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7487发布日期:2022-07-15 23:2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反应器。


背景技术:

2.原油加工过程中的低温部位的腐蚀为hcl-h2s-h2o系统腐蚀,其腐蚀介质主要来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原油中的无机盐,主要包括nacl、cacl2、mgcl2。虽然nacl在300℃以下不易发生水解,但其中的cacl2、mgcl2却极易发生水解,产生hcl气体。水解生成的hcl气体,随着油气体一起上升到塔顶冷凝系统,当水蒸气因达到露点而冷凝成凝结水时,会溶于其中而形成盐酸,对金属产生强烈的腐蚀;第二是原油中的h2s及在原油加工过程中硫化物在高温、加氢等条件下生成的h2s。
3.中和缓蚀剂是针对加氢精制装置腐蚀介质中硫化氢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缓蚀为主、中和为辅的作用机理研发出的专用中和产品。该产品除具有缓蚀功能以外,还具有中和防腐的双重功效。但是有些中和剂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变质,同时要获得成分均匀,直径小的中和剂,反应条件十分苛刻,通常会采用反应釜,反应釜是一种高温高压密闭反应体系,有些反应需要在其中填氢气。
4.现有的反应釜通常包括有釜体以及和釜体配套的反应釜盖子,盖子通常是旋转在釜体身上,同时在釜体内部直接加入一个搅拌转子;上述结构的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难以使反应物料充分混合,影响中和剂的生产效率以及品质;另一方面,盖子与釜体连接不够紧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反应器。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制备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反应器,包括筒体、搅拌组件和锁止组件;筒体包括上盖和筒身,上盖活动卡接在筒身上端,上盖上设置有进料管;筒身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筒身外壁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液管和循环水出液管,循环水进液管和循环水出液管分别与加热腔导通;筒身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和支撑座;
7.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旋转盘和搅拌轴;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上盖顶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上盖,旋转盘转动卡接在上盖内侧,且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轴设置有3-5个,各个搅拌轴均匀分布在旋转盘下端面;
8.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齿环、第二齿环和锁止拉杆,第一齿环固定设置在上盖下端,第二齿环固定套设在筒身外壁上端,且与第一齿环啮合卡接,锁止拉杆设置有3-5个,各个锁止拉杆均匀分布在支撑座上,且与支撑座活动铰接,上盖外侧均匀分布有与锁止拉杆位置及数量对应一致的锁止耳,各个锁止拉杆上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锁止耳活动卡接。
9.进一步地,输出轴内部中空,且贯穿设置有滑动槽,输出轴外侧套设有移动套,移动套上设置有与滑动槽滑动卡接的螺纹块,旋转盘上与各个搅拌轴连接处均设置有移动卡槽,各个搅拌轴分别滑动卡接在对应的移动卡槽内,各个搅拌轴的顶部与移动套之间通过铰接拉杆活动铰接;旋转盘下端设置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贯穿旋转盘后延伸至输出轴内部,且分别与各个螺纹块螺纹连接;利用微型电机带动螺纹杆往复转动,从而使移动套沿输出轴上的滑动槽上下移动,并最终利用铰接拉杆推动搅拌轴在对应的移动卡槽内往复移动,从而提高物料间的混合效率以及效果。
10.进一步地,筒身内部转动卡接有副搅拌套,副搅拌套内侧均匀分布有数个搅拌板,副搅拌套能够与旋转盘活动卡接,通过设置副搅拌套,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料的搅拌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物料与筒身内部粘结,从而提高了筒身内部清理时的便利性。
11.进一步地,锁止拉杆顶部套设有挤压弹簧,锁止弹簧一端与锁止拉杆侧壁抵接,另一端与锁止耳上端面抵接,通过设置挤压弹簧,能够使第一齿环和第二齿环始终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上盖与筒身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2.进一步地,上盖上设置有视镜管,利用视镜管便于观察筒体内部物料反应情况,从而有利于对反应物的反应程度进行精准控制。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搅拌电机、微型电机和电加热器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将上盖通过第一齿环与筒身上的第二齿环活动卡接,最后将锁止拉杆与上盖侧壁上的锁止耳活动卡接;
14.将反应物料通过进料管通入筒身内部,通过循环水进液管向加热腔内部通入导热油,然后利用电加热器对反应物料进行加热,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旋转盘转动,从而使搅拌轴和副搅拌套同时转动,对反应物料进行搅拌;同时,利用微型电机带动螺纹杆往复转动,从而使移动套沿输出轴上的滑动槽上下移动,并最终利用铰接拉杆推动搅拌轴在对应的移动卡槽内往复移动,促进物料的混合;
15.通过视镜管贯穿筒体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待物料反应完成后,通过出料管排出反应物料即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能够沿旋转板往复移动的搅拌轴,极大的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同时也提高了物料的混合效率,有利于提高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率;
17.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齿环和第二齿环之间的啮合实现上盖和筒身的密封连接,极大的提高了上盖与筒身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为中和剂制备过程中各物料的反应提供了良好条件。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盘与上盖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套与输出轴的连接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搅拌套与筒身的连接示意图;
24.其中,1-筒体、10-上盖、100-进料管、101-锁止耳、102-视镜管、11-筒身、 110-循环水进液管、111-循环水出液管、112-出料管、12-加热腔、13-支撑座、14-电加热器、15-副搅拌套、150-搅拌板、2-搅拌组件、20-搅拌电机、200-输出轴、201-滑动槽、202-移动套、203-螺纹块、21-旋转盘、210-移动卡槽、22-搅拌轴、220-铰接拉杆、23-微型电机、230-螺纹杆、3-锁止组件、30-第一齿环、31
‑ꢀ
第二齿环、32-锁止拉杆、320-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
26.如图1、2、3所示地一种用于制备石油生产用中和剂的反应器,包括筒体1、搅拌组件2和锁止组件3;筒体1包括上盖10和筒身11,上盖10活动卡接在筒身11上端,上盖10上设置有进料管100;筒身11内部设置有加热腔12,加热腔12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14,筒身11外壁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液管110和循环水出液管111,循环水进液管110和循环水出液管111分别与加热腔12导通;筒身11下端设置有出料管112和支撑座13;
27.如图1、4所示,搅拌组件2包括搅拌电机20、旋转盘21和搅拌轴22;搅拌电机20固定设置在上盖10顶部,搅拌电机20的输出轴200贯穿上盖10,旋转盘21转动卡接在上盖10内侧,且与输出轴200固定连接,搅拌轴22设置有 4个,各个搅拌轴22均匀分布在旋转盘21下端面;
28.如图1、2、3所示,锁止组件3包括第一齿环30、第二齿环31和锁止拉杆 32,第一齿环30固定设置在上盖10下端,第二齿环31固定套设在筒身11外壁上端,且与第一齿环30啮合卡接,锁止拉杆32设置有4个,各个锁止拉杆32 均匀分布在支撑座13上,且与支撑座13活动铰接,上盖10外侧均匀分布有与锁止拉杆32位置及数量对应一致的锁止耳101,各个锁止拉杆32上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锁止耳101活动卡接,电加热器14和搅拌电机20均为市售产品。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31.如图1、4、5所示,输出轴200内部中空,且贯穿设置有滑动槽201,输出轴200外侧套设有移动套202,移动套202上设置有与滑动槽201滑动卡接的螺纹块203,旋转盘21上与各个搅拌轴22连接处均设置有移动卡槽210,各个搅拌轴22分别滑动卡接在对应的移动卡槽210内,各个搅拌轴22的顶部与移动套 202之间通过铰接拉杆220活动铰接;旋转盘21下端设置有微型电机23,微型电机2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螺纹杆230,螺纹杆230贯穿旋转盘21后延伸至输出轴200内部,且分别与各个螺纹块203螺纹连接;利用微型电机23带动螺纹杆 230往复转动,从而使移动套202沿输出轴200上的滑动槽201上下移动,并最终利用铰接拉杆220推动搅拌轴22在对应的移动卡槽210内往复移动,从而提高物料间的混合效率以及效果,微型电机23为市售产品。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34.如图6所示,筒身11内部转动卡接有副搅拌套15,副搅拌套15内侧均匀分布有数个搅拌板150,副搅拌套15能够与旋转盘21活动卡接,通过设置副搅拌套15,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料的搅拌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物料与筒身11内部粘结,从而提高了筒身11内部清理
时的便利性。
35.实施例4
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37.如图1、2所示,锁止拉杆32顶部套设有挤压弹簧320,挤压弹簧320一端与锁止拉杆32侧壁抵接,另一端与锁止耳101上端面抵接,通过设置挤压弹簧 320,能够使第一齿环30和第二齿环31始终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上盖10与筒身 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8.如图1所示,上盖10上设置有视镜管102,利用视镜管102便于观察筒体1 内部物料反应情况,从而有利于对反应物的反应程度进行精准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