入真空罐20中;二号泵34将循环罐30中的料液重新泵入真空罐20中脱气,同时三号电磁阀打开,氮气罐37中氮气通过三号管38输入循环罐30中,随着真空罐20中充盈料液,真空罐20中形成正压,残余气体和氮气混合,从排气阀26排出。本实用新型可多次循环脱气,且防止氧气重新融入料液中。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