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需要先用改性沥青浸渍胎基,然后在胎基上下两表面上涂覆sbs改性沥青,最后在sbs改性沥青层的外表面覆隔离材料(pe、细砂、页岩或者铝箔)。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的加工通常是以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改性剂,通过反应釜的剪切、搅拌等作用使的改性剂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共混材料,利用改性剂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
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反应釜会通过在导热管内通入导热介质对改性沥青进行加热,通过搅拌轴进行搅拌,但是导热管加热方式会出现以下问题,1、导热管的加热位置比较固定,对于改性沥青的加热效果一般;2、经常需要清理维护导热管;3、在导热管受到运动状态下沥青所作的外力后,经常出现加热管变形或者破损,发生泄漏导热介质的现象。上述问题极大影响了反应釜的生产效率。
4.另外,传统的反应釜在搅拌沥青时,各种配料(改性剂)会从反应釜的顶部落在沥青的上层,然后通过反应釜的搅拌装置进行混合。但是,这个搅拌过程中,利用现有的搅拌装置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将上层的配料与沥青混合充分,搅拌效率和改性沥青的质量极大的受到搅拌装置的限制,进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搅拌装置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将上层的配料与沥青混合充分,搅拌效率和改性沥青的质量极大的受到搅拌装置的限制,进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益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加热器,所述感应加热器包括控制箱和与所述控制箱相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陶瓷内胆,所述陶瓷内胆的外壁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均匀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位于所述陶瓷内胆中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同轴设置有螺旋绞叶,所述搅拌轴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且水平安装有多个副轴,所述副轴位于所述螺旋绞叶,所述副轴上竖直安装有至少一个翻板,且相邻所述副轴上的所述翻板的朝向相反设置。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所述搅拌轴、所述副轴为导磁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翻板为犁式结构。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副轴的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剪切齿。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相邻所述副轴上的所述剪切齿交错设置。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水循环机构,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保温管道、水泵和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的出水端通过所述保温管道和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所述保温管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保温水箱的进水端通过所述保温管道与所述空腔连通。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为铜管,所述铜管与所述保温管道、所述水泵和所述保温水箱依次连通且形成闭环回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的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在搅拌工作中,一方面在竖直方向上,可以通过螺旋绞叶将落于沥青上层的改性剂等配料快速的向下翻涌,方便将配料的扩散至整个沥青中,实现高效混合;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通过副轴上的翻板,将沥青来回翻动,实现沥青与配料均匀充分的混合,提高搅拌和生产效率。
16.2、该混料搅拌装置还采用的是感热加热原理,替代了传统导热管结构来对反应釜内的物料(改性沥青)进行快速加热,对陶瓷内胆中起到搅拌作用的金属件进行加热,既可以起到搅拌物料的作用,又能进行物料加热,而且金属件在转动时与物料充分接触,升温快,不易变形和损坏、加热均匀且时间短;而且导热装置的加热温度稳定,调节方便,并且对金属件做功的感应加热线圈独立设置,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反应釜本体;2、感应加热器;21、控制箱;22、感应加热线圈;3、陶瓷内胆;4、电动机;5、搅拌轴;6、水循环机构;61、保温管道;62、水泵;63、保温水箱;7、空腔;8、翻板;9、螺旋绞叶;10、副轴;11、剪切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一:
27.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下:反应釜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加热器2,根据加热时间快慢等实际需求,具体选择低、中、高频的感应加热器2,感应加热器2包括控制箱21和与控制箱21相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22,反应釜本体1内设置有陶瓷内胆3,陶瓷内胆3的外壁与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腔7,感应加热线圈22均匀设置在空腔7内,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机4,电动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位于陶瓷内胆3中的搅拌轴5,搅拌轴5上同轴设置有螺旋绞叶9,搅拌轴5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且水平安装有多个副轴10,副轴10位于螺旋绞叶9,副轴10上竖直安装有至少一个翻板8,且相邻副轴10上的翻板8的朝向相反设置。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沥青以及其他物料投入到陶瓷内胆3中后,启动电动机4驱动搅拌轴5搅拌物料,同时通过控制箱21接通感应加热线圈22的电流,电流通过感应加热线圈22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搅拌轴5时,使搅拌轴5自行快速发热,然后在搅拌时再加热物料,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令人满意的温度,注意温度不要超出沥青允许的标准温度。该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采用的是感热加热原理,替代了传统导热管结构来对反应釜内的物料(改性沥青)进行快速加热,对陶瓷内胆中起到搅拌作用的金属质的搅拌轴5进行加热,既可以起到搅拌物料的作用,又能进行物料加热,而且搅拌轴5在转动时与物料充分接触,升温快,不易变形和损坏、加热均匀且时间短;而且加热温度稳定,调节方便,并且对金属件做功的感应加热线圈独立设置,便于维修。同时在该反应釜用混料搅拌装置在搅拌工作中,搅拌轴5带动螺旋绞叶9转动,在竖直方向上,螺旋绞叶9将落于沥青上层的改性剂等配料快速的向下翻涌,方便将配料的扩散至整个沥青中,实现高效混合;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通过副轴10带动翻板8转动,将沥青来回翻动,值得注意的是,每层相邻的翻板8朝向不一致,如:一层的翻板8将沥青朝向搅拌轴5轴心的方向翻动,其相邻的翻板8将沥青向背离搅拌轴5轴心的方向翻动,两种不同方向的翻动方式相互结合,实现沥青与配料均匀充分的混合,极大的提高搅拌和生产效率。
29.优选地,搅拌轴5、副轴10为导磁材料制成,具体可以为碳钢、铁等材质制成,也可以在不导磁的材料外层设置导磁也可,保证其感应生热。
30.优选地,翻板8为犁式结构。翻板8为犁式结构,具体可为铧式犁等。
31.铧式犁将物料进行翻动混合均匀的同时,还使得物料受热均匀,提高加热效果。
32.优选地,副轴10的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剪切齿11。相邻副轴10上的剪切齿11交错设置。
33.剪切齿11有利于提高陶瓷内胆3内壁附近沥青的混合效果。
3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反应釜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循环机构6,水循环机构6包括保温管道61、水泵62和保温水箱63,保温水箱63的出水端通过保温管道61和水泵62的进水端连通,水泵62的出水端通过保温管道61与空腔7连通,保温水箱63的进水端通过保温管道61与空腔7连通。
35.实施例二:
36.本实施例所示,反应釜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循环机构6,水循环机构6包括保温管道61、水泵62和保温水箱63,保温水箱63的出水端通过保温管道61和水泵62的进水端连通,水泵62的出水端通过保温管道61与空腔7连通,保温水箱63的进水端通过保温管道61与空腔7连通。
37.水循环机构6一方面可以对感应加热线圈22进行降温,也可以将多余热量储存起来,用于下次生产,节约能源,保护设备。
38.优选地,感应加热线圈22为铜管,铜管与保温管道61、水泵62和保温水箱63依次连通且形成闭环回路。
39.保温管道61可以设置分叉管道,与感应加热线圈22连通,对感应加热线圈22内部进行降温且收集余热,进一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4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