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钠溶解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0525发布日期:2023-03-14 19:0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酸钠溶解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钠溶解罐。


背景技术:

2.硫酸钠(na2so4)是硫酸根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盐,硫酸钠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中性,溶于甘油而不溶于乙醇。硫酸钠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水,生成十水合硫酸钠,又名芒硝。主要用于制造水玻璃、玻璃、瓷釉、纸浆、致冷混合剂、洗涤剂、干燥剂、染料稀释剂、分析化学试剂、医药品、饲料等。在241℃时硫酸钠会转变成六方型结晶。在有机合成实验室硫酸钠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后处理干燥剂。
3.在现有技术中的硫酸钠溶解过程中,常常因为加热效果不理想,导致溶解效率低,同时,也常常因为搅拌不均匀,导致溶解不充分,而现有的溶解罐不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或是解决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碳酸钠溶解罐。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酸钠溶解罐,包括第一溶解罐、第一加热装置、第二溶解罐、第二加热装置和缓存罐,所述第一溶解罐与第二溶解罐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第一溶解罐与第二溶解罐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溶解罐与缓存罐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位于第二溶解罐与缓存罐之间,所述第一溶解罐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溶解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溶解罐与第二溶解罐的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二溶解罐与缓存罐的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内部均设置有加热棒。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溶解罐的顶平面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端部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搅拌装置均与转轴相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一溶解罐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二溶解罐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入口。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拉环。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缓存罐的底部设置有溶液出口。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缓存罐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装置。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加热装置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一加热装置的顶平面上方。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二加热装置的顶平面上方。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第一溶解罐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倾斜装置,所述第一倾斜装置一端与第一入口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至第一连接装置顶平面上方,所述第二溶解罐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装置,第二倾斜装置一端与第三入口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至第二连接装置顶平面上方。
2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溶解罐、第二溶解罐能够对碳酸钠进行两次溶解,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搅拌装置,利用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和搅拌装置对碳酸钠溶液进行搅拌,同时,还设置了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实现在搅拌的同时进行加热溶解,能够加快溶解效率。
2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倾斜装置和第二倾斜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添加的溶解液和碳酸钠飞溅。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碳酸钠溶解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碳酸钠溶解罐的整体结构图。
29.图例说明:
30.1、第一溶解罐;2、第一入口;3第二入口;4、第一倾斜装置;5、第一搅拌叶片;6、第二搅拌叶片;7、第一加热装置;8、第一加热棒;9、电机;10、转轴;11、第一连接装置;12、第一拉环;13、第二溶解罐;14、第三入口;15、搅拌装置;16、第二加热装置;17、第二拉环;18、缓存罐;19、溶液出口;20、支撑装置;21、第二加热装置;22、第二加热棒;23、第二倾斜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碳酸钠溶解罐,包括第一溶解罐1、第一加热装置7、第二溶解罐13、第二加热装置21和缓存罐18,所述第一溶解罐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入口2和第二入口3,所述第二溶解罐13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入口14。所述第一溶解罐1与第二溶解罐13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加热装置7位于第一溶解罐1与第二溶解罐13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溶解罐13与缓存罐18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21位于第二溶解罐13与缓存罐18之间,所述第一溶解罐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5、第二搅拌叶片6,所述第二溶解罐13内设置有搅拌装置15,所述第一溶解罐1与第二溶解罐13的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11,所述第二溶解罐13与缓存罐18的连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16。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1与第一加热装置7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一加热装置7的顶平面上方,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6与第二加热装置21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二加热装置21的顶平面上方。
34.将碳酸钠粉末加入到第一溶解罐1后,再添加溶解液,再利用第一搅拌叶片5、第二搅拌叶片6搅拌的同时,打开第一加热装置7进行加热,完成初次搅拌溶解后的碳酸钠打开第一连接装置11后流入第二溶解罐13,根据所需要的浓度通过第三入口14加入溶解液,同时利用搅拌装置15和第二加热装置21完成二次搅拌。
35.第一加热装置7内设置有第一加热棒8,第二加热装置2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棒22,方便加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7、第二加热装置21均与外部220v电源相连接。
36.第一溶解罐1的顶平面上方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端部连接有转轴1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5、第二搅拌叶片6、搅拌装置15均与转轴10相连接,方便第一搅拌叶片5、第二搅拌叶片6和搅拌装置15进行搅拌和溶解。
37.第一连接装置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拉环12,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拉环17,方便将第一连接装置11和第二连接装置16拉出,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1设置有两个,均安装在第一溶解罐1的侧面,且两个第一连接装置11在同一直线上。第二连接装置16设置有两个,安装在第二溶解罐13的侧面,两个第二连接装置16也在同一直线上,能够将溶解后的碳酸钠均匀流出。
38.第一溶解罐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倾斜装置4,所述第一倾斜装置4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倾斜装置4一端与第一入口2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至第一连接装置11顶平面上方,另外一个第一倾斜装置4一端与第二入口3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至另外一个第一连接装置11顶平面上方,所述第二溶解罐1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装置23,第二倾斜装置23一端与第三入口14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至第二连接装置16顶平面上方,能够方便碳酸钠的进入和溶解液的流入,且不会产生飞溅。
39.缓存罐18的底部设置有溶液出口19,能够方便碳酸钠溶液的取出。
40.缓存罐18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装置20,能够方便整个装置的固定与支撑。
41.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入口2将碳酸钠粉末加入到第一溶解罐1,再通过第二入口3添加溶解液,利用第一搅拌叶片5、第二搅拌叶片6搅拌的,打开第一加热装置7进行加热,完成初次搅拌溶解后打开第一连接装置11,将初次溶解后的碳酸钠加入第二溶解罐13,根据所需要的最终的浓度通过第三入口14再次加入溶解液,同时利用搅拌装置15和第二加
热装置21完成二次搅拌,搅拌完成后的碳酸钠溶液流入至缓存罐18待用,使用时,利用溶液出口19对使用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控制。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