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抽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9719发布日期:2022-06-08 07:4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抽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抽滤装置。


背景技术:

2.过滤是生物行业常用的处理方法,通过过滤可以去除试剂中的粗颗粒杂质、小颗粒杂质、细菌等。根据处理的目的不同,过滤不同的试剂时采用不同的过滤方法,常用的有滤纸过滤、微孔滤膜过滤、超滤等。
3.微孔滤膜过滤一般需要额外提供压力才能使试剂通过微孔滤膜才能达到过滤的效果。微孔滤膜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滤方法,具有微孔滤膜孔径可选择、过滤效果较好等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过滤速度慢、操作繁琐等缺点。
4.为了加快微孔滤膜过滤的速度,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在过滤瓶内产生负压,增大微孔滤膜的正反两侧的压差,进而提高微孔滤膜过滤的速度。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试剂不断被微孔滤膜过滤,需要人工在操作过程中留意观察,并不断向微孔滤膜的顶部的容器中添加试剂,不仅效率低,还影响实验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看管,可源源不断的自动向微孔滤膜的顶部的容器中添加试剂的一种改进型抽滤装置。
6.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抽滤装置,包括过滤瓶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过滤瓶进行抽真空,还包括试剂筒和抽滤盘,所述试剂筒用于盛放待过滤的液体;
7.所述过滤瓶的瓶口塞有带孔胶塞,所述抽滤盘内设置有密封的过滤腔,所述抽滤盘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试剂筒连通,所述出液管通过所述带孔胶塞插入所述过滤瓶内;
8.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微孔滤膜,自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过滤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微孔滤膜过滤后,从所述出液管进入所述过滤瓶内。
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过滤腔分为在上的进液腔和在下的出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腔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微孔滤膜与所述分隔板相贴合,经所述微孔滤膜过滤后的液体通过各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出液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呈高低起伏的波状或w状。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瓶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并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排液管的塞头。
12.进一步地,真空泵采用非水式真空泵。
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瓶体,所述中间瓶体呈密封状,所述中间瓶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过滤瓶连通,所述中间瓶体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管处在所述中间瓶体的靠近顶部位置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滤盘,并在抽滤盘内设置仅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的过滤腔,在真空泵工作时,试剂筒中的液体会源源不断的自动向过滤腔内流动,效率高,无需人工看管,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减小对实验进程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改进型抽滤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抽滤盘的半剖的结构视图;
20.图3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抽滤盘的半剖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过滤瓶,11-带孔胶塞,12-排液管,13-塞头,2-真空泵,3-试剂筒,4-抽滤盘,41-过滤腔,411-进液腔,412-出液腔,42-进液管,43-出液管,44-微孔滤膜,45-分隔板,451-通孔,5-中间瓶体,6-第一连通管,7-第二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参见图1至图3。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抽滤装置,包括过滤瓶1、真空泵2、试剂筒3和抽滤盘4,真空泵2用于对过滤瓶1的内部进行抽真空,使过滤瓶1的内部处在负压状态。试剂筒3用于盛放待过滤的试剂或其他待过滤的液体。过滤瓶1的瓶口塞有带孔胶塞11,抽滤盘4内设置有密封的过滤腔41,抽滤盘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过滤腔41连通的进液管42和出液管43,进液管42与试剂筒3连通,用于吸取试剂筒3内的试剂或其他液体,出液管43通过带孔胶塞11插入过滤瓶1内。过滤腔41内设置有微孔滤膜44,自进液管42进入过滤腔41内的液
体通过微孔滤膜44过滤后,从出液管43进入过滤瓶1内。
28.具体实施中,启动真空泵2,对过滤瓶1的内部进行抽真空,使过滤瓶1的内部处在负压状态,因抽滤盘4内的过滤腔41通过出液管43与过滤瓶1连通,因此过滤腔41内呈负压状态,又因进液管42与过滤腔41内连通,因此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试剂筒3中的液体会通过进液管42总的进入过滤腔41内,然后经过微孔滤膜44的过滤从出液管43进入过滤瓶1内。此过程可全程无需人工看管,试剂筒3中的液体会源源不断的自动向过滤腔41内流动,效率高,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减小对实验进程的影响。
29.在一实施例中,过滤腔41内设置有分隔板45,该分隔板45将过滤腔41分为在上的进液腔411和在下的出液腔412,进液腔411与进液管42连通、出液腔412与出液管43连通。该分隔板45呈高低起伏的波状或w状,在分隔板45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51,微孔滤膜44贴合在分隔板45的上表面上,经微孔滤膜44过滤后的液体通过各通孔451进入出液腔412内,并最终通过出液管43进入过滤瓶1内。这样设计,通过设置分隔板并将微孔滤膜贴合在分隔板的上表面上,这样微孔滤膜的承载能力较强,大大提高了微孔滤膜整体的承压能力,避免因压差过大致使微孔滤膜破裂。同时,通过将分隔板设计成高低起伏的波状或w状,这样贴合在分隔板的表面上的微孔滤膜的表面积就会大大增加,增大了过滤面积,过滤速度更快,减少了反复更换微孔滤膜所带来的操作繁琐性,改善了操作的便捷性。在处理同等体积试剂的情况下,更换微孔滤膜的次数减少。
30.在一实施例中,过滤瓶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12,并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该排液管12的塞头13。这样设计,在进行抽滤作业时,将排液管堵塞,保证过滤瓶内的负压环境。当过滤瓶内的液面到达一定的高度时,打开排液管将过滤瓶内的液体流出。避免通过拆卸抽滤盘造成的操作麻烦。
3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过滤瓶1内的液体被污染,该真空泵2采用非水式真空泵。这样设计,避免了使用循环水真空泵进行抽真空时遇到真空泵发生故障或停电时,会出现倒吸,水泵的循环水被吸入过滤瓶中污染了过滤瓶内的液体。
32.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中间瓶体5,中间瓶体5呈密封状,中间瓶体5位于真空泵2与过滤瓶1之间,中间瓶体5通过第一连通管6与过滤瓶1连通,中间瓶体5通过第二连通管7与真空泵2连接。这样设计,工作时,真空泵使中间瓶体处于负压状态,因中间瓶体与过滤瓶连通,因此过滤瓶也处于相同的负压状态。当真空泵停止工作时,倒吸现象将真空泵的工作介质吸入中间瓶体内,进而有效的防止了过滤瓶内的液体被污染。
3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6处在中间瓶体5的靠近顶部位置处。这样设计,避免倒吸时,吸入中间瓶体内的工作介质过多而使工作介质通过第一连通管进入过滤瓶中,将过滤瓶内的液体污染,设计合理。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更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