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模头与涂布机。
背景技术:2.锂电池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模头向基材的正反表面喷涂浆料,并在浆料的边缘喷涂胶液,胶液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可以防止电芯在封装时极耳与铝塑膜发生短路,现有技术中,可以将浆料和胶液分步进行喷涂,但是,操作步骤多,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布模头与涂布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浆料和胶液需要分步喷涂,操作步骤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模头,该涂布模头包括主模头和设置在所述主模头表面的点胶模头;
5.所述主模头设置有浆料通道和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与所述浆料通道连通,所述出浆口用于向基材表面喷涂浆料;
6.所述点胶模头设置有胶液通道和出胶口,所述出胶口与所述胶液通道连通,所述出胶口用于向所述基材表面喷涂胶液。
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8.该涂布模头中,包括主模头和点胶模头两部分,主模头可以向基材喷涂浆料,点胶模头可以向基材喷涂胶液,主模头和点胶模头在结构上可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两者同时工作,使得浆料和胶液可以实现同时涂布,简化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主模头和点胶模头在功能上又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浆料和胶液的喷涂互不影响,且整个装置构架简单、分工明确。
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该涂布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涂布模头。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1.该涂布机中,涂布模头包括主模头和点胶模头两部分,这两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实现浆料和胶液的同时涂布,如此,简化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主模头和点胶模头在功能上又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浆料和胶液的喷涂互不影响,这使得涂布模头构架简单、分工明确。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所示出的涂布模头的侧视图。
14.附图标记:
15.10-主模头;101-出浆口;102-第一表面;103-第二表面;104-顶面;11-第一主体
部;12-端部;13-上模;14-下模;15-第二垫片;20-点胶模头;201-出胶口;21-第二主体部;22-第一垫片;30-调节组件;40-第一连接件;50-第一铰接块;60-第二连接件;70-第二铰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布模头与涂布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浆料和胶液需要分步喷涂,操作步骤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18.如图1、图2所示,该涂布模头包括主模头10和设置在主模头10表面的点胶模头20;
19.主模头10设置有浆料通道(未示出)和出浆口101,出浆口101与浆料通道连通,出浆口101用于向基材的表面喷涂浆料;
20.点胶模头20设置有胶液通道(未示出)和出胶口201,出胶口201与胶液通道连通,出胶口201用于向基材表面喷涂胶液。
21.具体而言,该涂布模头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主模头10和点胶模头20,其中,主模头10设置有出浆口101以及与出浆口101连通的浆料通道,浆料流经浆料通道并通过出浆口101喷至基材表面;点胶模头20设置有出胶口201以及与出胶口201连通的胶液通道,胶液流经胶液通道并通过出胶口201喷至基材的表面,如图1、图2所示,出胶口201和出浆口101上下分层设置,并分别朝向基材同一区域内的不同位置。
22.主模头10和点胶模头20在结构上可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两者同时工作,使得浆料和胶液可以实现同时涂布,简化了工艺步骤,有效缩短了涂浆和点胶的总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主模头10和点胶模头20在功能上又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浆料和胶液的喷涂互不影响,且整个装置架构简单、分工明确。
23.相对于主模头10而言,点胶模头20的喷涂精度要求较低,喷涂区域较小,相应的,点胶模头20的结构较为简单,占用空间也较小,具体设置时,如图1、图2所示,主模头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端部12,端部12为主模头10上靠近基材设置的部分,点胶模头20设于端部12,这样,既便于点胶模头20向基材表面喷涂胶液,又不占用第一主体部11表面的空间,可以在第一主体部11表面设置其他部件,使得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24.可选的,第一主体部11设置有调节组件30,调节组件30用于调节出浆口101沿自身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出胶量,如此,调节组件30可以管控浆料的横向面密度,且不会和点胶模头20发生相互干涉。
25.如图2所示,第一主体部11包括背离基材设置的第二表面103和顶面104;第二表面103和/或顶面104设置有调节组件30。
26.由于点胶模头20设置在端部12,因此,第一主体部11的顶面104具有用于安装调节组件30的空间,从而调节出浆口101沿自身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在不同位置的出胶量,使得浆料的横向面密度波动较小;也可以在第一主体部11背离基材的第二表面103设置调节组件30,实现相同的功能,当然,还可以同时在顶面104和第二表面103设置调节组件30,具
体实施时,调节组件30的安装比较灵活,可以选择上述任意一种安装方式。
27.可选的,如图1、图2所示,端部12包括第一表面102,且第一表面102为斜面;点胶模头20包括第二主体部21和第一垫片22,第一垫片22夹设于第二主体部21和第一表面102之间,第一垫片22设置有出胶口201,第二主体部21设置有胶液通道。
28.第一垫片2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体结构,第一垫片22夹设在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之间,使两者之间产生间隙,第一垫片22朝向基材的一侧设有槽口,该槽口与点胶模头20内的胶液通道连通,从而形成出胶口201。
29.具体设置时,第一垫片22包括主片体,主片体设置有多个出胶口201,当更换主片体时,可以同时改变出胶口201的大小。或者,第一垫片22包括多个相互分离的子片体,每个子片体设置有出胶口201,这样,出胶口201之间互不影响,可以通过单独更换子片体来调节对应的出胶口201的大小。
30.继续参考图2,第一表面102沿出浆口101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第一表面102倾斜设置,并与顶面104相连,将点胶模头20设于第一表面102时,点胶模头20将位于主模头10上方,从而能够暴露在视野范围内,不会被主模头10遮挡,如此,便于点胶模头20的拆卸与安装,并且,出胶口201和出浆口101能够上下分层设置,并分别朝向基材同一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喷涂料液。
31.在一些实施例中,点胶模头20的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通过第一连接件40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40包括但不限于紧固件、卡扣等结构,这样可以便于点胶模头20的拆卸和安装。
32.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件40可以为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贯穿第二主体部21、第一垫片22后与主模头10螺纹连接,第一紧固件具体可以为带有螺帽的长螺栓,第二主体部21和第一垫片22上分别设有通孔,主模头10上设有螺纹孔,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主体部21和第一垫片22上的通孔后插入主模头10上的螺纹孔内,实现螺纹连接,在第一紧固件的作用下,点胶模头20与主模头10的固定效果较好,且拆装比较方便。
3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垫片22的厚度不同,则出胶口201的高度不同,从而导致出胶量也不同,当胶液较厚时,胶液的干燥速度较慢,导致胶液容易向浆料的边缘区域扩散,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厚度的第一垫片22可以调整出胶量,而该涂布模头中,由于主模头10和点胶模头20可拆卸连接,因此,第一垫片22可进行更换,这样,当胶液较厚时,通过更换具有较薄厚度的第一垫片22,从而减小出胶量,使得极耳区的胶液减薄,这样,在进行烘干时,可以提高胶液的烘干效率,避免胶液向料区的边缘扩散。
34.出胶口201的尺寸除了影响胶液的厚度外,还对胶液的宽度、模腔压力等造成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适宜大小的出胶口201的第一垫片22使用。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铰接块50,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通过第一铰接块50铰接。在第一铰接块50的作用下,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相互连接,且可以发生相对转动。
36.具体实施时,点胶模头20的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40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两者还可以通过第一铰接块50铰接,在解除第一连接件40对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的连接作用后,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可以相对转动,从而张开或闭合,这样,当更换第一垫片22时,无需将第二主体部21与主模头10完全分离,只需要解除
第一连接件40对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的连接作用,然后转动第二主体部21,使得第二主体部21相对主模头10张开,从而进行第一垫片22的更换,更换完成后,反向转动第二主体部21,使得第二主体部21相对主模头10闭合,最后,通过第一连接件40将第二主体部21和主模头10重新固定。
37.如图1、图2所示,主模头10包括上模13和下模14,上模13和下模14通过第二连接件60可拆卸连接,上模13和下模14之间夹设有第二垫片15,第二垫片15设有出浆口101。
38.第二垫片15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体结构,第二垫片15夹设在上模13和下模14之间,使两者之间产生间隙,第二垫片15朝向基材的一侧设有槽口,该槽口与浆料通道连通,并形成出胶口201,出胶口201的数量不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39.第二连接件60包括但不限于紧固件、卡扣等结构,在第二连接件60的作用下,上模13和下模14可分离,从而能够对第二垫片15进行更换,使得出浆口101的尺寸满足需求。如此,该涂布模头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垫片22和第二垫片15可以单独更换,从而对浆料的胶液的厚度、宽度等参数分别进行调节,互不影响。
40.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21设置在上模13的端部,第一垫片22位于第二主体部21与上模13之间,第二垫片15位于上模13与下模14之间,出胶口201和出浆口101上下分层设置,并分别朝向基材同一区域内的不同位置。
41.该涂布模头可以适用于制备不同型号的极片,通过更换第一垫片22和/或第二垫片15来调整浆料和胶液的厚度、宽度等参数,该涂布模头还可以适用于制备同一型号的极片,基材的正面完成涂布,需要对反面涂布时,由于正面料区的浆料厚度和极耳区的胶液厚度不一致(浆料厚度大于胶液厚度),张力不同,当料区部分与辊轮接触时,极耳区部分会向辊轮弯曲,从而使得反面涂布时,极耳区距离模头的距离变大,容易造成胶液较厚,影响胶液干燥速度,导致胶液向料区扩散,此时,可以更换第一垫片22,减小第一垫片22的厚度,减小出胶量,从而避免胶液过厚。
42.针对主模头10而言,上模13和下模14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60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两者还可以通过第二铰接块70铰接,在解除第二连接件60对上模13和下模14的连接作用后,上模13和下模14可以相对转动,从而张开或闭合,当更换第二垫片15时,无需将上模13和下模14完全分离,只需要解除第二连接件60对上模13和下模14的连接作用,然后转动上模13,使得上模13相对下模14张开,从而进行第二垫片15的更换,更换完成后,反向转动上模13,使得上模13相对下模14闭合,最后,通过第二连接件60将上模13和下模14重新固定。
43.可选的,第二连接件60为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贯穿下模14、第二垫片15后与上模13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二紧固件为带有螺帽的长螺栓,下模14和第二垫片15分别设有通孔,上模13设有螺纹孔,第二紧固件穿过下模14和第二垫片15上的通孔后插入上模13的螺纹孔内,实现螺纹连接,在第二紧固件的作用下,上模13和下模14的固定效果较好,且拆装比较方便。
44.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涂布机,该涂布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涂布模头,其中,涂布模头包括主模头10和点胶模头两部分,这两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实现浆料和胶液的同时涂布,如此,简化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主模头10和点胶模头在功能上又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浆料
和胶液的喷涂互不影响,这使得涂布模头构架简单、分工明确。
45.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模头与涂布机中,通过将涂布模头分为主模头和点胶模头两部分,使得浆料和胶液可以实现同时涂布,简化了工艺步骤,有效缩短了涂浆和点胶的总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4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