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4869发布日期:2022-11-22 20: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药品的需求比重越来越大,而在制药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制药机械,制药机械可对药品完成加工和制作,在加工过程中药品需要被碾碎成粉末状才方便后续的搅拌工作。
3.但是现有的反应釜结构较为单一,需要首先进行粉碎之后,然后才能进行搅拌,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主体和搅拌机构,所述主体为圆柱形,所述主体竖向设置,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组件和粉碎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和粉碎组件均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搅拌组件与粉碎组件;
6.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杆、搅拌杆、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在主体的底端,所述第二轴承座设置在第一轴承座的上方,所述转杆竖向设置在主体内,所述转杆位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所述转杆的底端与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转杆的顶端与第二轴承座外圈的端面连接,所述搅拌杆有若干根,各搅拌杆沿着转杆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
7.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主体的顶端,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泵、进气管、出气管和从动单元,所述气泵设置在主体的顶端,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气泵的一侧,所述出气管与气泵连通,所述进气管设置在第二轴承座和气泵之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泵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主体与第二轴承座的内圈端面连接,所述转杆中空设置,所述进气管与转杆内部连通;
8.所述从动单元设置在转杆内部的顶端,所述从动单元包括横杆、从动杆和桨叶,所述横杆水平设置在转杆内,所述桨叶设置在横杆的上方,所述从动杆设置在桨叶和横杆之间,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与桨叶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中部连接,所述桨叶与进气管正对设置;
9.所述转杆底端的外圈上设有若干出气孔,各出气孔沿着转杆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出气孔位于搅拌杆的下方。
10.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主体的粉碎,提升搅拌效果,所述粉碎组件有若干个,各粉碎组件沿着转杆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粉碎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座、连接杆和刀片,所述第三轴承座设置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在第三轴承座和转杆之间,所述连
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座与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正对转杆设置,所述刀片有若干个,各刀片沿着连接杆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刀片与出气孔正对设置。
11.作为优选,为了减少粉碎组件与主体底端之间的间隙,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主体的粉碎和搅拌,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设有柱形凹槽,所述第一轴承座位于凹槽内。
12.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空气的压缩,增大空气流速,所述转杆内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为喇叭型,所述导流管位于横杆的下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通过气泵的运行,使得主体外部的空气通过气泵流入至转杆内,这时通过导流管实现对空气的压缩,从而增大气体的流动,使得转杆内部的空气更有力的通过出气管流,实现对药品的吹动,不仅可以防止药品沉淀在主体的底端,提升搅拌效果,同时还能实现对粉碎组件的运行,实现对药品的粉碎,提高混合效率,提高工作效率,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对多个机构的联动,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转杆、搅拌杆、进气管、第二轴承座和从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18.图中:1.转杆,2.搅拌杆,3.第一轴承座,4.第二轴承座,5.气泵,6.出气管,7.进气管,8.横杆,9.从动杆,10.桨叶,11.第三轴承座,12.连接杆, 13.刀片,14.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0.如图1-2所述,一种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主体和搅拌机构,所述主体为圆柱形,所述主体竖向设置,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组件和粉碎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和粉碎组件均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搅拌组件与粉碎组件;
21.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杆1、搅拌杆2、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轴承座4,所述第一轴承座3设置在主体的底端,所述第二轴承座4设置在第一轴承座3的上方,所述转杆1竖向设置在主体内,所述转杆1位于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轴承座4之间,所述转杆1的底端与第一轴承座3连接,所述转杆1的顶端与第二轴承座4 外圈的端面连接,所述搅拌杆2有若干根,各搅拌杆2沿着转杆1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
22.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主体的顶端,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泵5、进气管7、出气管6和从动单元,所述气泵5设置在主体的顶端,所述出气管6设置在气泵5 的一侧,所述出气管6与气泵5连通,所述进气管7设置在第二轴承座4和气泵5之间,所述进气管7的一端与气泵5连通,所述进气管7的另一端穿过主体与第二轴承座4的内圈端面连接,所述转杆1中空设置,所述进气管7与转杆1内部连通;
23.所述从动单元设置在转杆1内部的顶端,所述从动单元包括横杆8、从动杆 9和桨叶10,所述横杆8水平设置在转杆1内,所述桨叶10设置在横杆8的上方,所述从动杆9设置在桨叶10和横杆8之间,所述从动杆9的一端与桨叶10 连接,所述从动杆9的另一端与横杆8的中部连接,所述桨叶10与进气管7正对设置;
24.所述转杆1底端的外圈上设有若干出气孔,各出气孔沿着转杆1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出气孔位于搅拌杆2的下方。
25.这里当需要对药品进行搅拌时,只需运行气泵5,通过气泵5的运行,使得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管7流入至转杆1内,然后通过转杆1底端的出气孔排出,通过排出的气体,实现对药品的搅拌,防止药品沉淀在主体内部的底端,同时吹出的气体还能实现对粉碎组件的运行。
26.这里通过流入至转杆1内部的气体,同时还能实现对桨叶10的转动,桨叶10驱动从动杆9转动,从动杆9驱动横杆8转动,横杆8驱动转杆1转动,转杆1驱动搅拌杆2转动,通过搅拌杆2实现对药品的搅拌。
27.这里因为转杆1的两端分别是通过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轴承座4连接的,所以这里当转杆1转动时并不会影响进气管7实现对转杆1的进气。
28.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主体的粉碎,提升搅拌效果,所述粉碎组件有若干个,各粉碎组件沿着转杆1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粉碎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座11、连接杆12和刀片13,所述第三轴承座11设置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连接杆12水平设置在第三轴承座11和转杆1之间,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座11与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正对转杆1设置,所述刀片 13有若干个,各刀片13沿着连接杆12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刀片13与出气孔正对设置。
29.作为优选,为了减少粉碎组件与主体底端之间的间隙,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主体的粉碎和搅拌,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设有柱形凹槽,所述第一轴承座3位于凹槽内。
30.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空气的压缩,增大空气流速,所述转杆1内设有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为喇叭型,所述导流管14位于横杆8的下方。
31.这里通过出气孔流出的气体,同时还能实现对刀片13的转动,刀片13驱动连接杆12转动,这里通过刀片13实现对药品的粉碎,使得药品在搅拌时更好的混合,减少搅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对多个机构的联动,提高实用性。
32.这里导流管14直径小的一端正对第一轴承座3设置。
3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反应釜通过气泵5的运行,使得主体外部的空气通过气泵5流入至转杆1内,这时通过导流管14实现对空气的压缩,从而增大气体的流动,使得转杆1内部的空气更有力的通过出气管6流,实现对药品的吹动,不仅可以防止药品沉淀在主体的底端,提升搅拌效果,同时还能实现对粉碎组件的运行,实现对药品的粉碎,提高混合效率,提高工作效率,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对多个机构的联动,提高实用性。
3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