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水体沉砂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砂池浮漂设备及浮漂系统。
背景技术:2.目前水池水体在流动汇集时,不可避免的会混入砂石,而在处理这样的水体时,通常都会在该水域上设有浮漂设备,提高水体与砂石分离的效率。
3.现有的浮漂设备包括浮力组件与沉砂组件,浮力组件包括浮球、浮子与浮杆;沉砂组件包括承托件与无纺布,在使用时,浮漂设备平行放置在水域的上表面,无纺布浸没于水中,改变水体的流态与水体的流速,增加砂石分离与沉降的时间,从而提高水体中砂石沉降与分离的效率,确保后续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现有的浮漂设备长度近200米,在运输与清理时,需要十几名工作人员配合拖动整个浮漂设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浮漂设备在搬运和清理时耗费人力比较大,不便于搬运与回收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便于沉砂池浮漂设备的搬运与回收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砂池浮漂设备及浮漂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砂池浮漂设备,包括若干浮漂单元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有开口的连接环与可闭合连接环开口的紧闭件,所述浮漂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串联,浮漂单元两端设有环状结构,相邻环状结构共同套设在所述连接环上,所述浮漂单元包括沉砂组件、浮力组件与绳索,浮力组件穿设于绳索上,沉砂组件穿设于绳索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整个的浮漂设备拆分为若干浮漂单元,同时相邻的浮漂单元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使用时,将若干浮漂单元运送到目的地后,将浮漂单元两端的环状结构套设在连接环内,插入紧闭件形成闭合环,一一进行组装。在使用完毕后,将浮漂设备回收,拧出紧闭件,将浮漂单元两端的环状结构拿出连接环,将整个浮漂设备拆分成若干浮漂单元进行清理与送回,既能保持原有的使用效果,也能在运输与清理时通过拆卸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8.优选的,所述沉砂组件包括承托件和无纺布,所述承托件与所述绳索之间形成穿布槽,所述承托件穿设于所述绳索上,所述无纺布穿设于所述穿布槽内。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穿设于穿布槽内,防止无纺布在绳索上滑动,无纺布浸没于水中,改变水流的流态,加长了水流通过的时间,也延长了供砂石沉淀的时间,使用完毕后,将无纺布从穿布槽内取出,于下次使用前更换新的无纺布。
10.优选的,所述浮力组件包括浮球、浮杆与浮子,所述浮球、浮杆与浮子穿设于绳索上增加浮力,所述浮子设于所述沉砂组件的两端,浮子与沉砂组件夹装于浮球与浮球之间。
11.通过上述方案,所述浮球、浮杆与浮子穿设于所述绳索上,浮球主要增加了浮漂单元的浮力,减少了绳索的负荷,延长了绳索的使用寿命。浮杆在辅助增加浮力的同时提供给
工人在回收时的着力点。浮子在辅助增加浮力的同时起到了限定沉砂组件位置的作用。
12.优选的,所述浮杆上设有凸起的螺旋状纹路。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牵引所述浮漂设备时,手抓在浮杆上,所述浮杆上的螺旋状纹路增加了工人手与浮杆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手与浮杆之间发生打滑的情况。
14.优选的,所述环状结构由绳索端部弯折形成,绳索上设有卡扣,卡扣将弯折的绳索端部固定在绳索本体上。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浮漂单元之间可以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进行连接,没有在绳索端部增加新的连接组件,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16.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通孔,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紧闭件穿过两个通孔,并与所述连接环形成一闭合环。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邻浮漂单元两端的环状结构可共同套设在连接环内,再由紧闭件插入连接环上的两个共线的通孔,使连接环上的开口封闭,防止浮漂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两端的环状结构脱出连接环。
18.优选的,所述紧闭件为杆体,所述杆体的外壁设有螺纹,杆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杆体至少与一个通孔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杆体与所述通孔上螺纹配合,使其不易脱出,所述杆体与所述连接环形成的闭合更加稳定。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砂池浮漂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1.一种沉砂池浮漂系统包括牵引机,所述牵引机用来拉动浮漂单元移动。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设备代替了牵引时的人工,避免了在牵引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也节约了人力与时间。
23.优选的,所述牵引机上牵引绳索的一端与所述浮漂单元一端的环状结构共同套设于所述连接环内。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牵引机与所述浮漂单元串联成了一种浮漂系统,牵引机代替人工对浮漂设备进行牵引。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在使用所述浮漂设备时,通过将浮漂设备的整体拆分为若干浮漂单元的方式,达到了在浮漂设备运输与回收清理方面节省人力与时间的效果。
27.在使用所述浮漂系统时,通过用牵引设备代替人工对浮漂设备的牵引,达到了在牵引方面节省人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沉砂池浮漂设备及浮漂系统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单个浮漂单元的主视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沉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浮力组件;11、浮球;12、浮子;13、浮杆;2、沉砂组件;21、承托件;22、无纺布;3、绳索;4、环状结构;5、卡扣;6、牵引设备;7、连接组件;71、连接环;72、紧闭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砂池浮漂设备及浮漂系统。
34.参照附图1,沉砂池浮漂设备包括浮漂单元与连接组件7。
35.参照附图2,浮漂单元包括浮力组件1与沉砂组件2,浮漂单元的绳索3两端设有环状结构4。
36.浮力组件1包括包括穿设于绳索上的浮球11、浮子12以及浮杆13,浮球11、浮子12与浮杆13均由密度较小的泡沫或塑料材料制成,使整个浮力组件在水中能够受到较大的浮力,减轻了绳索3的负载。浮球11和浮杆13沿绳索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浮漂单元包括包括三组浮球11和浮杆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浮球11和浮杆13的数量。
37.每个浮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浮子12,浮子12固定在绳索3上,浮子12在辅助提供浮力的同时也限制了浮杆13在绳索上的滑动。
38.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牵引时,通常用手握住浮杆13,然后发力牵引浮漂设备。浮杆13上设有凸起的螺旋状纹路,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手与浮杆13之间的摩擦力,为工人提供了着力点。
39.参照附图3,沉砂组件包括承托件21与无纺布22,承托件21为同一平面内两端相向弯折的棒体,棒体两端分别设有通孔,穿设于绳索3上,承托件21两处弯折部分设于浮杆13两端,无纺布22穿设于承托件21上未弯折的部分。沉砂组件设置于两个浮子12之间。沉砂组件是实现整个浮漂设备功能的重要组件部分,当浮漂设备在使用时,无纺布浸没于水中,改变水体流态,减缓水流速度,延长了砂石在水体中的分离和沉降时间。
40.环状结构由绳索3两端弯折形成,绳索3上设有卡扣5,卡扣5将绳索3弯折的两端固定在绳索3的本体上。
41.参照附图4,连接组件7包括设有开口的连接环71与紧闭件72,紧闭件72为螺栓,螺栓包括螺杆与螺帽,连接环71的开口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螺杆穿过连接环71两端上共线的通孔,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使用浮漂设备前,将相邻浮漂单元上的环状结构4共同套设于连接环71内,把所述螺栓旋入连接环71开口两端的通孔形成闭环,使浮漂单元两端的环状结构4不会从连接环71内脱出。通过该种方式将若干浮漂单元连接成整体的浮漂设备;在使用完毕后对浮漂设备进行回收,将所述螺栓旋出,把相邻浮漂单元共同套设于连接环71内的环状结构4取出,将浮漂设备拆分成浮漂单元,对浮漂单元进行清理、收纳和无纺布22的回收,最后将浮漂单元运回至仓库存放。
42.这种结构的浮漂装置,在使用时,将若干浮漂单元串联成浮漂设备,保证了原有的功能,在不使用时,可以拆分成若干浮漂单元,统一输送与回收清洁,省时省力。
43.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沉砂池浮漂系统。参照附图1,所述浮漂系统包括所述浮漂设备与牵引机6。
44.在牵引所述沉砂池浮漂设备时,将所述浮漂单元一端的环状结构4套设于牵引机绳索一端的吊钩上,牵引机通过吊钩牵引所述的沉砂池浮漂组件,代替现有的人工牵引,在牵引方面省时省力。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