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5595发布日期:2022-06-05 05:1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有机废气是pm2.5和o3的前驱体,其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气溶胶也是pm10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各国针对vocs排放相继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控制其排放,我国各地也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排放措施,vocs防治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治理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研究和实践。广泛采用的vocs处理末端技术包括销毁技术和回收技术。对大风量低浓度vocs的治理而言,不管是采用销毁技术还是回收技术,吸附浓缩都是关键的前处理过程。其中,吸附浓缩效果是决定该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吸附法是用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将vocs从气相中分离富集出来的方法,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是吸附技术的核心。活性炭来源广泛、成本低,具有丰富的多级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对苯类、酯类和酮类等大部分vocs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是目前工业中常用的吸附材料。
3.但是,当有机废气中存在甲醇、氯甲烷等极性组分时,由于活性炭的非极性表面吸附极性分子的能力较弱,只能适用于小风量场合,对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含极性成分的废气很难做到达标排放。为此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张明等提出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方案cn205613245u,其涉及一种化工品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但只能用于储罐顶部呼吸阀等小风量位置。王凤伟等提出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方案cn208449008u,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净化及回收装置,采用喷淋洗涤、生物净化、活性炭吸附与光催化等组合方式脱除短链极性有机分子,其涉及工序繁多、流程和控制过于复杂。2021年,高晓洋等提出一种发明专利申请cn202111471440.1,其涉及一种极性有机废气吸附剂,采用改性硅铝分子筛很好地解决了极性小分子的吸附问题。但是,当有机废气中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和水蒸气共存时,其非极性组分和水蒸气会对极性组分吸附剂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该系统对极性小分子的吸附作用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含极性组分的大风量低浓度含极性组分的有机废气所建立的一套合理的吸附处理系统,在处理大风量低浓度含极性成分的有机废气时,可实现对极性小分子物质的高效稳定吸附和达标排放。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其包括:非极性
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其中,在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中装填有颗粒状或蜂窝状活性炭;在所述水蒸气吸附床中装填有球型分子筛;在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中装填有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
9.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依次按照有机废气的流动方向排布,使有机废气中的非极性组分先被非极性组分吸附床吸附固定,再被所述水蒸气吸附床吸湿干燥,最后有机废气中的极性组分被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吸附固定。
10.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水蒸气吸附床中的球型分子筛为球型3a、4a、5a、13x分子筛中的一种;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中的zsm系分子筛为zsm-4、zsm-5、zsm-12和zsm-20中的任一种。
11.经实验发现镍或钼改性的zsm系分子筛对极性小分子有机物,如甲醇等的吸附作用尤为显著,吸附率至少在99.0%以上。
12.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包括浸渍法和固相法;浸渍法为将zsm系分子筛浸渍到镍或钼水溶性盐中,然后分离分子筛、进行有氧焙烧得到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固相法为将镍或钼的氧化物或金属盐球磨粉碎后,再与分子筛混合焙烧,得到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钼水溶性盐可使用钼酸铵,镍水溶性盐可使用乙酸镍、氯化镍、硝酸镍等。
13.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分别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连接有机废气,第二端连接所述水蒸气吸附床的第一端;所述水蒸气吸附床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二端连接一个风机,所述风机连接烟囱。
14.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吸附进气阀,通过该第一吸附进气阀连接有机废气;在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二端与水蒸汽吸附床的第一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通阀;在所述水蒸汽吸附床的第二端与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通阀;在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机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通阀。
15.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吸附进气阀,第二端设有第一吸附出气阀;所述水蒸气吸附床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吸附进气阀、第二端设有第二吸附出气阀;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设有第三吸附进气阀、第二端设有第三吸附出气阀;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吸附进气阀连通有机废气,第二端通过第一吸附出气阀、第二吸附进气阀连通所述水蒸气吸附床的第一端;所述水蒸气吸附床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吸附出气阀、第三吸附进气阀连通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一端;所述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吸附出气阀连通所述风机。
16.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有机废气在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中的流动空速为5000-10000h-1

17.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吸附处理系统还包括脱附系统;所述脱附系统包括脱附介质供应端和脱附气体处理端;所述吸附介质供应端分别通过管路和独立控制阀连接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的一端(优选但不限于是第二端),所述脱附气体处理端分别通过管路和独立控制阀连接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的另一端(优选但不限于是第一端)。
18.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脱附气体处理端连接包括一个燃烧器,将从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及极性组分吸附床中洗脱出来的废气合并进行燃烧处理并产生尾气;所述脱附介质供应端连接所述燃烧器的尾气排放口以获取具有一定初始温度(250-280℃的燃烧尾气)的洗脱介质,且所述脱附介质供应端还连接氮气气源;连接所述脱附介质供应端的燃烧尾气和氮气气源可进行切换。
19.优选地,燃烧尾气/氮气在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及极性组分吸附床中的流动空速为500-1000h-1

20.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脱附介质供应端连接一个主管道,在所述主管道上靠近脱附介质供应端的位置设有阻火器;所述主管道以若干个分支管和设于各分支管上的独立控制阀分别连接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的第二端;其中,连接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分支管上设有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冷却器为空冷器,将250-280℃的燃烧尾气降温至80-120℃,避免进入到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的温度过高导致其内部装填的活性炭氧化甚至燃烧。
21.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烟囱和所述脱附气体处理端均设有气体成分检测仪;所述气体成分检测仪连接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信号控制连接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两端的各吸附进气阀和各吸附出气阀以及所述脱附系统的各阀;
22.所述吸附处理系统开始工作时,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两端的各吸附进气阀和各吸附出气阀均连通,且所述脱附系统的各阀关闭;此时有机废气依次流经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尾气进入烟囱;当烟囱中设有气体成分检测仪监测到尾气不达标时,表示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至少一种吸附饱和,需进行脱附处理,此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两端的各吸附进气阀和各吸附出气阀均关闭同时所述脱附系统的各阀连通,由脱附介质供应端向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供应具有较高初始温度的气体进行洗脱处理,洗脱后的气体进入所述脱附气体处理端的燃烧器中进行燃烧并产生燃烧尾气;当所述脱附气体处理端中的气体成分检测仪检测到voc浓度低于预设值时(如voc浓度小于50mg/m3),表示各吸附床洗脱完成,此时所述控制中心则控制所述脱附介质供应端切换为氮气气源,利用氮气气源吹扫和冷却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至室温后,再控制所述脱附系统的各阀关闭同时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两端的各吸附进气阀和各吸附出气阀均连通,再次进行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
23.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还分别设有温度控制装置,以保证有机废气(非极性组分、水份和极性组分)在吸附过程中处于最有利的吸附温度。优选为30-50℃。
24.其中,控制中心不仅可以控制各阀的连通或关闭状态,还可以根据气体成分检测仪实时监测的气体成分调节阀开度,和风机工作功率等,以调节气流空速;同时,所述控制中心还可以根据气体成分检测仪实时监测的气体成分调节各吸附床的吸附温度,使各吸附床中以最适宜的空速和气体停留时间、配合最适宜的吸附温度,使有机废气中的voc最大程度地被吸附固定,达到富集浓缩,便于集中进行燃烧/催化燃烧的处理。
25.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可为塔体或罐体形式,其整体封闭,内部均匀装填吸附介质,两端分别设有管道连接部。优选地,所述塔体或罐体的上端为第一端,下端为第二端;如此可实现吸附过程为在各吸附床体中由上至下地吸附,而脱附过程为由下到上地洗脱。
26.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的数量为2组或2组以上,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2组或2组以上的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交替进行吸附和脱附(再生),实现对有机废气的接力式连续吸附作业。
2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方法,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吸附处理系统来实现。
28.(三)有益效果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含极性组分的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建立一套合理的吸附处理系统,根据该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及方法将非极性组分、水蒸气和极性组分采用不同的吸附剂床(装填不同性质的吸附剂)分别进行处理,在有机废气进入极性组分吸附床前,采用适当的吸附材料将大部分非极性组分和水蒸气先行脱除,使对有机废气(尤其是极性组分)处理效率和效果大大提升,并能保证难以用常规手段脱除的极性组分达标排放。
31.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含脱附系统。在监控到吸附床产出的尾气不达标(仍含超标的非极性、水或极性小分子voc)时,表示吸附床达到饱和状态需进行再生。此时,将吸附模式切换为脱附模式,即:将各吸附床两端的吸附进气阀和出气阀关闭,打开脱附系统的各阀和(催化)燃烧器,由脱附介质供应端向各吸附床通入具有一定初始温度的脱附介质(燃烧器产生的尾气),达到脱附各吸附床中voc的作用(对水蒸气吸附床是加热蒸发烘干的作用),产生的脱附气体统一汇集到脱附气体处理端的燃烧器进行催化燃烧,以达到降解voc的作用,使含极性组分的有机废气无害化。其中脱附气体处理端燃烧产生的尾气被通入到脱附介质供应端作为脱附介质使用,初始温度可达到250-280℃,节省了冷介质升温脱附(脱附需要较高温度)所需要的能量。为控制安全生产,在脱附介质供应端附近设有阻火器。为避免进入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活性炭)的脱附介质温度过高导致活性炭氧化,在脱附介质通入到非极性组分吸附床之间设置冷却器(如空气冷却器,与空气交换降温),将脱附介质温度降低至80-120℃。
32.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控制中心和设于烟囱附近和脱附气体处理端附近的气体成分检测仪,该控制中心与气体成分检测仪通讯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还与本系统的各阀、各吸附床的温度控制装置、风机、燃烧器、脱附气体供应端的引风速度(将尾气引入的速度)、脱附气体供应端的氮气和尾气切换阀等均通讯连接,可根据吸附处理程度和脱附处理的程度,自动切换吸附模式和脱附模式,自动调节控制吸附和脱附两种模式下的空速,各吸附床的吸附/脱附温度,自动在需要切换氮气气源对各脱附完成的吸附床进行冷却吹扫,以为再次吸附作业做好准备。
33.本发明中,吸附床吸附材料可根据有机废气组成情况灵活填装,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当采用多组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并联操作时,其中,多组
吸附床的脱附气体处理端可连接到同一燃烧器,可对不同组的吸附床交替吸附和脱附再生,实现对有机废气的接力式连续吸附固定富集、燃烧的作业,提高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避免燃烧器反复启停带来的设备损害。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的控制关系图。
36.附图说明:
37.符号8-13为吸附模式下各阀,分别为:第一吸附进气阀8、第一吸附出气阀9、第二吸附进气阀10、第二吸附出气阀11、第三吸附进气阀12、第三吸附出气阀13;符号14-19为脱附模式下的各阀。
38.4为风机,5为烟囱,6为阻火器,7为空冷器,20为脱附气体处理端处的气体成分检测仪,21为进入烟囱的尾气的气体成分检测仪,22为控制中心,23为脱附介质供应端,231为催化燃烧尾气输入端,232为氮气气源输入端,24为脱附气体处理端,241为催化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40.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风机4、烟囱5、阻火器6、空冷器7、吸附系统的阀组8-13和脱附系统的阀组14-19、脱附介质供应端23、吸附气体处理端24、气体成分检测仪20(21)和控制中心22部件,以及多条管路所组成。所述管路包括: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之间的连接管路、脱附介质供应端23与各吸附床之间的连接管路、各吸附床与吸附气体处理端24之间的连接管路、吸附气体处理端24到脱附介质供应端23的尾气管路、有机废气进入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的管路等。
41.其中,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所用的吸附材料为颗粒状或蜂窝状活性炭中的一种,水蒸气吸附床2所用的吸附材料为直径为2-5mm球形3a、4a、5a、13x分子筛中的一种。所述的极性组分吸附床3所用的吸附材料为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4、zsm-5、zsm-12和zsm-20中的一种。
42.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包括浸渍法和固相法;浸渍法为将zsm系分子筛浸渍到镍或钼水溶性盐中,然后分离分子筛、进行有氧焙烧得到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固相法为将镍或钼的氧化物或金属盐球磨粉碎后,再与分子筛混合焙烧,得到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钼水溶性盐可使用钼酸铵,镍水溶性盐可使用乙酸镍、氯化镍、硝酸镍等。镍或钼金属改性的zsm系分子筛也可为市购商品。
43.使用上述的吸附处理系统处理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方法,包括吸附和脱附两个过程。开始发生吸附过程时,关闭脱附管路中脱附阀组14-19中的各个阀,打开吸附管路中吸附阀组8-13中的各个阀,在5000-10000h-1
的空速下使含极性组分的有机废气依次通过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风机4和烟囱5。经检测达标后排放,若检测后不达标,说明吸附床吸附饱和,需要转入脱附过程。在吸附过程中,控制非极性组
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的温度不超过50℃。其中,可在烟囱5中或进入烟囱5前设置气体成分检测仪21,利用气体成分检测仪21实时监测进入烟囱5的尾气是否满足要求,气体成分检测仪21与控制中心22通讯连接。此外,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外部或内部的温度控制装置,使各吸附床在有利的温度环境下对有机废气的相应成分进行吸附。
44.当检测后不达标时,吸附处理系统进入脱附模式(对吸附床进行脱附再生)时,关闭吸附管路中吸附阀组8-13中的各个阀,打开脱附管路中脱附阀组14-19中的各个阀,引入250-280℃的催化燃烧尾气作为脱附介质,经阻火器6后分别从底部进入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和水蒸气吸附床2(用热的脱附介质烘干水蒸气吸附床2中的吸附剂),另一股催化燃烧尾气经空冷器7降温至80-120℃后从底部进入极性组分吸附床;从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顶部流出的浓缩气合并后去催化燃烧器241进一步燃烧处理。在催化燃烧器241的前方设有气体成分检测仪20,用于检测脱附出来的浓缩气中总voc浓度,当voc浓度小于50mg/m3时,表示吸附床再生完成,停止脱附操作,将催化燃烧尾气输入端231切换为常温的氮气输入232,利用向吸附床通入氮气对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进行吹扫和冷却降温降至常温,到达常温后即可快速适应下一轮的吸附作业模式。其中,脱附介质供应端23供应的脱附介质来自脱附气体处理端24的燃烧器241燃烧浓缩voc产生的燃烧尾气,其具有一定初始温度,可以直接作为脱附介质,当然,也可以利用燃烧器241产生的热量加热外部惰性气源对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进行脱附处理。其中,通过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的空速为500-1000h-1

45.如图2所示,控制中心22可与设于脱附气体处理端附近的气体成分检测仪20、设于烟囱5中的气体成分检测仪21通讯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还与吸附阀组8-13的各阀、脱附阀组14-19的各阀、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外部或内部的温度控制装置、风机4的驱动电路、燃烧器241、脱附气体供应端的引风机器、脱附气体供应端的氮气和尾气切换阀等通讯连接,可根据吸附处理程度和脱附处理的程度,自动切换吸附模式和脱附模式,自动调节控制吸附和脱附两种模式下的空速,吸附床的吸附/脱附温度,自动在需要切换氮气气源对各脱附完成的吸附床进行冷却吹扫,以为再次吸附作业做好准备。
4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及方法将非极性组分、水蒸气和极性组分采用不同的吸附剂分别进行处理,使处理效率和效果大大提升,并能保证难以用常规手段脱除的极性组分达标排放;采用催化燃烧尾气作为脱附介质,节省了冷介质升温脱附(脱附需较高温度的介质)所需要的能量;各吸附床吸附材料可根据有机废气组成情况灵活填装,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当采用多套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吸附床和极性组分吸附床并联操作时,所述多组吸附床的脱附气体处理端可连接到同一燃烧器,可对不同组的吸附床交替吸附和脱附再生,实现对有机废气的接力式连续吸附固定富集、燃烧的作业,提高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避免燃烧器反复启停带来的设备损害。
47.以下为本发明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具体应用的实施例。
48.实施例1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含极性组分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系统,由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风机4、烟囱5、阻火器6、空冷器7、吸附阀组8-13和脱附阀组14-19,以及与以上设备相连通的吸附管路、脱附管路和氮气吹扫管路组成。其中,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所用的吸附材料为颗粒状活性炭,水蒸气吸附床2所用的吸附材料为直径为2mm球形3a分子筛中,极性组分吸附床3所用的吸附材料为镍改性的zsm-5。
50.实施例2-5
51.实施例2-5中,除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所用的吸附材料不同外,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列表如表1所示。
52.表1处理系统实施例描述
[0053] 非极性组分吸附床水蒸气吸附床极性组分吸附床实施例2颗粒状活性炭2mm3a分子筛钼金属改性zsm-4实施例3蜂窝状活性炭3mm4a分子筛镍金属改性zsm-12实施例4蜂窝状活性炭4mm5a分子筛钼金属改性zsm-5实施例5蜂窝状活性炭5mm13x分子筛镍金属改性zsm-20
[0054]
实施例6
[0055]
模拟有机废气中含乙酸乙酯(非极性组分)1000mg/m3,水蒸气850mg/m3,甲醇(极性组分)1000mg/m3。利用实施例1中装置,吸附处理上述有机废气。关闭脱附管路中脱附阀组14-19中的各个阀,打开吸附管路中吸附阀组8-13中的各个阀,在5000h-1
的空速下使含极性组分的有机废气依次通过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风机4和烟囱5,吸附1h后,测得出口非极性组分的浓度为4mg/m3、极性组分的浓度为7mg/m3,voc总浓度为11mg/m3,满足排放要求。
[0056]
发生脱附过程时,关闭吸附管路中吸附阀组8-13中的各个阀,打开脱附管路中脱附阀组14-19中的各个阀,引入250℃的催化燃烧尾气作为脱附介质,经阻火器7后分别从底部进入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和水蒸气吸附床2,另一股催化燃烧尾气经空冷器8降温至80℃后从底部进入极性组分吸附床;从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顶部流出的浓缩气合并后去催化燃烧装置进一步燃烧处理。脱附介质通过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的空速为500h-1
,5h后,浓缩气中总voc浓度小于50mg/m3脱附完成,将催化燃烧尾气切换为常温氮气,使非极性组分吸附床1、水蒸气吸附床2和极性组分吸附床3的温度降为常温,以便于进行下一次吸附过程。
[0057]
实施例7-10
[0058]
实施例7-10中,采用实施例2-5中的吸附系统,有机废气组成参见实施例6,改变吸附和脱附的具体条件,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0059][0060]
如上表可知,吸附1h后,测得出口voc总浓度为13-20mg/m3,可满足排放要求。从实施例6-10可以看出,本发明针对含极性组分的大风量低浓度含极性组分的有机废气所建立的一套合理的吸附处理系统,在处理大风量低浓度含极性成分的有机废气时,可实现对极性小分子物质的高效吸附和稳定达标排放。
[00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