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9760发布日期:2022-08-09 19:2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射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磨料水射流目前被广泛应于采矿、机械加工等行业。实用新型专利cn210099783u(申请号:cn201920843536.8)公开了一种能够连续加砂的磨料水力冲孔系统,发明专利cn110125806a(申请号:cn201910486799.2)公开了一种高压砂浆泵实现前混合磨料水射流连续加砂系统及方法,均解决了水射流技术(又称为浆液磨料水射流技术)中磨料的连续加入问题。
3.专利cn113561072a(申请号:202111002467.6)公开了一种浆液磨料水射流自动比例加料装置,该装置的螺旋叶片将储砂料斗内的磨料砂在导料筒内向右输送,最后由出料口向下落到搅拌桶,提高磨料与清水的混合效率。该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工程所用固体物料,多在露天存放或是井下存放,固体物料容易受潮。当固体物料里含有水分时,螺旋输送装置上的螺旋叶片在输送物料时,固体物料容易滑出螺旋叶片运动轨迹所在的区域,使得螺旋叶片无法将固体物料向右输送,导致该装置的螺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效果不理想;2、该装置结构相较于复杂,设备的重量较大,增加了设备移动和调整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通过振动加料达到了提高固体物料加料均匀度的目的,达到了提高磨料水射流装置加料均匀度的技术效果。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包括料斗、盖板和桶体,桶体内设有混合容腔,混合容腔的底部连接有射流组件;盖板连接于桶体的顶部,料斗的出料口贯穿盖板设置,料斗或者盖板上连接有振动组件,料斗中的固体物料在振动组件振动作用下进入混合容腔内。
6.本技术实施例在料斗中装有固体物料,混合装置的料斗或者盖板上连接有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对料斗直接施加振动,或者通过对盖板传动振动进而对料斗施加振动,通过振动方式对磨料水射流的混合装置加入固体物料,使得固体物料加入到混合装置时流畅度提高,也能够提高对固体物料加料的均匀度,提高了磨料水射流的混合装置的使用效果,提高了磨料水射流加工的加工效果。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组件包括气动振动器,气动振动器通过螺栓连接在料斗或者盖板上。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气动驱动振动组件振动,安全性高,适合在井下、矿场等工作环境恶劣的场合下使用。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动振动器上连接有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进气管道对气动驱动的振动组件供气,无需使用电缆连接方式,能够避免断路现象发生,适合在井下、矿场等工作环境恶劣的场合下使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板为金属板,盖板通过焊接连接或者螺栓连接在桶体上。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将盖板通过焊接连接或者螺栓连接在桶体上,提高了盖板与桶体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混合装置的稳定性。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料斗的出料口为管状,料斗通过螺栓连接在盖板上。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螺栓将料斗连接在盖板上,稳定性高。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射流组件包括循环泵、循环管、增压泵和射流管;循环泵的进水管与混合容腔的底部连接,循环泵的出水管与循环管、增压泵分别连接,增压泵的出水口与射流管连接,循环管的出水管与混合容腔的顶部连通。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循环管的出水管与混合容腔的顶部连通,使得通过循环管的出水管能够在混合容腔内实现水流循环,进而使得混合容腔内的浆液不断流动混合,提高了混合容腔内浆液的均匀度,提高了磨料水射流加工的加工效果。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循环泵与增压泵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循环泵与增压泵之间的流量,提高了对混合装置的控制效果。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循环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第二控制阀能够控制循环管内的流量,提高了对混合装置的控制效果。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合容腔的底部呈漏斗形。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将混合容腔的底部设置成漏斗形,固体物料不断地在混合容腔的底部聚集,提高了对混合容腔内固体物料混合的均匀度。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合容腔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和进水控制阀。本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进水管对混合容腔不断加水,便于对混合容腔不断补充水源。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的振动组件设置在料斗上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料斗;110、固体物料;200、盖板;300、桶体;310、混合容腔;311、进水管;312、进水泵;313、进水控制阀;320、射流组件;321、循环泵;322、循环管;323、增压泵;324、射流管;325、第一控制阀;326、第二控制阀;330、滚轮;400、振动组件;410、气动振动器;412、进气管道;412、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技术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2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
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2.专利cn113561072a(申请号:202111002467.6)公开了一种浆液磨料水射流自动比例加料装置,该装置是在四棱锥壳体结构的储砂料斗下部设置导料桶,导料筒内部设置驱动轴,驱动轴外圆设置螺旋叶片,储砂料斗内部盛装细粒度的磨料砂,在工作时由液压马达带动变速箱,变速箱带动驱动轴旋转,驱动轴上的螺旋叶片可将储砂料斗内的磨料砂在导料筒内向右输送,最后由出料口向下落到导料管,再由导料管落入到桶状过滤网内,细粒度的磨料砂穿过桶状过滤网的网孔进入到搅拌桶内。
23.该装置的驱动轴通过调节输送装置转速来调节输送速度,可将砂子按比例自动加入搅拌桶,提高磨料与清水的混合效率。但是,该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工程所用固体物料,多在露天存放或是井下存放,固体物料容易受潮。当固体物料里含有水分时,螺旋输送装置上的螺旋叶片在输送物料时,固体物料容易滑出螺旋叶片运动轨迹所在的区域,使得螺旋叶片无法将固体物料向右输送,导致该装置的螺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效果不理想;2、该装置结构相较于复杂,设备的重量较大,增加了设备移动和调整的难度。
2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磨料水射流的加料混合装置,通过振动加料的方式向混合装置中加入固体物料,能够保证固体物料加料的均匀度和流畅度,使得固体物料在加入过程中流速稳定,且固体物料在进料过程中不会发生堵塞,提高了磨料水射流的射流中物料的均匀度,提高了水射流加工的效果。
25.下文结合具体的例子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
26.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包括料斗100、盖板200和桶体300,桶体300内设有混合容腔310,混合容腔310的底部连接有射流组件320。混合容腔310为对浆料进行混合的容腔,混合容腔310可以为金属制成,混合容腔310通过螺栓连接在桶体300的内侧壁上,以对混合容腔310进行固定。
27.料斗100用于容纳固体物料110,料斗100中的物料可以为磨粒砂,磨粒砂用于辅助对固体物料进行打磨抛光、水射流切割等。
28.桶体300为本装置的主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桶体300可以为金属制成或者塑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桶体300的移动,可以在桶体300的底部设置滚轮330,以便于将本装置移动,适合在工作现场(例如井下、矿场等)移动。
30.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盖板200连接于桶体300的顶部,盖板200能够对桶体300、桶体300内部的混合容腔310进行密封,防止混合容腔310内的工作物质从混合容腔310泄漏出。
31.如图1所示的,料斗100的出料口贯穿盖板200设置,使得料斗100中的物料能够通过出料口进入到混合容腔310中。
32.如图1所示的,料斗100或者盖板200上连接有振动组件400,振动组件400为固体物料的进料提供振源,使得振动组件400能够驱动料斗100振动,进而通过振动作用使得料斗100中的固体物料进入到混合容腔310中,即料斗100中的固体物料在振动组件400振动作用下进入混合容腔310内。
33.如图3所示的,振动组件400固定在料斗100上时,振动组件400通过螺栓连接在料
斗100上。
34.其中,料斗100的出口处设有过滤网,以对固体物料进行过滤。
35.其中,振动组件400连接在料斗100或者盖板200上,使得振动组件400的振动能量能够通过盖板200传动到料斗100上,或者振动组件400的振动能量直接作用在料斗100上。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400包括气动振动器410,气动振动器410通过螺栓连接在料斗100或者盖板200上,使得气动振动器410稳定地连接在料斗100上或者盖板200上,进而使得气动振动器410的振动能够稳定地传递到料斗100上或者盖板200上。
37.其中,气动振动器410市面上的活塞式气动振动器,通过高压气体驱动气动振动器410振动。
38.具体地,气动振动器410上连接有进气管道411和出气管道412,进气管道411连接在压缩机的出气管道上,出气管道412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道上。气动振动器410中的气源通过压缩机供给,通过气压驱动气动振动器410,无需使用电能,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安全、稳定。
39.具体地,盖板200为金属板,金属结构的盖板200结构强度大,能够稳定地传递振动,并且盖板200通过焊接连接或者螺栓连接在桶体300上,使得盖板200能够稳定地连接在桶体300上,本实施例对盖板200与桶体300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料斗100的出料口为管状,料斗100通过螺栓连接在盖板200上,使得料斗100的出料口稳定地连接在盖板200上,提高了料斗100工作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寿命。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组件320包括循环泵321、循环管322、增压泵323和射流管324;循环泵321的进水管与混合容腔310的底部连接,循环泵321的出水管与循环管322、增压泵323分别连接,增压泵323的出水口与射流管324连接,循环管322的出水管与混合容腔310的顶部连通。其中,循环泵321为电动泵,循环泵321能够驱动混合容腔310内携带磨料的水流在混合容腔310的底部、顶部之间循环,能够避免磨料沉淀在混合容腔310的底部,混合容腔310中的浆料能够不断为增压泵323供给水源,能够保证增压泵323持续地向外输出浆料,使得本技术实施例能够持续地通过水射流进行加工。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泵321与增压泵323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325。第一控制阀325可以为电动阀,通过第一控制阀325能够控制循环泵321与增压泵323之间管道的连通,进而控制循环泵321对增压泵323供给浆料的打开和关闭。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管322上设有第二控制阀326,第二控制阀326能够控制循环管322中浆料的打开和关闭。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325、第二控制阀326可以为手动控制,第一控制阀325、第二控制阀326的控制旋钮设置在桶体300的侧壁上,便于进行手动控制。另外,第一控制阀325、第二控制阀326可以为电磁阀,第一控制阀325、第二控制阀326的控制线路连接有开关,开关设置在桶体300的顶部或者侧壁上,进而方便对第一控制阀325、第二控制阀326进行自动化控制,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控制阀325、第二控制阀326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容腔310的底部呈漏斗形,便于磨料在混合容腔310的底部汇集,提高了浆料中磨料的混合效果。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容腔310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311,进水管311上设有进水泵
312和进水控制阀313,进水管311能够对混合容腔310内注入清水,能够保证混合容腔310中水源的供给。进水泵312能够将清水注入混合容腔310中,能够通过进水控制阀313能够控制清水注入到混合容腔310中的开闭。
47.在描述本技术的概念的过程中使用了术语“一”和
“”
以及类似的词语(尤其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应该将这些术语解释为既涵盖单数又涵盖复数。此外,除非本文中另有说明,否则在本文中叙述数值范围时仅仅是通过快捷方法来指代属于相关范围的每个独立的值,而每个独立的值都并入本说明书中,就像这些值在本文中单独进行了陈述一样。另外,除非本文中另有指明或上下文有明确的相反提示,否则本文中所述的所有方法的步骤都可以按任何适当次序加以执行。本技术的改变并不限于描述的步骤顺序。除非另外主张,否则使用本文中所提供的任何以及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例如”)都仅仅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概念,而并非对本技术的概念的范围加以限制。在不脱离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明白多种修改和适应。
4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