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2308发布日期:2022-10-25 18:1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


背景技术:

2.烟气脱硫指从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中除去硫氧化物,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硫氧化物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在申请号为201921743977.7的中国专利“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中,通过第二水泵和回流管将脱硫塔内的脱硫剂导入到分流管,然后从喷雾管向下喷出,从而增加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面积,使其脱硫效果更加好,从而达到了能够对废气进行除尘,使其脱硫效果更加好的目的;
3.但是目前现有的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出气管处,容易有未反应的脱硫剂和待脱硫气体直接排出,造成脱硫剂的浪费,排到空气中的烟气仍存在硫氧化物,降低了脱硫效果且极易造成大气污染,为了避免上述的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现有的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出气管处,容易有未反应的脱硫剂和待脱硫气体直接排出,造成脱硫剂的浪费,排到空气中的烟气仍存在硫氧化物,降低了脱硫效果且极易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放置有脱硫塔,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放置有除尘塔;
6.所述脱硫塔的顶端连接有褶皱管,所述脱硫塔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脱硫塔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槽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侧壁连接有若干个喷雾管,所述脱硫塔的顶部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对应出气管的位置处连接有密封圆板;
7.所述脱硫塔的内侧底部连接有引流板,所述脱硫塔的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一端面嵌入安装有玻璃板。
8.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9.所述除尘塔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脱硫塔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褶皱管顶端连接有脱硫剂盛装筒;
11.所述脱硫塔的顶部对应出气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管卡接于出气孔内。
12.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连接于滑槽的底部;
13.所述分流管的中部对应褶皱管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褶皱管卡接于进液孔
内。
14.优选的,所述脱硫塔的内侧底部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过烟孔,所述斜板的一端开设有盛装槽,所述盛装槽的内侧连接有活性炭网框,所述活性炭网框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连接有密封框,所述脱硫塔的底部对应连接板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孔,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连接有l型螺钉。
15.优选的,所述活性炭网框的内部放置有活性炭,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有把手;
16.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对应l型螺钉的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l型螺钉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8.1、通过设置褶皱管、电动推杆、滑槽、滑板、缓冲块、缓冲弹簧、分流管、喷雾管、密封圆板和出气管,通过密封圆板移动,对出气管的密封,避免脱硫剂直接从出气管排出,减少脱硫剂的浪费,避免待脱硫气体未充分反应从出气管排出,从而增加了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从而提高了脱硫效果,进而减少了含硫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减少了大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的发生。
19.2、通过设置斜板、过烟孔、盛装槽、活性炭网框、连接板、密封框、卡孔和l型螺钉,拧开l型螺钉,拉动把手,斜板对气体进行向上引导,并在斜板处,通过活性炭网框内部活性炭进行吸附,使脱硫反应更加彻底,脱硫效率增加,从卡孔内拉出连接板,将活性炭网框从盛装槽内拉出后对活性炭进行更换,从而方便了对活性炭的及时更换,进而减少了更换成本。
20.3、通过设置引流板、出液管、收集箱和玻璃板,玻璃板观察收集箱23内的收集情况,若收集箱装满后及时对收集箱进行更换,通过将脱硫废液收集到收集箱内集中处理,从而方便了对脱硫废液的收集处理,减少了脱硫废液的浪费,进而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盛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网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出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1、支撑架;2、脱硫塔;3、褶皱管;4、电动推杆;5、滑槽;6、滑板;7、缓冲块;8、缓冲弹簧;9、分流管;10、喷雾管;11、密封圆板;12、出气管;13、斜板;14、过烟孔;15、盛装槽;16、活性炭网框;17、连接板;18、密封框;19、卡孔;20、l型螺钉;21、引流板;22、出液
管;23、收集箱;24、玻璃板;25、除尘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顶端放置有脱硫塔2,支撑架1的顶端放置有除尘塔25,除尘塔25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脱硫塔2的顶部,方便了除尘后的烟气进入到脱硫塔2内;
34.脱硫塔2的顶端连接有褶皱管3,褶皱管3顶端连接有脱硫剂盛装筒,方便了脱硫剂进入到褶皱管3内,脱硫塔2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动推杆4的型号为cla-50mm ,脱硫塔2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板6,滑槽5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块7,缓冲块7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弹簧8,缓冲弹簧8的底端连接于滑槽5的底部,方便了缓冲弹簧8的安装,滑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9,分流管9的中部对应褶皱管3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液孔,褶皱管3卡接于进液孔内,方便了褶皱管3与分流管9的卡接,分流管9的侧壁连接有若干个喷雾管10,脱硫塔2的顶部连接有出气管12,脱硫塔2的顶部对应出气管12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孔,出气管12卡接于出气孔内,方便了密封圆板11盖住出气孔,分流管9的一端对应出气管12的位置处连接有密封圆板11;
35.脱硫塔2的内侧底部连接有引流板21,脱硫塔2的底端连接有出液管22,出液管22的一端连接有收集箱23,收集箱23的一端面嵌入安装有玻璃板24。
36.脱硫塔2的内侧底部连接有斜板13,斜板13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过烟孔14,斜板13的一端开设有盛装槽15,盛装槽15的内侧连接有活性炭网框16,活性炭网框16的内部放置有活性炭,活性炭网框1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的顶部连接有把手,方便了将连接板17从卡孔19内拉出,连接板17的外侧连接有密封框18,脱硫塔2的底部对应连接板17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孔19,连接板17的顶端连接有l型螺钉20,连接板17的顶端对应l型螺钉20的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l型螺钉20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方便了l型螺钉20的安装固定。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先将烟气引流到除尘塔25进行初步除尘后进入到脱硫塔2内,启动电动推杆4,带动滑板6在滑槽5内向缓冲块7方向滑动,当密封圆板11将出气管12盖住后,避免脱硫剂直接排出,此时滑板6的底端与缓冲块7的顶端接触,缓冲块7和缓冲弹簧8起到缓冲作用,关闭电动推杆4,将脱硫剂通过褶皱管3引入到分流管9内,然后通过喷雾管10喷出到脱硫塔2内与烟气进行脱硫,待脱硫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电动推杆4,带动滑板6反向滑动,密封圆板11与出气管12端部分离,从而将脱硫充分后的烟气通过出气管12排出到空气中,通过烟气与脱硫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烟气排出,从而增加了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脱硫效果,进而减少了含硫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减少了大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的发生;
38.当从除尘塔25内进入到脱硫塔2的内侧底部时,一部分烟气会通过斜板13的过烟孔14进入到盛装槽15内,活性炭网框16内的活性炭会吸收烟气中的有毒物质,从而减少了排出到空气的烟气中的有毒物质,进而保护了环境,当反应一段时间需要对活性炭网框16
内的活性炭进行更换时,拧开l型螺钉20,拉动把手,从卡孔19内拉出连接板17,从而将活性炭网框16从盛装槽15内拉出后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即可,从而方便了对活性炭的及时更换,进而减少了更换成本;
39.当脱硫剂与烟气脱硫后在脱硫塔2内会产生脱硫废液,此时引流板21将脱硫废液引入到出液管22内,流入到收集箱23内,再进行集中处理,通过玻璃板24观察收集箱23内的收集情况,若收集箱23装满后及时对收集箱23进行更换,通过将脱硫废液收集到收集箱23内集中处理,从而方便了对脱硫废液的收集处理,减少了脱硫废液的浪费,进而减少了成本。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