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1075发布日期:2022-10-14 23: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内墙涂料也就是一般装修用的乳胶漆;乳胶漆即是乳液性涂料,按照基材的不同,分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和丙烯酸乳液两大类。乳胶漆以水为稀释剂,是一种施工方便、安全、耐水洗、透气性好的的涂料,它可根据不同的配色方案调配出不同的色泽。
3.内墙涂料的制作成分中基本上由水、颜料、乳液、填充剂和各种助剂组成。部分种类内墙涂料的制作过程都需要分步添加不同原料,而不同原料混合的混合温度条件又往往不同,因此在生产内墙涂料的不同阶段,需要对釜体进行升温或降温,以满足生产所需的工艺条件;现有技术往往是采用换热夹套进行升温或降温,其换热效率还有待提高。
4.内墙涂料的生产过程中,漆料容易粘壁和沉底,因此在搅拌釜内通常设有刮片对釜体内壁进行刮料,且现有技术大多将刮片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带动刮片对釜体内壁进行刮料,但漆料的粘度较大,搅拌轴搅拌时,刮板在釜内高速旋转极易损坏。
5.因此,现提出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能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改善了换热效果,且规避了刮板高速旋转刮料,结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通过在釜体内部设换热管结构,提高换热效率,改善了换热效果,且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的将刮板安装在搅拌轴上,从而规避了刮板高速旋转刮料,导致刮板极易损坏的问题。
7.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
8.包括搅拌釜;
9.所述搅拌釜设有搅拌轴、换热夹套;
10.所述搅拌釜内部还设有换热管;
11.所述换热管一端穿出搅拌釜顶部后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穿出搅拌釜后与出水管连通;
12.所述换热管为上下迂回绕制的蛇形管,且该蛇形管中心线上任意一点与搅拌轴轴心距离相等;
13.所述换热管一端与换热管另一端平行,且该两端间间隔有可供搅拌轴拆装时穿入穿出的间隔距离。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釜包括釜体、釜盖、底座;
15.所述釜体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釜盖盖合在釜体顶部,换热管一端穿出釜盖后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穿出釜盖后与出水管连通;
16.且所述换热管一端和换热管另一端从釜盖上穿出处均设有密封圈;
17.所述釜盖上还设有进料口一和进料口二。
18.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轴底部安装有u型搅拌架,该u型搅拌架底部为板状的弧形板,u型搅拌架左右两侧为杆状的安装杆;
19.所述安装杆的下部设有一竖直搅拌叶;
20.且所述竖直搅拌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杆上。
21.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管包括两段下u型段和两段上u型段,下u型段与上u型段间隔设置并依次连通;
22.所述下u型段长度长于上u型段。
23.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杆上还竖直设有刮板,刮板的宽度方向与搅拌轴的径向方向间呈锐角;
24.所述刮板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安装杆上。刮板的内侧边偏向液体的转动方向,在转动过程中,刮板对液体剪切作用较现有技术更强,液体对刮板的阻力较现有技术更小。
25.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杆的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上方设有调节管,调节管上方设有定位块;
26.所述调节管套装在安装杆上,定位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杆上;
27.所述调节管顶部的外沿部竖直设有一个通孔,定位块对应通孔设有两个定位孔;
28.所述调节管外部设有铰接端,铰接端与铰接杆一端铰接,铰接杆另一端与刮板内侧铰接,刮板对应上横板、下横板设有两个凹口槽,凹口槽顶部外侧向下延伸有限位部,上横板、下横板对应限位部分别设有一限位槽,且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搅拌轴的径向呈锐角。当通孔与一个定位孔对接并经螺栓锁紧时,刮板与搅拌釜内壁间隔有间距,当通孔与另一个定位孔对接并经螺栓锁紧时,刮板与搅拌釜内壁接触。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在搅拌釜的内部设换热管结构,外部设有换热夹套,从而内外同时换热,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换热效率,且换热管围着搅拌轴上下迂回绕制成蛇形管的设置,更有利于釜体内部升温的均匀性,进而改善换热效果,使得釜内液体升温更均匀;
30.(2)本实用新型的刮板与搅拌轴的径向呈锐角,且刮板内侧偏向流体转动方向倾斜,且调节机构可调节的将刮板安装在搅拌轴上,从而在高速搅拌混合物料时,可调节刮板向搅拌轴移动,避免刮板与釜体内壁接触,进而规避了刮板高速旋转刮料,导致刮板极易损坏的问题,然后在调漆的后续阶段可通过调节机构将刮板外移,并降低搅拌轴的转速,在较低速度下对搅拌釜内壁刮料。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管处放大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示意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板顶部放大图示意图;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示意图;
37.图中:1、搅拌釜;2、换热管;3、u型搅拌架;4、竖直搅拌叶;5、刮板;7、搅拌轴;8、换热夹套;9、进水管;10、出水管;101、釜体;102、釜盖;103、底座;201、下u型段;202、上u型段;
301、弧形板;302安装杆;501、凹口槽;5011、限位部;602、调节管;603、定位块;604、铰接杆;605、限位槽;701、加筋平桨搅拌叶;702、浆式搅拌叶;6011、上横板;6012、下横板;6021、外沿部;6022铰接端;603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9.如图1所示,一种内墙涂料生产装置包括搅拌釜1,搅拌釜1内部设有搅拌轴7和换热管2,换热管2一端穿出搅拌釜1顶部后与进水管9连通,另一端穿出搅拌釜1后与出水管10连通;搅拌釜1的釜体101外部设有换热夹套8,搅拌釜1的釜体101底部设有用于支持釜体101的底座103;内墙涂料的生产往往需要分批加入不同原料进行混合,在生产过程中又需要根据混合的物料对釜内物料进行升温或者降温;现有的常规设备多采用夹套进行升温或降温,但仅依靠夹套进行升温或降温,效率较慢且易存在升温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混合温度测量不准,物料混合温度不准,进而影响生产的内墙漆产品质量。
40.本方案中的换热管2设置在搅拌釜1的内部,能有利于加速物料升温或降温,较现有技术而言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1.本方案中,换热管2为上下迂回绕制的蛇形管,该蛇形管中心线上任意一点与搅拌轴7轴心距离相等,即如图1所示,该蛇形管的中心线均位于以搅拌轴7轴心为圆心的等径圆形上;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便于在搅拌轴7的中部设置加筋平桨搅拌叶701,避免换热管2占据过多空间。
4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搅拌轴7上,在加筋平桨搅拌叶701的上方还设有浆式搅拌叶702,以增强釜内液体的上下扰动。
43.同时,本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换热管2一端与换热管2另一端平行,且两端管体之间间隔有可供搅拌轴7穿入穿出的间隔距离,从而能便于换热管2和搅拌轴7的安装拆卸。
4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搅拌釜1包括釜体101、釜盖102、底座103;底座103安装在釜体101底部用于支持釜体101,釜盖102盖合在釜体101顶部,釜盖102上还设有进料口一1021和进料口二1022,便于不同物料的进料;换热管2一端穿出釜盖102后与进水管9连通,另一端穿出釜盖102后与出水管10连通,且换热管2与进水管9或出水管10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式连接,其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可拆卸式的连接能便于换热管2的拆卸;同时,由于少数种类的内墙漆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有害物质挥发出来,因此,本方案的换热管2从釜盖102上穿出处设还有密封圈。
45.进一步地,本方案中,换热管2包括两段下u型段201和两段上u型段202,下u型段201与上u型段202间隔设置,并依次连通。
46.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第一段下u型段201左端向上穿出釜盖102后与进水管9连通,第一段下u型段201右端与第一段上u型段202的左端迂回连通,第一段上u型段202的左端与第二段下u型段201的左端连通,第二段下u型段201的右端与第二段上u型段202的左端连通,最后第二段上u型段202的右端穿出釜盖102后与出水管10连通。
47.进一步地,本方案中,搅拌轴7底部安装有u型搅拌架3,该u型搅拌架3底部为板状的弧形板301,u型搅拌架3左右两侧为杆状的安装杆302;安装杆302的下部设有一竖直搅拌
叶4,从而两片竖直搅拌叶4与弧形板301共同构成一个u型的搅拌桨叶,即形成锚式搅拌桨叶;锚式搅拌桨叶适用于粘度大处理量大的物料,且可减少“挂壁”的产生。
48.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竖直搅拌叶4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杆302上,u型搅拌架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搅拌轴7的底部,进而当竖直搅拌叶4或u型搅拌架3损坏,都便于更换。
49.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杆302上还竖直设有刮板5,刮板5的宽度方向与搅拌轴7的径向方向间呈锐角;从而可减小刮板5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进而规避了刮板旋转轴距较大,阻力较大,高速旋转结构容易损坏的问题。
50.更进一步地,本方案中,刮板5通过调节机构6安装在安装杆302上,通过调节机构6可适当调节刮板5的安装位置,使得在生产制备的高速旋转过程中,刮板5可向内侧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在调漆的后续阶段又可向外侧移动至与釜体101内壁配合,然后进行内壁刮料。而现有技术的刮板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均与釜体内壁相接触,并常常是与搅拌轴径向同向设置,长时间的的高速转动极易损坏。
51.具体的,如图2、图3、图6所示,调节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杆302的上横板6011和下横板6012,以及调节管602、定位块603、铰接杆604;上横板6011和下横板6012均沿搅拌轴7的径向设置,调节管602设置在横板6011上方,定位块603设置在调节管602上方;且调节管602套装在安装杆302上,定位块603固定安装在安装杆302上;调节管602顶部的外沿部6021还竖直设有一个通孔,定位块603对应通孔设有两个定位孔6031;调节管602外部设有铰接端6022,铰接端6022与铰接杆604一端铰接,铰接杆604另一端与刮板5内侧铰接,刮板5对应上横板6011、下横板6012设有两个凹口槽501,凹口槽501顶部外侧向下延伸有限位部5011,上横板6011、下横板6012对应两个限位部5011分别设有一限位槽605,且限位槽605的长度方向与搅拌轴7的径向呈锐角,进而实现刮板5与搅拌轴7径向呈锐角设置。
52.本实施例中,当通孔与一个定位孔6031对接并经螺栓锁紧时,刮板5与搅拌釜1内壁间隔有间距,当通孔与另一个定位孔6031对接并经螺栓锁紧时,刮板5与搅拌釜1内壁接触。从而实现刮板5的位置调节。
53.本实施例中,搅拌釜1还设有测温装置(图中未画出),以便于实时监测釜内温度。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