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
背景技术:2.随着平价风电时代的到来,大兆瓦风机成为发展趋势,其对风电润滑系统的要求是大流量、大功率。目前,针对大流量润滑系统,如流量300l/min的润滑系统,其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详见图1,风电润滑滤芯结构示意图详见图2。从图1、图2可以看出:1、现有300l过滤装置采用两只过滤器并联结构,含两只滤芯,需要较大安装空间;2、现有风电润滑滤芯采用整体式并联结构,主滤芯过滤面积较少;3、从过滤器封盖处进行拆换滤芯的作业,滤芯长度较长,不易实现拆换。过滤器、滤芯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润滑系统成本的增加;同时对齿轮箱制造商来说,安装空间及滤芯拆换空间的加大,意味着成本的加大。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要控制成本,需减少过滤器、滤芯数量,同时也要减少润滑系统安装空间及滤芯拆换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可放入一个过滤器中满足使用需求,所需安装空间较小;滤芯主体采用分段式结构,每段所需的拆换空间小,有效控制成本;安全芯内置在主滤芯内部,可获取更大的过滤面积,进而匹配更大的流量。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包括呈筒体结构的滤芯主体、滤芯单向阀和安全芯,所述滤芯主体的端部分别设有上封盖和下封盖,所述滤芯单向阀和安全芯分设于滤芯主体的两端,所述滤芯主体至少包括顶部主滤芯和底部主滤芯,所述顶部主滤芯的一端与上封盖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套与底部主滤芯连接,所述底部主滤芯与连接顶部主滤芯相对的一端连接有下封盖。
6.进一步地,所述滤芯主体还包括若干中部主滤芯,若干所述中部主滤芯通过连接套依次连接于顶部主滤芯和底部主滤芯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顶部主滤芯、底部主滤芯和中部主滤芯与连接套装配的一侧均设有可与连接套配合的端盖。
8.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可套设于连接套的端部,所述端盖与连接套的配合处设有阶梯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设有外凸的限位部,所述端盖在与连接套配合时抵接于限位部。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密封元件,所述端盖和连接套配合时,连接部上的密封元件抵接于连接套。
10.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单向阀和安全芯均被套设于滤芯主体内;所述滤芯单向阀与上封盖连接,所述安全芯与下封盖连接,所述安全芯设于底部主滤芯内,并通过下封盖与过
滤器出口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滤芯主体的过滤精度大于安全芯的过滤精度。
12.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单向阀与上封盖之间设有密封元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芯为金属过滤网。
14.进一步地,所述滤芯主体的材质为玻璃纤维。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可放入一个过滤器中满足使用需求,所需安装空间较小。
17.2、本实用新型滤芯主体采用分段式结构,每段所需的拆换空间小,有效控制成本。
18.3、本实用新型滤芯主体的每段可选用不同的过滤精度,满足不同的过滤要求。
19.4、本实用新型安全芯内置在主滤芯内部,可获取更大的过滤面积,进而匹配更大的流量。
20.5、本实用新型连接套拆卸便捷。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300l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现有风电润滑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部主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记:1-顶部主滤芯,101-上封盖,103-滤芯单向阀,201-端盖,202-连接套,203-连接部,204-限位部,3-底部主滤芯,301-安全芯,303-内端盖,304-下封盖,4-中部主滤芯,102、104、302-密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实施例1
30.一种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如图3-4所示,包括呈筒体结构的滤芯主体、滤芯单向阀103和安全芯301,所述滤芯主体的端部分别设有上封盖101和下封盖304,所述滤芯单向阀103和安全芯301分设于滤芯主体的两端,所述滤芯主体至少包括顶部主滤芯1和底部主滤芯3,所述顶部主滤芯1的一端与上封盖101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套202与底部主滤芯3连接,所述底部主滤芯3与连接顶部主滤芯1相对的一端连接有下封盖304。
31.所述顶部主滤芯1、底部主滤芯3与连接套202装配的一侧均设有可与连接套202配合的端盖201。
32.所述端盖201可套设于连接套202的端部,所述端盖201与连接套202的配合处设有阶梯状的连接部203,所述连接套202的外壁上设有外凸的限位部204,所述端盖201在与连
接套202配合时抵接于限位部204。
33.与顶部主滤芯1配合的端盖201和连接套202之间设有密封元件104,与底部主滤芯3配合的端盖201和连接套202之间设有密封元件302。所述顶部主滤芯1、连接套202、底部主滤芯3装配完成后用力压紧,使配合的区域处于压紧密封状态。
34.所述滤芯单向阀103和安全芯301均被套设于滤芯主体内;所述滤芯单向阀103与上封盖101连接,所述安全芯301与下封盖304连接,所述安全芯301设于底部主滤芯3内,并通过下封盖304与过滤器出口连通。
35.所述顶部主滤芯1的过滤精度为5μm,底部主滤芯3的过滤精度为5μm,所述安全芯301的过滤精度为50μm。
36.所述滤芯单向阀103与上封盖101之间设有密封元件102。
37.所述滤芯主体的材质优选为玻璃纤维,其他过滤材料也可用于构成滤芯主体。
38.所述安全芯301优选为金属过滤网,其他过滤材料也可用于构成安全芯301。
39.所述安全芯301与连接下封盖304相对的一端设有内端盖303,所述安全芯301通过环氧树脂胶液分别与内端盖303和下封盖304连接。
40.实施例2
41.一种分段式风电润滑滤芯,如图5所示,包括呈筒体结构的滤芯主体、滤芯单向阀103和安全芯301,所述滤芯主体的端部分别设有上封盖101和下封盖304,所述滤芯单向阀103和安全芯301分设于滤芯主体的两端,所述滤芯主体至少包括顶部主滤芯1和底部主滤芯3,所述顶部主滤芯1的一端与上封盖101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套202与底部主滤芯3连接,所述底部主滤芯3与连接顶部主滤芯1相对的一端连接有下封盖304。
42.所述滤芯主体还包括若干中部主滤芯4,若干所述中部主滤芯4通过连接套202依次连接于顶部主滤芯1和底部主滤芯3之间。
43.所述顶部主滤芯1、底部主滤芯3和中部主滤芯4与连接套202装配的一侧均设有可与连接套202配合的端盖201。
44.所述端盖201可套设于连接套202的端部,所述端盖201与连接套202的配合处设有阶梯状的连接部203,所述连接套202的外壁上设有外凸的限位部204,所述端盖201在与连接套202配合时抵接于限位部204。
45.与顶部主滤芯1配合的端盖201和连接套202之间设有密封元件104,与底部主滤芯3配合的端盖201和连接套202之间设有密封元件302。所述顶部主滤芯1、连接套202、中部主滤芯4、底部主滤芯3装配完成后用力压紧,使配合的区域处于压紧密封状态。
46.所述滤芯单向阀103和安全芯301均被套设于滤芯主体内;所述滤芯单向阀103与上封盖101连接,所述安全芯301与下封盖304连接,所述安全芯301设于底部主滤芯3内,并通过下封盖304与过滤器出口连通。
47.所述顶部主滤芯1的过滤精度为5μm,底部主滤芯3的过滤精度为5μm,中部主滤芯4的过滤精度为10μm,所述安全芯301的过滤精度为50μm。
48.所述滤芯单向阀103与上封盖101之间设有密封元件102。
49.所述滤芯主体的材质优选为玻璃纤维,其他过滤材料也可用于构成滤芯主体。
50.所述安全芯301优选为金属过滤网,其他过滤材料也可用于构成安全芯301。
51.所述安全芯301与连接下封盖304相对的一端设有内端盖303,所述安全芯301通过
环氧树脂胶液分别与内端盖303和下封盖304连接。
5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