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5506发布日期:2022-08-23 22: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新型高效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过程中,过流污水及污水处理设备都会散发臭气,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的及周边居民的生活都会带来恶劣影响。
3.当前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应用的除臭方式有生物除臭、化学除臭和等离子除臭这几种方式。化学除臭需要使用化学药剂、运行费用较高且产生二次污染物并且针对不同的臭气污染物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臭试剂,运行操作复杂;等离子除臭对臭气中的可燃气体成分有要求,浓度必须低于爆炸限,且离子管属于易损耗材,需要定期更换,总体运维费用较高;而普通生物除臭系统,因为北方等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生物活性较差,导致除臭效果差,运维管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生物除臭装置,以解决现有生物除臭方式在气温较低情况下除臭效果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通的空腔,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空腔之间形成循环夹层,所述循环夹层和换热恒温系统连通;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料,所述空腔依次分为加湿区、循环喷淋区以及排放区;所述加湿区连通有加湿系统,所述循环喷淋区和所述排放区连通有生化液循环系统;在所述加湿区开有进气口,在所述排放区开有出气口。
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恒温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在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热水循环泵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和热源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区顶部的第一喷嘴,在所述加湿区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在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通过外部的第二循环管连通,在所述第二循环管上设置有加湿水箱和加湿水泵。
8.进一步地,所述生化液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循环喷淋区/排放区顶部的第二喷嘴,在所述循环喷淋区/排放区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喷嘴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外部的第三循环管连通,在所述第三循环管上设置有生物水箱和喷淋水泵。
9.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空腔之间通过顶部的连通管或填料下方侧壁上的通孔连通,使气体依次通过各个空腔内的填料。
10.进一步地,所述填料设置于空腔内的抽拉支架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支架有上下多层,在每一层抽拉支架上设置有一层填料。
12.进一步地,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照明系统。
13.进一步地,在所述填料下方设置有支撑架。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恒温系统使循环夹层充满热水并维持温度,从而对各个空腔恒温加热,保温层能够有效防止装置内热量的散失,以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适合填料中微生物的生存温度,同时,通过加湿系统维持空腔内的湿度,从而使整个生物除臭装置内部维持恒温恒湿,为微生物提供最佳的生存环境,以达到最佳的除臭效果。臭气在装置内沿设定的轨迹流动,依次通过多个空腔内的填料,从而延长气体和填料上微生物的接触时间,达到最佳的除臭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空腔中的填料都有多层,每一层填料都放置于抽拉支架上,多层填料解决了以往单层填料大面积堆积导致的气体流通接触差、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时抽拉式的支架能够从壳体侧部的换料口对填料进行观察和更换。
16.本实用新型能够维持除臭装置内恒温恒湿的环境,并增加臭气和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在寒冷环境下也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能够方便地更换填料,使用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中:1、壳体;2、保温层;3、循环夹层;4、空腔;5、进气口;6、出气口;7、连通管;8、通孔;9、抽拉支架;10、填料;11、支撑架;12、第一循环管;13、热水循环泵;14、换热器;15、第一喷嘴;16、第一出水口;17、第二循环管;18、加湿水泵;19、加湿水箱;20、第二喷嘴;21、第二出水口;22、第三循环管;23、喷淋水泵;24、生物水箱;25、照明系统;4-1、加湿区;4-2、循环喷淋区;4-3、排放区。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通的空腔4,在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2,在保温层2和空腔4之间形成循环夹层3,循环夹层3和换热恒温系统连通。在空腔4内设置有填料10,若干个空腔4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作为加湿区4-1、循环喷淋区4-2以及排放区4-3使用。加湿区4-1连通有加湿系统,循环喷淋区4-2和排放区4-3连通有生化液循环系统。在加湿区4-1开有进气口5,在排放区4-3开有出气口6。
20.气体从进气口5进入后依次通过加湿区4-1、多个循环喷淋区4-2以及排放区4-3最后由出气口6排出。在流通过程中依次经过多个填料10,与填料10中的微生物接触,从而进行除臭。
21.换热恒温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12,在循环管上设置有热水循环泵13和换热器14,换热器14和热源连通。第一循环管12两端和循环夹层3连通,热水循环泵13带动内部的纯水循环流动,通过换热器14时进行换热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循环夹层3维持整个装置内部的温度,在装置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内部温度控制维持装置内的恒温状态。换热恒温系统采用纯水循环,避免水中杂质对设备的影响,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系统内设置补水口,水流量开关及温度传感器,系统缺水时会自动报警提示补水,系统自动感应内循环水温度,按照内循环水设定温度自行控制外循环热源水温,从而保证系统恒温。
22.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加湿区4-1顶部的第一喷嘴15,在加湿区4-1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6,在第一喷嘴15和第一出水口16之间通过外部的第二循环管17连通,在第二循环管17上设置有加湿水箱19和加湿水泵18。加湿区4-1主要是利用中水对气体中的可溶性气体、
粉尘、颗粒物进行去除。同时进入装置内的臭气的湿度不是恒定的,当臭气的湿度较低时,会影响微生物的处理效果,所以在臭气从进气口5进入加湿区4-1内后,便根据臭气的湿度进行喷淋加湿,使臭气的湿度维持恒定,使微生物处于最佳的处理状态。
23.生化液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循环喷淋区4-2/排放区4-3顶部的第二喷嘴20,在循环喷淋区4-2/排放区4-3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1,第二喷嘴20和第二出水口21通过外部的第三循环管22连通,在第三循环管22上设置有生物水箱24和喷淋水泵23,通过生化液循环系统循环生化液,并能够通过生化水箱补充生化回流液,以维持装置的正常运行。
24.相邻的空腔4之间通过顶部的连通管7或填料10下方侧壁上的通孔8连通,使气体依次通过各个空腔4内的填料10,从而延长臭气和微生物的接触时间,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
25.填料10设置于空腔4内的抽拉支架9上,抽拉支架9有上下多层,在每一层抽拉支架9上设置有一层填料10。设置多层抽拉支架9,解决了以往单层支架填料10大面积堆积造成的气体流通接触效果差,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时为可抽拉的活动支架,在壳体1外侧设置有换料口,操作人员从壳体1外侧可以通过抽拉的方式进行填料10的更换及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填料10的挂膜状态,更加便于运行参数的把控。
26.在空腔4内设置有照明系统25,便于操作人员清楚的了解装置内部设备的运行状态,便于掌握运行参数及检修。
27.在填料10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1,液体通过填料10后流到填料10下方的空间内,使填料10和空腔4内的下层积水分离开。
28.本实用新型能够维持除臭装置内恒温恒湿的环境,并增加臭气和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在寒冷环境下也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能够方便地更换填料10,使用方便简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