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03965发布日期:2023-01-18 02:2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冷喷锌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热镀锌是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是将除锈后的钢件浸入500℃左右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而冷喷锌(又称,冷涂锌)在使用过程中,不用加热到460℃,常温喷涂施工就可以达到和热镀锌一样的防锈效果,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成份,不含苯、甲苯、一氯甲烷或甲乙酮等有机溶剂,冷喷锌为单组分,无施工期、活化期限制。冷喷锌涂料在生产时需要进行搅拌,并在60℃-100℃水浴温度下加热10min-3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冷喷锌涂料先加入到指定温度,再放入到搅拌机构内进行搅拌,需要进行多个步骤较为繁琐,不利于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对混合箱进行加热,并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其受热和混合更加均匀的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包括水浴箱、盖板、加热元件、混合箱、进料斗、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下料斗和封堵板;
5.水浴箱设置在混合箱的外周侧,水浴箱的下端与混合箱密封连接;盖板滑动设置在混合箱上,盖板与水浴箱密封连接,混合箱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盖板移动的升降机构;加热元件设置在水浴箱内,且位于混合箱的外周侧;进料斗设置在混合箱的上端;第一搅拌机构转动设置在混合箱内;第二搅拌机构设置在第一搅拌机构上,且位于混合箱内;下料斗设置在混合箱的下端;封堵板滑动设置在混合箱上,且封堵板与下料斗密封连接。
6.优选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动杆和第一搅拌叶;第一电机设置在混合箱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连接;第一搅拌叶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搅拌叶均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
7.优选的,第二搅拌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机构、第二转动杆和第二搅拌叶;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第二转动杆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转动杆均转动设置在第一搅拌叶上去,且位于第一搅拌叶的两边;主动齿轮设置在混合箱上,第一转动杆与主动齿轮转动连接;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转动杆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搅拌叶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搅拌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转动杆上。
8.优选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杆、支撑架和导轨;支撑架设置在混合箱上;第二电机和导轨均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连接;盖板与导轨滑动连接;丝杆与盖板螺纹连接。
9.优选的,水浴箱上设置有水管;水管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水浴箱的上端和下端。
10.优选的,混合箱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封堵板移动的伸缩缸。
1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将氧化石墨烯醋酸正丁酯分散液通过进料斗加入到混合箱内的丙烯酸树脂中;
13.s2、启动第一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带动第二搅拌机构转动,进行搅拌;
14.s3、加热元件对水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将水加热到80℃,并持续搅拌15min;
15.s4、关闭第一搅拌机构和加热元件;
16.s5、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盖板向上移动,能够方便水浴箱内的水自然冷却至室温;
17.s6、依次加入其它所需要的添加剂,并重复步骤s-s,直至获得冷喷锌涂料;
18.s7、打开封堵板,使得冷喷锌涂料从下料斗处落下,进行收集。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0.本发明中,将原料通过进料斗加入到混合箱内,启动第一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驱动第二搅拌机构转动,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对混合箱内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加热元件对水浴箱内的水加热,使其加热至指定温度,水浴箱内的水对混合箱和混合箱内的溶液进行加热,且在搅拌的同时能够使得加热更加均匀,加热到指定时间后,关闭加热元件和第一搅拌机构,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盖板向上移动,打开盖板,能够方便水自然冷却到室温,且使得混合箱内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进行,依次加入需要添加的溶液,当制成冷喷锌涂料后,通过伸缩缸驱动封堵板移动,封堵板解除对下料斗的封堵,使得冷喷锌涂料能够通过下料斗流出,方便被操作者收集。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水浴箱;2、盖板;3、加热元件;4、混合箱;5、进料斗;6、第一搅拌机构;601、第一电机;602、第一转动杆;603、第一搅拌叶;7、第二搅拌机构;701、齿轮传动机构;702、第二转动杆;703、第二搅拌叶;8、升降机构;801、第二电机;802、丝杆;803、支撑架;804、导轨;9、下料斗;10、封堵板;11、伸缩缸;12、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包括水浴箱1、盖板2、加热元件3、混合箱4、进料斗5、第一搅拌机构6、第二搅拌机构7、下料斗9和封堵板10;
26.水浴箱1设置在混合箱4的外周侧,水浴箱1的下端与混合箱4密封连接;盖板2滑动设置在混合箱4上,盖板2与水浴箱1密封连接,混合箱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盖板2移动的升降机构8;加热元件3设置在水浴箱1内,且位于混合箱4的外周侧;进料斗5设置在混合箱4的上端;第一搅拌机构6转动设置在混合箱4内;第二搅拌机构7设置在第一搅拌机构6上,且位于混合箱4内;下料斗9设置在混合箱4的下端;封堵板10滑动设置在混合箱4上,且封堵板10与下料斗9密封连接。混合箱4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封堵板10移动的伸缩缸11。
27.水浴箱1上设置有水管12;水管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水浴箱1的上端和下端;当需要对水浴箱1内的水进行更换时,打开位于下端的水管12,使得水浴箱1内的水能够排出,并通过位于上方的水管12向水浴箱1内重新注入冷水,能够加快混合箱4内溶液冷却效果。
2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s1、将氧化石墨烯醋酸正丁酯分散液通过进料斗5加入到混合箱4内的丙烯酸树脂中;
30.s2、启动第一搅拌机构6,第一搅拌机构6带动第二搅拌机构7转动,进行搅拌;
31.s3、加热元件3对水浴箱1中的水进行加热,将水加热到80℃,并持续搅拌15min;
32.s4、关闭第一搅拌机构6和加热元件3;
33.s5、通过升降机构8驱动盖板2向上移动,能够方便水浴箱1内的水自然冷却至室温;
34.s6、依次加入其它所需要的添加剂,并重复步骤s2-s5,直至获得冷喷锌涂料;
35.s7、打开封堵板10,使得冷喷锌涂料从下料斗9处落下,进行收集。
36.本实施例中,将原料通过进料斗5加入到混合箱4内,启动第一搅拌机构6,第一搅拌机构6驱动第二搅拌机构7转动,第一搅拌机构6和第二搅拌机构7对混合箱4内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加热元件3对水浴箱1内的水加热,使其加热至指定温度,水浴箱1内的水对混合箱4和混合箱4内的溶液进行加热,且在搅拌的同时能够使得加热更加均匀,加热到指定时间后,关闭加热元件3和第一搅拌机构6,并通过升降机构8驱动盖板2向上移动,打开盖板2,能够方便水自然冷却到室温,且使得混合箱4内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进行,依次加入需要添加的溶液,当制成冷喷锌涂料后,通过伸缩缸11驱动封堵板10移动,封堵板10解除对下料斗9的封堵,使得冷喷锌涂料能够通过下料斗9流出,方便被操作者收集。
37.实施例二
38.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01、第一转动杆602和第一搅拌叶603;第一电机601设置在混合箱4上,第一电机601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602连接;第一搅拌叶60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搅拌叶603均设置在第一转动杆602上。第二搅拌机构7包括齿轮传动机构701、第二转动杆702和第二搅拌叶703;齿轮传动机构701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第二转动杆70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转动杆702均转动设置在第一搅拌叶603上去,且位于第一搅拌叶603的两边;主动齿轮设置在混合箱4上,第一转动杆602与主动齿轮转动连接;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转动杆702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搅拌叶70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搅拌叶703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转动杆602上。
39.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601驱动第一转动杆602转动,第一转动杆602带动第一搅拌叶603转动,第一搅拌叶603带动第二转动杆702移动,第二转动杆702带动从动齿轮移动,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使得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第二转动杆702转动,使得第二转动杆702带动第二搅拌叶703在周转的同事自转,提高搅拌效果,使其混合的更加均匀。
40.实施例三
4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纳米冷喷锌涂料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相较于实
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8包括第二电机801、丝杆802、支撑架803和导轨804;支撑架803设置在混合箱4上;第二电机801和导轨804均设置在支撑架803上;第二电机801的输出端与丝杆802连接;盖板2与导轨804滑动连接;丝杆802与盖板2螺纹连接。
42.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801驱动丝杆802转动,丝杆802驱动盖板2移动,支撑架803对第二电机801、丝杆802和导轨804进行支撑;导轨804对盖板2进行支撑,使得盖板2运动的更加平稳,盖板2打开或关闭,在盖板2关闭上时,能够进行保温处理,当盖板2打开后,能够方便进行冷却。
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