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废水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81101发布日期:2022-09-10 02:0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废水预处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食品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废水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食品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目前食品废水在进行处理需将水中一些食品残渣进行去除后,在进行处理能有效的提高处理速度与效率,同时也能避免残渣堵塞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借此,设计一种能够对食品废水残渣去除并进行一定处理的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食品废水预处理方法。本发明能有效的将水中的食品残渣去除的同时进行残渣的处理工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废水预处理方法,包括机箱,机架,所述机箱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方,所述机箱上端面一侧设置有倾斜向内状的废水进料口,所述废水进料口下方于机箱内设置有废液仓,所述废液仓底部设置有第一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一侧于机箱内设置有沉淀仓,所述沉淀仓与废液仓之间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吸料筒,所述吸料筒靠近废液仓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一侧于吸料筒内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设置有用于将杂物切碎的增压叶片,所述增压叶片另一侧于吸料筒内设置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空心管进液口,所述空心管进液口外侧转动设置有转动叶轮,所述转动叶轮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转动叶轮进液口,所述转动叶轮进液口与空心管进液口互通,所述空心管上方于机箱内设置有搅拌仓,所述搅拌仓底部连接设置有互通管道,所述互通管道另一端与空心管顶部连接互通,所述互通管道内设置有单向阀门,所述吸料筒另一侧与沉淀仓连接处设置有吸料筒排料口。过滤网板的设计使得大部分残渣能被挡在外侧,增压叶片的设计使得进入到吸料筒内的杂物能被粉碎,随后通过转动叶轮的传输进入到搅拌仓内。
5.优选的,所述搅拌仓底部倾斜设置有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底部与沉淀仓连接处设置有多个过滤网孔,所述第二倾斜板倾斜处于搅拌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
6.优选的,所述搅拌仓顶部设置有两个发酵液喷洒器,所述发酵液喷洒器上端面连接设置有发酵液进料口,所述搅拌仓内转动设置有两个搅拌轴,两个所述搅拌轴内均转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伸出搅拌仓顶部,所述传动轴伸出搅拌仓顶部一端连接设置有同步带轮,两个所述同步带轮之间连接设置有同步带,其中一个所述同步带轮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设置于同步带轮端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二驱动电机底座上。通过设置搅拌仓使得捞出的食品垃圾能够被发酵处理,成为有机肥等物品回收利用。
7.优选的,所述搅拌仓靠近废液仓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一侧于废液仓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转动设置于两根转动设置于废液仓内的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转动轴靠近废液仓顶部,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废液仓底部,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伸出废液仓侧壁,所述第二转动轴伸出废液仓侧壁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设置于第二齿轮端面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底座上。
8.优选的,所述转动带上沿轮廓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挂料底座,所述挂料底座内滑动设置有伸缩连杆,所述伸缩连杆伸出挂料底座端面一端连接设置有折弯状的刮板,所述刮板折弯边线处设置有刮板刷毛,所述刮板刷毛可与过滤网板外端面接触,所述伸缩连杆设置于挂料底座内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挂料底座底部,所述转动带一侧于进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气仓,所述第二喷气仓一侧设置有第二喷气仓进气口,所述第二喷气仓靠近刮板一侧设置有接触式的感应板,所述感应板一侧于第二喷气仓顶部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喷气头。通过转动带与刮板刷毛的设计,能有效的将过滤网板外侧的食品垃圾捞出清理,随后通过与第二喷气仓的联动设计将食品垃圾排送到一侧的搅拌仓内,有效解决了吸料筒的堵塞问题。
9.优选的,所述转动带上方于机箱顶部设置有第一喷气仓,所述第一喷气仓一侧设置有第一喷气仓进气口,所述第一喷气仓靠近第二倾斜板一侧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喷气头。
10.优选的,所述沉淀仓远离吸料筒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二排料口外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滑动设置有第二挡板。
11.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通过吸料筒与转动叶轮的联动设计,使得细小的食品废渣能通过转动叶轮的引导下进入到搅拌仓内进行发酵处理,使得排出吸料筒的废水能够保障一定的卫生标准,大大降低了后续废水处理的难度。
13.2.本发明通过转动带与刮板刷毛以及第二喷气仓的联动设计,能有效的将过滤网板外侧的食品垃圾捞出清理后排送到一侧的搅拌仓内,有效解决了吸料筒的堵塞问题。
14.3.本发明通过搅拌仓的设计,使得食品垃圾捞出后能够进行发酵处理,使其变成有机肥等产品循环回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8.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19.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中:机箱10,机架11,废水进料口12,废液仓26,第一倾斜板32,沉淀仓62,吸料筒33,过滤网板34,第三驱动电机50,增压叶片35,空心管37,空心管进液口40,转动叶轮38,转动叶轮进液口39,搅拌仓61,互通管道41,单向阀门42,有吸料筒排料口36,第二倾斜板43,
过滤网孔48,第一排料口46,第一滑轨21,第一挡板20,发酵液喷洒器49,发酵液进料口24,搅拌轴44,传动轴45,同步带轮18,同步带19,第二驱动电机17,第二驱动电机底座25,进料口63,转动带51,第二转动轴28,第一转动轴27,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驱动电机底座14,挂料底座56,伸缩连杆58,刮板59,刮板刷毛60,第一弹簧57,第二喷气仓52,感应板55,第二喷气头54,第一喷气仓29,第一喷气仓进气口30,第一喷气头31,第二排料口47,第二滑轨23,第二挡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结合附图1-5,一种食品废水预处理方法,包括机箱10,机架11,机箱10固定设置于机架11上方,机箱10上端面一侧设置有倾斜向内状的废水进料口12,废水进料口12下方于机箱10内设置有废液仓26,废液仓26底部设置有第一倾斜板32,第一倾斜板32一侧于机箱10内设置有沉淀仓62,沉淀仓62与废液仓26之间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吸料筒33,吸料筒33靠近废液仓26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板34,过滤网板34一侧于吸料筒33内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50,第三驱动电机50输出端连接设置有用于将杂物切碎的增压叶片35,增压叶片35另一侧于吸料筒33内设置有空心管37,空心管37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空心管进液口40,空心管进液口40外侧转动设置有转动叶轮38,转动叶轮38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转动叶轮进液口39,转动叶轮进液口39与空心管进液口40互通,空心管37上方于机箱10内设置有搅拌仓61,搅拌仓61底部连接设置有互通管道41,互通管道41另一端与空心管37顶部连接互通,互通管道41内设置有单向阀门42,吸料筒33另一侧与沉淀仓62连接处设置有吸料筒排料口36。
24.进一步的,搅拌仓61底部倾斜设置有第二倾斜板43,第二倾斜板43底部与沉淀仓62连接处设置有多个过滤网孔48,第二倾斜板43倾斜处于搅拌仓6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料口46,第一排料口46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21,第一滑轨21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20。
25.进一步的,搅拌仓61顶部设置有两个发酵液喷洒器49,发酵液喷洒器49上端面连接设置有发酵液进料口24,搅拌仓61内转动设置有两个搅拌轴44,两个搅拌轴44内均转动设置有传动轴45,传动轴45一端伸出搅拌仓61顶部,传动轴45伸出搅拌仓61顶部一端连接设置有同步带轮18,两个同步带轮18之间连接设置有同步带19,其中一个同步带轮18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7,第二驱动电机17输出端连接设置于同步带轮18端面,第二驱动电机17固定设置于第二驱动电机底座25上。
26.进一步的,搅拌仓61靠近废液仓26一端设置有进料口63,进料口63一侧于废液仓26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带51,转动带51转动设置于两根转动设置于废液仓26内的第二转动轴28与第一转动轴27上,第二转动轴28靠近废液仓26顶部,第一转动轴27靠近废液仓26底部,
第二转动轴28一端伸出废液仓26侧壁,第二转动轴28伸出废液仓26侧壁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5啮合传动,第二齿轮16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驱动电机13输出端连接设置于第二齿轮16端面上,第一驱动电机13固定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底座14上。
27.进一步的,转动带51上沿轮廓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挂料底座56,挂料底座56内滑动设置有伸缩连杆58,伸缩连杆58伸出挂料底座56端面一端连接设置有折弯状的刮板59,刮板59折弯边线处设置有刮板刷毛60,刮板刷毛60可与过滤网板34外端面接触,伸缩连杆58设置于挂料底座56内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57,第一弹簧57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挂料底座56底部,转动带51一侧于进料口63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气仓52,第二喷气仓52一侧设置有第二喷气仓进气口53,第二喷气仓52靠近刮板59一侧设置有接触式的感应板55,感应板55一侧于第二喷气仓52顶部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喷气头54。
28.进一步的,转动带51上方于机箱10顶部设置有第一喷气仓29,第一喷气仓29一侧设置有第一喷气仓进气口30,第一喷气仓29靠近第二倾斜板43一侧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喷气头31。
29.进一步的,沉淀仓62远离吸料筒33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料口47,第二排料口47外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轨23,第二滑轨23之间滑动设置有第二挡板22。
30.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将带有食品垃圾的废水通过机箱10上方设置的废水进料口12倒入废液仓26内,进入到废液仓26内的废水会根据第一倾斜板32的倾斜方向流动至转动带51下方以及吸料筒33一侧。
31.此时设置于吸料筒33内的第三驱动电机50启动,第三驱动电机50输出端带动增压叶片35转动,从而使得吸料筒33产生一股吸力,将吸料筒33一侧的废水向吸料筒33另一侧引动,此时便有一定量的废水通过过滤网板34进入到吸料筒33内,由于过滤网板34的设置有一部分的食品废渣会堆积在过滤网板34外侧以及第一倾斜板32倾斜处,进入吸料筒33内的废水将会带动设置于吸料筒33内的转动叶轮38转动,转动叶轮38的转动会产生一定的旋涡,从而加快吸料筒33的吸水效果,在吸料筒33吸水的过程中增压叶片35会将一部分进入吸料筒33内的食品残渣打碎,随后在转动叶轮38转动的过程中进入到转动叶轮38内的转动叶轮进液口39内,随后通过转动叶轮进液口39内侧互通的空心管进液口40进入到互通管道41内,随后在转动叶轮38旋涡作用力下带有食物残渣的废水会向上卷动通过单向阀门42进入到搅拌仓61内,而另一部分的水会通过吸料筒33一侧的吸料筒排料口36排入到沉淀仓62内并进行沉淀从而进行后续处理。
32.在吸料筒33工作的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食品废渣推挤在吸料筒33外侧,此时第一驱动电机13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3输出端带动第二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5的第二转动轴28转动,从而带动配合设置于第二转动轴28上的转动带51转动,从而带动设置于转动带51上的挂料底座56向下移动,当挂料底座56移动到吸料筒33一侧时,设置于挂料底座56一侧的刮板59以及刮板刷毛60便会将增压叶片35表面上堆积的垃圾脏物刮除,从而保障吸料筒33的不会发生堵塞,同时也可将废液仓26内的垃圾清除,由于刮板59折弯设计,因此刮板59折弯另一边在经过废液仓26倾斜处时也可将食品废料刮除并将其勾住后向上移动,此后刮板59便带着食品垃圾向上移动,直至刮板59折弯处的刮板刷毛60与进料口63下方的设置的第二喷气仓52发生
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刮板刷毛60会与第二喷气仓52一侧的感应板55发生接触,此时第二喷气仓52便会启动,通过一侧的第二喷气仓进气口53进气,随后通过第二喷气仓52上方设置的第二喷气仓进气口53开始喷气,从而将垃圾向上吹动,在第二喷气仓52启动的同时,设置于进料口63一侧的第一喷气仓29也会启动,第一喷气仓29通过一侧的第一喷气仓进气口30开始进气,随后通过一侧的第一喷气头31开始喷气,从而将吹上来的垃圾吹入到进料口63处,随后垃圾便会掉落到搅拌仓61内。从而将刮板59上的垃圾全部去除,从而进行新一轮的垃圾收集。
33.此时操作人员通过发酵液喷洒器49上方设置的发酵液进料口24向内灌输发酵液,随后通过发酵液喷洒器49向搅拌仓61内的食品垃圾喷洒发酵液,此时设置于机箱10上方的第二驱动电机17便会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7输出端带动同步带轮18转动,从而带动配合设置有同步带轮18上的同步带19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18的传动轴45转动,从而带动设置于传动轴45外侧的搅拌轴44转动,从而对搅拌仓61内的食品垃圾进行搅拌使其发酵,其中通过互通管道41进入到搅拌仓61内的食品垃圾中会带有多余的水分,此水分会通过搅拌仓61底部第二倾斜板43上的过滤网孔48过滤后排入到沉淀仓62内。
34.当沉淀仓62内水储存过多后,便可拉动一侧的第二挡板22进行排水,同理搅拌仓61内食品垃圾发酵完毕后,拉动一侧的第一挡板20便可进行排料。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