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3536发布日期:2022-12-07 04:4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2.辊压机,又名挤压磨、辊压磨、对辊机,是国际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适用于新厂建设,也可用于老厂技术改造,使球磨机系统产量提高30—50%,经过挤压后的物料料饼中0.08mm细料占20—35%,小于2mm占65—85%,小颗粒的内部结构因受挤压而充满许多微小裂纹,易磨性大为改善。辊面采用热堆焊,耐磨层维修更为方便。
3.在辊压机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压辊磨损而需要将压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是维护,而现有的辊压机的压辊通常是固定在辊压机的机箱内部,在对压辊进行拆卸前需要对机箱进行拆卸,操作比较繁琐,提高了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延长了辊压机的停机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具备便于对压辊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缩短了辊压机的停机时间,继而降低了对生产的影响的优点,解决了在辊压机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压辊磨损而需要将压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是维护,而现有的辊压机的压辊通常是固定在辊压机的机箱内部,在对压辊进行拆卸前需要对机箱进行拆卸,操作比较繁琐,提高了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延长了辊压机的停机时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包括罩壳、压辊和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表面安装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内侧通过转轴安装有压辊,所述移动架外侧安装有调节油缸,所述操作台上表面安装有罩壳,所述罩壳上表面设有进料口,所述罩壳外表面安装有升降油缸,且升降油缸末端和操作台上表面连接,所述操作台下表面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操作台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料口,所述操作台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框。
6.优选的,所述滑槽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槽对称分设于操作台上表面两侧位置处,两个所述滑槽内部均安装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表面均安装有移动架,两个所述移动架内侧均通过转轴安装有压辊,两个所述移动架外侧靠近下表面位置处均安装有转动电机,两个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和转轴均通过皮带连接。
7.优选的,所述调节油缸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调节油缸分别安装于两个移动架外侧,两个所述调节油缸末端均通过滑轨和罩壳内壁的两侧位置处连接,两个调节油缸工作带动两个压辊对向或是反向移动以调节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
8.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支撑腿分别安装于操作台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位置处,四个支撑腿的设置对操作台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升降油缸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升降油缸对称安装于罩壳外表面两侧位置处,通过两个升降油缸带动罩壳升降。
10.优选的,所述罩壳内壁的顶部两侧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导料板,两个所述导料板外侧均安装有弹簧a,两个所述弹簧a末端均安装有固定板,且两个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分别和罩壳内壁的顶部两侧位置处连接,两个导料板的设置使得物料进入到两个压辊中间,从而便于压辊对物料的挤压。
11.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上表面两侧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刮板,两个所述刮板外侧均安装有弹簧b,且两个所述弹簧b末端分别和操作台上表面两侧位置处连接,当两个压辊转动时,两个弹簧b使得两个刮板和两个压辊表面接触,从而将两个压辊表面粘附的物料刮除。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油缸、罩壳和固定框,达到了便于对压辊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缩短了辊压机的停机时间,继而降低了对生产的影响的效果,当需要压辊进行更换时,两个升降油缸工作使得罩壳上升,从而使得压辊裸露出来,继而便于对压辊进行拆卸或是安装,当压辊拆卸和安装完成后,两个升降油缸工作使得罩壳下降并和操作台接触,固定框和升降油缸同时将罩壳固定住。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滑块和调节油缸,达到了便于对压辊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按照使用需求对不同材料进行挤压的效果,物料从进料口投入到两个压辊中间,两个转动电机工作分别带动两个压辊转动并对物料进行挤压,当需要调节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时,两个调节油缸工作带动两个压辊对向或是反向移动,挤压后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刮板和弹簧b,达到了能够防止挤压物料粘附到压辊的表面,同时防止挤压后的物料进入到滑槽内部的效果,当压辊转动时,弹簧b使得刮板和压辊表面接触,从而将压辊表面粘附的物料刮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料板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罩壳;2、移动架;3、压辊;4、进料口;5、导料板;6、升降油缸;7、滑轨;8、固定框;9、操作台;10、支撑腿;11、出料口;12、滑槽;13、调节油缸;14、转轴;15、滑块;16、转动电机;17、弹簧a;18、固定板;19、刮板;20、弹簧b。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包括罩壳1、压辊3和操作台9,操作台9上表面设有滑槽12,滑槽1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滑槽12对称分设于操作台9上表面两侧位置处,两个滑槽12内部均安装有滑块15,两个滑块15上表面均
安装有移动架2,两个移动架2内侧均通过转轴14安装有压辊3,两个移动架2外侧靠近下表面位置处均安装有转动电机16,两个转动电机16输出端和转轴14均通过皮带连接,滑槽12内部安装有滑块15,滑块15上表面安装有移动架2,移动架2内侧通过转轴14安装有压辊3,移动架2外侧安装有调节油缸13,调节油缸1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油缸13分别安装于两个移动架2外侧,两个调节油缸13末端均通过滑轨7和罩壳1内壁的两侧位置处连接,操作台9上表面安装有罩壳1,罩壳1上表面设有进料口4,罩壳1外表面安装有升降油缸6,升降油缸6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升降油缸6对称安装于罩壳1外表面两侧位置处,且升降油缸6末端和操作台9上表面连接,操作台9下表面安装有支撑腿10,支撑腿10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腿10分别安装于操作台9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位置处,操作台9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料口11,操作台9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框8。
24.基于实施例1的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工作原理是:物料从进料口4投入到两个压辊3中间,两个转动电机16工作分别带动两个压辊3转动并对物料进行挤压,当需要调节两个压辊3之间的间距时,两个调节油缸13工作带动两个压辊3对向或是反向移动,挤压后的物料从出料口11排出,当需要压辊3进行更换时,两个升降油缸6工作使得罩壳1上升,从而使得压辊3裸露出来,继而便于对压辊3进行拆卸或是安装,当压辊3拆卸和安装完成后,两个升降油缸6工作使得罩壳1下降并和操作台9接触,固定框8和升降油缸6同时将罩壳1固定住。
25.实施例二
26.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挤压辊可更换设计用辊压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罩壳1内壁的顶部两侧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导料板5,两个导料板5均通过转动轴对称安装于罩壳1内壁的顶部两侧位置处,两个导料板5的设置使得物料进入到两个压辊3中间,从而便于压辊3对物料的挤压,两个导料板5外侧均安装有弹簧a17,两个弹簧a17末端均安装有固定板18,且两个固定板18上表面分别和罩壳1内壁的顶部两侧位置处连接,操作台9上表面两侧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刮板19,两个刮板19均通过转动轴对称安装于操作台9上表面两侧位置处,两个刮板19外侧均安装有弹簧b20,且两个弹簧b20末端分别和操作台9上表面两侧位置处连接。
27.本实施例中,当压辊3转动时,弹簧b20使得刮板19和压辊3表面接触,从而将压辊3表面粘附的物料刮除,同时防止挤压后的物料进入到滑槽12内部。
28.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