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2050发布日期:2022-09-17 12:0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科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2.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医院的检验科内部一般会开设有生化、免疫、微生物、门诊、临床血液、体液、pcr等实验室,承担医院临床标本的常规检测及临床药物验证的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
3.医院的检验科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医务人员对样液进行稀释后进行处理和化验,当医务人员在对一些浓度较高的样液,例如浓硫酸等进行稀释时,医务人员首先将样液和稀释液依次倒入至烧杯之中,随即,医务人员可利用搅拌棒在烧杯的内部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容易使得烧杯内部的样液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易造成稀释的溶液出现飞溅的现象,导致医务人员的皮肤被灼伤,同时使得添加的液体或者待稀释液减少,进而影响检验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侧放置有稀释杯,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对称连接有套杆,且套杆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插设杆,所述第一插设杆的顶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套杆的顶端位置处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移动杆,且移动杆的纵切面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一插设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一插设杆的一侧延伸至矩形槽的外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插设杆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与移动杆相适配的限位槽。
7.本装置中,通过套杆和第一插设杆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移动块高度的调整,从而可实现对稀释杯顶端的覆盖,以防止支撑座内部的样液在稀释的过程中出现飞溅的现象。
8.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圆环,且圆环的内壁对称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圆环和第二弹簧的设置,可实现对稀释杯的固定。
9.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限位板的引导。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相互靠近一侧的顶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开
设有防滑纹,弧形结构设置的限位板,可便于稀释杯的放入。
11.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槽洞,且槽洞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杆的下侧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棒,电机的启动,可带动搅拌棒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稀释杯内部样液的搅拌。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套,所述搅拌棒的顶端延伸至对接套的内部,所述对接套的内部通过第二插设杆与搅拌棒相连接,对接套和第二插设杆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搅拌棒的拆卸。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插设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端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的设置,可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移动块和第一插设杆,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手动拉动拉环,从而将移动块覆盖在稀释杯的上侧,以实现对稀释杯顶端的密封,即可有效防止稀释杯内部的液体在稀释的过程中出现飞溅的现象,以提升工作人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6.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电机和搅拌棒,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的工作,从而使得电机带动搅拌棒不断旋转,以实现对稀释杯内部样液的搅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操作,可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的结构立体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的支撑座和第二弹簧结构立体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的矩形槽和连接块结构立体剖面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的连接杆和搅拌棒结构立体剖面示意图。
22.图中:1、支撑座;2、稀释杯;3、套杆;4、第一插设杆;5、矩形槽;6、移动杆;7、第一弹簧;8、连接块;9、连接绳;10、拉环;11、移动块;12、电机;13、连接杆;14、搅拌棒;15、对接套;16、第二插设杆;17、圆环;18、第二弹簧;19、限位板;2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5,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上侧放置有稀释杯2,支撑座1的上侧对称连接有套杆3,且套杆3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插设杆4,第一插设杆4的顶端与移动块11固定连接,套杆3的顶端位置处开设有矩形槽5,且矩形槽5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移动杆6,且移动杆6的纵切面设置为十字形结构,十字形结构设置的移动杆6,便于和第一弹簧7进行连接,移动杆6远离第一插设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且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矩形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移动杆6远离第一插设杆4的一侧延伸至矩形槽5的外部连接有连接块8,第一插设杆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与移动杆6相适配的限位槽,多
组限位槽的开设,可满足不同高度稀释杯2的使用需求,从而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
25.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可以得知,支撑座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圆环17,且圆环17的内壁对称连接有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9,通过第二弹簧18的弹力特征,可使得限位板19始终与稀释杯2的外壁紧密贴合,以保证稀释杯2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可以得知,限位板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20,支撑座1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20相适配的滑槽,在限位板19受力与稀释杯2相接触时,可使得限位板19受力带动滑块20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以实现对限位板19的引导。
27.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可以得知,限位板19相互靠近一侧的顶端设置为弧形结构,限位板19的内侧开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在图中未示出,可有效提升限位板19与稀释杯2的接触敏捷,由于限位板19的顶端设置为弧形结构,从而便于稀释杯2的放入。
28.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5可以得知,移动块11的内部开设有槽洞,且槽洞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纵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连接杆13的下侧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棒14,电机12为现有成熟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电机12的启动,可带动搅拌棒14的不断旋转,以实现对稀释液的混合,在使用完成后,可将搅拌棒14外表面残留的稀释液进行清理。
29.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5可以得知,连接杆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套15,搅拌棒14的顶端延伸至对接套15的内部,对接套15的内部通过第二插设杆16与搅拌棒14相连接,在搅拌棒14损坏后,工作人员可向外拉动第二插设杆16,从而可将第二插设杆16从对接套15和搅拌棒14的内部抽出,以实现对搅拌棒14的更换。
30.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2和图4可以得知,连接块8远离第一插设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9,且连接绳9的端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拉环1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绳9和拉环10的配合使用,可便于工作人员带动连接块8的移动,从而可有效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31.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将本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处,而后将所需的药液和稀释液依次倒入至稀释杯2之中,随后工作人员可将稀释杯2放置在支撑座1的上侧,利用支撑座1上侧设置的第二弹簧18和限位板19,即可实现对稀释杯2的限位,此时工作人员可向外拉动拉环10,从而使得拉环10带动连接绳9和连接块8受力向远离第一插设杆4的一侧移动,在此过程中,连接块8内侧所连接的移动杆6得以受力从第一插设杆4的内部抽出,而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向下推动移动块11,使得移动块11下侧连接的第一插设杆4受力在套杆3的内部滑动,当将移动块11移动至与稀释杯2的上侧相接触时,工作人员可停止拉动拉环10,从而使得移动杆6通过第一弹簧7的弹力复位,卡合在第一插设杆4内部所开设的对应限位槽之中;
32.随后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开关按钮启动电机12的工作,以使得电机12带动搅拌棒14受力在稀释杯2的内部旋转,从而实现对稀释杯2样液的搅拌,可有效提升样液的稀释速度,在稀释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再次拉动拉环10,从而推动移动块11的整体向上移动,即可将搅拌棒14从稀释杯2的内部抽出,此时工作人员可将稀释杯2从支撑座1的上侧取下,并对搅拌棒14的外表面进行清理和消毒,以便于进行再次使用,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33.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34.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5.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