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料洗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5070发布日期:2022-10-22 00: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料洗涤塔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发酵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料洗涤塔。


背景技术:

2.发酵后产生的尾气通常使用填料洗涤塔作为尾气处理装置,以清洁尾气并回收尾气中的酒气,但发酵过程容易使得发酵产生的尾气携带水分和菌体,尾气进入填料洗涤塔中,菌体会附着在洗涤塔的填料层中造成填料洗涤塔的填料层堵塞,影响填料层内的气液接触面积和传质效率降低,严重的可能影响生产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发酵尾气容易堵塞洗涤塔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填料洗涤塔。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填料洗涤塔,包括:
5.塔体,所述塔体上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尾气出口、尾气入口和排液口;
6.填料层,固定于所述塔体内;
7.旋流风帽,固定于所述塔体内且位于所述填料层下方,所述旋流风帽的进气端通过进气管道与尾气入口连接;以及,
8.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第二喷淋管位于所述填料层与所述旋流风帽之间,所述第一喷淋管的喷淋面积覆盖填料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喷淋管的喷淋面积至少覆盖旋流风帽。
9.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管道为刚性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与尾气入口连接且另一端封堵,所述进气管道的上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流风帽的进气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10.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管道的下侧壁开设有用于排液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塔体的底部。
11.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
12.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尾气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尾气入口之间的距离。
13.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控制所述第二通孔开闭的开关阀。
14.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填料洗涤塔还包括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进气管道的下方,所述储液腔的上端与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开关阀固定于储液腔的下端。
15.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旋流风帽位于所述塔体的轴线上。
16.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塔体的底部为球面,所述排液口开
设于所述塔体的底部的中心。
17.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上均安装有多个喷嘴。
18.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料洗涤塔,在洗涤塔内部设置旋流风帽,并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尾气入口和旋流风帽,从而使得发酵尾气经过旋流风帽后上升进入填料层中,并通过发酵尾气驱动旋流风帽转动,使得发酵尾气旋转上升,增加了尾气在洗涤塔内滞留的时间,同时通过第二喷淋管喷淋的液体与发酵尾气中的水分和菌体结合,并使得水分和菌体在旋转的尾气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发酵尾气中的气体分离并下落在洗涤塔底部,从而减少进入填料层中的菌体量,减少菌体造成填料层堵塞,影响洗涤塔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图1中进气管道和旋流风帽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图3中进气管道和旋流风帽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塔体;110-尾气出口;120-尾气入口;130-排液口;
27.200-填料层;
28.300-旋流风帽;
29.400-进气管道;410-第一通孔;420-第二通孔;
30.510-第一喷淋管;520-第二喷淋管;530-喷嘴;
31.600-开关阀;
32.700-储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填料洗涤塔,用于对发酵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填料洗涤塔包括了塔体100、填料层200、旋流风帽300、第一喷淋管510和第二喷淋管520。
40.塔体100内部具有洗涤腔,塔体100的表面设有与洗涤腔连通的尾气入口120、尾气出口110 和排液口130,尾气出口110、尾气入口120和排液口130从塔体100的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尾气出口110设置在塔体100的顶部,尾气入口120设置在塔体100的侧壁的下方且靠近塔体100的底部,以增大尾气入口120与尾气出口110之间的距离,排液口130设置在塔体100的底部,以排出塔体100底部汇集的液体和菌体。
41.填料层200固定在塔体100的中上部,且尾气入口120位于填料层200的下方,尾气出口110 位于填料层200的上方。填料层200内具有若干填料,以在若干填料之间形成空隙,连通填料层 200的上方和下方。
42.旋流风帽300位于填料层200的下方,旋流风帽300的进气端通过进气管道400与尾气入口 120连接,发酵尾气从尾气入口120进入进气管道400后再进入旋流风帽300中,从旋流风帽300 的出气端进入塔体100的洗涤腔中。旋流风帽300为无动力风帽,发酵尾气进入旋流风帽300后,通过尾气上升驱动旋流风帽300自动旋转,从而使得从旋流风帽300出气端出去的发酵尾气旋转上升形成气旋或涡流,进而使得发酵尾气中携带的大部分水分和菌体聚集,并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塔体100的底部,与尾气分离。
43.第一喷淋管510设置在填料层200上方,并且第一喷淋管510喷淋出的液体覆盖整个填料层 200的上表面,由于填料层200隔断塔体100的水平方向横截面,因此,第一喷淋管510的喷淋面积覆盖塔体100水平方向横截面。第一喷淋管510喷淋出的液体会进入填料层200中,并流经填料的表面进入塔体100的底部。
44.第二喷淋管520设置在填料层200的下方且位于旋流风帽300的上方,第二喷淋管520喷淋出的液体至少覆盖旋流风帽300,使得第二喷淋管520喷淋出的液体既能够对旋流风帽300的顶部进行清洗,同时又能够与从从旋流风帽300出去的发酵尾气进行充分接触,从而与发酵尾气中的水分和菌体结合,加快水分和菌体与尾气分离。优选的,第二喷淋管520喷淋出的液体覆盖塔体100的水平方向横截面,从而增加喷淋液体与发酵尾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量。
45.洗涤塔的工作原理为:开启第一喷淋管510和第二喷淋管520,携带水分和菌体的
发酵尾气从尾气入口120持续不断的进入进气管道400中,并经过进气管道400进入旋流风帽300中,从旋流风帽300出去后旋转的进入洗涤腔中,发酵尾气中的水分和菌体与第二喷淋管520喷淋出的液体结合,加速水分和菌体的聚集成更重的水滴和菌体,从而在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与尾气进行初步分离,下落至塔体100底部,旋转上升的发酵尾气在洗涤腔内的滞留时间增加,从而使得发酵尾气与第二喷淋管520喷淋的液体接触更加充分;初步分离后的尾气继续上升进入填料层200 的填料间隙中,与第一喷淋管510喷淋出的液体在填料层200中的液体充分结合,对发酵尾气中的残留的水分和菌体进行再次分离,再次分离后的发酵尾气继续上升进入填料层200的上方,经过洗涤塔的除雾段除雾处理后,从洗涤塔的尾气出口110处排出,在填料层200中分离出的菌体和水分滴落在塔体100底部。第一喷淋管510和第二喷淋管520喷淋出的液体以及发酵尾气中的水分和菌体滴落在塔体100的底部后,通过与排液口130连接的抽水泵持续不断的送出塔体外。
46.通过设置旋流风帽300和第二喷淋管520,使得发酵尾气在进入填料层200之前会进行一次初步分离,从而减少了进入填料层200中的菌体量,避免因发酵尾气中的菌体大量附着在填料层 200中造成填料层200堵塞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洗涤塔的稳定运行。
47.优选的,进气管道400为刚性管道,如不锈钢管、铜管等,并且进气管道400呈水平设置,进气管道400的一端与尾气入口120密封连接,进气管道400的另一端通过堵头封堵,并在进气管道400的上侧壁开设第一通孔410,以将旋流风帽300固定在第一通孔410中,并使得旋流风帽300的进气端通过第一通孔410与进气管道400连通,这样设置可以无需额外的管接头即可实现旋流风帽300与进气管道400连通,同时能够以进气管道400对旋流风帽300进行支撑固定,无需其他对旋流风帽300的支撑件。上述的进气管道400的上侧壁为进气管道400朝向塔体100 顶部方向的侧壁,相对的,进气管道400的下侧壁为进气管道400朝向塔体100底部方向的侧壁。进气管道400可以为矩管、也可以为圆管,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48.旋流风帽300与进气管道400的固定方式既可以是焊接固定,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固定,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
49.进一步的,旋流风帽300位于塔体100的中轴线上,以使得旋流风帽300位于塔体100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从旋流风帽300各个方向喷出的发酵尾气均能够与第二喷淋管520喷淋的液体充分接触。
5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塔体100的底部为球面,从而使得下落在塔体100底部的液体和菌体混合物能够自动的向塔体100的底部中心汇集。并且,排液口130开设在塔体100的底部的中心处,从而使得自动汇集的混合物能够从排液口130排出,从而加快混合物的排出。
51.上述的第一喷淋管510和第二喷淋管520上均固定有多个喷嘴530,喷嘴530可以为伞型喷嘴530,也可以为喷淋球,从而使得第一喷淋管510和第二喷淋管520经过喷嘴530喷淋的液体能够覆盖更大的喷淋面积。
52.进一步的,由于发酵尾气中携带的水分基本上为饱和蒸汽,携带的菌体以泡沫的形式存在,发酵尾气进入进气管道400中后,由于进气管道400内外的温差,从而导致部分水分和菌体在进入旋流风帽300之前就会凝结在进气管道400的内壁形成液体,影响发酵尾气进入旋流风帽300 中。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进气管道400的下侧壁还开设有第二通孔420,第二通孔420 朝向塔体100的底部并连通进气管道400和洗涤腔,凝结形成的液体
会通过第二通孔420直接落在塔体100的底部。由于第二通孔420朝向塔体100底部,因此,从第二通孔420扩散出的尾气会先朝下流动,之后再上升,增加了气体的行程,增加了尾气与第二喷淋管520喷出的液体的混合时间,从而提高了从第二通孔420扩散的尾气的气液分离效果。
53.优选的,第二通孔420的孔径小于第一通孔410的孔径,以使得仅有少量的气体通过第二通孔420直接进入洗涤腔中。另外,第二通孔420距离尾气入口120之间的间距应大于第一通孔410 经理尾气入口120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从尾气入口120进入的发酵尾气会优先经过第一通孔410,再经过第二通孔420,从而进一步的减少了经过第二通孔420扩散的尾气量。
54.实施例2
5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从第二通孔420处扩散的发酵尾气量,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通孔420处安装有开关阀600,开关阀600用于控制第二通孔420的开闭,开启开关阀600 后能够排出进气管道400内凝结的液体和菌体,关闭开关阀600后能够使得第二通孔420关闭,从而使得发酵尾气只能通过第一通过进入旋流风帽300中。
56.上述的开关阀600既可以为自动开关阀,也可以为电磁阀。当开关阀600为电磁阀时,只需定期的开启开关阀600,即可排出进气管道400中的液体和与液体混合的菌体。当开关阀600为自动开关阀600时,自动开关阀600具有一开启阈值,当液体以及与液体混合的菌体的重量大于该开启阈值时,开关阀600自动开启,当液体以及与液体混合的菌体的重量小于该开启阈值一定量时,开关阀600自动关闭。
57.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在开关阀600和第二通孔420之间设置储液腔700,储液腔700的上端与第二通孔420连通,下端与开关阀600连通,以汇集第二管道中的液体和菌体。以此使得在开关阀600未开启时,进气管道400内凝结的液体和菌体能够进入储液腔700中,减少进气管道400内的液体量。另外,在采用自动开关阀时,通过储液腔700能够增加液体和菌体汇集后重量,避免因重量过轻导致无法达到自动开关阀的开启阈值的情况发生。
58.需要说明的是,储液腔700的上端与第二通孔420的连接固定方式优选为焊接固定。
59.进一步的,储液腔700为上大下小的锥形腔体,从而使得进入储液腔700的液体和菌体能够自动汇集,从而在开启开关阀600排放储液腔700中的液体和菌体时,使得储液腔700中的液体未排完之前,发酵尾气均不能进开关阀600中,从而进一步减少发酵尾气从开关阀600中排出。
6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