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改性三元乙丙橡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2.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是乙丙橡胶的一种,因其主链是由化学稳定的饱和烃组成,只在侧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故其耐臭氧、耐热、耐候等耐老化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汽车部件、建筑用防水材料、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胶带、汽车密封件等领域。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在生产过程后,需要将不同原料进行混合,传统的生产装置缺乏搅拌机构,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速率较慢,影响产品的产出效率;
5.2、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阶段加入不同原料,此时需要对进料机构进行开关操作,传统的固定方式操作较为繁杂,同时固定效果较低,容易因外界因素造成脱离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提高产品产出效率的效果,解决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在生产过程后,需要将不同原料进行混合,传统的生产装置缺乏搅拌机构,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速率较慢,影响产品的产出效率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阶段加入不同原料,此时需要对进料机构进行开关操作,传统的固定方式操作较为繁杂,同时固定效果较低,容易因外界因素造成脱离现象的问题,以达到提高固定牢固程度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包括生产装置,所述生产装置的左侧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生产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生产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外壳,所述进料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杆。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盘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搅拌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生产外壳,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延伸至生产外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轮。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搅拌杆发生转动时,可直接带动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一号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二号锥齿轮,所述二号锥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头电机,所述生产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外
壳,所述双头电机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内部。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双头电机启动时,可直接带动二号齿轮进行转动。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板的侧面与凹槽的内壁侧面活动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拨片,所述弹性拨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弹性拨片的设置,防止活动块发生脱落,同时通过弹性拨片的反弹力作用下可对卡杆进行固定。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料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表面搭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插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通过弹性垫的反弹力对卡块进行固定。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料外壳设置在生产外壳的顶部,所述生产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流出管道,所述生产外壳的底部与支撑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流出管道可将产品从生产外壳内流出。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采用了一号锥齿轮、连接杆、搅拌杆、搅拌叶、双头电机、二号锥齿轮的配合,双头电机启动时,通过二号锥齿轮、一号锥齿轮的不断啮合,使得连接杆发生转动,进而令搅拌杆带动搅拌叶进行转动,解决了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在生产过程后,需要将不同原料进行混合,传统的生产装置缺乏搅拌机构,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速率较慢,影响产品的产出效率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产品产出效率的效果。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采用了插杆、卡块、弹性垫、活动板、进料外壳、电动推杆、卡杆、弹性拨片、活动块的配合,将插杆插入到进料外壳内腔,通过弹性垫对卡块进行初步固定,转动插杆,使得活动板位移进入到凹槽内,通过电动推杆推动卡杆向下位移,最终穿过活动板,同时在弹性拨片反弹力作用下将活动块插入到卡杆内形成二尺固定,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阶段加入不同原料,此时需要对进料机构进行开关操作,传统的固定方式操作较为繁杂,同时固定效果较低,容易因外界因素造成脱离现象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固定牢固程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机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中:1、生产装置;11、流出管道;12、生产外壳;2、搅拌机构;21、防护外壳;22、一号锥齿轮;23、连接杆;24、固定盘;25、搅拌杆;26、搅拌叶;27、双头电机;28、二号锥齿轮;3、进料机构;31、插杆;32、卡块;33、转动把手;34、弹性垫;35、活动板;36、进料外壳;37、电动推杆;38、升降板;39、卡杆;40、固定板;41、弹性拨片;42、活动块;4、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包括生产装置1,生产装置1的左侧设置有搅拌机构2,生产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机构3,生产装置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4,搅拌机构2包括搅拌杆25,搅拌杆2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6,搅拌杆2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24,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外壳36,进料外壳36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37,电动推杆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8,升降板3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杆39。
3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4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在搅拌过程中,固定盘24可带动搅拌杆25进行转动,进而令搅拌叶26也随之进行转动,从而可对原料进行搅拌,加速不同原料之间的混合效率,其中搅拌叶的数量为多个,进而直接提高搅拌效率,通过控制电动推杆37,进而可控制升降板38的升降,在此过程中卡杆39随着升降板38进行位移。
31.实施例2
32.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固定盘2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搅拌杆25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生产外壳12,连接杆23的左侧延伸至生产外壳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轮22,一号锥齿轮22的表面啮合有二号锥齿轮28,二号锥齿轮2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头电机27,生产外壳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21,双头电机27设置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
33.在本实施例中,当双头电机27启动时,可直接带动二号锥齿轮28进行转动,在二号锥齿轮28与一号锥齿轮22的不断啮合,令连接杆23发生转动,通过连接杆23的转动带动固定盘24进行旋转,防护外壳21的设置可降低外界因素对二号锥齿轮28、一号锥齿轮22之间啮合情况的影响,从而可在一定程度内提高二号锥齿轮28与一号锥齿轮22的使用寿命。
34.实施例3
35.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升降板38的侧面与凹槽的内壁侧面活动连接,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拨片41,弹性拨片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2,进料外壳36的内部开设有环槽,环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34,弹性垫34的表面搭接有卡块32,卡块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1,插杆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3,插杆3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5,进料外壳36设置在生产外壳12的顶部,生产外壳12的底部设置有流出管道11,生产外壳12的底部与支撑底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将插杆31插入到进料外壳36内腔中,此时卡块32会进入到环槽中,通过弹性垫34对卡块32进行初步固定,初步固定完成后,通过转动把手33带动插杆31进行转动,令活动板35进入到凹槽内,其中当外界施加给活动块42力时,可令活动块42进行位移,此时弹性拨片41为拉伸状态,当外界施加的力消失时,在弹性拨片41的反弹力作用下,可令活动块42进行位移。
3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的工作原理。
38.如图1-4所示,搅拌过程中,启动双头电机27,通过二号锥齿轮28与一号锥齿轮22的不断啮合,令连接杆23带动固定盘24进行旋转,进而令搅拌杆25带动搅拌叶26对原料进
行搅拌,固定过程中,将插杆31插入到进料外壳36内腔中,卡块32通过弹性垫34的反弹力进行初步固定,初步固定完成后,通过转动把手33带动插杆31进行转动,令活动板35进入到凹槽内,通过控制电动推杆37,进而可控制升降板38的升降,在此过程中卡杆39随着升降板38进行位移,由于活动板35内部开设有开孔,使得升降板38穿过开孔,同时由于升降板38内部开设有固定孔,在弹性拨片41的反弹力作用下,可令活动块42位移进入到固定孔内,完成二次固定。
3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