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7350发布日期:2022-12-13 23:2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淡水资源人均水平在世界上属于末端,而大工业声场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又日益严重,因此污水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包括物理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生物降解法等等,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底部在一段时间后都会堆积大量的污泥,而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的正常有效进行,使用者经常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内部的淤泥进行清理。
3.传统的排泥手段多为先将水流抽出,再通过人工对底部的污泥进行铲除,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得排泥的效率降低,因此需要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框,且移动框的底部安装有过滤板,所述本体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移动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固定架的一端缠绕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动柱与第一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绳位于两个限位盘之间。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侧壁安装有橡胶圈,所述移动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与橡胶圈的外表面相贴合。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内侧壁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一端与移动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设置有两组。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转动柱远离本体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的内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阀,且控制阀位于本体的外部。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柱和连接绳,利用本体两侧的电机和连接绳实现对移动框的拉动,有利于将过滤板拦截的漂浮物向本体外拉动进行清理,有利于提升清理的效率,避免人工下入水池底部进行清理导致费时费力。
15.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通过设置排水管和搅拌叶片,利用搅拌叶片对过滤后的水流进行搅动,再将其通过排水管排出,有利于通过搅动水流使得细小的颗粒物不会进行沉淀,能够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a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本体;2、支撑板;3、限位杆;4、移动框;5、过滤板;6、限位环;7、第一矩形槽;8、橡胶圈;9、第一连接板;10、固定架;11、第一固定板;12、连接绳;13、第一转动柱;14、限位盘;15、第一电机;16、第一安装板;17、第二矩形槽;18、第二固定板;19、第二连接板;20、第二电机;21、第二转动柱;22、搅拌叶片;23、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用于安装限位杆3,限位杆3便于移动框4在其外表面进行滑动,支撑板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限位杆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框4,移动框4用于安装过滤板5,使得过滤板5将拦截的沉淀物通过移动框4移出本体1外进行清理,且移动框4的底部安装有过滤板5,本体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矩形槽7,第一矩形槽7便于安装第一固定板11,第一矩形槽7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9用于连接第一固定板11和固定架10,第一连接板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且第一固定板11远离第一连接板9的一端与移动框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固定架10便于安装连接绳12,且固定架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2,连接绳12便于通过第一转动柱13进行缠绕,从而实现对移动框4的拉动,连接绳12远离固定架10的一端缠绕有第一转动柱13,第一转动柱13的底部与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5用于带动第一转动柱13进行转动,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相同的结构,便于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柱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连接绳12对移动框4进行拉动,从而实现对沉淀物的清理。
23.本体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6,第一转动柱13与第一安装板16的内部活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6便于对第一转动柱13进行限位。
24.第一转动柱13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盘14,限位盘14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绳12位于两个限位盘14之间,限位盘14便于连接绳12进行缠绕。
25.第一矩形槽7的内侧壁安装有橡胶圈8,移动框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且限位环6与橡胶圈8的外表面相贴合,橡胶圈8配合限位环6实现密封和缓冲。
26.本体1内侧壁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7,第二矩形槽1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8,且第二固定板18的一端与移动框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9,第二矩形槽17便于安装第二固定板18,以便于对第二连接板19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板19便于对本体1另一侧的固定架10进行连接,便于带动移动框4进行移动。
27.本体1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21,第二转动柱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2,且搅拌叶片22设置有两组。
28.第二转动柱21远离本体1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20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0用于带动第二转动柱21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带动搅拌叶片22对水流进行搅动,有利于通过搅动水流使得细小的颗粒物不会进行沉淀,能够通过排水管23及时排出。
29.本体1的内底部安装有排水管23,排水管23的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阀,且控制阀位于本体1的外部。
30.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污水排入移动框4的内部,过滤板5将漂浮物进行拦截,然后过滤后的水流进入本体1的底部,再利用第二电机20带动第二转动柱21进行转动,使得搅拌叶片22对水流进行搅拌,有利于通过搅动水流使得细小的颗粒物不会进行沉淀,能够及时从排水管23排出,过滤板5上沉淀物逐渐增多,利用第二连接板19一侧的第一电机15,通过第一转动柱13带动连接绳12进行缠绕,便于将移动框4从本体1的内部移出,便于对过滤板5上的沉淀物进行清理。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