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4007发布日期:2022-06-14 18:3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降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


背景技术:

2.微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把有机物质转化成为简单无机物的现象。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排泄物及死体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简单无机物。微生物还可降解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微生物降解作用使得生命元素的循环往复成为可能,使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得到降解,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目前微生物降解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降解箱内部环境中氧含量较低、以及内部环境氧含量的不均匀,造成微生物降解效率降低,使得微生物降解时间长,以及微生物降解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在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异味废气,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包括微生物降解箱体和设于微生物降解箱体顶部的箱盖板,所述微生物降解箱体的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微生物降解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箱盖板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微生物降解箱体的一侧设有增氧机,所述微生物降解箱体的内部设有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与增氧机构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箱体另一侧的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尾气净化机构连接。
6.优选的,所述尾气净化机构包括净化箱、吸附滤板和杀菌灯,微生物降解箱体的一侧设有净化箱,净化箱的顶部与排气管连接,净化箱的内部通过安装机构设有吸附滤板,吸附滤板上方的净化箱内设有杀菌灯,净化箱的底部设有净化出口。
7.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拆装口、端板和螺栓,净化箱的一侧设有拆装口,吸附滤板的一端设有端板,端板和吸附滤板之间呈t型结构设置,吸附滤板由拆装口插入在净化箱内,端板通过螺栓与净化箱固定安装。
8.优选的,所述吸附滤板包括一级吸附滤板和二级吸附滤板,一级吸附滤板设于二级吸附滤板的上方。
9.优选的,所述净化箱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均呈u型结构设置,一级吸附滤板和二级吸附滤板的一端均设于卡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连通管、三通管、增氧管和增氧口,微生物降解箱体内部的上端设有连通管,连通管上通过三通管与增氧管连接,增氧管上设有若干增氧口,连通管的一端贯穿微生物降解箱体与增氧机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增氧管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增氧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净化
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通过设置的微生物降解箱体,用于微生物降解使用,本降解箱结构简单、合理,微生物降解效率高、均匀,并且降解产生的污染小,环保性更好。
14.2、本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通过设置在微生物降解箱体上的排气管与尾气净化机构配合,利用净化箱内的一级吸附滤板和二级吸附滤板对微生物降解废气进行除异味净化处理,且吸附滤板拆装、检修、更换方便,保证净化长时间的可靠性。
15.3、本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通过设置在微生物降解箱体内的增氧机构,与增氧机配合,增氧管分布在微生物降解箱体内部,对微生物降解物料进行均匀增氧,加快微生物降解,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尾气净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级吸附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微生物降解箱体;2、箱盖板;3、增氧机;31、连通管;32、三通管;33、增氧管;34、增氧口;4、排气管;5、尾气净化机构;51、净化箱;52、拆装口;53、一级吸附滤板;54、二级吸附滤板;55、端板;56、螺栓;57、杀菌灯;58、卡槽;59、净化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1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包括微生物降解箱体1和设于微生物降解箱体1顶部的箱盖板2,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座,微生物降解
箱体1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上设有阀门,箱盖板2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防护盖,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一侧设有增氧机3,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内部设有增氧机构,增氧机3与增氧机构连接,微生物降解箱体1另一侧的上端设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排气管4与尾气净化机构5连接,设置的微生物降解箱体1用于微生物降解使用,本降解箱结构简单、合理,微生物降解效率高、均匀,并且降解产生的污染小,环保性更好。
26.具体的,尾气净化机构5包括净化箱51、吸附滤板和杀菌灯57,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一侧设有净化箱51,净化箱51的顶部与排气管4连接,净化箱51的内部通过安装机构设有吸附滤板,吸附滤板上方的净化箱51内设有杀菌灯57,净化箱51的底部设有净化出口59,微生物降解废气在净化箱51中由上至下依次经过杀菌灯57、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对微生物降解废气杀菌、除异味净化处理,最后由净化箱51底部的净化出口59排出,即将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的增氧与排气的净化处理相结合,降解产生的污染小,环保性更好。
27.进一步的,安装机构包括拆装口52、端板55和螺栓56,净化箱51的一侧设有拆装口52,吸附滤板的一端设有端板55,端板55和吸附滤板之间呈t型结构设置,吸附滤板由拆装口52插入在净化箱51内,端板55通过螺栓56与净化箱51固定安装,端板55与净化箱51之间密封,实现净化箱51内吸附滤板可拆卸设计,吸附滤板拆装、检修、更换方便,保证净化长时间的可靠性。
28.进一步的,吸附滤板包括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一级吸附滤板53设于二级吸附滤板54的上方,一级吸附滤板53采用活性炭吸附滤板,二级吸附滤板54采用光触媒吸附滤板,双层吸附过滤、除异味效果更好。
29.更进一步的,净化箱51内部设有卡槽58,卡槽58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槽58均呈u型结构设置,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的一端均设于卡槽58内,能够对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的一端进行支撑,提高净化箱51内吸附滤板的稳定性。
3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通过增氧机3由增氧机构向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的增氧,增加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环境的氧含量,微生物降解效率高、均匀,增氧使得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的空气则由排气口通过排气管4进入净化箱51内,微生物降解废气在净化箱51中由上至下依次经过杀菌灯57、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对微生物降解废气杀菌、除异味净化处理,最后由净化箱51底部的净化出口59排出,即将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的增氧与排气的净化处理相结合,降解产生的污染小,环保性更好,由于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的一端均设有端板55,一级吸附滤板53和二级吸附滤板54由拆装口52插入在净化箱51内,通过卡槽58对吸附滤板的一端进行承托,端板55通过螺栓56与净化箱51固定,使得净化箱51内的吸附滤板可拆卸设计,吸附滤板拆装、检修、更换方便,保证净化长时间的可靠性,实用性更强。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的结构与实施例1具有除味机制的微生物降解箱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增氧机构包括连通管31、三通管32、增氧管33和增氧口34(参见图4)。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的上端设有连通管31,连通管31上通过三通管32与增氧管33连接,增氧管33上设有若干增氧口34,连通管31的一端贯穿微生物降解箱体1与增氧机3连接,增氧机3通过连通管31向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的增氧管33输送增氧空气,再
由增氧管33上的增氧口34将含氧空气输送在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内部,增加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微生物降解环境的氧含量。
33.具体的,增氧管3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增氧管33均匀分布在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内部,增加微生物降解箱体1内部增氧接触面积,均匀性更好,增氧机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的内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能够对增氧机3的输入端进行含氧空气的过滤净化处理,防止灰尘进入微生物降解箱体1的内部造成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