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9465发布日期:2022-10-22 08:3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喷涂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可分为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以及上述基本喷涂形式的各种派生的方式,如大流量低压力雾化喷涂、热喷涂、自动喷涂、多组喷涂等。
3.喷涂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废气,粉尘废气如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故此需要对粉尘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通过滤袋式过滤器进行除尘处理,但对于废气中的水溶性废气无法得到处理,需要再通过其他的专用设备进行处理,导致设备成本及使用成本增加,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其结构新颖,可通过水帘的方式对废气进行有效的水洗,将废气中夹杂的粉尘及水溶性气体一次性进行净化分离,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方便夹杂在水中的粉尘进行沉淀,便于后续的外排,方便使用及操作。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包括水洗箱、水汽过滤箱、汇流箱;汇流箱内固定设有隔板,隔板将汇流箱分为收集室及积水室,积水室位于收集室的下方,积水室的宽度大于收集室的宽度,积水室与收集室的一侧平齐、积水室超出收集室的部分的顶部敞开;积水室内部经滤板分为抽水区及排渣区,隔板上安装有导流管,导流管用以收集室与排渣区的导通,排渣区的底部设有沉淀槽,沉淀槽的侧壁连通设有排渣管,排渣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水洗箱及水汽过滤箱均紧密安装在收集室的顶部,抽水区内过滤后的液体经抽水泵抽送至水洗箱内、流水在水洗箱内部形成用于粉尘过滤的水帘,水汽过滤箱则用以对水洗后的废气中夹杂的湿气进行分离。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收集室的内部安装有分离板,分离板位于导流管的上方,分离板倾斜设置,分离板倾斜较低端与隔板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形成过道口;分离板的长度大于水汽过滤箱的底部长度,分离板的倾斜较低端超出水汽过滤箱的底部、往水洗箱的底部下方延伸;分离板的两侧抵持收集室的两相对内壁。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积水室的底部两侧均朝沉淀槽方向向下倾斜。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沉淀槽的两槽壁的底部朝远离沉淀槽中心的方向倾斜凹陷,使沉淀槽呈燕尾槽状结构。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水洗箱的内部安装有多块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错落设置、形成阶梯导流路径,最高处的导流板的上方设有导水管,导水管与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连通,导水管沿水洗箱的宽度方向延伸,导水管的底部
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条形孔。
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水汽过滤箱的内部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水雾过滤器,水雾过滤器呈板体状结构,两水雾过滤器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两水雾过滤器的顶部均卡于分隔件上,分隔件对两水雾过滤器顶部之间区域形成封堵,两水雾过滤器的底端卡于第一卡槽上,第一卡槽紧贴安装在水汽过滤箱的内壁,使得进入水汽过滤箱内的气体需通过水雾过滤器后才可排出。
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分隔件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卡槽,水雾过滤器的顶部对应卡于第二卡槽内,水雾过滤器滑插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之间;水汽过滤箱的侧壁开设有敞开口,水雾过滤器的长度小于敞开口的竖向长度,敞开口的外侧安装有箱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其结构新颖,水洗箱的内部可形成多重的水帘,可通过水帘的方式对废气进行有效的水洗,将废气中夹杂的粉尘及水溶性气体一次性进行净化分离,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15.汇流箱内分为收集室及积水室,积水室的内部经滤板分为抽水区及排渣区,对废气处理的液体流入排渣区内,经过滤板时进行过滤,通过抽水泵将过滤后的液体抽送至水洗箱内,实现循环利用效果,有效减少浪费;
16.排渣区的底部设有沉淀槽,沉淀槽的侧壁连通设有排渣管,排渣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可方便夹杂在水中的粉尘杂质进行沉淀,防止液体流动时轻易搅动沉淀物,可便于沉淀物后续的外排,方便使用及操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的正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的侧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00、水洗箱;110、导流板;200、水汽过滤箱;210、水雾过滤器;220、分隔件;230、第一卡槽;240、第二卡槽;250、箱门;300、汇流箱;310、隔板;320、收集室;321、第一气口;322、第二气口;323、压盖;330、积水室;340、滤板;350、抽水区;360、排渣区;370、导流管;380、沉淀槽;390、排渣管;400、抽水泵;410、导水管;420、供水管;500、输液管;510、浮球水位控制器;520、第二开关阀;600、分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包括水洗箱100、水汽过滤箱200、汇流箱300;汇流箱300内固定设有隔板310,隔板将汇流箱分为收集室320及积水室330,积水室位于收集室的下方,积水室330的宽度大于收集室320的宽度,积水室与收集室的一侧平齐、积水室超出收集室的部分的顶部敞开;积水室330内部经滤板340分为抽水区350及排渣区360,隔板310上安装有导流管370,导流管370用以
收集室320与排渣区360的导通,排渣区360的底部设有沉淀槽380,沉淀槽380的侧壁连通设有排渣管390,排渣管390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水洗箱100及水汽过滤箱200均紧密安装在收集室320的顶部,收集室320的顶部盖设有压盖323,压盖323上开设有第一气口321及第二气口322,水洗箱100的底部安装在第一气口321的上方,水洗箱100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水汽过滤箱100的底部安装在第二气口322的上方,水汽过滤箱200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抽水区350内过滤后的液体经抽水泵400抽送至水洗箱100内、流水在水洗箱100内部形成用于粉尘过滤的水帘,水汽过滤箱200则用以对水洗后的废气中夹杂的湿气进行分离。
24.进一步地,积水室330的底部两侧壁均安装有夹片组,一夹片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片331,两夹片之间形成夹道,滤板卡于夹道内、并通过螺钉进行加固锁定,滤板直立设于积水室内、且两端抵持积水室的两相对侧壁,可对水体进行有效的限定,对液体进行有效的过滤。
25.进一步地,排渣区360的侧壁穿设有用于补充液体的输液管500,位于排渣区360内的输液管500的端部安装有浮球水位控制器510,位于汇流箱300外侧的输液管500上设有第二开关阀520;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二开关阀处于敞开状态,内部的水位平衡通过浮球水位控制器进行调控;当需要对排渣区进行沉淀物排出时,需要关闭第二开关阀,开启第一开关阀,不维持供水,减少浪费,但是,若需要补充液体进行清理时,也可开启第二开关阀进行补充。
26.上述的一种废气粉尘分离净化装置,其结构新颖,水洗箱的内部可形成多重的水帘,可通过水帘的方式对废气进行有效的水洗,将废气中夹杂的粉尘及水溶性气体一次性进行净化分离,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汇流箱内分为收集室及积水室,积水室的内部经滤板分为抽水区及排渣区,对废气处理的液体流入排渣区内,经过滤板时进行过滤,通过抽水泵将过滤后的液体抽送至水洗箱内,实现循环利用效果,有效减少浪费;积水室与收集室的一侧平齐、积水室超出收集室的部分的顶部敞开,可方便对浮渣进行打捞清理;排渣区的底部设有沉淀槽,沉淀槽的侧壁连通设有排渣管,排渣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可方便夹杂在水中的粉尘杂质进行沉淀,防止液体流动时轻易搅动沉淀物,可便于沉淀物后续的外排,方便使用及操作。
27.进一步地,收集室320的内部安装有分离板600,分离板600位于导流管370的上方,分离板600倾斜设置,分离板的倾斜较高端弯折、紧贴收集室的内壁设置,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收集室内,分离板600倾斜较低端与隔板310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形成过道口;分离板600的长度大于水汽过滤箱200的底部长度,分离板600的倾斜较低端超出水汽过滤箱200的底部、往水洗箱100的底部下方延伸;分离板600的两侧抵持收集室320的两相对内壁;分离板的设置,可对导流管的上方区域进行限定,防止积水室内的水汽直接上升至水汽过滤箱内,减少水汽过滤箱的过滤压力;并且,分离板朝水洗箱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可方便从水汽过滤箱处掉落至分离板上的液体往倾斜下方流动,方便液体最终回流至积水室内。
28.进一步地,积水室330的底部两侧均朝沉淀槽380方向向下倾斜;方便沉淀物往沉淀槽方向流动,以便进行收集,并且可方便后续的排出清理。
29.进一步地,沉淀槽380的两槽壁的底部朝远离沉淀槽380中心的方向倾斜凹陷,使沉淀槽呈燕尾槽状结构;可防止上方水流对沉淀槽内部的沉淀物造成过大的冲击扰动,防止沉淀物从沉淀槽处扬起。
30.进一步地,水洗箱100的内部安装有多块倾斜设置的导流板110,导流板的倾斜较高端弯折、紧贴水洗箱的内壁设置,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水洗箱的内壁;导流板的两侧抵持于水洗箱的两相对内壁,导流板的两侧顶部固定设有立板、立板紧贴水洗箱的内壁设置,并通过螺钉进行加固连接,导流板110由上至下依次错落设置、形成阶梯导流路径,最高处的导流板的上方设有导水管410,导水管410与抽水泵400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420连通,导水管410沿水洗箱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导水管的底部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条形孔,可使得抽送的液体可均匀的分布淋在导流板上,进而方便后续形成均匀密集的水帘,从而实现有效的过滤。
31.进一步地,水汽过滤箱200的内部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水雾过滤器210,水雾过滤器210呈板体状结构,两水雾过滤器210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之间的间距,两水雾过滤器的顶部均卡于分隔件220上,分隔件对两水雾过滤器顶部之间区域形成封堵,两水雾过滤器210的底端卡于第一卡槽230上,第一卡槽230紧贴安装在水汽过滤箱200的内壁,使得进入水汽过滤箱200内的气体需通过水雾过滤器210后才可排出。
32.进一步地,分隔件呈倒放的槽体框结构,分隔件的长度与水汽过滤箱的宽度一致,分隔件的一端固定在水汽过滤箱的内壁,两水雾过滤器的顶部均卡于分隔件上,通过分隔件形成限定,使得气体仅能通过水雾过滤器后才可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水雾过滤器采用水雾滤网结构,可在市面上采购使用。
33.进一步地,分隔件220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卡槽240,水雾过滤器210的顶部对应卡于第二卡槽240内,水雾过滤器210滑插与第一卡槽230及第二卡槽240之间;水汽过滤箱200的侧壁开设有敞开口,水雾过滤器200的长度小于敞开口的竖向长度,敞开口的外侧安装有箱门250;此结构设计可通过开启箱门,将水雾过滤器进行抽取移动,进而方便对水雾过滤器进行清洁或替换使用,方便操作。
3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