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1260发布日期:2022-11-08 19: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2.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为了便于工业化生产和安装,提高膜的工作效率,在单位体积内实现最大的膜面积,通常将平面帘式膜以某种形式组装在一个基本单元设备内,在一定的驱动力下,完成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这类装置称为膜组件。
3.目前应对mbr膜组件堵塞的清洗方法主要包括:

物理清洗:水冲洗、曝气清洗和超声波清洗;

化学清洗:次氯酸钠碱洗和盐酸酸洗。而污水处理厂的mbr膜帘的离线清洗流程主要是:人工水冲洗——酸洗——碱洗。该清洗流程存在以下问题:

人工水冲洗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湿度大,冬季气温低,工人工作环境较差。

人工水冲洗的中水消耗量大,冲洗效果不均匀,冲洗不干净。

人工水冲洗是开放式作业,冲洗下来的泥水到处都是,地面湿滑,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包括一框架、一驱动电机、一换向传动机构、一清洗机构和一控制单元,
7.清洗机构包括一增压泵、一耐压给水管、一第一耐压软管、一第二耐压软管、一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增压泵依次通过耐压给水管和第一耐压软管连通第一耐压给水支管,且增压泵依次通过耐压给水管和第二耐压软管连通第二耐压给水支管,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第二耐压给水支管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喷嘴和若干第二喷嘴,分别用以对应清洗mbr膜帘的两面;
8.驱动电机和换向传动机构均设于框架上,驱动电机通过换向传动机构与清洗机构的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相连,以将驱动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沿框架的垂直位移运动,控制单元与增压泵和驱动电机电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一主动齿轮、一第一传动组件和一第二传动组件,所述主动齿轮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分别与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相连。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一第一传动齿轮、至少一第一上从动齿轮、至少一第一下从动齿轮、一第一传动链条、至少一第一从动链条、一第一上齿轮轴和一第一下齿轮轴;
11.第一上齿轮轴和第一下齿轮轴彼此平行,第一上齿轮轴设于所述框架的上部,第
一下齿轮轴设于所述框架的下部,第一传动齿轮和至少一第一上从动齿轮设于第一上齿轮轴上,至少一第一下从动齿轮设于第一下齿轮轴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链条传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至少一第一上从动齿轮通过至少一第一从动链条传动连接至少一第一下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耐压给水支管设于至少一第一从动链条上。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一第二传动齿轮、至少一第二上从动齿轮、至少一第二下从动齿轮、一第二传动链条、至少一第二从动链条、一第二上齿轮轴和一第二下齿轮轴;
13.第二上齿轮轴和第二下齿轮轴彼此平行,第二上齿轮轴设于所述框架的上部,第二下齿轮轴设于所述框架的下部,第二传动齿轮和至少一第二上从动齿轮设于第二上齿轮轴上,至少一第二下从动齿轮设于第二下齿轮轴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链条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至少一第二上从动齿轮通过至少一第二从动链条传动连接至少一第二下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耐压给水支管设于至少一第二从动链条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之下设有一排水储槽。
15.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一玻璃钢透明罩,其罩设于所述排水储槽上,并覆盖所述换向传动机构与所述清洗机构。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的内部的上部设有一膜帘上卡槽,下部设有一正对该膜帘上卡槽的膜帘下卡槽,以固定待清洗的mbr膜帘。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的上部设有一第一上限位开关,下部设有一下限位开关,所述控制单元与该上限位开关和该下限位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设于该上限位开关和该下限位开关之间。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mbr膜帘插入第一耐压给水支管和第二耐压给水支管的喷嘴之间,能够对mbr膜帘进行双面同时水洗,冲洗效果好,劳动强度低。
20.2、本实用新型中的玻璃钢透明罩能够使得冲洗下来的泥水不会四处飞溅,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排除安全隐患。
2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24.如图1所示,一种mbr膜帘离线清洗设备,包括一框架1、一驱动电机2、一换向传动机构3、一清洗机构4、一上限位开关5、一下限位开关6和一控制单元7,
25.框架1的下端设有一排水储槽11,还包括一玻璃钢透明罩12,其罩设于该排水储槽 11上,并覆盖所述换向传动机构3与所述清洗机构4;框架1的内部的上部设有一膜帘上卡槽13,下部设有一正对该膜帘上卡槽13的膜帘下卡槽14,以固定待清洗的mbr膜帘 8;
26.清洗机构4包括一增压泵41、一耐压给水管42、一第一耐压软管43、一第二耐压软
管44、一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增压泵41依次通过耐压给水管42和第一耐压软管43连通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且增压泵41依次通过耐压给水管42和第二耐压软管44连通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喷嘴47和若干第二喷嘴48,分别用以对应清洗mbr膜帘8 的两面;
27.换向传动机构3包括一主动齿轮31、一第一传动组件32和一第二传动组件33,所述主动齿轮31设于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主动齿轮3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2和第二传动组件33分别与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相连。
28.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2包括一第一传动齿轮321、二第一上从动齿轮322、二第一下从动齿轮323、一第一传动链条324、二第一从动链条325、一第一上齿轮轴326和一第一下齿轮轴327;
29.第一上齿轮轴326和第一下齿轮轴327彼此平行,第一上齿轮轴326设于所述框架 1的上部,第一下齿轮轴327设于所述框架1的下部,第一传动齿轮321和二第一上从动齿轮322设于第一上齿轮轴326上,二第一下从动齿轮323设于第一下齿轮轴327上,具体的,二第一上从动齿轮322设于第一上齿轮轴326的两端,第一传动齿轮321设于二第一上从动齿轮322之间,二第一下从动齿轮323设于第一下齿轮轴327的两端,主动齿轮 3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324传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321,一第一上从动齿轮322通过一第一从动链条325传动连接一第一下从动齿轮323,另一第一上从动齿轮322通过另一第一从动链条325传动连接另一第一下从动齿轮323,所述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设于二第一从动链条325上。
3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3包括一第二传动齿轮331、二第二上从动齿轮332、二第二下从动齿轮333、一第二传动链条334、二第二从动链条335、一第二上齿轮轴336和一第二下齿轮轴337;
31.第二上齿轮轴336和第二下齿轮轴337彼此平行,第二上齿轮轴336设于所述框架 1的上部,第二下齿轮轴337设于所述框架1的下部,第二传动齿轮331和二第二上从动齿轮332设于第二上齿轮轴336上,二第二下从动齿轮333设于第二下齿轮轴337上,具体的,二第二上从动齿轮332设于第二上齿轮轴336的两端,第二传动齿轮331设于二第二上从动齿轮332之间,二第二下从动齿轮333设于第二下齿轮轴337的两端,主动齿轮 31通过第二传动链条334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331,一第二上从动齿轮332通过一第二从动链条335传动连接一第二下从动齿轮333,另一第二上从动齿轮332通过另一第二从动链条335传动连接另一第二下从动齿轮333,所述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设于二第二从动链条335上。
32.驱动电机2和换向传动机构3均设于框架1上,上限位开关5设于框架1的上部,下限位开关6设于框架1的下部,驱动电机2通过换向传动机构3与清洗机构4的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相连,以将驱动电机2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沿框架1的垂直位移运动,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一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设于该上限位开关5和该下限位开关6之间,控制单元7 与增压泵41、驱动电机2、上限位开关5和下限位开关6电连接。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mbr膜帘8从膜帘上卡槽13和膜帘下卡槽14中间插入,在控制单元7的控制下,驱动电机2开始转动,增压泵41提供高压水。驱动电机2通过各齿轮和各链条带动第一喷嘴47和第二喷嘴48上下移动,高压水从第一喷嘴 47和第二喷嘴48喷出,对mbr膜帘8的两个表面进行水冲洗,冲洗下来的泥水通过排水储槽11排入厂区污水
管网。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或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上下移动中,碰到上限位开关5和下限位开关6后,均通过控制单元7触发驱动电机2反转,使第一耐压给水支管45和第二耐压给水支管46自动返回。工人透过玻璃钢透明罩12观察mbr 膜帘8冲洗情况,冲洗干净后,通过控制单元7停止冲洗,将mbr膜帘8取出完成mbr 膜帘8水冲洗作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