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6681发布日期:2022-07-26 23:0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罐,涉及液体及固液混合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液体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混合多种液体或者固液,尤其在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借助搅拌装置混合多种形态的助剂,比如增塑剂、润滑油、稳定剂、色粉、色浆、偶联剂、相容剂等,最为常见的助剂是增塑剂、润滑油。现有的液体搅拌装置结构简单,一般包括储液桶和搅拌桨,通过搅拌桨搅拌储液桶内的液体混合物。但对于密度相差悬殊的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来说,现有的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形成稳定轨迹,受重力和离心力影响,容易出现分层或离心现象,混合不均匀造成制品质量不良,发生堵塞管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罐,解决现有技术中搅拌密度相差较大的液体或固液体时易出现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罐体、罐盖、搅拌机构、排气机构、出料管、出料阀门、进料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罐盖安装在所述罐体上,所述搅拌机构安装在所述罐盖上,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搅拌桨,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罐盖上,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罐体内部,所述排气机构安装在所述罐盖上,所述出料管安装在所述罐体底部,所述出料阀门安装在所述出料管上,所述进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罐盖上;
5.所述循环机构安装在所述罐体一侧,所述循环机构包括上循环管、软管、循环泵和下循环管,所述上循环管安装在所述罐盖上,所述上循环管下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与所述下循环管连接,所述下循环管与所述出料管连接,所述下循环管与所述出料管之间安装有循环阀门。
6.循环机构实现罐体内的混合物在搅拌混合过程中,从罐体下部流出,从罐盖处重新流入罐体内,改变混合物的流动轨迹,避免出现分层或离心现象,促进混合物混合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循环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上循环管与循环泵通过软管连接,有效避免循环泵震动带来的影响,防止出现上循环管与循环泵之间出现接口破裂的情况。可以在上循环管上安装压力计。罐盖上可以设置观察窗、人工加料口和清理出入口,搅拌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罐内搅拌情况,通过人工加料口加入少量的液体或作为固体助剂加入口,大量液体则通过进料机构进入罐体。通过清理出入口,进入罐体进行清理。进料机构可为进料管。
7.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阀门包括手动阀门和电控阀门。
8.设置双重阀门,若电控阀门出现故障,可选择手动阀门。
9.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水平出口与所述电控阀门连接,所述电控阀门与所述手动阀门法兰连接,所述手动阀门通过软管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三通竖
第一温控管;15-第二温控管;16-折流板;17-搅拌桨;18-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一种搅拌罐,包括罐体1、罐盖2、搅拌机构3、排气机构、出料管4、出料阀门5、进料机构6和循环机构9,所述罐盖2安装在所述罐体1上,所述搅拌机构3安装在所述罐盖2上,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驱动机构和搅拌桨17,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搅拌桨17的上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罐盖2 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箱,所述搅拌桨17向下延伸进入罐体1 内部,位于所述罐体1内部,所述搅拌桨17下部安装有两层桨叶组,每一层桨叶组结构相同,均包括圆盘和浆式桨叶,所述圆盘安装于所述浆式桨叶上方,两层桨叶组的浆式桨叶上下呈十字形交叉放置,彼此之间不重叠,所述圆盘上设置有对称的镂空部。所述排气机构安装在所述罐盖2上,排气机构用于及时排出罐体内的气体,排气机构可以为呈倒u型的排气管,即排气管向上延伸后向下弯曲延伸,排气管与罐盖2通过法兰连接,排气机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排气结构。所述进料机构6安装在所述罐盖2上,进料机构6可为电动进料管,进料管可设置成双进料口,实现同时向罐体内加入至少两种物料,每一个进料口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出料管4安装在所述罐体1底部,所述出料阀门安装在所述出料管上,出料管4与所述罐体1法兰连接。所述进料机构6安装在所述罐盖2 上;在本实施例中,出料管4选用三通管,三通管水平出口与循环机构9连接,竖直出口安装有出料阀门。
28.所述循环机构9安装在所述罐体1一侧,所述循环机构9包括上循环管10、软管、循环泵11和下循环管,所述上循环管10安装在所述罐盖2上,与所述罐体1连通,所述上循环管10下端通过所述软管18与所述循环泵11连接,所述循环泵11与所述下循环管法兰连接,所述下循环管与所述出料管4的水平出口法兰连接,所述下循环管与所述出料管4之间安装有循环阀门。所述循环阀门包括手动阀门和电控阀门。设置双重阀门,若电控阀门出现故障,可选择手动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一侧与出料管4法兰连接,所述电控阀门另一侧与所述手动阀门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手动阀门通过下循环管与所述循环泵11法兰连接。上循环管 10为硬性材质管,下循环管可整体选用软管或者硬性材质管。在本实施例中,软管18可选用不锈钢软管,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他已知的软材质管。
29.参阅附图2,循环机构9实现罐体1内的混合物在搅拌混合过程中,从罐体 1下部流出,从罐盖处重新流入罐体内,改变混合物的流动轨迹,避免出现分层或离心现象,促进混合物混合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循环泵11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上循环管10与循环泵11通过软管连接,有效避免循环泵11震动带来的影响,防止出现上循环管10与循环泵11之间出现接口破裂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循环泵11选用气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用空气做动力,流量随背压(出口阻力)的变化而主动调解,无电火花,可以空运行,自吸启动工作,低剪切力,不易破坏物料微观结构;可通过改变气量而改变输送速度,压力自动调节。可以在上循环管10上安装压力计。罐盖2上可以设置观察窗8、人工加料口7和清理出入口(未图示),搅
拌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罐内搅拌情况,通过人工加料口7加入少量的液体或作为固体助剂加入口,大量液体则通过进料机构6进入罐体1。通过清理出入口,进入罐体1进行清理,清理出入口的安装方式可从现有技术中选择。
30.参阅附图1,所述罐体1内壁安装有折流板16。折流板16作为液体流动转向装置,使水平转圈流动的液体向中心搅拌轴流动。所述折流板16可以是所述罐体内壁向罐体中心方向凸起形成,也可以是焊接在罐体1内壁上,折流板16 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或圆形等。
31.参阅附图1,搅拌罐还包括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12安装在所述罐体1 内侧。所述温控机构12包括温控层13、第一温控管14和第二温控管15,所述温控层13安装在所述罐体1内侧,安装在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所述温控层13 内设空腔,用于存储热媒或冷媒,所述第一温控管14与所述温控层13上部连接,并向外水平延伸出所述罐体1,所述第二温控管15与所述温控层13底部连接,并向外水平延伸出所述罐体1,所述第二温控管15上可设置手动阀门与电控阀门。热媒或者冷媒通过第二温控管15进入温控层3的空腔,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保温或降温,再经由第一温控管14流出。为了便于搅拌后卸出温控层13 的媒介,在第二温控管15上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卸料管,该卸料管上安装有阀门,该阀门可为手动阀门,通过阀门控制卸料管的开通与关闭,打开该阀门,媒介沿着卸料管流出。当搅拌罐增加温控机构时,折流板16设置在温控层3的内壁上,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待混合的助剂通过进料机构进入罐体内部,驱动机构带动搅拌浆进行搅拌混合,需要上下循环搅拌时,开启手动阀门、电控阀门,而后启动循环泵,形成通道,混合物经循环机构由罐体底部流出,经过罐盖重新进入罐体内部。搅拌完成后,关闭手动阀门、电控阀门以及循环泵,打开出料阀门,搅拌完成后的液体通过出料管流出。搅拌过程中,若需要温度控制,则可以开启温控机构,向控温层输入热媒或者冷媒对罐体温度进行调节。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循环机构实现罐体内的混合物在搅拌混合过程中,从罐体下部流出,从罐盖处重新流入罐体内,改变混合物的流动轨迹,避免出现分层或离心现象,促进混合物混合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循环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上循环管与循环泵通过软管连接,有效避免循环泵震动带来的影响,防止出现上循环管与循环泵之间出现接口破裂的情况。设置双重阀门,若电控阀门出现故障,可选择手动阀门。折流板作为液体流动转向装置,使水平转圈流动的液体向中心搅拌轴流动。通过温控机构对罐体内温度进行调节,促进助剂混合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