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活性物质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食用菌活性物质提取装置:
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保证后期的提取不被影响,需要对过滤网进行拆卸清理,但是拆卸清理过滤网所需时间的较长,容易降低提取装置的工作效率,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存在拆卸清理过滤网所需时间的较长,容易降低提取装置的工作效率,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箱,所述提取箱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提取箱的底部,所述搅拌轴的外侧固定有多个搅拌叶,所述提取箱的左侧下端固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内部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提取箱的顶部固定有进料管,所述提取箱的内壁两侧上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挡板,所述倾斜挡板的一侧与提取箱的内侧壁固定,所述提取箱的左侧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盒,所述提取箱的右侧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盒,所述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分别与两个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的顶部均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有把手,所述提取箱的内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二固定盒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的内侧均插接有过滤罩,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后侧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前侧左端与第一安装框的后侧固定,所
述横板的底部固定有竖板,所述第一固定盒的左侧后端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盒和提取箱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盒的内壁右侧转动连接,所述竖板与螺纹柱的外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盒的内壁左侧后端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右端依次贯穿提取箱和竖板并与第二固定盒的内壁右侧后端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提取箱的底面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搅拌轴贯穿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侧与搅拌轴的外侧相接触,可以通过密封环,以增强搅拌轴与提取箱底部之间的密封性能。
12.优选的,所述提取箱的右侧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管与提取箱的右侧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有拉柱,可以通过密封盖,以避免灰尘通过进料管进入到提取箱的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罩包括框体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与框体的底部固定,可以通过框体,以便于对过滤罩进行拆卸。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观察窗,所述提取箱的前侧开设有第二观察窗,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观察窗,以便于对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的内部进行观察,可以通过第二观察窗,以便于对提取箱的内部进行观察。
16.进一步的,所述提取箱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粘接有防滑垫,可以通过支撑柱底部的防滑垫,以达到对提取装置进行防滑的目的。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
19.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盒、第二固定盒、盖板、把手、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横板、竖板、驱动电机、螺纹柱和导向杆,启动驱动电机,驱动螺纹柱进行转动,带动竖板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左右移动,实现对进料管下方的过滤罩进行快速替换,使得提取装置持续使用,节约了对过滤罩拆卸更换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提取装置的工作效率,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的横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的过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提取箱;2、搅拌电机;3、搅拌轴;4、搅拌叶;5、支撑板;6、冷凝器;7、支撑柱;8、排料管;9、控制阀;10、进料管;11、开口;12、倾斜挡板;13、第一固定盒;14、第二固定盒;15、盖板;16、把手;17、第一安装框;18、第二安装框;19、过滤罩;191、框体;192、过滤网;20、横板;21、竖板;22、驱动电机;23、螺纹柱;24、导向杆;25、第一观察窗;26、第二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箱1,提取箱1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有搅拌轴3,搅拌轴3的顶端贯穿提取箱1的底部,搅拌轴3的外侧固定有多个搅拌叶4,提取箱1的左侧下端固定有排料管8,排料管8的内部安装有控制阀9,提取箱1的顶部固定有进料管10,提取箱1的内壁两侧上端均开设有开口11,开口11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挡板12,倾斜挡板12的一侧与提取箱1的内侧壁固定,提取箱1的左侧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盒13,提取箱1的右侧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盒14,第一固定盒13和第二固定盒14分别与两个开口11相连通,第一固定盒13和第二固定盒14的顶部均安装有盖板15,盖板15的顶部固定有把手16,提取箱1的内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框17,第二固定盒14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框18,第一安装框17和第二安装框18的内侧均插接有过滤罩19,第二安装框18的后侧固定有横板20,横板20的前侧左端与第一安装框17的后侧固定,横板20的底部固定有竖板21,第一固定盒13的左侧后端固定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纹柱23,螺纹柱23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盒13和提取箱1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盒14的内壁右侧转动连接,竖板21与螺纹柱23的外侧螺纹连接,第一固定盒13的内壁左侧后端固定有导向杆24,导向杆24的右端依次贯穿提取箱1和竖板21并与第二固定盒14的内壁右侧后端固定;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提取箱1的底面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环,搅拌轴3贯穿密封环,密封环的内侧与搅拌轴3的外侧相接触,可以通过密封环,以增强搅拌轴3与提取箱1底部之间的密封性能;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提取箱1的右侧下端固定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顶部安装有冷凝器6,冷凝器6通过连接管与提取箱1的右侧相连通;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料管10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密封盖的顶部固定有拉柱,可以通过密封盖,以避免灰尘通过进料管10进入到提取箱1的内部;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过滤罩19包括框体191和过滤网192,过滤网192的顶部与框体191的底部固定,可以通过框体191,以便于对过滤罩19进行拆卸;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固定盒13和第二固定盒14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观察窗25,提取箱1的前侧开设有第二观察窗26,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观察窗25,以便于对第一固定盒13和第二固定盒14的内部进行观察,可以通过第二观察窗26,以便于对提取箱1的内部进行观察;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提取箱1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支撑柱7,支撑柱7的底部粘接有防滑垫,可以通过支撑柱7底部的防滑垫,以达到对提取装置进行防滑的目的。
3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食用菌活性物质自动提取装置时,如图1-4所示,首先将需要提取活性物质的提取液通过进料管10输送到提取箱1的内部,通过第一安装框17内的过滤罩19进行过滤,过滤完毕后进入到过滤罩19的底部空间,接着启动搅拌电机2,驱动搅拌轴3进行转动,通过搅拌轴3外侧的多个搅拌叶4对提取液进行均匀搅拌即可,当需要对第一安装框17内的过滤罩19进行拆卸清理时,启动驱动电机22,驱动螺纹柱23进行转
动,带动竖板21在导向杆24的导向下向左移动,使得第一安装框17和其内部的过滤罩19进入到第一固定盒13的内部,第二安装框18和其内部的过滤罩19移动到进料管10的下方,使得提取装置可以持续使用,在提取装置使用的过程中,打开盖板15,将第一安装框17内的过滤罩19抽出并再次关闭盖板15即可,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