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3003发布日期:2022-06-07 23:3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阶段中薄膜生产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其中不仅仅是生产工艺技艺上的逐步完善,同时生产设备也趋向于科技化和自动化,而薄膜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在薄膜的表面涂抹不同种类的涂料可改变薄膜的原有性能,提高某一方面的特性并增强该性能,因此在薄膜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即为涂布系统中的涂布装置,利用涂布装置可在薄膜表面进行特定的涂料涂抹工作,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系统中的涂布装置其在使用时,当薄膜覆盖在装置上时,直接采用涂布装置对薄膜进行涂布工作,进而薄膜表面原有的细小粉尘会严重影响涂布工作进行,同时也会对涂布工作完成后薄膜所具备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
4.2、现有的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系统中的涂布装置其在使用时,因涂抹涂料基本都为流体类涂料,进而涂抹过后,直接牵引薄膜使其进入下一阶工作,该种方式会造成薄膜表面被涂抹的涂料不均匀,致使薄膜应有的性能降低或丧失的问题。
5.因此,现有的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通过利用清扫组件可对薄膜进行清洁处理,利用涂布组件对薄膜进行涂料的涂布工作,而后通过加热辊对涂抹有涂料的薄膜进行加热烘干作用,解决了现有的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所出现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包括框架体、加热辊、清洁组件和涂布组件,所述框架体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相互之间设置有一个加热辊,所述框架体的上侧壁安装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的旁侧的框架体的上侧壁安装有涂布组件;
9.其中,所述清洁组件中的第一伸缩杆的底部侧壁与第一固定板连接,且第一伸缩杆的顶端侧壁通过衔接盘与吊板上的限位杆连接,所述吊板的底部侧壁通过衔接气管与刷板连接;
10.所述涂布组件中的第二伸缩杆的底部侧壁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侧壁安装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通过装配槽与涂料箱卡接连接,所述涂料箱的两端侧壁与卡接块粘接连接,所述涂料箱的上侧壁通过通断阀与导流管连通,所述涂料箱的底部侧壁通过进料管与涂布板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体的内部开设有框架槽,所述驱动辊和加热辊均设置有框架
槽的内部,所述驱动辊和加热辊的上下两端侧壁均延伸出框架槽的上下两侧壁;具体的,驱动辊共设置有多个,而薄膜则呈上下波浪式穿插在驱动辊和加热辊之间,其中驱动辊和加热辊的外壁均与薄膜接触。
1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辊的中心处穿插有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外壁套接有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壁上穿插有多个加热板,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侧壁上套接有限位套,且驱动轴的另一端侧壁上套接有槽轮;具体的,驱动辊的中心处也穿插有驱动轴,并且驱动辊的中的驱动轴的外壁上也穿插有槽轮,同时在工作时,槽轮之间通过皮带相互连接,达到动力传输和同步运动的目的。
13.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框架体的左端,所述涂布组件设置在清洁组件与加热辊之间的框架体上,所述清洁组件和涂布组件均与框架体相对设置;具体的,清洁组件与框架体内的一个驱动辊上下相对设置,且同轴心面设置,同时涂布组件设置在两个驱动辊之间的中轴线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组件中的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固定板与框架体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衔接盘中开设有十字槽,且限位杆也呈十字结构设置,所述刷板呈空心结构设置,且刷板的内部气槽与衔接气管连通设置;具体的,刷板的长度与驱动辊的长度相同,且刷板的底部的中轴线上开设有出气口。
15.进一步地,所述涂布组件中的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二固定板与框架体连接,所述装配槽和涂料箱均呈台体结构设置,且装配槽与涂料箱间隙配合,所述涂布板设置在装配板的下方;具体的,涂料箱和涂布板均呈空心结构设置,且涂料箱的内部腔室通过导流管与涂布板连通设置,涂布板的底部侧壁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清洁组件,在使用时,通过清洁组件可对薄膜中被涂布的一侧外壁进行清洁工作,其中清洁工作分为清扫和吹气两部分,并且两部分同时进行,利用刷板进行清洁,而刷板空心设置,并且刷板的底部侧壁开设有气槽,进而通过衔接气管可对刷板内进行吹气,进而刷板内的气流可对薄膜进行吹气清洁工作,解决了现有的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系统中的涂布装置其在使用时,当薄膜覆盖在装置上时,直接采用涂布装置对薄膜进行涂布工作,进而薄膜表面原有的细小粉尘会严重影响涂布工作进行,同时也会对涂布工作完成后薄膜所具备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辊和涂布组件,在使用时,通过涂布组件可对其下方的薄膜的一侧外壁进行涂料的涂布工作,而后被涂布的薄膜的另一侧外壁则与加热辊的外壁接触,即加热辊又不与涂料直接接触,通过热传递原理加热薄膜的方式达到烘干涂料的目的,即可进行牵引等收卷工作,解决了现有的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系统中的涂布装置其在使用时,因涂抹涂料基本都为流体类涂料,进而涂抹过后,直接牵引薄膜使其进入下一阶工作,该种方式会造成薄膜表面被涂抹的涂料不均匀,致使薄膜应有的性能降低或丧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辊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框架体;101、框架槽;2、驱动辊;3、加热辊;301、驱动轴;302、辊筒;303、加热板;304、限位套;305、槽轮;4、清洁组件;401、第一固定板;402、第一伸缩杆;403、衔接盘;404、吊板;405、限位杆;406、衔接气管;407、刷板;5、涂布组件;501、第二固定板;502、第二伸缩杆;503、装配板;5031、装配槽;504、涂料箱;5041、卡接块;505、导流管;506、通断阀;507、涂布板;508、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产抗光膜用的涂布系统,包括框架体1、加热辊3、清洁组件4和涂布组件5,框架体1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辊2,驱动辊2相互之间设置有一个加热辊3,框架体1的上侧壁安装有清洁组件4,清洁组件4的旁侧的框架体1的上侧壁安装有涂布组件5;
29.其中,清洁组件4中的第一伸缩杆402的底部侧壁与第一固定板401连接,且第一伸缩杆402的顶端侧壁通过衔接盘403与吊板404上的限位杆405连接,吊板404的底部侧壁通过衔接气管406与刷板407连接;
30.涂布组件5中的第二伸缩杆502的底部侧壁与第二固定板501连接,第二伸缩杆502的顶端侧壁安装有装配板503,装配板503通过装配槽5031与涂料箱504卡接连接,涂料箱504的两端侧壁与卡接块5041粘接连接,涂料箱504的上侧壁通过通断阀506与导流管505连通,涂料箱504的底部侧壁通过进料管508与涂布板507连通。
31.其中如图1、2、5所示,框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框架槽101,驱动辊2和加热辊3均设置有框架槽101的内部,驱动辊2和加热辊3的上下两端侧壁均延伸出框架槽101的上下两侧壁;具体的,驱动辊2共设置有多个,而薄膜则呈上下波浪式穿插在驱动辊2和加热辊3之间,其中驱动辊2和加热辊3的外壁均与薄膜接触;加热辊3的中心处穿插有驱动轴301,且驱动轴301的外壁套接有辊筒302,辊筒302的外壁上穿插有多个加热板303,驱动轴301的一端侧壁上套接有限位套304,且驱动轴301的另一端侧壁上套接有槽轮305;具体的,驱动辊2的中心处也穿插有驱动轴301,并且驱动辊2的中的驱动轴301的外壁上也穿插有槽轮305,同时在工作时,槽轮305之间通过皮带相互连接,达到动力传输和同步运动的目的。
32.其中如图1、3所示,清洁组件4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端,涂布组件5设置在清洁组件4与加热辊3之间的框架体1上,清洁组件4和涂布组件5均与框架体1相对设置;具体的,清洁组件4与框架体1内的一个驱动辊2上下相对设置,且同轴心面设置,同时涂布组件5设置在
两个驱动辊2之间的中轴线上;清洁组件4中的第一伸缩杆402通过第一固定板401与框架体1连接,第一伸缩杆402上的衔接盘403中开设有十字槽,且限位杆405也呈十字结构设置,刷板407呈空心结构设置,且刷板407的内部气槽与衔接气管406连通设置;具体的,刷板407的长度与驱动辊2的长度相同,且刷板407的底部的中轴线上开设有出气口。
33.其中如图1、4所示,涂布组件5中的第二伸缩杆502通过第二固定板501与框架体1连接,装配槽5031和涂料箱504均呈台体结构设置,且装配槽5031与涂料箱504间隙配合,涂布板507设置在装配板503的下方;具体的,涂料箱504和涂布板507均呈空心结构设置,且涂料箱504的内部腔室通过导流管505与涂布板507连通设置,涂布板507的底部侧壁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