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2632发布日期:2022-09-23 19: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反应釜。


背景技术:

2.过滤反应釜一般指能够完成化学反应的容器,过滤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过滤是指一种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透过介质而固体颗粒及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目前市面上的反应器和过滤器一般是分开制作、独立存在的单元,少有整合反应和过滤功能于一体的产品。而近年来出现的整合过滤反应釜和过滤器的过滤反应釜,一般是简单地把过滤部件连接在过滤反应釜上,过滤效果差且稳定性不佳,在反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解决现有的过滤过滤反应釜直接把过滤部件连接在过滤反应釜上,过滤效果差且稳定性不佳的缺点,提供一种过滤反应釜。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反应釜,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进料管、出料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用于搅拌反应物的搅拌器;所述筒体包括外筒和设置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外筒连通的通孔以及贴附于所述内筒筒壁上的滤网,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滤液腔。
5.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内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进料管由所述外筒的外侧穿过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伸入所述内筒中。
6.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杆和若干个搅拌叶,所述搅拌杆的一端端部由所述外筒的顶部伸出后与驱动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伸入所述内筒内与所述搅拌叶固定连接。
7.具体地,所述搅拌叶为设置于所述内筒中、垂直于所述搅拌杆设置的椭圆形叶片。
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管通过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滤液腔连通。
9.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与真空系统连通的抽料管,所述外筒的顶部设置有可供所述抽料管插入的第一抽料孔,所述内筒的顶部设置有可供所述抽料管插入的第二抽料孔,所述抽料管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一抽料孔和所述第二抽料孔伸入所述内筒的底部。
10.具体地,所述抽料管的末端伸入所述内筒的底部并与所述滤网抵接。
11.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溢流管,所述外筒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所述溢流管插入的溢流孔,所述溢流管通过所述溢流孔与所述滤液腔连通。
12.具体地,所述溢流孔的高度与所述内筒的高度齐平。
13.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通过若干个支撑架焊接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过滤反应釜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在反应进行的同时实现连续过滤,通过可更换的滤网实现滤液的连续排出、通过进料管连续进料,可确保反应产物脱离反应体系,推动化学平衡的正方向进程,加快化学反应、提高平衡转化率;通过搅拌器可提高反应效率,促使化学原料搅拌均匀,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滤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过滤反应釜、10-筒体、11-外筒、111-出料口、
17.112-第一进料口、113-第一抽料孔、114-溢流孔、12-内筒、121-通孔、
18.122-第二进料口、123-第二抽料孔、124-滤网、13-滤液腔、14-支撑架、20-进料管、30-搅拌器、31-搅拌杆、32-搅拌叶、40-出料管、50-抽料管、60-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过滤反应釜100,该过滤反应釜100包括筒体10、设置于筒体10上的进料管20、出料管40以及设置于筒体10内用于搅拌反应物的搅拌器30;筒体10包括外筒11和设置于外筒11内的内筒12,内筒12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筒11连通的通孔121以及贴附于内筒12筒壁上的滤网124,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形成滤液腔13。反应物从筒体10上的进料管20倒入内筒12内,此时驱动部件带动搅拌器30在筒体10内旋转,内筒12内的反应物在搅拌器30的搅动下在内筒12的内部旋转,从而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完全反应后的液相反应物通过完全贴附于内筒12上的滤网124后,流经通孔121进入滤液腔13内,随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料管40流出筒体10,而固态反应物则留在滤网124内,可通过人工更换滤网124取出。通过设置在该化学反应釜100内的滤网124可实现进行化学反应与过滤反应物的一体化操作,提高反应效率,且滤网124贴附于内筒12的筒壁上,过滤效果好,稳定性强。通过搅拌装置30搅拌内筒12内的反应物,在促进化学反应的同时可提高化学反应时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反应效率以及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
2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筒1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12,内筒11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料口112连通的第二进料口122,进料管20由外筒11的外侧穿过第一进料口112和第二进料口122伸入内筒12中。进料管20与第一进料口112和第二进料口122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保证进料管20与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将反应物从进料管20倒入内筒10的过程中,进料管20脱落的情况。进料管20的材质根据内筒12内反应物的性质及其温度选用,防止进料管20被内筒12内反应物所腐蚀或者对内筒12内反应物的性质造成影响。
2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搅拌器30包括搅拌杆31和若干个搅拌叶32,搅拌杆31的一端端部由外筒11的顶部伸出后与驱动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伸入内筒12内与搅拌叶32固定连接。搅拌杆31的一端端部由外筒11的顶部伸出后可通过螺纹连接、键连接等多种固
定连接方式与驱动部件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使得驱动部件可带动搅拌杆31旋转,从而带动与搅拌杆31固定连接的搅拌叶32旋转,进而使得内筒12内的反应物在搅拌叶32的搅动下加速反应,提高反应效率,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在搅动杆31和搅拌叶32上可以增设加热装置,从而提高内筒12内的反应物在化学反应时的温度,进而进一步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
23.具体地,如图1所示,搅拌叶32为设置于内筒12中、垂直于搅拌杆31设置的椭圆形叶片。搅拌杆31和搅拌叶32的材质根据内筒12内反应物的性质及其温度选用,防止搅拌杆31和搅拌叶32被内筒12内反应物所腐蚀或者对内筒12内反应物的性质造成影响。通过将搅拌叶32设置为垂直于搅拌31的椭圆形叶片,可以使得搅拌叶32随搅拌杆31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旋转时,搅拌叶32可高速切削固态反应物,将固态反应物切削成粉末状,从而使得粉末状的固态反应物与液相反应物更好的进行化学反应,提高化学反应效率,且在切削过程中提高化学反应时的温度,进一步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
2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筒1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11,出料管40通过出料口111与滤液腔13连通。出料管40与出料口111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保证出料管40与出料口111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滤液腔13内反应后的液相反应物从出料管40流出筒体10的过程中,出料管40脱落的情况。出料管40的材质根据滤液腔13内反应后的液相反应物的性质及其温度选用,防止出料管40被滤液腔13内反应后的液相反应物所腐蚀。
2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过滤反应釜100还包括设置于筒体10上与真空系统连通的抽料管50,外筒11的顶部设置有可供抽料管50插入的第一抽料孔113,内筒12的顶部设置有可供抽料管50插入的第二抽料孔123,抽料管50的末端穿过第一抽料孔113和第二抽料孔123伸入内筒12的底部。通过设置于筒体10上与真空系统连通的抽料管50,可以将内筒12内化学反应后反应不完全的液相反应物或者残余的液相反应物利用真空负压原理吸出,防止残留在内筒12的底部,当从进料管20向内筒12倒入新的反应物后,影响后续的化学反应。抽料管50与第一抽料口113和第二抽料口123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保证抽料管50与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将反应不完全的液相反应物和残留在内筒12底部的液相反应物利用真空负压原理从内筒12中通过抽料管50吸出的过程中,抽料管50脱落的情况。进料管50的材质根据内筒12内反应物的性质及其温度选用,防止抽料管50被内筒12内反应物所腐蚀或者对内筒12内反应物的性质造成影响。抽料管50的末端伸入内筒12的底部并与滤网124抵接。抽料管50的末端可与滤网124抵接,保证抽料管50的末端深入内筒12的底部残余的液相反应物内,随后通过连通的真空系统利用负压吸附原理,将内筒12的底部残留的液相反应物从抽料管50中吸出,防止影响后续的化学反应。
2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过滤反应釜100还包括设置于筒体10上的溢流管60,外筒11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溢流管60插入的溢流孔114,溢流管60通过溢流孔114与滤液腔13连通。完全反应后的液相反应物通过滤网124,流经内筒12的筒壁上的通孔121后进入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的滤液腔13内,进入滤液腔13内的液相反应物一部分通过出料管40流出筒体10,另一部分液相反应物残留在滤液腔13内,当滤液腔13内留存的液相反应物越来越多导致液相反应物的水平面与溢流孔114平齐时,此时残留的液相反应物流经溢流孔114通过溢流管60流出筒体10外,从而防止残留在滤液腔13内的液相反应物过多导致挤压外筒11和内筒12的筒壁,造成筒体10的损坏,影响后续的化学反应。溢流管60与溢流孔114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保证溢流管60与外壳11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残留在滤液腔13内的液相反
应物从溢流管60排除筒体10外时,溢流管60与外筒11连接不稳定导致溢流管60脱落。筒体10的材质根据液相反应物和固态反应物的性质及其温度选用,防止筒体10被固态反应物和液相反应物所腐蚀或者对固态反应物和液相反应物的化学性质产生影响。溢流孔114的高度与内筒12的高度齐平。通过将溢流孔114的高度设定为与内筒12的高度平齐,可以保证残留在滤液腔13内的液相反应物到达一定的高度后从插入溢流孔114中的溢流管60流出筒体10外。残留在滤液腔13内的适当的液相反应物可以通过其自身重力,进一步增强搅拌器30在内筒12内搅动反应时的稳定性,提高反应效率,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
2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内筒12和外筒11之间通过若干个支撑架14焊接固定连接。支撑架14的材质根据滤液腔13内液相反应物的性质及其温度选用,防止支撑架14被滤液腔13内液相反应物所腐蚀或者对滤液腔13内液相反应物的性质造成影响。在进行焊接操作时,支撑架14与外筒的筒壁和内筒的筒壁之间的焊缝的焊条材质根据外筒11和内筒12所选用的材质以及支撑架14所选用的材质决定,从而提高支撑架14与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焊接固定的稳定的稳定性以及适配性,避免滤液腔13内的液相反应物腐蚀焊缝,导致支撑板14脱落,从而影响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反应釜100可实现连续过滤,反应进行的同时,通过可更换的滤网114连续排除滤液、通过进料管20连续进料,可确保反应产物脱离反应体系,推动化学平衡的正方向进程,加快化学反应、提高平衡转化率;通过搅拌器30可提高反应效率,促使化学反应原料搅拌均匀,保证化学反应完全反应。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