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铁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1007发布日期:2022-11-18 22:2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铁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除铁滤芯。


背景技术:

2.除铁滤芯是除铁过滤器的核心过滤部件。除铁过滤器主要适用于高铁地区的地下水除铁,工业软化水、除盐水设备的预处理。该设备采用了曝气氧化、吸附、过滤的除铁原理,利用曝气装置将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进而将水中fe2+氧化成不溶于水的fe3+,再结合天然锰砂的催化、吸附、过滤将水中铁离子去除。
3.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127007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除铁滤芯,包括滤芯本体、圆形上盖与圆形下盖,圆形上盖与圆形下盖分别螺接在滤芯本体顶部与底部,圆形上盖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进液口,圆形上盖左右侧壁均安装有按压块,圆形下盖底部中间安装有出液口,滤芯本体内包括滤芯内筒与磁棒,磁棒顶部连接有支撑板,圆形上盖内由外到内依次设有滑动柱、卡扣一、卡扣二、支撑柱、支撑座、支撑板与磁棒,滑动柱向外一端与按压块连接,滑动柱与按压块相背离的一端底部与卡扣二连接,滑动柱内横向开设有活动槽,支撑柱外壁上安装有弹簧,磁棒通过支撑板固定在圆形上盖中。
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滤芯主要是通过驱动按压块即可将支撑板取出,方便对磁棒进行清洁更换,方便快捷。然而,该现有技术中的除铁滤芯在安装使用时自身旋转较为麻烦,目前还是需要借助过滤装置内部的旋转结构实现转动,因此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滤芯转动安装方式需要借助过滤装置内部的旋转结构实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在转筒结构上设置转动区域,两端的第一环体部和第二环体部在转动时起到限制转动脱落的作用,以达到便捷转动滤芯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除铁滤芯,包括滤芯主体,所述滤芯主体由增强聚丙烯为原料经过加热熔融和成型工艺制成滤材筒体形状,所述滤芯主体的两端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端面上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包括筒体部、第一环体部和第二环体部,所述第一环体部和第二环体部之间形成转动区域,所述第一环体部和第二环体部均同轴设置在所述筒体部的外周。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在转筒结构上设置转动区域,两端的第一环体部和第二环体部在转动时起到限制转动脱落的作用,以达到便捷转动滤芯的目的。
9.安装工作原理:在需要安装滤芯时,将滤芯主体两端的转筒安装至滤芯装置内部,利用转动区域与滤芯装置内部的导轨配合,在待过滤流体的流体作用力下,滤芯可以沿导轨自适应转动。而无需滤芯装置内部的驱动转动结构,简化滤芯装置内部的结构。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环体部周侧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环体部周侧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环体部内部设置密封圈,可以防止待过滤的流体从转筒两端位置渗入至滤芯的外部,导致待过滤的介质和过滤完成介质混合。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由epdm密封材料制成。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epdm材料适于作为密封材料使用。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周侧均设置有驱动齿。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滤芯主体不发生转动,或者需要清理滤芯主体内部时,可以利用驱动齿驱动滤芯主体转动,从而便于操作。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均配置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上端盖为贯穿盖体,所述下端盖为密封盖体。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端盖用于进入待过滤的流体,下端盖用于密封,进入滤芯主体的流体经滤芯主体的过滤作用从周侧排出。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芯主体的外径152mm,所述滤芯主体的长度为1016mm。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滤芯主体规格。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芯主体设置为外疏内密的深层过滤结构,所述滤芯主体的滤孔尺寸在5-100μm中尺寸逐渐增大进行设置。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这个尺寸设置,让过滤效果更好。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利用在转筒结构上设置转动区域,两端的第一环体部和第二环体部在转动时起到限制转动脱落的作用,以达到便捷转动滤芯的目的;
25.(2)在环体部内部设置密封圈,可以防止待过滤的流体从转筒两端位置渗入至滤芯的外部,导致待过滤的介质和过滤完成介质混合。
附图说明
26.图1为除铁滤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除铁滤芯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滤芯主体;2、上端盖;3、下端盖;4、转筒;4-1、筒体部;4-2、第一环体部;4-21、第一密封槽;4-22、第一密封圈;4-3、第二环体部;4-31、第二密封槽;4-32、第二密封圈;4-4、转动区域;5、驱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31.一种除铁滤芯,结合图1-图3可知,包括滤芯主体1,在加工滤芯本体1时,本实施例中滤芯主体1采用由增强聚丙烯为原料经过加热熔融和成型工艺制成滤材筒体形状,且滤
芯主体1设置为外疏内密的深层过滤结构。对于滤芯本体1的尺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滤芯主体1的外径设置为152mm,滤芯主体1的长度设置为1016mm。其中,滤芯主体1的滤孔尺寸在5-100μm中尺寸逐渐增大进行设置。
32.同时,滤芯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端盖2和下端盖3均配置为不锈钢的金属材质制成,上端盖2为贯穿盖体,下端盖3为密封盖体。且在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周侧均设置有驱动齿5,便于在滤芯主体1不进行自适应转动时可对滤芯主体1主动驱动转动,或者在拆卸下滤芯主体1进行清理时,也可以辅助滤芯主体1转动进行清理。
33.为了实现滤芯主体1的自适应转动,在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端面上设置有转筒4,转筒4包括筒体部4-1、第一环体部4-2和第二环体部4-3,第一环体部4-2和第二环体部4-3之间形成转动区域4-4,第一环体部4-2和第二环体部4-3均同轴设置在筒体部4-1的外周。通过对转动区域4-4的安装,以实现自适应转动。
34.同时,为了加强密封性能,在第一环体部4-2周侧开设有第一密封槽4-21,第一密封槽4-21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4-22。第二环体部4-3周侧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31,第二密封槽4-31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4-32。第一密封圈4-22和第二密封圈4-32均由epdm密封材料制成。
35.安装工作原理:在需要安装滤芯时,将滤芯主体1两端的转筒4安装至滤芯装置内部,利用转动区域与滤芯装置内部的导轨配合,在待过滤流体的流体作用力下,滤芯可以沿导轨自适应转动。而无需滤芯装置内部的驱动转动结构,简化滤芯装置内部的结构。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