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4836发布日期:2022-09-17 09: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垃圾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垃圾焚烧作为经济、高效的垃圾处置方案,具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等特点,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垃圾通过焚烧炉焚烧后的污染物主要集中于烟气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必须净化达标后排放。
3.现有技术中,对于焚烧炉烟气的脱酸处理,通常采用脱酸塔,通过向脱酸塔内通入碱液的方式,以对通过脱酸塔的烟气进行脱酸处理,脱酸处理后的烟气即可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涉及到烟气量较大时,脱酸塔的实际脱酸效果较差,常见的解决措施是增大脱酸塔的规格,或者减小烟气量,两种方式会严重影响投入成本及处理效率,因此,其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旨在/实现/能够解决现有的烟气脱酸处理系统实用性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包括:
6.洗涤塔,具有第一烟气进口、第一碱液进口、第一烟气出口、循环液进口及废液出口;
7.脱酸塔,具有第二烟气进口、第二碱液进口、第二烟气出口以及循环液出口;所述第二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烟气出口相连通,以供由所述洗涤塔内的处理后的烟气导入至所述脱酸塔中;所述第二烟气出口用于与外设烟囱相连通;所述循环液出口与所述循环液进口相连通,用于将所述脱酸塔中回流的碱液导入至所述洗涤塔中;以及
8.碱液输送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碱液进口和所述第二碱液进口相连通,用于同时对所述洗涤塔和所述脱酸塔提供碱液;
9.其中,所述洗涤塔回流的碱液及由所述脱酸塔导入至所述洗涤塔中的碱液汇集在所述洗涤塔底部,以供由所述第一烟气进口导入至所述洗涤塔内的烟气通过。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洗涤塔包括第一塔体以及第一雾化喷头;
11.所述第一塔体沿着竖直方向,且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烟气进口、所述第一碱液进口、所述第一烟气出口、所述循环液进口及所述废液出口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烟气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烟气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塔体的顶端;所述第一雾化喷头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且均与所述第一碱液进口相连,用于将碱液以雾化的形式喷设在所述第一腔体中。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脱酸塔包括第二塔体以及第二雾化喷头;
13.所述第二塔体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二烟气进口、所述第二碱液进口、所述第二烟气出口及所述循环液出口分别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烟气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塔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烟气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塔体的顶端;所述第二雾化喷头设有多个,各所述雾化喷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且均与所述第二碱液进口相连,用于将碱液以雾化的形式喷射在所述第二腔体中。
14.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循环液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塔体的底端,所述循环液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塔体的底端;
15.所述循环液出口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循环液进口所在的高度。
16.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废液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塔体的底端,用于供所述第一腔体内脱酸后的碱液排出。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碱液输送单元包括碱液储罐、压力泵以及三通管路;
18.所述碱液储罐具有出料口;所述压力泵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三通管路具有三个管口,其中一个所述管口与所述输出端相连通,另两个所述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碱液进口和所述第二碱液进口相连通。
19.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了洗涤塔,可对进入脱酸塔之前的烟气做第一步脱酸处理,而脱酸塔可对烟气做第二部脱酸处理,该种结构可保证对烟气的处理效果。另外,在脱酸塔上设置了循环液出口,在洗涤塔上设置了循环液进口,可使在脱酸塔中回流的碱液继续导入至洗涤塔中,而由第一烟气进口进入洗涤塔内的烟气,会先通过洗涤塔底部的碱液,通过气液接触,可进一步保证对烟气的处理效果,而且可保证对碱液的重新利用。另外,该种可适应大小不同的烟气量,提高烟气的处理效率,保证烟气的脱酸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的洗涤塔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洗涤塔;11、第一烟气进口;12、第一碱液进口;13、第一烟气出口;14、循环液进口;15、废液出口;16、第一塔体;17、第一雾化喷头;20、脱酸塔;21、第二烟气进口;22、第二碱液进口;23、第二烟气出口;24、循环液出口;25、第二塔体;26、第二雾化喷头;30、碱液输送单元;31、碱液储罐;32、压力泵;33、三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进行说明。所述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塔10、脱酸塔20以及碱液输送单元30。其中,
洗涤塔10具有第一烟气进口11、第一碱液进口12、第一烟气出口13、循环液进口14及废液出口15。脱酸塔20具有第二烟气进口21、第二碱液进口22、第二烟气出口23以及循环液出口24;第二烟气进口21与第一烟气出口13相连通,以供由洗涤塔10内的处理后的烟气导入至脱酸塔20中;第二烟气出口23用于与外设烟囱相连通;循环液出口24与循环液进口14相连通,用于将脱酸塔20中回流的碱液导入至洗涤塔10中。碱液输送单元30分别与第一碱液进口12和第二碱液进口22相连通,用于同时对洗涤塔10和脱酸塔20提供碱液;
26.洗涤塔10回流的碱液及由脱酸塔20导入至洗涤塔10中的碱液汇集在洗涤塔10底部,以供由第一烟气进口11导入至洗涤塔10内的烟气通过。
27.本实施例提供的焚烧炉用烟气脱酸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了洗涤塔10,可对进入脱酸塔20之前的烟气做第一步脱酸处理,而脱酸塔20可对烟气做第二部脱酸处理,该种结构可保证对烟气的处理效果。另外,在脱酸塔20上设置了循环液出口24,在洗涤塔10上设置了循环液进口14,可使在脱酸塔20中回流的碱液继续导入至洗涤塔10中,而由第一烟气进口11进入洗涤塔10内的烟气,会先通过洗涤塔10底部的碱液,通过气液接触,可进一步保证对烟气的处理效果,而且可保证对碱液的重新利用。另外,该种可适应大小不同的烟气量,提高烟气的处理效率,保证烟气的脱酸效果,实用性强。
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洗涤塔10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洗涤塔10包括第一塔体16以及第一雾化喷头17。
29.第一塔体16沿着竖直方向,且具有分别与第一烟气进口11、第一碱液进口12、第一烟气出口13、循环液进口14及废液出口15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一烟气进口11位于第一塔体16的底部,第一烟气出口13位于第一塔体16的顶端;第一雾化喷头17设有多个,各第一雾化喷头17均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均与第一碱液进口12相连,用于将碱液以雾化的形式喷设在第一腔体中。
30.通过第一雾化喷头17的设置,可保证碱液由第一碱液进口12进入至第一腔体中时以雾状进入,可增大与第一腔体内烟气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对烟气的脱酸处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洗涤塔10还包括塔板、再沸器及冷凝器等零部件,该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脱酸塔2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脱酸塔20包括第二塔体25以及第二雾化喷头26。
33.第二塔体25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具有分别与第二烟气进口21、第二碱液进口22、第二烟气出口23及循环液出口24分别连通的第二腔体;第二烟气进口21位于第二塔体25的底部,第二烟气出口23位于第二塔体25的顶端;第二雾化喷头26设有多个,各雾化喷头均设置在第二腔体中,且均与第二碱液进口22相连,用于将碱液以雾化的形式喷射在第二腔体中。
34.通过第二雾化喷头26的设置,可保证碱液由第二碱液进口22进入至第二腔体中时以雾状进入,可增大与第二腔体内烟气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对烟气的脱酸处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循环液进口14和循环液出口24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循环液出口24位于第二塔体25的底端,循环液进口14位于第一塔体16的底端。循环
液出口24所在的高度高于循环液进口14所在的高度。该种结构可保证回流至脱酸塔20底部的碱液能够重力作用下直接导入至所述洗涤塔10中,进而保证对烟气的处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废液出口15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废液出口15位于第一塔体16的底端,用于供第一腔体内脱酸后的碱液排出,该种结构可保证对碱液的循环利用,进而保证对成本的节约。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碱液输送单元3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碱液输送单元30包括碱液储罐31、压力泵32以及三通管路33。
38.碱液储罐31具有出料口;压力泵32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出料口相连通;三通管路33具有三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与输出端相连通,另两个管口分别与第一碱液进口12和第二碱液进口22相连通。通过第一压力泵32,可同时对洗涤塔10及脱酸塔20提供碱液,以保证对二者内部的烟气进行吸收,该种结构可有效的降低设备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