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沉降池用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2.沉降池是应用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其原理是利用水的自然沉降或混凝沉降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降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降池和垂直沉降池,沉降效果决定于沉降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降效果,减少用地面积。
3.现有的市政污水沉降池大多为自然沉降,污水中的杂质在沉降池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在沉降池内沉降,此类方式过于浪费时间,沉淀速率较慢,由于污水中会掺杂各类的垃圾,在污水沉降时,污水中的各类垃圾会伴随淤泥一起沉淀在沉降池底部,导致后期区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降池用除杂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降池用除杂装置,包括:
7.沉降池;
8.除杂池,设置于所述沉降池下方,并与所述沉降池连通;
9.第一除杂组件,设置于所述除杂池内,以对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进行清除;
10.第二除杂组件,设置于所述除杂池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除杂组件的下方,以对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进行清除。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包括沉降池、除杂池、第一除杂组件和第二除杂组件。污水由沉淀池既进入并进行沉淀,随后进入到除杂池。除杂池内设置第一除杂组件和第二除杂组件。其中,第一除杂组件能够对漂浮类的杂质(例如,漂浮类垃圾等)进行过滤并清除,完成污水的第一重处理。随后,第二除杂组件能够对沉淀类的杂质(例如,砂石等)进行过滤并清除,完成污水的第二重处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能够在污水沉降时,有效的将各类垃圾及时清理出去,避免垃圾伴随淤泥一起沉淀在底部,而造成后期区分不便的问题。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除杂组件包括:
14.第一过滤板,设置于所述除杂池内;
15.第一排污口,形成于所述除杂池一侧;
16.第一推动装置,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以将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由第一排污口推出。
17.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除杂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板、第一排污口和第一推动装置。第一过滤板对污水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掉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使其停留在第一过滤板上,随后通过第一推动装置进行残留的漂浮类杂质从第一排污口推出,完成污水除杂的过程。整个过程简单且高效,便于实施。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板倾斜设置。
19.在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过滤板倾斜设置,能够保证杂质由于自重,自发的向着第一排污口处运动,减少第一推动装置的推出量,从而加快除杂效率以及除杂质量。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除杂组件包括:
21.第二过滤板,设置于所述除杂池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
22.第二排污口,形成于所述除杂池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
23.第二推动装置,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以将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由第二排污口推出。
24.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除杂组件包括第二过滤板、第二排污口和第二推动装置。第二过滤板对污水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掉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使其停留在第二过滤板上,随后通过第二推动装置进行残留的沉淀类杂质从第二排污口推出,完成污水除杂的过程。整个过程简单且高效,便于实施。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过滤板倾斜设置。
26.在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二过滤板倾斜设置,能够保证杂质由于自重,自发的向着第二排污口处运动,减少第二推动装置的推出量,从而加快除杂效率以及除杂质量。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二推动装置通过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滑动连接。
28.在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推动装置和过滤网的滑动连接方式。两者通过滑动件连接,从而保证推动的平滑性,避免推动装置卡壳。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件包括:
30.滑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二过滤板;
31.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推动装置,且所述滑槽和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32.在本技术方案中,滑动件包括滑槽和滑块。将滑槽设置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上,而将滑块设置在第一推动装置和第二推动装置上,由于滑槽和滑块的滑动配合,实现了推动装置的滑动连接,提高推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推动装置为伸缩杆的结构。
34.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推动装置和第二推动装置可以为伸缩杆的形式,通过伸出运动对杂质进行清除,通过收回运动复位,避免影响过滤效果。
3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降池底部开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除杂池连通。
36.在本技术方案中,污水由出水管进入到除杂池内。
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杂池开设有排水管。
38.在本技术方案中,完成各项处理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出。
3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
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的结构图。
42.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3.101、沉降池;102、除杂池;103、第一除杂组件;1031、第一过滤板;1032、第一排污口;1033、第一推动装置;104、第二除杂组件;1041、第二过滤板;1042、第二排污口;1043、第二推动装置;105、滑槽;106、滑块; 107、出水管;10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6.下面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
4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降池用除杂装置。
4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沉降池用除杂装置,包括:
49.沉降池101;
50.除杂池102,设置于所述沉降池101下方,并与所述沉降池101连通;
51.第一除杂组件103,设置于所述除杂池102内,以对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进行清除;
52.第二除杂组件104,设置于所述除杂池102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除杂组件 103的下方,以对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进行清除。
5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包括沉降池101、除杂池102、第一除杂组件103和第二除杂组件104。污水由沉淀池既进入并进行沉淀,随后进入到除杂池102。除杂池102内设置第一除杂组件103和第二除杂组件104。其中,第一除杂组件103能够对漂浮类的杂质(例如,漂浮类垃圾等)进行过滤并清除,完成污水的第一重处理。随后,第二除杂组件104能够对沉淀类的杂质(例如,砂石等)进行过滤并清除,完成污水的第二重处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沉降池用除杂装置,能够在污水沉降时,有效的将各类垃圾及时清理出去,避免垃圾伴随淤泥一起沉淀在底部,而造成后期区分不便的问题。
54.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沉降池用除杂装置,包括:
55.沉降池101;
56.除杂池102,设置于所述沉降池101下方,并与所述沉降池101连通;
57.第一除杂组件103,设置于所述除杂池102内,以对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进行清除;
58.第二除杂组件104,设置于所述除杂池102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除杂组件 103的下方,以对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进行清除。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杂组件103包括:
60.第一过滤板1031,设置于所述除杂池102内;
61.第一排污口1032,形成于所述除杂池102一侧;
62.第一推动装置10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1031,以将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由第一排污口1032推出。
63.具体地,第一除杂组件103包括第一过滤板1031、第一排污口1032和第一推动装置1033。第一过滤板1031对污水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掉污水中的漂浮类杂质,使其停留在第一过滤板1031上,随后通过第一推动装置1033 进行残留的漂浮类杂质从第一排污口1032推出,完成污水除杂的过程。整个过程简单且高效,便于实施。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板1031倾斜设置。
65.具体地,将第一过滤板1031倾斜设置,能够保证杂质由于自重,自发的向着第一排污口1032处运动,减少第一推动装置1033的推出量,从而加快除杂效率以及除杂质量。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除杂组件104包括:
67.第二过滤板1041,设置于所述除杂池102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
68.第二排污口1042,形成于所述除杂池102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
69.第二推动装置104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以将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由第二排污口1042推出。
70.具体地,第二除杂组件104包括第二过滤板1041、第二排污口1042和第二推动装置1043。第二过滤板1041对污水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掉污水中的沉淀类杂质,使其停留在第二过滤板1041上,随后通过第二推动装置1043 进行残留的沉淀类杂质从第二排污口1042推出,完成污水除杂的过程。整个过程简单且高效,便于实施。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板1041倾斜设置。
72.具体地,将第二过滤板1041倾斜设置,能够保证杂质由于自重,自发的向着第二排污口1042处运动,减少第二推动装置1043的推出量,从而加快除杂效率以及除杂质量。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033、所述第二推动装置1043通过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滑动连接。
74.具体地,提供了一种推动装置和过滤网的滑动连接方式。两者通过滑动件连接,从而保证推动的平滑性,避免推动装置卡壳。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
76.滑槽105,形成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二过滤板;
77.滑块106,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033和所述第二推动装置1043,且所述滑槽105和所述滑块106滑动连接。
78.具体地,滑动件包括滑槽105和滑块106。将滑槽105设置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上,而将滑块106设置在第一推动装置1033和第二推动装置 1043上,由于滑槽105和滑块106的滑动配合,实现了推动装置的滑动连接,提高推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033和所述第二推动装置1043为伸缩杆的结构。
80.具体地,第一推动装置1033和第二推动装置1043可以为伸缩杆的形式,通过伸出运动对杂质进行清除,通过收回运动复位,避免影响过滤效果。
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池101底部开设有出水管107,所述出水管107 与所述除杂池102连通。
82.具体地,污水由出水管107进入到除杂池102内。
8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杂池102开设有排水管108。
84.具体地,完成各项处理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水管108排出。
85.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6.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