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7384发布日期:2022-07-02 01:24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


背景技术:

2.氯化铵,简称氯铵,是指盐酸的铵盐,多为制碱工业的副产品(如小苏打),呈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方形或八面体小结晶,有粉状和粒状两种剂型,粒状氯化铵不易吸湿,易储存,而粉状氯化铵较多用作生产复肥的基础肥料。
3.工业中小苏打的制备常采用卤水中的氯化钠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小苏打和氯化铵,并将小苏打制备过程中的生成的副产物氯化铵进行分离回收,以降低氯化铵随废液排出造成氯化铵的损失,提高氯化铵的回收利用率。
4.目前,氯化铵的回收通常是在小苏打的制备工艺中,对经过滤分离后的小苏打母液进行冷析结晶和盐析结晶以使母液中的氯化铵从小苏打母液中结晶分离出来,如专利申请号为如专利申请号为cn 201910000923.x 公开了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循环制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析出小苏打装置、冷析装置、盐析装置和母液循环装置,以及二级析出小苏打装置,所述二级析出小苏打装置一端与盐析装置连通,其另一端与母液循环装置连通。所述冷析装置包括结晶釜、外冷器和冰机,所述结晶釜与外冷器连通,结晶釜内上端清液输送至外冷器并经其冷却后返回至结晶釜冷析结晶,所述外冷却与冰机循环连通,所述盐析装置包括盐析釜和盐加料装置,所述盐加料装置与盐析釜连通,盐析釜的进料端与冷析装置连通,所述盐析釜包括清液段、连接段和悬浮段,所述溢流口与二级析出小苏打装置连通,所述悬浮段设有至少一个晶浆取出口,所述晶浆取出口与结晶釜的顶部相连通。
5.上述制造装置中的氯化铵结晶系统主要包括冷却装置和盐析装置,小苏打母液先输入冷却装置的结晶釜中进行冷却结晶,然后进入盐析装置的盐析釜中进行盐析结晶,盐析结晶析出的氯化铵晶浆通过晶浆取出口又进入冷析装置的结晶釜中进一步促进结晶釜中的氯化铵结晶析出。然而,由于盐析过程中盐析釜内加入了大量的氯化钠固体盐,在将盐析釜结晶出的氯化铵晶浆通过晶浆取出口直接输入结晶釜时,氯化钠会随氯化铵直接进入结晶釜内,造成从结晶釜中结晶出来的氯化铵产品中的钠离子超标,使氯化铵难以达到农用标准,降低了氯化铵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该系统可避免发生氯化钠随氯化铵晶体从盐析釜进入冷析釜内导致冷析釜析出的氯化铵含盐高的现象,提高了氯化铵的产品质量。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储液罐、冷析装置和盐析装置,所述冷析装置包括结
晶釜和与结晶釜循环连通的制冷机构,所述盐析装置包括盐析釜和与盐析釜连通的盐加料装置,所述盐析釜的进料端与结晶釜的溢流口连接,所述盐析釜的侧壁下方还通过管道连接有分盐釜,所述分盐釜的侧壁通过管道与结晶釜的顶部连接。
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盐析釜的侧壁还连接有分盐釜,并通过管道将分盐釜的侧壁与结晶釜连接,避免了直接将盐析釜中携带有固体盐的氯化铵晶体直接输入结晶釜而导致氯化铵含盐高的现象,提高了氯化铵的产品质量。
9.进一步,所述分盐釜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盐析釜连通,用于将分盐釜内溶解的固体盐返回至盐析釜中循环使用,节约了氯化铵制取成本。
10.进一步,所述盐析釜从上至下包括清液段、连接段和悬浮段,所述清液段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浓密槽,所述悬浮段设有至少一个晶浆取出口,所述晶浆取出口与分盐釜顶部的进料端连通。
11.进一步,所述悬浮段的高度为1.5 m ~3m,所述晶浆取出口设置在悬浮段1/2~3/4处,所述连接段的侧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
~90
°

12.进一步,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外冷器和与外冷器循环连通的冰机。
13.进一步,所述结晶釜与外冷器连通,结晶釜内的上端清液输送至外冷器并经其冷却后返回至结晶釜冷析结晶。
14.进一步,所述结晶釜的侧壁下方通过管道连接有氯化铵处理装置,用于对结晶釜中析出的氯化铵进行过滤、脱水和干燥处理。
15.进一步,所述氯化铵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低位槽、真空过滤机、离心机和缝包机。
16.进一步,所述分盐釜与盐析釜相连的管道和所述储液罐与结晶釜相连的管道上均安装有阀门和泵。
17.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盐析釜的侧壁还连接有分盐釜并通过管道将分盐釜的侧壁与结晶釜连接,从盐析釜输入携带有固体盐的氯化铵晶体进入分盐釜内,并从分盐釜的侧壁进入结晶釜中得到氯化铵,避免了直接将盐析釜中携带有固体盐的氯化铵晶体直接输入结晶釜而导致氯化铵含盐高的现象,防止了从结晶釜出来的氯化铵产品中钠离子超标的现象的发生,使生产的氯化铵达到农用标准,有效提高了氯化铵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上述附图标记:1-储液罐, 2-浓密槽,3-结晶釜,4-外冷器,5-冰机,6-盐析釜,7-盐加料装置,8-分盐釜,9-氯化铵处理装置,10-清液段,11-连接段,12-悬浮段,13-晶浆取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这些具体实施方案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实施例1
22.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储液罐1、冷析装置、盐析装置和浓密槽2。
23.所述冷析装置包括结晶釜3和与结晶釜3循环连通的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外冷器4和与外冷器4循环连通的冰机5,所述外冷器内设有交换管,所述结晶釜3与外冷器4的交换管连通,结晶釜3内的上端清液输送至外冷器4并经其冷却后返回至结晶釜3冷析结晶。
24.所述盐析装置包括盐析釜6和与盐析釜6连通的盐加料装置7,盐加料装置7用于向盐析釜6中加入反应盐,所述盐析釜6的进料端与结晶釜3的溢流口连接,用于收集结晶釜3排出的溢流液并对其进行盐析结晶。
25.所述盐析釜6从上至下包括清液段10、连接段11和悬浮段12,所述清液段10设有溢流口,该盐析釜6的溢流口与浓密槽2连接,所述连接段11的侧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
,所述悬浮段12的高度为3m,且其高度的3/4处设有至少一个晶浆取出口(本实施例中具体为1个)。所述晶浆取出口位于盐析釜6的侧壁下方,且连接有分盐釜8,分盐釜8顶部的进料端与晶浆取出口13连通,所述分盐釜8内设有中心管,盐析釜6的晶浆取出口与分盐釜8顶部连接的管道通过分盐釜8顶部的进料端伸入中心管内,用于将经盐析釜6盐析结晶后的氯化铵晶浆输入分盐釜8内。
26.所述分盐釜8的侧壁中部设有取浆口,所述取浆口通过管道与结晶釜3的顶部连接,用于将氯化铵晶体输送至结晶釜3内,为结晶釜3提供氯化铵晶核,促进结晶釜3中的氯化铵晶体增长,使结晶釜3内快速析出氯化铵晶体,节能节时。
27.所述分盐釜8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盐析釜6连通,用于将分盐釜8内溶解的固体盐返回至盐析釜6中循环使用,节约了氯化铵制取成本。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盐析釜6的晶浆取出口13还连接有分盐釜8,可将从盐析釜6中盐析后的含有氯化铵晶体和固体盐的晶浆通过晶浆取出口13输送至分盐釜8内,由于氯化铵晶体的体形轻,且盐析釜6的容积大、其放出的压力大,氯化铵在分盐釜8内悬浮,固体盐沉入分盐釜8底部并溶解,使氯化铵晶体悬浮后与固体盐分离并从取浆口输送至结晶釜3中,促进结晶釜3中的氯化铵晶体的增大,可有效避免直接将盐析釜6中含有氯化铵晶体和固体盐的晶浆直接输入结晶釜3而导致结晶釜3中氯化铵含盐高的现象,防止了从结晶釜3出来的氯化铵产品中钠离子超标的现象的发生,使生产的氯化铵达到农用标准,有效提高了氯化铵的产品质量。
29.所述分盐釜8与盐析釜6相连的管道和所述储液罐1与结晶釜3相连的管道上均安装有阀门和泵。
30.所述结晶釜3的侧壁下方通过管道连接有氯化铵处理装置9,所述氯化铵处理装置9包括依次连通的低位槽、真空过滤机、离心机和缝包机,通过结晶釜3结晶析出的氯化铵先输入低位槽内,然后再经过真空过滤机、离心机进行过滤、脱水后进入缝包机内包装。
31.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苏打联产氯化铵的氯化铵结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2.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储液罐1内储存小苏打母液(小苏打结晶后经过滤、脱水得到的滤液),将小苏打母液输送至结晶釜3内进行冷析结晶,结晶釜3内的上端清液输送至外冷器4并经其冷却后返回至结晶釜3冷析结晶;冷析结晶后的晶浆输入盐析釜6内进行盐析结晶;盐析结晶后的含固体盐和氯化铵晶体的晶浆通过晶浆取出口13输入分盐釜8的中心管
内,氯化铵晶体在该分盐釜8内上浮至取桨口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结晶釜3内促进结晶釜3内的氯化铵晶体增长,固体盐在分盐釜8的底部溶解并从底部输送至盐析釜6内循环使用。
33.需要另行说明的是,本文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
34.本文中所采用的描述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等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基于附图中图面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在实际装置中这些方位可能由于装置的摆放方式而有所不同。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