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2071发布日期:2022-11-15 19:0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三甲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9n,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并且有鱼油臭味的气体,俗称胺气,其在农药、染料和医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三甲胺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部分胺气挥发到车间的空气中,之后随车间的空气一起排出,为了防止车间排出的胺气污染外界的环境,所以要对车间排出的空气进行吸收处理。
3.目前是使用胺气吸收装置将车间排出的空气进行吸收处理后在排出到空气中。现有的胺气吸收装置包括底板、滤箱、过滤板、气泵、排气管、喷气管、支架、吸收箱、出气管、水泵、出水管、换水管和出气管,滤箱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滤箱的腔室内,过滤板上设置有多组过滤孔,气泵固定安装在滤箱上端,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排气管与喷气管的输入端连接,喷气管上设置有多组排气孔,喷气管位于滤箱的腔室内,吸收箱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吸收箱内部设置有空腔,出气管的左端与滤箱腔室下部连通,出气管的输出端与吸收箱空腔下部连通,水泵的输入端与吸收箱空腔下部连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吸收箱空腔上部连通,换水管和出气管均安装在吸收箱上,换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4.现有的胺气吸收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气泵的输入端与车间排气口连接,然后打开气泵,使车间的空气依次经由气泵、排气管和喷气管进入到滤箱的腔室内,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过滤,过滤板将空气中的固态杂质过滤出来,之后空气经由出气管进入到吸收箱的空腔内,然后打开水泵,使吸收箱空腔内吸收液经由水泵进入到出水管中,之后吸收液经由出水管的输出端排出并且经由吸收箱空腔上部向下降落,同时排出到吸收箱空腔下部的空气经由吸收箱空腔下部向上升,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吸收液接触,吸收液将气体中的胺气吸收,之后气体经由出气管在排出到外界的大气中即可。
5.现有的胺气吸收装置使用中发现,排出到吸收箱空腔内的空气不能充分的与吸收液接触,导致空气中的胺气不能充分的被吸收液吸收处理,经由出气管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大量的胺气,导致其环保性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以提高对胺气的吸收效果,降低空气中胺气的浓度,提高环保性和实用性。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底板、滤箱、过滤板、气泵、排气管、喷气管、支架、吸收箱、水泵、换水管和出气管,滤箱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滤箱的腔室内,过滤板上设置有多组过滤孔,气泵固定安装在滤箱上端,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排气管与喷气管的输入端连接,喷气管上设置有多组排气孔,喷气管位于
滤箱的腔室内,吸收箱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吸收箱内部设置有空腔,水泵的输入端与吸收箱空腔下部连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吸收箱空腔上部连通,换水管和出气管均安装在吸收箱上,换水管上设置有阀门;还包括进水管、输水管、接头a、透气板、排液管、出液管、喷液管、输气装置和旋转装置,输气装置的输入端与滤箱腔室下部连通,输气装置输出端位于吸收箱的空腔内,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水管和输水管与接头a的输入端连接,接头a固定安装在透气板上端,透气板固定安装在吸收箱空腔内,透气板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排液管转动安装在接头a和透气板上,排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输入端连接,出液管的输出端与喷液管的输入端连接,出液管和喷液管上均设置有多组喷头,旋转装置安装在透气板、排液管和吸收箱上。
9.首先将气泵的输入端与车间排气口连接,然后打开气泵,使车间的空气依次经由气泵、排气管和喷气管进入到滤箱的腔室内,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过滤,过滤板将空气中的固态杂质过滤出来,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进入到滤箱腔室下部,之后空气经由滤箱空腔的下部进入到输气装置中,之后空气经由输气装置排到吸收箱空腔的下部,然后打开水泵,使吸收箱空腔下部的吸收液依次经由水泵、进水管、输水管和接头a进入到排液管中,之后吸收液经由出液管和喷液管上的多组喷头喷出,然后打开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带动排液管旋转,排液管带动出液管和喷液管旋转,出液管和喷液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吸收液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的空腔内,之后气体在吸收箱空腔内上升的过程中充分的与吸收液接触,吸收液将空气中的胺气吸收,之后经过吸收的空气经由出气管排出到外界的空气中即可;通过对排液管的旋转,使出液管和喷液管上排出的吸收液可以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的空腔内,增加了吸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可以充分的与吸收液接触,提高了对胺气的吸收效果,降低了空气中胺气的浓度,环保性和实用性高。
10.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锥轮、第二锥轮、驱动轴和第一电机,第一锥轮固定套装在排液管上,第一锥轮与第二锥轮啮合,第二锥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左端,驱动轴转动安装在吸收箱上,驱动轴的右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吸收箱上。
11.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驱动轴旋转,驱动轴通过第二锥轮使第一锥轮带动排液管旋转,排液管带动出液管和喷液管旋转,出液管和喷液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吸收液可以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的空腔内,增加了吸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可靠性。
12.优选的,所述输气装置包括输气管、接头b、纵向气管、横向气管和转动装置,输气管的输入端与滤箱腔室下部连通,输气管的输出端与接头b的输入端连接,接头b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纵向气管转动安装在接头b和吸收箱上,纵向气管的输入端与接头b的输出端连接,纵向气管的输出端与横向气管的输入端连接,横向气管上设置有多组排气口,转动装置安装在底板和纵向气管上,转动装置用于对纵向气管进行旋转。
13.滤箱腔室下部的空气会经由输气管进入到接头b中,之后空气经由接头b进入到纵向气管和横向气管中,之后空气经由横向气管上的多组排气口排出到吸收箱的空腔内,同时打开转动装置,转动装置通过纵向气管使横向气管旋转,横向气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使空气均匀的排出在吸收箱空腔的下部即可;使气体可以均匀的排出在吸收箱空腔的下部,提高了可靠性。
14.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三锥轮、第四锥轮、旋转轴和第二电机,第三锥轮固
定套装在纵向气管上,第三锥轮与第四锥轮啮合,第四锥轮固定安装在旋转轴左端,旋转轴的右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
15.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旋转轴使第四锥轮带动第三锥轮旋转,第三锥轮通过纵向气管使横向气管旋转即可;方便了对横向气管的旋转,提高了便利性。
16.优选的,还包括盖板、伺服电机和转动轴,过滤板上设置有清理口,清理口与滤箱的腔室相通,盖板安装在清理口的外侧,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滤箱左端,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滤箱上,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转动轴的左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17.当需要清理过滤板上过滤出来的固态杂质时,首先打开盖板,然后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转动轴旋转,旋转的转动轴带动螺旋叶片旋转,螺旋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使过滤板上端的固态杂质由左向右推动到清理口附近,之后通过清理口收集清理过滤板上端的固态杂质即可;方便了对固态杂质的清理和收集,提高了便利性。
18.优选的,吸收箱上设置有液位计;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了对吸收箱空腔内液位的监测,提高了便利性。
19.优选的,第二电机上设置有漏电保护器;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第二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0.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21.本实用新型将气泵的输入端与车间排气口连接,然后打开气泵,使车间的空气依次经由气泵、排气管和喷气管进入到滤箱的腔室内,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过滤,过滤板将空气中的固态杂质过滤出来,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进入到滤箱腔室下部,之后空气经由滤箱空腔的下部进入到输气装置中,之后空气经由输气装置排到吸收箱空腔的下部,然后打开水泵,使吸收箱空腔下部的吸收液依次经由水泵、进水管、输水管和接头a进入到排液管中,之后吸收液经由出液管和喷液管上的多组喷头喷出,然后打开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带动排液管旋转,排液管带动出液管和喷液管旋转,出液管和喷液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吸收液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的空腔内,之后气体在吸收箱空腔内上升的过程中充分的与吸收液接触,吸收液将空气中的胺气吸收,之后经过吸收的空气经由出气管排出到外界的空气中即可;通过对排液管的旋转,使出液管和喷液管上排出的吸收液可以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的空腔内,增加了吸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可以充分的与吸收液接触,提高了对胺气的吸收效果,降低了空气中胺气的浓度,环保性和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现有的胺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排液管、出液管和喷液管等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气泵、排气管和喷气管等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底板;2、滤箱;3、过滤板、4、气泵;5、排气管;6、喷气管;7、支架;8、吸收箱;9、出气管;10、水泵;11、出水管;12、换水管;13、出气管;14、进水管;15、输水管;16、接头a;17、透气板;18、排液管;19、出液管;20、喷液管;21、第一锥轮;22、第二锥轮;23、驱动轴;24、第一电机;25、输气管;26、接头b;27、纵向气管;28、横向气管;29、第三锥轮;30、第四锥轮;31、旋转轴;32、第二电机;33、盖板;34、伺服电机;3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8.一种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板1、滤箱2、过滤板3、气泵4、排气管5、喷气管6、支架7、吸收箱8、水泵10、换水管12、出气管13、进水管14、输水管15、接头a16、透气板17、排液管18、出液管19、喷液管20、输气装置和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第一锥轮21、第二锥轮22、驱动轴23和第一电机24,输气装置包括输气管25、接头b26、纵向气管27、横向气管28和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第三锥轮29、第四锥轮30、旋转轴31和第二电机32。
29.滤箱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滤箱2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过滤板3固定安装在滤箱2的腔室内,过滤板3上设置有多组过滤孔,气泵4固定安装在滤箱2上端,气泵4的输出端通过排气管5与喷气管6的输入端连接,喷气管6上设置有多组排气孔,喷气管6位于滤箱2的腔室内,吸收箱8通过支架7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吸收箱8内部设置有空腔,水泵10的输入端与吸收箱8空腔下部连通,水泵10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11与吸收箱8空腔上部连通,换水管12和出气管13均安装在吸收箱8上,换水管12上设置有阀门。
30.水泵10的输出端通过进水管14和输水管15与接头a16的输入端连接,接头a16固定安装在透气板17上端,透气板17固定安装在吸收箱8空腔内,透气板17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排液管18转动安装在接头a16和透气板17上,排液管18的输出端与出液管19的输入端连接,出液管19的输出端与喷液管20的输入端连接,出液管19和喷液管20上均设置有多组喷头。
31.第一锥轮21固定套装在排液管18上,第一锥轮21与第二锥轮22啮合,第二锥轮22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3左端,驱动轴23转动安装在吸收箱8上,驱动轴23的右端与第一电机2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24固定安装在吸收箱8上。
32.输气管25的输入端与滤箱2腔室下部连通,输气管25的输出端与接头b26的输入端连接,接头b26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纵向气管27转动安装在接头b26和吸收箱8上,纵向气管27的输入端与接头b26的输出端连接,纵向气管27的输出端与横向气管28的输入端连接,横向气管28上设置有多组排气口,第三锥轮29固定套装在纵向气管27上。
33.第三锥轮29与第四锥轮30啮合,第四锥轮30固定安装在旋转轴31左端,旋转轴31的右端与第二电机3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3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
34.过滤板3上设置有清理口,清理口与滤箱2的腔室相通,盖板33安装在清理口的外侧,伺服电机34固定安装在滤箱2左端,转动轴35转动安装在滤箱2上,转动轴35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转动轴35的左端与伺服电机34的输出端连接。
35.首先将气泵4的输入端与车间排气口连接,然后打开气泵4,使车间的空气依次经由气泵4、排气管5和喷气管6进入到滤箱2的腔室内,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3过滤,过滤板3将空气中的固态杂质过滤出来,之后空气经由过滤板3进入到滤箱2腔室下部,之后空气经由滤箱2空腔的下部经由输气管25进入到接头b26中,之后空气经由接头b26进入到纵向气管27和横向气管28中,之后空气经由横向气管28上的多组排气口排出到吸收箱8的空腔内,同时打开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通过旋转轴31使第四锥轮30带动第三锥轮29旋转,第三锥轮29通过纵向气管27使横向气管28旋转,横向气管28在旋转的过程中使空气均匀的排出在吸收箱8空腔的下部,同时打开水泵10,使吸收箱8空腔下部的吸收液依次经由水泵10、进水
管14、输水管15和接头a16进入到排液管18中,之后吸收液经由出液管19和喷液管20上的多组喷头喷出,然后打开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带动驱动轴23旋转,驱动轴23通过第二锥轮22使第一锥轮21带动排液管18旋转,排液管18带动出液管19和喷液管20旋转,出液管19和喷液管20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吸收液可以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8的空腔内,之后吸收箱8空腔下部的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与吸收箱8空腔内的吸收液充分的接触,吸收液将空气中的胺气吸收,之后空气经由出气管13排出到外部的大气中即可;通过对排液管18的旋转,使出液管19和喷液管20上排出的吸收液可以均匀的喷洒在吸收箱8的空腔内,增加了吸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可以充分的与吸收液接触,提高了对胺气的吸收效果,降低了空气中胺气的浓度,环保性和实用性高。
36.上述各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接头a16和接头b26均为旋转接头;本实用新型的六级三甲胺气体吸收装置的水泵10、接头a16、接头b26、第二电机32和伺服电机34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37.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