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

文档序号:32464498发布日期:2022-12-07 05:0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资源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欧美国家资源普遍埋深小于2000m,而我国70%以上的资源埋深超过2000m且浅部资源逐渐枯竭,并以每年超过10m的速度向深部延伸。油气资源开采深度已经达到8418m,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7%(2017年),已远超国际公认的能源安全警戒线(50%);因此,向深部探索能源资源已是我国当前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重大战略科技问题,更是我国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
3.在整套深部原位取芯系统应用于现场科学钻探前,需要事先在室内开展实验模拟,以有效验证设备的可行性和进行相关参数的校准;而在取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带有岩屑的污水,且污水具有较高的压力,因此常规的净化装置无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承受污水压力的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
5.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提供一种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其包括:
7.过滤箱,其内设置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的下部设置有水泵,第一内腔中设置有若干过滤膜,上方过滤膜的过滤孔大于其下方过滤膜的过滤孔;
8.液体均布组件,其螺纹连接在过滤箱的顶部;
9.锁紧件,其螺纹连接在液体均布组件的上端,其下端面紧贴过滤箱的上端面;
10.储存箱,其设置在过滤箱的侧面,其内设置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的上端连通水泵的出水口,第二内腔的下端连接有阀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过滤箱通过过滤孔孔径逐渐减小的过滤膜来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从而去除污水中的岩屑并得到清水;液体均布组件将污水均匀喷洒,使污水直接下落至过滤膜的各个位置,使过滤膜的各个位置均参与过滤,以提高过滤效率;液体均布组件螺纹连接在过滤箱的顶部,且其上端又被锁紧件锁紧,有利于承受污水中较大的压力;另外,水泵将过滤箱中过滤后的清水从第二内腔的上端排入储存箱,避免清水在过滤箱中累积过多影响过滤效率。
12.进一步地,液体均布组件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液体均布组件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水口,若干出水口均与进水口连通,且液体均布组件下端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内腔的形状和尺寸匹配;从进水口进入的污水通过若干出水口排出,在过滤膜上方的各个位置进行喷洒。
13.进一步地,第一内腔远离储存箱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的条形槽,过滤膜滑动设置在
第一内腔和条形槽中,方便抽出过滤膜进行清洗或更换,避免因岩屑在过滤膜上堆积过多导致过滤孔堵塞;条形槽的槽宽大于过滤膜的厚度,避免因过滤膜与条形槽发生相对滑动而导致过滤膜上的岩屑被第一内腔的侧壁刮掉,保证岩屑均留置在过滤膜上,确保过滤膜上的岩屑均被转移出过滤箱。
14.进一步地,过滤膜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挡板螺栓连接在过滤箱上,以避免因过滤膜滑动导致部分区域的污水出现未过滤的情况。
15.进一步地,挡板与过滤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分别位于过滤膜的上方和下方,避免过滤箱中的污水从挡板与过滤箱之间的缝隙漏出。
16.进一步地,任一过滤膜的下方设置有备用过滤膜,备用过滤膜的过滤孔尺寸与其上方的相邻过滤膜的过滤孔尺寸相等;当过滤膜被抽出时,备用过滤膜仍能够进行过滤,有利于污水的持续过滤。
17.进一步地,第一内腔远离储存箱的侧壁设置有挡块,挡块设置在条形槽的上方,挡块的长度与条形槽的长度匹配;挡块对条形槽起到遮挡作用,避免在抽出过滤膜时,污水从条形槽漏出。
18.进一步地,过滤箱和储存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水位计和第二水位计,第一水位计连通第一内腔,第二水位计连通第二内腔;第一水位计和第二水位计分别用于显示过滤箱和储存箱中的水位,有利于过滤箱和储存箱中水的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19.图1为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过滤箱,2、液体均布组件,3、出水口,4、进水口,5、锁紧件,6、过滤膜,7、储存箱,8、第二内腔,9、第二水位计,10、阀门,11、水泵,12、第一内腔,13、备用过滤膜,14、第一水位计,15、挡板,16、第一密封条,17、挡块,18、条形槽,19、第二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23.如图1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保真取芯驱动液净化装置,其包括:
24.过滤箱1,其内设置有第一内腔12,第一内腔12的下部设置有水泵11,第一内腔12中设置有若干过滤膜6,上方过滤膜6的过滤孔大于其下方过滤膜6的过滤孔;
25.液体均布组件2,其螺纹连接在过滤箱1的顶部;
26.锁紧件5,其螺纹连接在液体均布组件2的上端,其下端面紧贴过滤箱1的上端面;
27.储存箱7,其设置在过滤箱1的侧面,其内设置有第二内腔8,第二内腔8的上端通过管道连通水泵11的出水口,第二内腔8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阀门10。
28.过滤箱1通过过滤孔孔径逐渐减小的过滤膜6来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从而去除污
水中的岩屑并得到清水;液体均布组件2将污水均匀喷洒,使污水直接下落至过滤膜6的各个位置,使过滤膜6的各个位置均参与过滤,以提高过滤效率;另外,水泵11将过滤箱1中过滤后的清水从第二内腔8的上端排入储存箱7,避免清水在过滤箱1中累积过多影响过滤效率;
29.液体均布组件2螺纹连接在过滤箱1的顶部,且其上端又被锁紧件5锁紧,有利于承受污水中较大的压力;作用于液体均布组件2的压力会传递给过滤箱1和锁紧件5,而锁紧件5与过滤箱1接触面积较大,使得过滤箱1的受力更均匀,有效地降低了压力对过滤箱1的破坏。
30.实施时,本方案优选液体均布组件2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4,液体均布组件2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水口3,若干出水口3均与进水口4连通,且液体均布组件2下端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内腔12的形状和尺寸匹配;从进水口4进入的污水通过若干出水口3排出,在过滤膜6上方的各个位置进行喷洒。
31.如图2所示,第一内腔12远离储存箱7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的条形槽18,过滤膜6滑动设置在第一内腔12和条形槽18中,方便抽出过滤膜6进行清洗或更换,避免因岩屑在过滤膜6上堆积过多导致过滤孔堵塞;条形槽18的槽宽大于过滤膜6的厚度,避免因过滤膜6与条形槽18发生相对滑动而导致过滤膜6上的岩屑被第一内腔12的侧壁刮掉,保证岩屑均留置在过滤膜6上,确保过滤膜6上的岩屑均被转移出过滤箱1。
32.设计时,本方案优选过滤膜6的一端设置有挡板15,挡板15螺栓连接在过滤箱1上,以避免因过滤膜6滑动导致部分区域的污水出现未过滤的情况。
33.如图2所示,挡板15与过滤箱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16和第二密封条19,第一密封条16和第二密封条19分别位于过滤膜6的上方和下方,避免过滤箱1中的污水从挡板15与过滤箱1之间的缝隙漏出。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任一过滤膜6的下方设置有备用过滤膜13,备用过滤膜13的过滤孔尺寸与其上方的相邻过滤膜6的过滤孔尺寸相等;当过滤膜6被抽出时,备用过滤膜13仍能够进行过滤,有利于污水的持续过滤。
35.如图2所示,第一内腔12远离储存箱7的侧壁设置有挡块17,挡块17设置在条形槽18的上方,挡块17的长度与条形槽18的长度匹配;挡块17对条形槽18起到遮挡作用,避免在抽出过滤膜6时,污水从条形槽18漏出;其中,挡块17可设置为三棱柱状的挡块17,且挡块17的底面平行于条形槽18的上端面,这种挡块17的截面为楔形,可将污水向中部引流。
36.设计时,本方案优选过滤箱1和储存箱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水位计14和第二水位计9,第一水位计14连通第一内腔12,第二水位计9连通第二内腔8;第一水位计14和第二水位计9分别用于显示过滤箱1和储存箱7中的水位,有利于过滤箱1和储存箱7中水的及时排出。
37.另外,备用过滤膜13的结构也可设置成过滤膜6的结构,且备用过滤膜13处同样设置相应的条形槽18和挡块17;水泵11与电源之间可设置常开式的压力开关,且压力开关设置于第一内腔12的底部,当压力开关所受压力超过一定值后,压力开关闭合,水泵11启动,从而将第一内腔12底部的清水排入第二内腔8。
38.综上所述,本方案在过滤箱1中通过过滤孔孔径逐渐减小的过滤膜6来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从而去除污水中的岩屑并得到清水;且液体均布组件2螺纹连接在过滤箱1的顶部,且其上端又被锁紧件5锁紧,能够承受污水中较大的压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