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中心取液管的prp制备用耗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中心取液管的prp制备用耗材。
背景技术: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富含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抗菌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基质合成、组织再生与修复等作用,在再生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rp的制备方法较多,目前并无统一标准,文献《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单桂秋等)中介绍了如下几种较成熟方法:(1)成分血单采机采集制备prp,(2)血袋采集制备prp,(3)prp专用分离套装制备prp,(4)试管法手工采集全血制备prp。
3.其中,第三种方法多采用二次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作业,其主要缺陷是,两次离心操作各需要一套离心管作为制备耗材,成本高,产生的医废多,而且移液过程较麻烦,更严重的是增大了污染风险。
4.专利文献(cn203609925u,密闭式血小板浓缩器)公开了一种密闭式血小板浓缩器,通过巧妙的设计,使两次离心在一套耗材内完成,特别的,其上盖顶部设置有一对管口,分别对应为富血小板血浆孔与血浆层孔,用于分别抽吸富血小板血浆孔与贫血小板血浆。明显的,其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
5.专利文献(cn206526826u,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离心管)公开了另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离心管,通过设置三通t型开关来实现对各成分的提取,操作也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克服上述密闭式血小板浓缩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中心取液管的prp制备用耗材。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中心取液管的prp制备用耗材,包括外管身及内置的中心取液管;所述外管身的顶部设有注入口、通气口及抽吸口;所述中心取液管的下端为取液管口,位于所述外管身内,上端与所述抽吸口连通;所述外管身内红细胞和血小板浓缩物的分界面可调整至以所述取液管口为基准的指定位置。
8.优选的:所述外管身的底端敞口,并配有底盖,所述底盖相对于所述外管身轴向位置可调。
9.优选的:所述外管身分为依次连通的上仓体、喉仓及下仓体,所述喉仓的内径小于所述上仓体与所述下仓体的内径;所述取液管口位于所述喉仓内。
10.优选的:所述取液管口与所述喉仓的内壁贴合。
11.优选的:所述注入口设有橡胶塞,所述通气口设有阻菌膜,所述抽吸口处设有隔膜。
12.优选的:所述注入口与所述通气口设置在所述上仓体的周向壁的顶部,所述抽吸
口设置在所述上仓体的顶壁。
13.优选的:所述上仓体上还设置顶旋盖,所述顶旋盖对应所述注入口与所述通气口分别设有注入外口与通气外孔,所述注入外口中设橡胶外塞,所述通气外孔中设阻菌外膜;所述顶旋盖的端壁与所述抽吸口的外管壁之间设有二号密封件,所述顶旋盖的周向壁与所述上仓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三号密封件。
14.优选的:所述注入口与所述通气口以鲁尔接头的形式水平布置在上仓体的顶壁边缘。
15.优选的:所述外管身内红细胞和血小板浓缩物的分界面可调整至所述取液管口下方1~2mm处。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中,能通过中心取液管下端的取液管口直接吸取中间层的血小板浓缩物,还可再定量吸取贫血小板血浆,与现有的血小板浓缩器相比,减少了取液管的数量,相应的也简化了浓缩器的整体结构,从而降低了prp制备用耗材的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的正视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a-a向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b-b向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中c处放大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的立体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的正视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d-d向剖视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e处放大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离心管耗材的立体示意图。
27.外管身1,上仓体101,下仓体102,喉仓103,注入口104,通气口105,橡胶塞106,阻菌膜107,抽吸口108,隔膜109,视窗110;中心取液管2,取液管口201;底盖3;底密封圈4;顶旋盖5,注入外口501,通气外孔502,橡胶外塞503,阻菌外膜504;二号密封件6;三号密封件7。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管耗材具有一外管身1,其内设置专门的中心取液管2,通常需要保证中心取液管2的取液管口201位置精准的对准血小板浓缩物与红细胞的分界面上方1~2mm。但在某些场合,允许富血小板血浆中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此时中心取液管2的取液管口201可处于该分界面下方的1mm左右处。
31.如图1~5所示,离心管耗材的外管身1的设计规格一般在5~100ml范围内,通常为10ml、15ml、30ml、40ml、60ml,直径在10~50mm。分为上仓体101与下仓体102,上仓体101与下
仓体102之间通过喉仓103连通为一体。外管身1内置有中心取液管2,中心取液管2的下端为取液管口201,位于喉仓103内,中心取液管2的上端与上仓体101的顶壁焊接或胶接固定,并与顶壁上的抽吸口108连通。下仓体102的下方为敞口,配有螺纹连接的底盖3,底盖3与下仓体102之间设有的底密封圈4。通过旋盖3的旋转即可调节外管身1的容积,也就是调节血小板浓缩物与红细胞的分界面的位置。从而保证不同来源的全血离心后,中心取液管2的取液管口201刚好处于血小板浓缩物与红细胞的分界面上方1~2mm。
32.如图1~5所示,上仓体101的周壁顶部设有注入口104与通气口105。注入口104设有橡胶塞106,橡胶塞106通过压环扣紧,压环采用超声波焊接或胶粘与上仓体101固定为一体。通气口105中设置有阻菌膜107,使通气口105起到阻菌通气作用。抽吸口108处设有隔膜109,为一起注塑而成。橡胶塞106、隔膜109及阻菌膜107分别起到密闭、阻菌作用。橡胶塞106在注入全血时可由针头刺入,离心时仍能保持密封,而隔膜109则在抽吸前保持密封,抽吸富血小板血浆时则一次性破坏。
33.如图3~4所示,中心取液管2下端的取液管口201,与喉仓103的内壁贴合,此结构利用液体的内聚性和吸附性,能提高抽吸效果,避免血小板浓缩物残留在外管身1中。
34.如图5所示,底盖3与下仓体102之间的底密封圈4为哑铃状的截面,具有较大的密封面积。此种密封结构具有两个优点,一是提供好的密封性能,避免泄漏和污染,二是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底盖3不能轻易旋转,使外管身1的容积稳定,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5.如图1所示,底盖3的周向壁具有多个平面,方便实现机械夹紧后实现自动旋转动作。相应的,如图1所示,喉仓103上设有对应取液管口201的视窗110,光电传感器通过视窗110进行检测,利用透光性识别下层的红细胞,从而分辨出血小板浓缩物与红细胞的分界面,进而控制机械装置带动底盖3,完成液面的调节,使该分界面与中心取液管2下端的取液管口201处于特定的位置。喉仓103的内径一般为上仓体101与下仓体102内径的1/3,使得血小板浓缩物能显示较高的高度,便于检测与操作。
36.另外,本实施例的离心管耗材采用注塑加超声波焊接/粘接的工艺进行制造,具有工艺简单可靠的优点;材料为医用级透明材料,如pvc、pc、abs等。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37.步骤1. 一体注塑上下贯通的外管身1,包括上仓体101、喉仓103及下仓体102;
38.步骤2. 将中心取液管2的上端超声波焊接或胶接在上仓体101的顶壁上的抽吸口108上,下端超声波焊接或胶接在喉仓103的内壁上;
39.步骤3. 将上仓体101的顶壁与外管身1焊接或胶接为一体;
40.步骤4. 为上仓体101上的注入口104、通气口105分别装配橡胶塞106、阻菌膜107,为下仓体102装配底盖3。
41.实施例二
42.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离心管耗材的结构。具体的,外管身1的上仓体101上还设置有额外的顶旋盖5,顶旋盖5的周向壁对应上仓体101上的注入口104与通气口105分别设有注入外口501与通气外孔502,同样的,注入外口501中设橡胶外塞503,通气外孔502中设阻菌外膜504。另外,顶旋盖5的端盖与中心取液管2的上端之间设有二号密封件6,顶旋盖5的周向壁与上仓体101的外周壁之间设有三号密封件7。
43.本实施例的顶旋盖5与上仓体101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轴向固定,周向可旋转,因此顶旋盖5具有两种位置:第一种位置是注入外口501与注入口104对齐,用于注入操作,第
二种位置是注入外口501与注入口104错开,用于离心或抽取操作。
44.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离心管耗材具有双层的阻菌及保护功能,操作过程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更高。
45.实施例三
46.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也在于离心管耗材的外管身1结构。具体的,注入口104与通气口105以鲁尔接头的形式水平布置在上仓体101的端盖上。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组装方便,方便与成套设备配合使用。
4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其他由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