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及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8983发布日期:2022-11-03 00:5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及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及滤芯。


背景技术:

2.净水机也叫水过滤器,是一种能够对水质进行深度净化的设备,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各种小区和家庭的净水机覆盖率也越来越高。滤芯是净水机内用于实现水流过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膜片的反渗透作用对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排出人们需要的纯水。
3.现有的滤芯在实际使用时,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随着产水不断地通过膜片流出,水流量在逐渐减小,会导致膜片表面水流的线速度逐渐降低;另外,由于水流中的杂质被过滤,杂质附着在靠近进水侧的流道内,导致流道靠近进水端的一侧可用空间逐渐减小,也会使膜片表面水流的线速度逐渐降低。所以,设计一种能够保持一定产水线速度的滤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及滤芯。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流道内水流量对膜片表面产水水流的线速度的影响,提高了膜片表面产水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包括折叠的膜片,膜片具有分离层和支撑层,膜片以分离层向内、支撑层向外折叠;折叠的膜片内部设有厚度逐渐变薄的进水组件,进水组件与分离层相接触。
6.前述的稳流式流道膜单元中,所述膜片以短边对折长边重叠的方式折叠。
7.前述的稳流式流道膜单元中,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一张厚度逐渐变薄的进水格网。
8.前述的稳流式流道膜单元中,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两张或两张以上逐步堆叠的同种厚度但不同长度的进水格网。
9.前述的稳流式流道膜单元中,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两张或两张以上前后衔接的不同厚度的进水格网。
10.一种用上述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制成的滤芯,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内部具有空腔,中心管的表面设有多个与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中心管的表面连接有产水格网,膜单元设置在产水格网表面,并且膜单元和产水格网卷制在中心管上;所述膜单元上设有密封胶。
11.前述的滤芯中,所述密封胶包括沿膜单元两侧短边设置的短胶线,还包括沿膜单元折叠开口侧长边设置的长胶线,长胶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短胶线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产水格网的表面设有两条侧胶线,侧胶线以膜单元的折叠处开始向产水格网的两侧延伸。
12.前述的滤芯中,所述膜单元和产水格网的卷制方向与膜单元的折叠线方向平行。
13.前述的滤芯中,所述滤芯具有两个端面,其中位于所述u型结构开口侧的端面为纯水出水面,纯水出水面用于排出纯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膜单元包括折叠的膜片,折叠的膜片内部设有厚度逐渐变薄的进水组件,进水组件与分离层相接触,由于靠近进水侧的进水格网组件厚度较大,即靠近进水侧的流道空间更大,沿水流的方向,流道空间逐渐减小,即使流道内的水流量减小,膜片表面的产水水流线速度也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即膜片表面产水水流的线速度不会较大程度地受到流道内水流量的影响,由上述膜单元制成的滤芯,进水组件较厚的一侧靠近中心管设置,使得滤芯在实际使用时,滤芯表面的产水的线速度会保持稳定,提高了滤芯产水的稳定性。
16.2、本实用新型中,膜片可以是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中的一种,能够对不同的水质进行过滤,适用范围更广。
17.3、本实用新型中,滤芯的进水端和纯水的出水端分别设置进水侧端盖和产水侧端盖,在使用时,水流从进水腔进入到中心管内,通过多个进水孔渗出到膜单元内,浓水从滤芯的外围流出,纯水从滤芯的纯水出水面流出,并通过纯水出水孔进入到出水腔内,最终从中心管的另一端流出,使得纯水的出水更加集中,避免纯水和浓水相互串水。
18.4、本实用新型中,在滤芯的进水侧还设置有y型密封圈,通过y型密封圈与进水侧端盖的配合,能够提高滤芯进水侧的密封效果,避免进水侧出现渗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膜片折叠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膜片与进水组件的装配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组件的构造方案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浓水在膜单元中的流向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纯水在膜单元中的流向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芯的进水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浓水和纯水在滤芯内的流向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中心管的剖面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滤芯的剖面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水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产水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
33.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y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的标记为:1-膜片;1a-分离层;1b-支撑层;2-进水组件;3-产水格网;4-中心管;5-密封胶;51-短胶线;52-长胶线;53-侧胶线;6-进水孔;7-通孔;8-空腔;9-出水孔;10-出水腔;11-进水腔;12-进水侧端盖;13-产水侧端盖;14-肋条;15-y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36.实施例1: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折叠的膜片1,膜片1可以是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中的一种,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水质进行过滤和净化,扩大膜单元的适用范围,所述膜片1以短边对折长边重叠的方式折叠,膜片1具有分离层1a和支撑层1b,膜片1以分离层1a向内、支撑层1b向外折叠;折叠的膜片1内部设有厚度逐渐变薄的进水组件2,如附图3所示,进水组件2与分离层1a相接触。随着水流的流动,产水不断透过膜片1流走,水流量逐渐减小,但是由于进水组件2的厚度也随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水流量在减小后水流的线速度依然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即虽然水流量逐渐减小,但是膜片1表面的水流线速度依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内。
37.进水组件2的构造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案:所述进水组件2包括一张厚度逐渐变薄的进水格网,如附图4中a方案所示;所述进水组件2包括两张或两张以上逐步堆叠的同种厚度但不同长度的进水格网,如附图4中b方案所示;所述进水组件2包括两张或两张以上前后衔接的不同厚度的进水格网,如附图4中c方案所示。
38.一种用上述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制成的滤芯,如附图5所示,包括中心管4,中心管4的内部具有空腔8,中心管4的表面设有多个与空腔8相连通的通孔7;所述中心管4的表面连接有产水格网3,膜单元设置在产水格网3表面,并且膜单元和产水格网3卷制在中心管4上,所述膜单元和产水格网3的卷制方向与膜单元的折叠线方向平行,值得注意的是,进水组件2较厚的一侧靠近中心管4设置;所述膜单元上设有密封胶5,所述密封胶5包括沿膜单元两侧短边设置的短胶线52,还包括沿膜单元折叠开口侧长边设置的长胶线51,长胶线51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短胶线52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产水格网3的表面设有两条侧胶线53,侧胶线53以膜单元的折叠处开始向产水格网3的两侧延伸。
39.水流从中心管4的一端进入,通过多个通孔7流出,浓水向产水格网3远离中心管4的一端流动,如附图6所示,纯水向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流动。
40.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所述滤芯具有两个端面,其中位于所述u型结构开口侧的端面为纯水出水面,纯水出水面用于排出纯水,在实际使用时,水流从中心管4的一端进入到空腔8内,通过多个通孔7流出,浓水从滤芯的外围流出,纯水从纯水出水面流出。
41.实施例2:如附图10所示,为了避免纯水和浓水串水,在滤芯的进水端和纯水的出水端分别设置进水侧端盖12和产水侧端盖13,进水侧端盖12的结构如附图11所示,产水侧端盖13的结构如附图12所示,产水侧端盖13内壁设有多根肋条14,确保纯水出水面与产水侧端盖13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让纯水流出;并且,本实施例中,如附图9和附图10所示,中心管4的内部具有进水腔11和出水腔10,中心管4的表面设有多个与进水腔11连通的进水孔6,还设有多个与出水腔10连通的纯水出水孔9。
42.在使用时,水流从进水腔11进入到中心管4内,通过多个进水孔6渗出到膜单元内,浓水从滤芯的外围流出,纯水从滤芯的纯水出水面流出,并通过纯水出水孔9进入到出水腔10内,最终从中心管4的另一端流出;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使得纯水的出水更加集中,避免纯水和浓水相互串水。
43.实施例3:如附图13和附图1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滤芯的进水侧还设置有y型密封圈15,y型密封圈15的结构如附图15所示,通过y型密封圈15与进水侧端盖12的配合,能够提高滤芯进水侧的密封效果,避免进水侧出现渗漏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