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9014发布日期:2023-01-17 21:4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经济社会在发展,每天都需要大量水资源,经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后,这些水成为污水,如果这些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就会破坏自然水生态系统。因此,如何处理这些污水,保护自然环境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污水中通常混杂有大量的污泥,而污泥中通常还藏有较多杂质,例如塑料袋、金属件等,而污水污泥中含有较多病菌,直接人工取出比较不安全,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时,这些杂质可能会对处理过程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清除污水污泥中较大的杂质,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污泥池、设置于所述污水污泥池一侧且供污水流入的沉淀池、设置于所述沉淀池远离所述污水污泥池一侧的污水处理池、设置于所述污水污泥池内将污泥向远离所述沉淀池一侧拨动的第一推泥组件、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内将污泥向远离所述污水处理池一侧推动的第二推泥组件、设置于所述污水污泥池远离所述沉淀池一侧的污泥接收组件、设置于所述污泥接收组件远离所述污水污泥池一侧的杂质清理组件、设置于所述杂质清理组件远离所述污泥接收组件一侧的污泥烘干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污泥烘干组件远离所述污泥接收组件一侧的泥条烧结组件。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该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时,先将污水污泥一同倒入污水污泥池内,随后污水将会直接流入沉淀池内,而污水污泥池内留下的污泥将会在第一推泥组件的作用下被推入污泥接收组件,而污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后,沉淀池的底部同样会残留部分污泥,此时再通过第二推泥组件将污泥推向污泥接收组件,而污水将会进入污水处理池内进行处理,污泥再由污泥接收组件进入杂质清理组件,通过杂质清理组件将污泥内的塑料和金属等杂质清理,随后污泥在污泥烘干组件处进行初步烘干,最后进入泥条烧结组件内进行烧结。该方案中在污泥污水分离处理的过程中将污泥内的杂质清除,从而使得整个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6.优选的,所述杂质清理组件包括杂质清理台以及竖直滑移设置于所述杂质清理台上侧的清理压台,所述杂质清理台周侧端竖直向上布置有过滤网板,多块所述过滤网板之间形成供所述清理压台竖直插入的清理压槽,所述杂质清理台的中部竖直开设有杂质通道,所述杂质清理台于所述杂质通道顶部转动设置有遮挡所述杂质通道并供所述清理压台下滑抵接的杂质承接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杂质由污泥接收组件落下后,将会直接落在由杂质清理台和过滤网板围成的清理压槽内,随后清理压台竖直下压,污泥在压力下将会直接沿着
过滤网板上的网孔被挤出,而体积大于过滤网板网孔的杂质将会被留在杂质清理台上,随后清理压台复位,而杂质承接板翻转180度,使得杂质可直接落入杂质通道内。该方案可有效将体积较大的杂质从污泥中筛选出,减小杂质对处理进度产生影响的几率。
8.优选的,所述杂质清理台于所述杂质通道底部转动设置有杂质破碎辊,所述杂质破碎辊的下侧设置有杂质输送带,所述杂质输送带水平连通至所述杂质清理台外侧,所述杂质输送带下料端下侧布置有盛装破碎杂质的杂质收集箱。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片杂质落入杂质通道内时,杂质通道内的杂质破碎辊将大片杂质破碎,破碎后的杂质直接落入杂质输送带上,随后随着杂质输送带输送至杂质收集箱内进行收集。使得杂质被从污泥中分离出来后可被收集,方便后续统一进行处理。
10.优选的,所述污泥接收组件包括承接由所述第一推泥组件和所述第二推泥组件推下污泥的污泥承接盘以及设置于所述污泥承接盘远离所述污水污泥池一侧端的加速下料组,所述污泥承接盘由靠近所述污水污泥池一侧至远离所述污水污泥池一侧呈向下倾斜状,所述加速下料组包括位于所述污泥承接盘底部的下料漏斗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料漏斗内部的下料螺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推泥组件和第二推泥组件将污泥推下后,污泥将会直接落在污泥承接盘上,污泥承接盘为倾斜状,使得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向加速下料组一侧滑动,当滑移至下料漏斗内后,再通过下料螺杆的加速,使得污泥可直接落入清理压槽内,进而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12.优选的,所述下料漏斗转动连接于所述污泥承接盘下端,所述污泥承接盘的上端面于所述下料漏斗的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下料漏斗远离下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抵接于所述污泥承接盘上端面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靠近两侧所述挡板的棱边处垂直设置有第一挡片,所述衔接板远离所述下料漏斗下料口的棱边处设置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向远离所述污泥承接盘上端面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挡片的两侧端衔接于两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下料漏斗的一侧端,所述污泥承接盘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滑移插接的插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料漏斗转动连接在污泥承接盘的下端,使得当下料漏斗将污泥下漏时,下料漏斗将会转动至衔接板抵接于污泥承接盘的上端面,此时下料漏斗的出料口将会伸至清理压槽上侧,当清理压槽内的污泥还未处理完成时,下料漏斗可转动至呈竖直状,此时衔接板脱离污泥承接盘的上端面,同时衔接板和污泥承接盘之间的间隙将会被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遮挡,进而使得位于污泥承接盘上的污泥不会影响下料漏斗的正常转动,更加方便,污泥的传送。
14.优选的,所述污泥烘干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杂质清理组件下侧的污泥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污泥输送带上侧的第一塑形组、第二塑形组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带上侧并贯穿整个所述污泥输送带的烘干板,所述第一塑形组包括位于所述污泥输送带两侧将污泥向中部塑形的第一塑形板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污泥输送带上侧控制污泥高度的第一塑形辊,所述第二塑形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污泥输送带上侧辊压污泥至扁平状的第二塑形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泥从过滤网板外侧被挤出后,污泥将会直接落在污泥输送带上,随后沿着污泥输送带进行传送,当传送至第一塑形组处时,污泥在两侧第一塑形板的的挤压下向中部形变,随后在第一塑形辊的挤压下变薄,维持次状态移动至第二塑
形组处,随后在第二塑形辊的挤压下成型扁平状,在整个挤压塑形的过程中,烘干板持续对污泥进行烘干加热,从而使得整个输送过程尽可能的将污泥中的水份脱出。该方案使得污泥水份脱出的更快,同时方便后续的烧结。
16.优选的,所述泥条烧结组件包括呈倾斜布置的输送轨道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两侧和上侧的烘烤烧结板,三块所述烘烤烧结板之间形成烧结通道,所述烘烤烧结板靠近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面均匀设置有喷火喷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输送带将呈扁平长条状的污泥直接输送至输送轨道上,输送轨道将污泥继续输送,同时烘烤烧结板内的喷火喷头将污泥一侧进行喷火,从而烧结。该方案使得污泥的烧结过程呈连续状,进而提升烧结效率。
18.优选的,顶部所述烘烤烧结板上端面设置有抽吸所述烧结通道两端开口处溢出废气的废气处理组件,所述废气处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烘烤烧结板上端面的废气处理箱,所述废气处理箱分别于所述烧结通道两端开口的上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废气处理箱中部开设有连通于两端开口的废气通道,所述废气处理箱上侧端中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废气通道的排气管,所述废气处理箱于所述废气通道内沿长度方向布置有多道水幕。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中含有较多的病菌,使得在对污泥进行烧结时,污泥中将会冒出大量的烟雾,该方案中在顶部的烘烤烧结板上端设置废气处理组件,使得烟雾沿着烧结通道两端开口冒出后可以直接进入进气口,随后进入废气通道内,而在废气沿着废气通道进入排气管的过程中,废气需要穿过多道水幕,从而对废气中的部分有毒物质以及杂质进行吸收,使得该处理系统更加全面。
20.优选的,所述废气处理箱于所述废气通道底部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废气处理箱于所述废气通道顶部布置有多排喷水嘴,所述喷水嘴的进水端连通于所述储水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通道内的多排喷水嘴工作,从而在废气通道内形成一道道水幕,当水幕可以直接流入储水槽内,而喷水嘴可再将储水槽内的水上吸喷出,从而形成循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2.优选的,所述污水污泥池呈倾斜布置,所述污水污泥池池底靠近所述污泥接收组件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污水污泥池呈倾斜布置,使得污水污泥池靠近污泥接收组件的一侧高于靠近沉淀池的一侧,使得污水污泥在倒入污水污泥池后,污水可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流入沉淀池内,从而使得污水和污泥的分离更加方便。
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通过该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时,先将污水污泥一同倒入污水污泥池内,随后污水将会直接流入沉淀池内,而污水污泥池内留下的污泥将会在第一推泥组件的作用下被推入污泥接收组件,而污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后,沉淀池的底部同样会残留部分污泥,此时再通过第二推泥组件将污泥推向污泥接收组件,而污水将会进入污水处理池内进行处理,污泥再由污泥接收组件进入杂质清理组件,通过杂质清理组件将污泥内的塑料和金属等杂质清理,随后污泥在污泥烘干组件处进行初步烘干,最后进入泥条烧结组件内进行烧结,在污泥污水分离处理的过程中将污泥内的杂质清除,从而使得整个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2.当杂质由污泥接收组件落下后,将会直接落在由杂质清理台和过滤网板围成的
清理压槽内,随后清理压台竖直下压,污泥在压力下将会直接沿着过滤网板上的网孔被挤出,而体积大于过滤网板网孔的杂质将会被留在杂质清理台上,随后清理压台复位,而杂质承接板翻转180度,使得杂质可直接落入杂质通道内,可有效将体积较大的杂质从污泥中筛选出,减小杂质对处理进度产生影响的几率;3.当第一推泥组件和第二推泥组件将污泥推下后,污泥将会直接落在污泥承接盘上,污泥承接盘为倾斜状,使得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向加速下料组一侧滑动,当滑移至下料漏斗内后,再通过下料螺杆的加速,使得污泥可直接落入清理压槽内,进而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将下料漏斗转动连接在污泥承接盘的下端,使得当下料漏斗将污泥下漏时,下料漏斗将会转动至衔接板抵接于污泥承接盘的上端面,此时下料漏斗的出料口将会伸至清理压槽上侧,当清理压槽内的污泥还未处理完成时,下料漏斗可转动至呈竖直状,此时衔接板脱离污泥承接盘的上端面,同时衔接板和污泥承接盘之间的间隙将会被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遮挡,进而使得位于污泥承接盘上的污泥不会影响下料漏斗的正常转动,更加方便,污泥的传送。
附图说明
25.图1为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污水污泥池、沉淀池、污水处理池和污泥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污水处理池和污泥接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杂质清理组件、污泥烘干组件和泥条烧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污泥烘干组件和泥条烧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泥条烧结组件和废气处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废气处理组件的剖视图。
26.图中:1、污水污泥池;2、沉淀池;3、污水处理池;4、第一推泥组件;5、第二推泥组件;6、污泥接收组件;7、杂质清理组件;8、污泥烘干组件;9、泥条烧结组件;10、下水孔;11、下泥孔;12、第一气缸;13、第一推板;14、第二气缸;15、第二推板;16、第三气缸;17、封水板;18、污泥承接盘;19、加速下料组;20、下料漏斗;21、下料螺杆;22、挡板;23、衔接板;24、第一挡片;25、第二挡片;26、插槽;27、杂质清理台;28、清理油缸;29、清理压台;30、过滤网板;31、清理压槽;32、杂质通道;33、杂质承接板;34、杂质破碎辊;35、杂质输送带;36、杂质收集箱;37、污泥输送带;38、第一塑形组;39、第二塑形组;40、烘干板;41、第一塑形板;42、第一塑形辊;43、第二塑形辊;44、输送轨道;45、烘烤烧结板;46、烧结通道;47、喷火喷头;48、废气处理组件;49、废气处理箱;50、进气口;51、废气通道;52、排气管;53、储水槽;54、喷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参见图1,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污泥池1、位于污水污泥池1一侧且供污水流入的沉淀池2、位于沉淀池2远离污水污泥池1一侧的污水处理池3、位于污水污泥池1内将污泥向远离沉淀池2一侧拨动的第一推泥组件4、位于沉淀池2内将污泥向远离污水处理池3一侧推动的第二推泥组件5、位于污水污泥池1远离沉淀池2一侧的污泥接收组件6、位于污泥接收组件6远离污水污泥池1一侧的杂质清理组件7、位于杂质清理组件7远离污泥接
收组件6一侧的污泥烘干组件8以及位于污泥烘干组件8远离污泥接收组件6一侧的泥条烧结组件9。
29.参见图1和图2,污水污泥池1呈倾斜布置,污水污泥池1池底靠近污泥接收组件6的一侧高于靠近沉淀池2的一侧,污水污泥池1靠近沉淀池2的一侧端开设有一条呈水平状的下水孔10,污水污泥池1靠近污泥接受组件的一侧端均匀开设有多条垂直于下水孔10的下泥孔11。
30.第一推泥组件4包括通过螺栓垂直固定于污水污泥池1侧端的第一气缸12以及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气缸12活塞杆端头并位于污水污泥池1内的第一推板13,第一气缸12位于下水孔10的上侧,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穿入污水污泥池1内,第一推板13的两侧端靠近污水污泥池1内两侧壁,第一推板13的下侧端靠近污水污泥池1的内底壁,使得第一气缸12带动第一推板13移动时,可将污水污泥池1内的污泥沿着下泥孔11推出。
31.沉淀池2呈水平布置且一端延伸至污水污泥池1的下侧,第二推泥组件5包括通过螺栓水平固定于沉淀池2远离污泥接收组件6一侧端的第二气缸14以及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气缸14活塞杆端头并位于沉淀池2内的第二推板15,沉淀池2侧端于第二气缸14的下侧同样开设有下水孔10,沉淀池2侧端于第二气缸14的下侧通过螺栓竖直固定有第三气缸16,第三气缸16的活塞杆端头通过螺栓固定有封闭沉淀池2侧端下水孔10的封水板17。
32.污水处理池3呈水平状且中部位于沉淀池2侧端下水孔10的正下侧。
33.沉淀池2远离第二气缸14的一侧端均匀开设有呈竖直状的下泥孔11,使得第二气缸14带动第二推板15于沉淀池2内移动时,可将污泥由沉淀池2侧端的下泥孔11推出。
34.参见图2和图3,污泥接收组件6包括承接由第一推泥组件4和第二推泥组件5推下污泥的污泥承接盘18以及设置于污泥承接盘18远离污水污泥池1一侧端的加速下料组19,污泥承接盘18侧端焊接在沉淀池2远离第二气缸14的一侧端且位于沉淀池2上下泥孔11的下侧,污泥承接盘18由靠近污水污泥池1一侧至远离污水污泥池1一侧呈向下倾斜状,加速下料组19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污泥承接盘18远离沉淀池2一侧端的下料漏斗20以及转动布置于下料漏斗20中部的下料螺杆21,下料漏斗20的侧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下料螺杆21转动的电机。
35.污泥承接盘18上端面于下料漏斗20的两侧垂直焊接有挡板22,下料漏斗20靠近污泥承接盘18的一端焊接有随下料漏斗20转动并抵接于污泥承接盘18上端面的衔接板23,衔接板23靠近两侧挡板22的棱边处垂直焊接有第一挡片24,衔接板23远离下料漏斗20下料口的棱边处焊接有第二挡片25,第二挡片25呈弧形,第一挡片24和第二挡片25向远离污泥承接盘18上端面一侧延伸,第二挡片25的两侧端衔接于两第一挡片24远离下料漏斗20的一侧端,污泥承接盘18上开设有供第一挡片24和第二挡片25滑移插接的插槽26。
36.参见图4,杂质清理组件7包括呈竖直布置的杂质清理台27、位于杂质清理胎上侧的清理油缸28以及通过螺栓固定于清理油缸28活塞杆下端的清理压台29,杂质清理台27周侧端竖直向上焊接有过滤网板30,过滤网板30上均匀开设有供污泥受挤压穿过的小孔,多块过滤网板30之间形成供清理压台29竖直插入的清理压槽31,杂质清理台27的中部竖直开设有杂质通道32,杂质清理台27于杂质通道32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遮挡杂质通道32并供清理压台29下滑抵接的杂质承接板33。下压清理压台29,使得污泥受重力挤压沿着过滤网板30上的小孔被挤出,而大片的杂质将会被遗留在杂质承接板33上,此时可180度转动杂
质承接板33,从而将大片杂质落入杂质通道32内。
37.杂质清理台27于杂质通道32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杂质破碎辊34,杂质破碎辊34的下侧布置有杂质输送带35,杂质输送带35水平连通至杂质清理台27外侧,杂质输送带35下料端下侧布置有盛装破碎杂质的杂质收集箱36。落于杂质通道32内的杂质将会被杂质破碎辊34破碎,随后掉落至杂质输送带35上,最后运送至杂质收集箱36内。靠近杂质收集箱36一侧的过滤网板30上不开小孔,避免污泥落至杂质输送带35上。
38.参见图5,污泥烘干组件8包括布置于杂质清理组件7下侧的污泥输送带37、设置于污泥输送带37上侧的第一塑形组38、第二塑形组39以及通过螺栓固定于输送带上侧并沿污泥输送带37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烘干板40,第一塑形组38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烘干板40下端面且位于污泥输送带37两侧第一塑形板41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块第一塑形板41之间的第一塑形辊42,两块第一塑形板41沿污泥输送带37输送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窄再平行,第一塑形辊42位于两第一塑形板41间距最近位置,第二塑形组39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块第一塑形板41相互平行位置的第二塑形辊43,第二塑形辊43位于第一塑形辊42远离杂质清理台27一侧。
39.参见图5和图6,泥条烧结组件9包括输送轨道44以及位于输送轨道44两侧和上侧的烘烤烧结板45,输送轨道44靠近污泥输送带37的一端呈平行状并衔接于污泥输送带37的末端,输送轨道44的中部扭曲呈倾斜状,输送轨道44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金属板以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块金属板之间的多根金属辊,多根金属辊沿金属板的长度方向排列。三块烘烤烧结板45之间形成烧结通道46,烘烤烧结板45靠近输送轨道44的一端面通过螺栓均匀设固定有喷火喷头47。
40.参见图6和参见图7,顶部烘烤烧结板45上端面设置有废气处理组件48,废气处理组件48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烘烤烧结板45上端面的废气处理箱49,废气处理箱49分别于烧结通道46两端开口的上侧开设有进气口50,废气处理箱49在废气口50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抽气风扇,废气处理箱49中部开设有连通于两端开口的废气通道51,废气处理箱49上侧端中部焊接有连通于废气通道51的排气管52,废气处理箱49于废气通道51底部开设有储水槽53,废气处理箱49于废气通道5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排喷水嘴54,每排喷水嘴54通过水管连通,水管沿着废气通道51的侧壁插入储水槽53内,使得喷水嘴54可将储水槽53的水抽吸并喷出,从而在废气通道51内形成多道水幕。
4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通过该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时,先将污水污泥一同倒入污水污泥池1内,随后污水将会直接流入沉淀池2内,而污水污泥池1内留下的污泥将会在第一推泥组件4的作用下被推入污泥接收组件6,而污水在沉淀池2内沉淀后,沉淀池2的底部同样会残留部分污泥,此时再通过第二推泥组件5将污泥推向污泥接收组件6,而污水将会进入污水处理池3内进行处理,污泥将会直接落在污泥承接盘18上,污泥承接盘18为倾斜状,使得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向加速下料组19一侧滑动,下料漏斗20将会转动至衔接板23抵接于污泥承接盘18的上端面,此时下料漏斗20的出料口将会伸至清理压槽31上侧,当污泥滑移至下料漏斗20内后,再通过下料螺杆21的加速,使得污泥可直接落入清理压槽31内,随后下料漏斗20可转动至呈竖直状,此时衔接板23脱离污泥承接盘18的上端面,同时衔接板23和污泥承接盘18之间的间隙将会被第一挡片24和第二挡片25遮挡,进而使得位于污泥承
接盘18上的污泥不会影响下料漏斗20的正常转动,污泥直接落在由杂质清理台27和过滤网板30围成的清理压槽31内,随后清理压台29竖直下压,污泥在压力下将会直接沿着过滤网板30上的网孔被挤出,而体积大于过滤网板30网孔的杂质将会被留在杂质清理台27上,随后清理压台29复位,而杂质承接板33翻转180度,使得杂质可直接落入杂质通道32内,当大片杂质落入杂质通道32内时,杂质通道32内的杂质破碎辊34将大片杂质破碎,破碎后的杂质直接落入杂质输送带35上,随后随着杂质输送带35输送至杂质收集箱36内进行收集,当污泥从过滤网板30外侧被挤出后,污泥将会直接落在污泥输送带37上,随后沿着污泥输送带37进行传送,当传送至第一塑形组38处时,污泥在两侧第一塑形板41的的挤压下向中部形变,随后在第一塑形辊42的挤压下变薄,维持次状态移动至第二塑形组39处,随后在第二塑形辊43的挤压下成型扁平状,在整个挤压塑形的过程中,烘干板40持续对污泥进行烘干加热,从而使得整个输送过程尽可能的将污泥中的水份脱出,污泥输送带37将呈扁平长条状的污泥直接输送至输送轨道44上,输送轨道44将污泥继续输送,同时烘烤烧结板45内的喷火喷头47将污泥一侧进行喷火,从而烧结,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沿着烧结通道46两端开口冒出后可以直接进入进气口50,随后进入废气通道51内,而在废气沿着废气通道51进入排气管52的过程中,废气需要穿过多道水幕,从而对废气中的部分有毒物质以及杂质进行吸收。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