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7556发布日期:2022-04-27 11:4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微滤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滤罐系统。


背景技术:

2.采用颗粒状的过滤材料(石英砂,多介质,无烟煤等),装入压力罐体进行过滤,一般称之为不定型滤料过滤罐或砂滤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3.但是,在反冲洗时,滤料向上沸腾,滤料有可能通过顶部的排污口流出,造成漏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滤罐系统,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反冲洗时,滤料向上沸腾,滤料会通过顶部的排污口流出,造成漏料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包括:罐体主体和挡砂器;
6.所述罐体主体的顶部具有上排污口,所述挡砂器与所述罐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罐体主体内具有滤料层,所述挡砂器设置于所述滤料层与所述上排污口之间,所述挡砂器配置为能够改变朝向所述上排污口流动的滤料的运动方向。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8.所述挡砂器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所述挡砂器通过多个连杆与所述罐体主体连接;
9.所述挡砂器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上排污口的直径尺寸。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1.所述上排污口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阀门,所述排气阀门配置为能够通过电器控制间歇开启。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3.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进水排污管路;
14.所述进水排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罐体主体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水排污管路的另一端与排污总管连通;
15.所述进水排污管路的排污端上设置有第一排污阀门,所述进水排污管路的进水端设置有变频泵和进水阀门;
16.所述进水排污管路的管径尺寸为所述罐体主体直径尺寸的5~10%。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8.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错流排污管;
19.所述错流排污管与所述罐体主体连通,所述错流排污管位于所述进水排污管路的上方,所述错流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污阀门。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1.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阻流圈;
22.所述罐体主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阻流圈,多个所述阻流圈沿着所述罐体主体的内
壁间隔设置;
23.所述阻流圈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且所述阻流圈与所述罐体主体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
°

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5.所述滤料层设置为人工烧结的微孔陶瓷滤料、火山岩滤料、石英砂、多介质、无烟煤、陶粒或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种。
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7.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反洗主气管和反洗支气管;
28.所述反洗主气管和所述反洗支气管均设置于所述罐体主体内,且所述反洗主气管和所述反洗支气管均位于所述滤料层的下方,多个所述反洗支气管均与所述反洗主气管连通。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30.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气源分配器、储气罐和空压机;
31.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气源分配器管路连接,所述气源分配器与所述反洗主气管连接;
32.所述反洗支气管喷出的反充气压为0.4~0.6mpa。
3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34.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不锈钢滤网;
35.所述不锈钢滤网设置于所述罐体主体内,且所述不锈钢滤网位于所述滤料层的下方;
36.所述不锈钢滤网包括粗网和细网,所述粗网和所述细网间隔交错设置。
3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38.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承托扁钢;
39.所述承托扁钢的两端焊接在所述罐体主体的下封头上,所述承托扁钢支撑所述不锈钢滤网。
4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41.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活动法兰和固定法兰;
42.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下封头连接,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活动法兰之间设置所述不锈钢滤网,所述固定法兰上设置有通丝螺栓,所述活动法兰与所述通丝螺栓连接;
43.所述活动法兰与所述不锈钢滤网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不锈钢滤网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
4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45.沿着所述固定法兰的圆周方向均布焊接通丝螺栓。
4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47.所述承托扁钢具有豁口,所述固定法兰的端面位于所述豁口中。
4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49.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
50.所述上隔板位于所述不锈钢滤网的上方,所述下隔板位于所述不锈钢滤网的下方,所述上隔板通过角钢和螺栓与所述承托扁钢连接;
51.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将所述下封头分隔为多个反冲洗通道。
5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53.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出水管路;
54.所述罐体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路连接,沿着出水方向所述出水管路依次设置有出水阀门、压力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
5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56.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正洗管路;
57.所述正洗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路连接,所述正洗管路的另一端与排污总管连接,所述正洗管路上设置有正洗阀门。
5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59.所述微滤罐系统还包括反洗进水管路;
60.所述反洗进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连接,所述反洗进水管路设置有反洗进水阀门。
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包括:罐体主体和挡砂器;所述罐体主体的顶部具有上排污口,所述挡砂器与所述罐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罐体主体内具有滤料层,所述挡砂器设置于所述滤料层与所述上排污口之间,所述挡砂器配置为能够改变朝向所述上排污口流动的滤料的运动方向。通过在罐体主体内设置挡砂器,挡砂器位于上排污口与滤料层之间,反冲洗时,滤料层朝向挡砂器的方向移动,挡砂器挡住滤料,改变滤料的运动方向,有效避免滤料从上排污口流出,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反冲洗时,滤料向上沸腾,滤料会通过顶部的排污口流出,造成漏料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6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扁钢承托和不锈钢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6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扁钢承托和不锈钢滤网的k向结构示意图;
6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活动法兰和固定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6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固定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6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上隔板和下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6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上隔板和角钢承托的结构示意图;
7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阻流圈截面为长方形的水流示意图;
7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阻流圈截面为半圆形的水流示意
图;
7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中阻流圈截面为三角形的水流示意图;
73.图11为过滤精度和滤料直径的实验数据图表;
74.图12为过滤精度和滤层高度的实验数据图表;
75.图13为过滤精度和滤层材料的实验数据图表;
76.图14为过滤精度和过滤压力的实验数据图表;
77.图15为反冲状态和支气管径的实验数据图表;
78.图16为反冲状态和喷气主管直径的实验数据图表;
79.图17为反冲状态和反冲气压的实验数据图表。
80.图标:1-罐体主体;2-挡砂器;3-上排污口;4-滤料层;5-上封头;6-排气口;7-排气阀门;8-进水排污管路;9-排污总管;10-第一排污阀门;11-变频泵;12-进水阀门;13-错流排污管;14-第二排污阀门;15-阻流圈;16-反洗主气管;17-反洗支气管;18-气源分配器;19-储气罐;20-空压机;21-不锈钢滤网;22-承托扁钢;23-下封头;24-活动法兰;25-固定法兰;26-通丝螺栓;27-上密封圈;28-下密封圈;29-上隔板;30-下隔板;31-出水管路;32-出水口;33-出水阀门;34-压力传感器;35-浊度传感器;36-正洗管路;37-正洗阀门;38-反洗进水管路;39-反洗进水阀门;40-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8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8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8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8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8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8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8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包括:罐体主体1和挡砂器2;罐体主体1的顶部具有上排污口3,挡砂器2与罐体主体1的内壁连接,罐体主体1内具有滤料层4,挡砂器2设置于滤料层4与上排污口3之间,挡砂器2配置为能够改变朝向上排污口3流动的滤料的运动方向;挡砂器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挡砂器2通过多个连杆与罐体主体1连接;挡砂器2的直径尺寸为上排污口3的直径尺寸的120%~200%;挡砂器2与上排污口3的间距尺寸为上排污口3的直径尺寸的120—200%。
89.具体的,反冲洗时滤料向上沸腾,有可能通过上排污口3产生漏料,因此设计了挡砂器2,挡砂器2为椭圆形,用多根连杆与上封头5固定,实际生产过程是用二个椭圆封头对焊在一起,椭圆形的外表面圆滑,对向上的反洗水流阻力小,偶尔从上面落下的滤料也难以滞留而下滑回到滤层,根据实验测定,挡砂器2直径为上排污口3直径的120~200%,最佳150%,距离上排污口3的间距为上排污口3直径的120~200%,最佳150%。
9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罐体主体1的顶端具有上封头5,上排污口3的直径尺寸为上封头5直径尺寸的5~15%
91.具体的,上排污口3是反洗排污时的通道,直径越大则排污时间越短,有利于避免罐内反冲后的污物再次沉淀,但是直径越大则整体排污管也都要加大,费用相应提高,经过不同直径的排污管路测定,总结的规律是:上排污口3的直径为封头直径的5~15%,最佳10%。
92.另外,在罐体主体1的侧部开设人孔40,方便后续对罐体主体1的检修。
93.本实施例提供的微滤罐系统,包括:罐体主体1和挡砂器2;罐体主体1的顶部具有上排污口3,挡砂器2与罐体主体1的内壁连接,罐体主体1内具有滤料层4,挡砂器2设置于滤料层4与上排污口3之间,挡砂器2配置为能够改变朝向上排污口3流动的滤料的运动方向。通过在罐体主体1内设置挡砂器2,挡砂器2位于上排污口3与滤料层4之间,反冲洗时,滤料层4朝向挡砂器2的方向移动,挡砂器2挡住滤料,改变滤料的运动方向,有效避免滤料从上排污口3流出,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反冲洗时,滤料向上沸腾,滤料会通过顶部的排污口流出,造成漏料的技术问题。
9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排污口3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口6,排气口6处设置有排气阀门7,排气阀门7配置为能够通过电器控制间歇开启。
95.具体的,来水避免不了含有少量空气,这些气体在罐内的不断积累甚至可导致滤层上面无水,严重影响运行流量的稳定性,因此在上排污口3的侧面设计了排气口6和排气阀门7,通过电器控制排气阀门7间歇开启,例如每小时开启30秒,管径为1吋。
9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进水排污管路8;进水排污管路8的一端与罐体主体1的侧壁连接,进水排污管路8的另一端与排污总管9连通;进水排污管路8的排污端上设置有第一排污阀门10,进水排污管路8的进水端设置有变频泵11和进水阀门12;进
水排污管路8的管径尺寸为罐体主体1直径尺寸的5~10%。
97.具体的,第一排污阀门10连接的管径既当反冲前的排污管,又当做正常工作时的进水管,其直径与罐体直径具有关联性,经过不同管径与压力的测定,比较合适的范围是:其管径为罐体直径的5~10%,最佳5%。
9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错流排污管13;错流排污管13与罐体主体1连通,错流排污管13位于进水排污管路8的上方,错流排污管13上设置有第二排污阀门14。
99.具体的,第二排污阀门14连接的管径称之为错流排污管13,其作用是:当进水浊度较高时,影响了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或者缩短了反冲洗周期,这种情况下,在运行时打开第二排污阀门14排除滤层上面积累的浓缩污水,以此降低浓缩倍数以保持正常运行,例如正常情况下的进水浊度为20ntu,开启错流排污管13的第二排污阀门14,进水浊度可以提高到80—100ntu,这样就扩大了罐体主体1的适用性,错流排污管13管径确定为1吋,与排气管径相同,以此减少阀门或今后备件的规格,降低费用。
10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阻流圈15;罐体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阻流圈15,多个阻流圈15沿着罐体主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阻流圈15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且阻流圈15与罐体主体1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
°

101.具体的,为了制止水流沿罐内壁流动而不经过滤料,保障过滤效果,设计了阻挡水流的环装结构,称之为阻流圈15,如图8、图9、图10所示,研究了不同形状阻流圈15的作用,当采用与从上而下的水流垂直的挡片时,阻流的效果最好,但是对水流的阻力也最大,而且阻挡了反洗时滤料向上移动。
102.当采用半圆形的阻流圈15时,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水流会沿着弧形边沿流动,阻流效果下降,当采用与水流呈45度角时,效果最好,水流通过45度斜面导向作用而进入滤料,实现过滤作用,而反洗时滤料也可以通过斜面的导向而上升,实现了避免壁流和反洗滤料顺利上升的双重作用,上述原理落实到实施方案中,实际采用角钢焊接在罐壁上,需要指出的是:必须在角钢的二侧全位置焊接,避免水流短路,以此完全实现上述的分析效果。
103.进一步的数据是:当罐体直径为3米以下,采用25*25mm或30*30mm角钢,当罐体直径大于3米时,采用30*30mm
‑‑
50*50mm角钢。
10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罐体主体1的进水压力为0.2mpa,进水悬浮物含量20mg/l;滤料层4的高度尺寸为2.5~3米;滤料层4中的滤料颗粒直径尺寸范围0.6~2.0mm。
105.具体的,如图11所示,研究了不同滤料颗粒与过滤精度关系,过滤颗粒越细小过滤精度越高,但是过滤的阻力压越大,整体滤层的容垢空间下降,造成反冲洗周期缩短,固定进水压力为0.2mpa,进水悬浮物小于50mg/l,滤层高度2.6米,试验滤料颗粒平均直径与过滤精度的关系,根据综合测试结果分析,当滤料直径在0.6~2mm左右时,过滤精度可以达到0.1微米,这已经是超滤膜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周期为24小时,这对于水处理现场应用也可以接受,考虑不同的进水悬浮物含量与运行压力,将微滤罐过滤材料的直径确认为:0.5~10mm,最佳0.6~2.0mm。
106.另外,如图12所示,研究测试了不同滤层高度对过滤精度的影响,固定进水压力0.2mpa,进水悬浮物含量20mg/l,滤料颗粒范围0.6~2.0mm,当滤层高度达到2.5米时,过滤精度可以达到0.1微米,因此,将滤层高度确认为2.5~3米。
1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滤料层设置为人工烧结的微孔陶瓷滤料、火山岩滤料、石英砂、多介质、无烟煤、陶粒或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种。
108.如图13所示,在过滤压力0.2mpa,滤层高度2.6米进水悬浮物20mg/l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滤料的过滤精度,结果显示:人工烧结的微孔陶瓷过滤精度最高,这是因为人工烧结滤料的孔隙率可控,以得到最好的综合指标,火山岩其次,由于火山岩为天然滤料,价格比人工烧结的低,因此也是优先选用的过滤材料,无烟煤表面孔隙率远低于火山岩,因此过滤精度明显下降,而石英砂与多介质表面没有微孔,适合于作为粗过滤,因此,当需要较高过滤精度时,当需要过滤精度小于1微米时,可优选火山岩和人工烧结微孔陶瓷滤料。
109.另外,采用人工烧结微孔陶瓷颗粒作为过滤材料,滤层高度2.6,颗粒直径0.6~2mm测试不同压力得到的过滤精度,当过滤压力达到0.2mpa,已经可以得到0.1微米精度,这个精度进入了超滤膜范围,对于大多数工况来讲,技术指标上已经可以满足要求,即使过滤压力降低到0.1mpa时,仍然有1微米的过滤精度,高于一般石英砂传统过滤方式10微米的精度范围,这意味着比传统砂滤具有节能效果,从0.2mpa继续升高压力,过滤精度的提高很有限,这是因为刚性的过滤材料不可压缩,孔隙率不变,因此精度效果不明显,同时提高压力意味着提高了能耗,综合分析,如图14所示,过滤工作压力在0.1~0.2mpa属于最佳范围。
1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反洗主气管16和反洗支气管17;反洗主气管16和反洗支气管17均设置于罐体主体1内,且反洗主气管16和反洗支气管17均位于滤料层4的下方,多个反洗支气管17均与反洗主气管16连通。
111.具体的,如图15所示,为了降低反冲洗能耗与水耗,本案采用了以压缩空气为主的反冲方式,也就是当滤层2.6米高时,通入压缩空气使得能够托起滤料并沸腾,以实现摩擦清洗的效果,这涉及到反冲洗压缩空气的压力,以及反洗主气管16和反洗支气管17的最佳管径,首先固定反冲压力为0.4mpa,反洗主气管16的管径为2吋,观察不同支气管径的反冲效果。经过对比发现这样的现象,采用4分和6分管径,通气后滤层冒气泡但是没有沸腾,管径达到1吋时滤料膨胀沸腾,达到了预期滤料摩擦清洗的效果,采用1.5吋管径与1吋管径的效果相同,从经济上考虑最后确认为管径1吋最合适。
112.如图16所示,研究反洗主气管16的直径,固定反冲压力为0.4mpa,反洗支气管17管径为1吋,观察不同反洗主气管16的反冲效果,当直径为6分、1吋时均不能实现沸腾,管径达到2吋时实现了理想的沸腾状态,最后确定反洗主气管16的管径为2吋。
1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气源分配器18、储气罐19和空压机20;空压机20与储气罐19管路连接,储气罐19与气源分配器18管路连接,气源分配器18与反洗主气管16连接;反洗支气管17喷出的反充气压为0.4~0.6mpa。
114.具体的,如图17所示,采用气体进行反冲时压力很重要,气压低节约能源但是反冲效果差,气压高反冲效果好但是电耗增加,按照上述已经得出的各项结论,按照可能的最高滤层3米研究合适的反冲压力。经过反复测试比较,由图中可以看出,当气压低于0.4mpa时,滤料不能沸腾,只有高于0.4mpa时才能得到理想效果,0.6mpa的沸腾高度高于0.4mpa,反冲更加充分,再高意义不大反而浪费能源,因此将反冲气压定为0.4—0.6mpa。
115.获得理想的反冲状态仅仅是气压还不够,还必须保证持续的气量,气压解决的是能否是滤料沸腾的问题,气量解决的是沸腾可以持续多长时间问题,由于反冲洗设计的是在一个罐体水平截面分区进行,而分区的原则是不超过1.2平米,因此只要研究如何保证
1.2平米范围持续封腾15秒,就可以满足反冲洗效果,经过实际运行和测算,当储气罐19容积≥1立方时可以满足要求,达到了持续沸腾20秒。此时配套的空压机20功率≥5.5kw。
1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滤料层4与罐体主体1顶部之间的间距为滤料层4高度尺寸的40~60%。
117.具体的,滤层上空间为的是在反冲洗过程中容纳滤料沸腾膨胀,空间高度过高制造成本上升,空间高度过低难以有效膨胀影响反洗效果,经过试验测试确认滤层上空间10的高度为滤层高度的40—60%,最佳50%。
118.为了保证反冲洗效果同时又降低能耗,将滤罐的下封头23分为多个区域,分割的区域越多,相对区域面积越小,反冲洗效果也越好,但是结构也越复杂而制造成本相应提高,分区越少结构越简单制造成本也随之下降,但反冲洗效果下降,本案的目的在于寻找最佳范围,根据上述的气量气压研究结论,发现只要分区≤1.2平米,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反洗效果,结论是:
[0119][0120][012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不锈钢滤网21;不锈钢滤网21设置于罐体主体1内,且不锈钢滤网21位于滤料层4的下方;不锈钢滤网21包括粗网和细网,粗网和细网间隔交错设置。
[0122]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不锈钢滤网21为粗细搭配一共五层,由上至下为粗网—细网—粗网—细网—粗网,粗网的规格为孔距10*10mm,钢丝直径1.2mm,细网规格为60目。
[012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承托扁钢22;承托扁钢22的两端焊接在罐体主体1的下封头23上,承托扁钢22支撑不锈钢滤网21。
[0124]
具体的,为了将不锈钢滤网21固定在罐体主体1内,还必须有进一步的承重结构,承重结构设计为并列的扁钢,二端焊接在封头内壁,经过测算与实际承重验证,扁钢采用不锈钢材质,宽度50mm,厚度5mm,间距25-50mm,均布。
[0125]
如图4、图5所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活动法兰24和固定法兰25;固定法兰25与下封头23连接,固定法兰25与活动法兰24之间设置不锈钢滤网21,固定法兰25上设置有通丝螺栓26,活动法兰24与通丝螺栓26连接;活动法兰24与不锈钢滤网21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27,固定法兰25与不锈钢滤网21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28;固定法兰25的宽度尺寸为50~100mm,固定法兰25的厚度尺寸为8~12mm,沿着固定法兰25的圆周方向均布焊接通丝螺栓26;活动法兰24的宽度尺寸为60~100mm,活动法兰24的厚度尺寸为8~
12mm。
[0126]
具体的,固定法兰25的宽度50~100mm,最佳70mm,厚度8~12mm,最佳10mm。按照圆周方向均布焊接通丝螺栓26,通丝螺栓26的规格高度满足穿过固定法兰25与活动法兰24,直径m12mm,在二个螺栓之间开设通孔,通孔的直径为通丝螺栓26的3倍或30mm,开设通孔的目的在于反冲洗时气体或水流顺利流通,便于吹洗法兰盘挡住的滤料。
[0127]
为了便于拆卸,将活动法兰24分为均等的6块,活动法兰24的螺栓孔与固定的法兰螺栓逐一对应,通气孔也逐一对应。固定法兰25和活动法兰24的宽度相等,一般为60—100mm,最佳70mm。厚度8—12mm,最佳10mm。
[0128]
如图6、图7所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托扁钢22具有豁口,固定法兰25的端面位于豁口中。
[0129]
具体的,由于承托扁钢22上面要铺设不锈钢滤网21,因此需要一个平面,在承托扁钢22的二端开设方型豁口,尺寸刚好容纳固定法兰25的高度与宽度。
[013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上隔板29和下隔板30;上隔板29位于不锈钢滤网21的上方,下隔板30位于不锈钢滤网21的下方,上隔板29通过角钢和螺栓与承托扁钢22连接;上隔板29和下隔板30将下封头23分隔为多个反冲洗通道。
[0131]
具体的,根据下封头23内分区的隔板,对应在不锈钢滤网21上设置上隔板29,高度0.5米,通过角钢与螺栓和扁钢连接固定,其作用是:压紧不锈钢网,防止向上变型,上隔板29和下隔板30对应,则分割的区域也对应,这样就形成了反冲洗的通道,气体只能在隔板内的区域集中向上,从而推动滤料向上移动,进而在局部形成了沸腾状态,达到滤料反冲摩擦的设计效果。
[013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出水管路31;罐体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32,出水口32与出水管路31连接,沿着出水方向出水管路31依次设置有出水阀门33、压力传感器34和浊度传感器35。
[0133]
具体的,浊度传感器35和出水阀门33的配合实现自动控制,当出水浊度升高时,传感器电信号控制出水阀门33关小,减缓流速,因为流速越慢浊度越低,越容易保证出水的设定指标,阀门关小压力升高,则压力传感器34电信号控制进水变频泵11降低频率,以此实现产水的水量和水质联动控制,当上述控制仍不能满足水质要求时,浊度传感器35自动报警或停机,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
[013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滤罐系统还包括正洗管路36;正洗管路36的一端与出水管路31连接,正洗管路36的另一端与排污总管9连接,正洗管路36上设置有正洗阀门37;微滤罐系统还包括反洗进水管路38;反洗进水管路38与出水管路31连接,反洗进水管路38设置有反洗进水阀门39。
[0135]
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本设计采用了自动手动双保险的设计思路,全过程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自动控制,按照设定的时间执行不同的操作顺序,例如开机,停机,反冲洗等,也可以手动随时启停或酌情开启反冲洗程序,所有的自动阀门均可以手动开启,这样便于检修和设备调试。系统默认的待机状态为全部阀门关闭,进水变频泵11关闭。
[0136]
传统的反冲洗开启条件是:当进出水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启动反冲洗,压力差大表明滤层积累的污垢足够多,已经对流量产生影响,也可能造成水流短路污垢直接穿过滤
层,这样的设计思路对水质的保护作用差,反洗面对足够多的污垢需要更多的能耗克服阻力,本案的设计思路是:不是等到污垢足够多再开启反冲洗,而是采用时间控制,达到设定时间即使压差不够大也启动反冲洗,此时水质合格,相对传统方式压差不大,污垢不多,需要的反洗能耗与时间过程降低了80%,具有节能降耗保证水质的综合作用。
[0137]
开机准备程序描述:开启进水阀门12和变频泵11,同时开启正洗阀门37和排气阀门7,关闭其他阀门,系统运行出水通过排污管外排,达到设定时限进入正常运行程序。
[0138]
正常运行程序描述:开启进水阀门12、变频泵11,出水阀门33,排气阀门7,关闭其他阀门,系统正常运行,排气阀门7按照设定时间定时排气。
[0139]
反冲洗程序描述:设定反洗时间到,关闭变频泵11,同时关闭所有阀门恢复至待机状态,启动反冲洗程序,也可以手动随时开启反冲洗程序,打开反洗进水阀门39和排污阀门,称为反向清洗,直至排出罐体容积80%水量。打开第一排污阀门10和上排污口3连接的排污阀门,关闭反洗进水阀门39,罐内存水陆续排出直到水位与第一排污阀门10持平。保持上排污口3连接的排污阀门呈开启状态,关闭第一排污阀门10,打开反冲总气阀,关闭排气阀门7,依次打开各分区反洗主气管16上面的反冲气阀,每个阀门开启后持续10~30秒,最佳15秒。称之为反冲。此时滤料在罐体主体1内沸腾,由此制止了滤料的板结,同时罐体主体1内滤料实现了上下循环,在此过程中滤料深层的污垢得以上浮。保持上排污口3连接的排污阀门呈开启状态,打开反洗进水阀门39使罐内水面上升,同时打开各分区反洗主气管16上面的所有反冲气阀,使气体均匀分散在整个滤罐横截面积,此时滤层沸腾现象减弱,呈现微膨胀状态,便于滤料深层污垢随水流一起上升,待水面达到距离封头顶部0.5米时,关闭各反洗主气管16上面的所有反冲气阀,保持水面继续上升,进而从上排污口3连接的排污阀门排出,达到设定时间反洗结束,恢复至所有阀门关闭的待机状态。
[0140]
反洗水来自微滤罐系统产水的清水池,采用泵提升,反洗水量2l/

.s,根据具体微滤罐的直径可以算出需要的水泵流量,水泵的扬程10—15m,或者高于微滤罐整体高度5米,一般经验值为15米。
[0141]
另外,罐体主体1与封头采用不锈钢或碳钢防腐,内部所有的结构件均采用304不锈钢,包括上下分区隔板,固定和活动法兰24,螺栓,扁钢以及粗细过滤网,系统管路采用碳钢防腐或者钢衬塑或者u—pvc给水承压管路管件。
[014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