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0070发布日期:2022-10-29 03:1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是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在进行调和时一般都会使用到反应釜,而且润滑油一般都是液相与液相之间进行混合,所以调和时大都是要带动搅拌结构的反应釜。
3.一般的反应釜在进行运作时,会通过电机的运作来的搅拌杆进行转动,以此来对釜体内的原液进行混合,但仍会有部分润滑油沾附在搅拌杆和反应釜内壁,此时便会对后续润滑油的调和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所述釜体内部的搅拌机构,用于对润滑油进行调和;
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凸轮、矩形滑块、搅拌杆、刮板、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凸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盖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下方,所述矩形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部,且所述矩形滑块贯穿至所述釜体的内侧,所述搅拌杆固定于所述矩形滑块的底部,所述刮板安装于所述搅拌杆的外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内部,且所述第一伸缩弹簧套接于所述矩形滑块的外侧;
8.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对所述刮板与所述搅拌杆的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推杆、第二伸缩弹簧、螺纹孔、卡块,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搅拌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伸缩弹簧固定于所述推杆的一端,且所述第二伸缩弹簧位于所述搅拌杆的内部,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推杆的一侧,所述卡块固定于所述刮板的一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契合的凹槽,所述卡块的一侧同样设置有所述螺纹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外侧的卡齿
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盖板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滑块的顶部设置有滚珠,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矩形滑块相契合的滑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刮板沿着所述搅拌杆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板的一端与所述釜体的内壁相贴合。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置搅拌机构,电机进行运作时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时可通过矩形滑块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凸轮会随着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而进行转动,以此来对矩形滑块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弹簧进行收缩,从而使搅拌杆向下移动,同时可通过第一伸缩弹簧来使矩形滑块复原,如此便可使搅拌杆进行转动的同时进行上下晃动,以此来防止调和后的润滑剂附着在搅拌杆与刮板的外侧,从而为后续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17.2、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当搅拌杆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刮板进行转动,此时刮板便会在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釜体的内壁贴合,从而防止刮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一端发生磨损而无法对釜体进行接触,以此来增加刮板对釜体内壁的清洁效果,从而减小对刮板的更换频率,为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的釜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的第一锥齿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的推杆与刮板的连接示意图。
22.图中:1、釜体;2、盖板;3、搅拌机构;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二锥齿轮;303、凸轮;304、矩形滑块;305、搅拌杆;306、刮板;307、第一伸缩弹簧;4、连接机构;401、推杆;402、第二伸缩弹簧;403、螺纹孔;404、卡块;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润滑油调和智能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盖板2的顶部安装有电机5,盖板2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釜体1内部的搅拌机构3,用于对润滑油进行调和;
24.搅拌机构3包括有第一锥齿轮301、第二锥齿轮302、凸轮303、矩形滑块304、搅拌杆305、刮板306、第一伸缩弹簧307,第二锥齿轮302连接于电机5的输出端,凸轮303固定于第二锥齿轮302的一端,第一锥齿轮301设置于盖板2的顶部,且第一锥齿轮301位于凸轮303的下方,矩形滑块304设置于第一锥齿轮301的顶部,且矩形滑块304贯穿至釜体1的内侧,搅拌杆305固定于矩形滑块304的底部,刮板306安装于搅拌杆305的外侧,第一伸缩弹簧307设置于第一锥齿轮301的内部,且第一伸缩弹簧307套接于矩形滑块304的外侧;
25.搅拌杆30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4,用于对刮板306与搅拌杆305的连接。
26.该种反应釜,在使用该设备时可先将原液倒入釜体1的内部,通过釜体1内部加热
设备的运作来对原液进行加热,之后启动电机5,电机5进行运作时通过第二锥齿轮302带动第一锥齿轮301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301进行转动时可通过矩形滑块304带动搅拌杆305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凸轮303会随着第二锥齿轮302的转动而进行转动,以此来对矩形滑块304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弹簧307进行收缩,从而使搅拌杆305向下移动,同时可通过第一伸缩弹簧307来使矩形滑块304复原,如此便可使搅拌杆305进行转动的同时进行上下晃动,以此来防止调和后的润滑剂附着在搅拌杆305与刮板306的外侧,从而为后续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7.在图2、4中:连接机构4包括有推杆401、第二伸缩弹簧402、螺纹孔403、卡块404,推杆401设置于搅拌杆305的一端,第二伸缩弹簧402固定于推杆401的一端,且第二伸缩弹簧402位于搅拌杆305的内部,螺纹孔403设置于推杆401的一侧,卡块404固定于刮板306的一端。
28.该种反应釜,当搅拌杆305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刮板306进行转动,此时刮板306便会在第二伸缩弹簧402的作用下始终与釜体1的内壁贴合,从而防止刮板306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一端发生磨损而无法对釜体1进行接触,以此来增加刮板306对釜体1内壁的清洁效果,从而减小对刮板306的更换频率,为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9.在图4中:推杆401的一端设置有与卡块404相契合的凹槽,卡块404的一侧同样设置有螺纹孔403。
30.该种反应釜,通过设置此结构可使卡块404扣入推杆401的一端,之后通过螺栓来对卡块404进行定位。
31.在图1、2中:第一锥齿轮301与第二锥齿轮302外侧的卡齿相啮合,第一锥齿轮301与盖板2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32.该种反应釜,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电机5进行运作时通过第二锥齿轮302带动第一锥齿轮301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301进行转动时可通过矩形滑块304带动搅拌杆305进行转动。
33.在图1、2、3中:矩形滑块304的顶部设置有滚珠,第一锥齿轮301的内侧设置有与矩形滑块304相契合的滑槽。
34.该种反应釜,通过设置此结构来减小凸轮303与矩形滑块304顶部的摩擦力,以此来使凸轮303进行转动时推动矩形滑块304进行移动。
35.在图2中:刮板30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刮板306沿着搅拌杆305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
36.该种反应釜,通过设置此结构来增加刮板306对釜体1内壁的刮蹭效果。
37.在图2中:刮板306的一端与釜体1的内壁相贴合。
38.该种反应釜,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刮板306随着搅拌杆305的转动而进行转动时,对釜体1的内壁进行刮蹭,以此防止在对调和后的润滑油进行取出时,部分润滑油沾附在釜体1的内壁。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设备时可先将原液倒入釜体1的内部,通过釜体1内部加热设备的运作来对原液进行加热,之后启动电机5,电机5进行运作时通过第二锥齿轮302带动第一锥齿轮301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301进行转动时可通过矩形滑块304带动搅拌杆305进行转动,当搅拌杆305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刮板306进行转动,此时刮板306便会
在第二伸缩弹簧402的作用下始终与釜体1的内壁贴合,从而防止刮板306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一端发生磨损而无法对釜体1进行接触,以此来增加刮板306对釜体1内壁的清洁效果,从而减小对刮板306的更换频率,在此过程中凸轮303会随着第二锥齿轮302的转动而进行转动,以此来对矩形滑块304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弹簧307进行收缩,从而使搅拌杆305向下移动,同时可通过第一伸缩弹簧307来使矩形滑块304复原,如此便可使搅拌杆305进行转动的同时进行上下晃动,以此来防止调和后的润滑剂附着在搅拌杆305与刮板306的外侧,从而为后续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4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