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0028发布日期:2022-12-13 22:0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盖、釜体,所述釜体上端设有釜盖,所述釜盖下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釜盖之间设有密封层,所述套筒插入釜体内部并且紧贴釜体内壁,所述釜盖顶部中心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下端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搅拌棒,所述转轴底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下端四周设有若干转棒,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转棒均插于圆形凹槽中,其反应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拆装及清洗方便,反应釜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
3.但是,上述结构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其装置在对物料进行生产时,中对物料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搅拌,搅拌效果较差,并且在进料时不能够对物料进行过滤。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简单有效的对物料进行过滤,并能够在搅拌时,使反应釜底部的物料移动到上方,从而增加对物料搅拌效果的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外壳,所述反应釜外壳上设置有搅拌机构、上升机构和过滤机构;
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圆形安装块、搅拌转轴、第一驱动电机、多个上锚形搅拌叶和多个下锚形搅拌叶,所述圆形安装块设置在反应釜外壳内,所述搅拌转轴转动安装在圆形安装块的顶部,所述搅拌转轴的顶端延伸至反应釜外壳外并与反应釜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搅拌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锚形搅拌叶均固定安装在搅拌转轴上,多个所述上锚形搅拌叶呈环形分布,多个所述下锚形搅拌叶均固定安装在搅拌转轴上,多个所述下锚形搅拌叶呈环形分布;
8.所述上升机构包括安装板、四个固定板、四个螺旋上料轴、四个惰轮、同步带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内,四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的内壁上,四个所述固定板呈环形分布,四个所述螺旋上料轴分布转动安装在四个固定板的顶部,四个所述螺旋上料轴的顶端均延伸至安装板的上方并均与安装板转动连接,四个所述惰轮分布固定安装在四个螺旋上料轴的顶端,所述同步带缠绕在四个惰轮上,所
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螺旋上料轴的顶端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进料管、下料管和倾斜过滤板,所述过滤箱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进料管固定安装在过滤箱的顶部,所述进料管的顶端延伸至反应釜外壳外并与反应釜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管固定安装在过滤箱的底部,所述下料管的底端延伸至安装板的下方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倾斜过滤板固定安装在过滤箱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反应釜外壳外设置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上开设有圆形放置通口,所述反应釜外壳贯穿圆形放置通口,所述反应釜外壳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块,四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均与放置平台的顶部相接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形安装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与反应釜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转轴贯穿安装板并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反应釜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倾斜排杂管,所述倾斜排杂管的一端延伸至反应釜外壳外。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机构,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对物料进行搅拌,从而加快反应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升机构,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将反应釜底部的物料移动到上方,从而使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机构,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对物料进行过滤,从而去除大颗粒物料或杂质。
附图说明
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部分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反应釜外壳;2、圆形安装块;3、搅拌转轴;4、第一驱动电机;5、上锚形搅拌叶;6、下锚形搅拌叶;7、安装板;8、固定板;9、螺旋上料轴;10、惰轮;11、同步带;12、第二驱动电机;13、过滤箱;14、进料管;15、下料管;16、倾斜过滤板;17、放置平台;18、圆形放置通口;19、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部分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外壳1,所
述反应釜外壳1上设置有搅拌机构、上升机构和过滤机构;
24.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圆形安装块2、搅拌转轴3、第一驱动电机4、多个上锚形搅拌叶5和多个下锚形搅拌叶6,所述圆形安装块2设置在反应釜外壳1内,所述搅拌转轴3转动安装在圆形安装块2的顶部,所述搅拌转轴3的顶端延伸至反应釜外壳1外并与反应釜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1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输出轴与搅拌转轴3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锚形搅拌叶5均固定安装在搅拌转轴3上,多个所述上锚形搅拌叶5呈环形分布,多个所述下锚形搅拌叶6均固定安装在搅拌转轴3上,多个所述下锚形搅拌叶6呈环形分布;
25.所述上升机构包括安装板7、四个固定板8、四个螺旋上料轴9、四个惰轮10、同步带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所述安装板7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1内,四个所述固定板8均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1的内壁上,四个所述固定板8呈环形分布,四个所述螺旋上料轴9分布转动安装在四个固定板8的顶部,四个所述螺旋上料轴9的顶端均延伸至安装板7的上方并均与安装板7转动连接,四个所述惰轮10分布固定安装在四个螺旋上料轴9的顶端,所述同步带11缠绕在四个惰轮10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螺旋上料轴9的顶端固定连接。
26.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13、进料管14、下料管15和倾斜过滤板16,所述过滤箱13固定安装在安装板7的顶部,所述进料管14固定安装在过滤箱13的顶部,所述进料管14的顶端延伸至反应釜外壳1外并与反应釜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管15固定安装在过滤箱13的底部,所述下料管15的底端延伸至安装板7的下方并与安装板7固定连接,所述倾斜过滤板16固定安装在过滤箱13内;
27.通过设置过滤机构,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对物料进行过滤,从而去除大颗粒物料或杂质。
28.如图1所示,所述反应釜外壳1外设置有放置平台17,所述放置平台17上开设有圆形放置通口18,所述反应釜外壳1贯穿圆形放置通口18,所述反应釜外壳1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块19,四个所述支撑块19的底部均与放置平台17的顶部相接触;
29.通过设置放置平台17、圆形放置通口18和支撑块19,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反应釜进行支撑与固定。
30.如图1所示,所述圆形安装块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与反应釜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31.通过设置支撑杆,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圆形安装块2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搅拌转轴3的稳定性。
32.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转轴3贯穿安装板7并与安装板7转动连接,所述反应釜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33.通过设置出料管和阀门,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排出反应后的物料。
3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过滤箱1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倾斜排杂管,所述倾斜排杂管的一端延伸至反应釜外壳1外;
35.通过设置倾斜排杂管,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排出过滤箱13内过滤出的杂料。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7.第一步骤:通过进料管14将物料导入过滤箱13内,过滤箱13对物料进行过滤,过滤
后通过下料管15导入反应釜外壳1内,过滤出的杂料通过倾斜排杂管排出反应釜外壳1;
38.第二步骤: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电机4带动搅拌转轴3转动,搅拌转轴3带动多个上锚形搅拌叶5和多个下锚形搅拌叶6转,从而对物料进行搅拌,此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带动螺旋上料轴9转动,螺旋上料轴9带动惰轮10转动,在四个惰轮10和同步带11的作用下,四个螺旋上料轴9同步转动,四个螺旋上料轴9带动反应釜内底部的物料向上移动,从而提升对物料的搅拌程度。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40.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41.尽管已经表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