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

文档序号:31911154发布日期:2022-10-22 08:5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煤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2.粉煤灰,是从煤燃烧的烟气中收集后获得的细小飞灰和炉渣,呈空心微球状,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粉煤灰一般指飞灰,由燃料(主要是煤)燃烧过程中排出的微小灰粒,其粒径一般在1~100μm之间,又称粉煤灰或烟灰。由燃料燃烧所产生烟气灰分中的细微固体颗粒物,如燃煤电厂从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细灰,飞灰是煤粉进入1300~1500℃的炉膛后,在悬浮燃烧条件下经受热面吸热后冷却而形成的,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例如申请号“cn202021605022.8”的一种粉煤灰生态板混料设备,包括上端连接有手动升降架的混料箱,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电动机驱动长转轴带着固定块转动后在任意角度停止的情况下,都能保证插块稳定插入固定块的插槽中,实现非下料状态到下料状态的顺利切换。
3.将原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热混,对原料热混的同时实现粉煤灰原位改性,然后进行冷混;所述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80-300份粉煤灰、80-100份pvc树脂、 1.3-4.8份ca-zn稳定剂、5-15份cpe、0.8-8份acr和1.1-3.75份铝酸脂,现有的高速混合机由电动机通过胶带轮、减速箱直接带动主轴进行旋转,安装在主轴上具有特殊形状的旋转叶片随之转动进行搅拌。
4.但是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便于投放不同组分的物料,同时不能保证在不添加物料时壳体内部空间的封闭,容易造成粉煤灰散发被使用者吸入,不便于操作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便于投放不同组分的物料,同时不能保证在不添加物料时壳体内部空间的封闭,容易造成粉煤灰散发被使用者吸入,不便于操作者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固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通过螺栓固接有底座,所述外壳的内壁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外壁通过轴承与壳体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加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部通过螺栓固接有盖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搅拌叶,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竖筒、挡板、弹簧、滑套、滑轨、直管,所述竖筒的外壁与壳体的上方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竖筒的内侧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固接有直管,所述直管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方与壳体的内壁顶部固接有弹簧,所述挡板的一侧通过销轴与壳体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
7.优选的,所述直管的一侧固接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内壁活动相连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横筒的内壁安装有橡胶垫。
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外壁通过轴承与壳体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固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贴合。
10.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外壁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一侧固接有弯板。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通过挡板、滑轨和直管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原料的快速下放,并且可保证在不投入物料时进料口的自动封闭,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便于投放不同组分的物料,同时不能保证在不添加物料时壳体内部空间的封闭,容易造成粉煤灰散发被使用者吸入的问题,便于操作者使用。
13.通过底座、电机和下料管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壳体内壁刮壁的粉煤灰进行刮除和快速下料,便于使用者对加工完成后的粉煤灰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挡板、滑轨和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底座、电机和下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壳体,2、加热板,3、马达,4、连杆,5、刮板,6、外壳,7、底座,8、电机,9、下料管,10、盖板,11、竖杆,12、插销,13、电机,14、搅拌叶,15、圆板,16、弯板,17、挡板,18、弹簧,19、竖筒,20、滑套, 21、滑轨,22、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21.实施例一:由图1-3可知,一种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安装有加热板2,加热板2可在粉煤灰热混时加热板2的型号不做限定,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外壳6,外壳6的底部通过螺栓固接有底座7,外壳6的内壁固接有电机8,电机8的型号不做限定,电机8的输出端外壁通过轴承与壳体1的底部转动相连,壳体1的底部一侧加工有下料管9,下料管9 的底部通过螺栓固接有盖板10,电机8的输出端固接有搅拌叶14,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竖筒19、挡板17、弹簧18、滑套20、滑轨 21、直管22,竖筒19的外壁与壳体1的上方通孔固定连接,竖筒19的内侧固接有滑套20,滑套2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21,滑套20可在滑轨21的外壁运动,滑轨21的一侧固接有直管22,直管22的下方设置有挡板17,挡板17 的下方与壳体1的内壁顶部固接有弹簧18,挡板17的一侧通过销
轴与壳体1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挡板17可通过销轴转动;
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挡板17、滑轨21和直管22 之间的配合,该装置采用挡板17遮挡和弹簧18自身的弹性形变来满足原料下放和自动关闭,并且可保证在不投入物料时进料口的自动封闭,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便于投放不同组分的物料,同时不能保证在不添加物料时壳体1内部空间的封闭,容易造成粉煤灰散发被使用者吸入的问题,便于操作者使用;
23.进一步的,直管22的一侧固接有横筒13,横筒13的内壁活动相连有插销 12,插销12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竖杆11,插销12可在竖杆11的通孔内运动,竖杆11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该装置实现了对直管22的快速定位,便于使用者支撑直管22,避免其发生运动;
25.进一步的,横筒13的内壁安装有橡胶垫;
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橡胶垫增大了横筒13与插销12 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插销12从横筒13内部脱落;
27.具体的,在使用该粉煤灰新型建材混合设备时,使用者在加入原料时,使用者可拔下插销12,此时的直管22失去外力支撑发生下落,直管22在运动时接触到滑轨21的端部,此时的挡板17打开,并带动弹簧18发生弹性形变,此时使用者便可通过直管22向内部加入原料,当加入完成后,使用者可向上提起直管22,并将插销12插入到横筒13的内部进行支撑,此时的弹簧18失去外力支撑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挡板17复位。
28.实施例二:由图1、2和4可知,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马达3,马达3的型号为bm-2,马达3的输出端外壁通过轴承与壳体1的顶部转动相连,马达3的输出端固接有连杆4,连杆4的两端固接有刮板5,刮板5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相贴合,刮板5可将壳体1内壁的粉煤灰进行刮除,避免出现残留;
2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底座7、电机8和下料管9之间的配合,刮板5可将壳体1刮壁的粉煤灰进行刮除,实现了对壳体1内壁刮壁的粉煤灰进行刮除和快速下料,便于使用者对加工完成后的粉煤灰进行收集;
30.进一步的,电机8的输出端外壁安装有圆板15,圆板15的一侧固接有弯板 16;
3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电机8在转动时可带动弯板16转动将粉煤灰刮除到下料管9的位置;
32.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使用者可启动马达3,马达3在工作时可带动刮板5转动,刮板5在转动时可将壳体1内壁挂壁的粉煤灰进行刮除,在收集时,使用者可取下盖板10,然后继续启动电机8,电机8在转动时可带动弯板16转动将粉煤灰刮除到下料管9的位置,避免出现剩余。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