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模块及储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0598发布日期:2023-01-24 23:1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模块及储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模块及储物设备。


背景技术:

2.衣柜是存放衣物的柜具家具,通常衣以不锈钢、实木、钢化玻璃、五金配件为材料,一般以柜体、门板、静音轮子为组件,内置挂衣杆、裤架、拉篮、消毒灯具等配件,衣柜在使用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潮气,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容易导致衣柜内部的衣物受潮生霉。
3.橱柜是指厨房中存放厨具以及做饭操作的平台。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搭配,由五大件组成:柜体、门板、五金件、台面和电器。整体橱柜亦称整体厨房,是指由橱柜、电器、燃气具、厨房功能用具四位一体组成的橱柜组合。由于橱柜位于厨房较潮湿的环境中,因此也存在除湿的需求。
4.目前常用的除湿方式包括:压缩机制冷除湿和干燥包吸附除湿两种除湿方式。对于压缩机制冷除湿的方式,压缩机作为最重要的设备,体积较大,会占用较大的衣柜或橱柜空间,影响衣柜和橱柜的使用率,而且压缩机工作时噪音较大。由于压缩机工作时会发生振动,因此只能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待安装位置,不利于对现有衣柜和橱柜进行改造。干燥包吸附除湿的方式,除湿效果不明显,而且吸湿后体积增大,使用寿命短。
5.因此,如何实现静音环境下的主动除湿,且可随意改变设置位置,并能够长时间使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模块,以实现静音环境下的主动除湿,且可随意改变设置位置,并能够长时间使用;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除湿模块的储物设备。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外壳和除湿装置;
10.所述外壳具有散热腔和冷凝腔,所述散热腔和冷凝腔均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换热口;
11.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侧的冷端换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侧的热端换热器;
12.所述冷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内,所述热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位于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冷凝腔之间的分隔处。
13.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冷凝腔之间通过隔热板隔开,所述隔热板上开设有用于嵌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嵌槽。
14.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散热腔包括散热腔框架和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散热腔框架远离所述隔热板的一侧,所述隔热板、顶板和所述散热腔框架共同围成所
述散热腔。
15.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散热腔框架内设置有由散热风道隔板围成的散热风道,所述热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内;
16.所述散热腔的换热口至少包括散热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道的一端与所述散热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出风口连通;
17.所述散热风道内设置有风机,以驱使气流由所述散热进风口进入所述散热风道,并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排出所述散热风道。
18.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散热进风口和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腔框架的同一侧的侧板上。
19.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冷凝腔包括冷凝腔框架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冷凝腔框架远离所述隔热板的一侧,所述隔热板、底板和所述冷凝腔框架共同围成所述冷凝腔。
20.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冷凝腔框架内设置有由冷凝风道隔板围成的冷凝风道,所述冷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风道内;
21.所述冷凝腔的换热口至少包括冷凝进风口和冷凝出风口,所述冷凝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出风口连通;
22.所述冷凝风道内设置有风机,以驱使气流由所述冷凝进风口进入所述冷凝风道,并通过所述冷凝出风口排出所述冷凝风道。
23.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散热风道内的风机与所述冷凝风道内的风机为同一风机,所述风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隔热板伸入所述冷凝风道内;或者,
24.所述散热风道内的风机与所述冷凝风道内的风机为不同的风机。
25.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冷端换热器的换热翅片竖直布置,且所述冷凝腔内,于所述冷端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盒。
26.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接水盒上设置有加热蒸发装置;和/或,
27.所述接水盒上设置有用于将冷凝水排走的排水管路;和/或,
28.所述接水盒上设置有用于将冷凝水引流至热端换热器的引流管路。
29.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冷端换热器的换热翅片上涂覆有超亲水涂层;和/或,
30.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冷端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层或导热片;和/或,
31.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热端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层或导热片;和/或,
32.所述冷端换热器和所述热端换热器的基板和换热翅片之间均通过导热胶或焊接贴合为一体;和/或,
33.用于固定所述冷端换热器和所述热端换热器的紧固件为塑料紧固件。
34.可选地,在上述除湿模块中,所述热端换热器为相变换热器,且所述热端换热器于所述散热腔内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
35.所述热端换热器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贴合于所述热端换热器的蒸发段,且所述热端换热器的冷凝段的竖直高度,高于所述热端换热器的蒸发段的竖直高度。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模块,将除湿装置设置于外壳内,外壳设置独立的散热腔和冷凝腔,除湿装置由半导体制冷器提供冷源,为强化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热端换热,防止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温度过高被烧毁,在冷热端侧分别装配有冷端换热器和热端换热器以增大换热面积强化换热。冷端换热器设置于冷凝腔内,热端换热器设置于散热腔内。半导体制冷器在工作过程中其冷端侧产生的冷量,使得冷端换热器的温度显著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气态水,在冷凝作用下,于冷端换热器表面沉积出液态冷凝水,继而降低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湿度。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热端换热器加速与周围环境的换热,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烘干作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压缩机,因此可以实现静音环境下的主动高效除湿,具有静音、高效、体积小、可移动以及能够超长时间使用的优点。
37.一种储物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模块。
38.可选地,在上述储物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除湿模块安装槽,所述除湿模块设置于所述除湿模块安装槽内。
39.可选地,在上述储物设备中,所述除湿模块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贯通的通风孔,所述冷凝腔的换热口与所述通风孔对应连通。
40.可选地,在上述储物设备中,所述设备本体为衣柜或橱柜。
4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储物设备,由于具有上述除湿模块,因此兼具上述除湿模块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除湿模块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外壳的爆炸图;
4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腔于隔热板下方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除湿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除湿模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储物设备拆出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5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滑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储物设备安装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储物设备安装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至图11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55.10为除湿模块,20为设备本体,21为除湿模块安装槽,22为通风孔;
56.100为外壳,110为散热腔,111为顶板,112为散热腔框架,1121为散热风道,1122为散热进风口,1123为散热出风口,120为冷凝腔,121为冷凝腔框架,122为底板,1221为冷凝
进风口,1222为冷凝出风口,130为隔热板;
57.200为除湿装置,210为热端换热器,220为冷端换热器,230为半导体制冷器,240为接水盒,250为支撑板,260为铝基座;
58.300为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59.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模块,以实现静音环境下的主动除湿,且可随意改变设置位置,并能够长时间使用;
6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除湿模块的储物设备。
6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湿模块,包括外壳100和除湿装置200。
63.外壳100具有散热腔110和冷凝腔120,散热腔110和冷凝腔120均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换热口,以与除湿模块安装位置处的周围环境进行连通。
64.除湿装置200包括半导体制冷器230以及设置于半导体制冷器230的冷端侧的冷端换热器220以及设置于半导体制冷器230的热端侧的热端换热器210。半导体制冷器230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
65.冷端换热器220设置于冷凝腔120内,热端换热器210设置于散热腔110内,通过将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分别设置于外壳100的两个向独立的腔体内,降低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的热量中和,提高冷凝效率。半导体制冷器230位于散热腔110和冷凝腔120之间的分隔处。
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模块,将除湿装置200设置于外壳内,外壳设置独立的散热腔110和冷凝腔120,除湿装置200由半导体制冷器230提供冷源,为强化半导体制冷器230的冷热端换热,防止半导体制冷器230的热端温度过高被烧毁,在冷热端侧分别装配有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以增大换热面积强化换热。冷端换热器220设置于冷凝腔120内,热端换热器210设置于散热腔110内。半导体制冷器230在工作过程中其冷端侧产生的冷量,使得冷端换热器220的温度显著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气态水,在冷凝作用下,于冷端换热器220表面沉积出液态冷凝水,继而降低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湿度。半导体制冷器230的热端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热端换热器210加速与周围环境的换热,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烘干作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压缩机,因此可以实现静音环境下的主动高效除湿,具有静音、高效、体积小、可移动以及能够超长时间使用的优点。
67.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之间冷热量中和,本实施例中,散热腔110和冷凝腔120之间通过隔热板130隔开,隔热板130上开设有用于嵌装半导体制冷器230的嵌槽,半导体制冷器230固定于该嵌槽内。隔热板130为具有一定隔热能力的板状结构,如果塑料材质或木质均可。
68.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腔110包括散热腔框架112和顶板111,顶板111设置于散热腔框架112远离隔热板130的一侧。顶板111是指在除湿模块正常安装时,外壳100位于顶部的部位。顶板111与散热腔框架1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拆装结构。隔热板130、顶板111和散热腔框架112共同围成散热腔110,隔热板130和顶板111中的至少一个需要与散热腔框架112为可拆装结构,以使得除湿装置200可以方便安装于外壳100内。
69.如图4所示,为了加快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散热腔框架112内设置有由散热风道隔板围成的散热风道1121,散热风道隔板可以与散热腔框架112为装配结构,也可将二者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以外壳100为塑料材质为例,可直接将散热风道隔板与散热腔框架112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70.热端换热器210设置于散热风道1121内,原则上热端换热器210可以设置于散热风道1121的任意位置,但考虑到气流流动的顺畅,可将热端换热器210尽量靠近散热风道1121的整个路径的中间位置。
71.散热腔110的换热口至少包括散热进风口1122和散热出风口1123,散热风道1121的一端与散热进风口1122连通,另一端与散热出风口1123连通。散热风道1121内设置有风机300,以驱使气流由散热进风口1122进入散热风道1121,并通过散热出风口1123排出散热风道1121。在风机300的作用下,可以加快散热腔110内的空气与外部环境中的空气换热,继而保证半导体制冷器230冷端侧的制冷效果。
7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散热进风口1122和散热出风口1123设置于散热腔框架112的同一侧的侧板上。由于散热进风口1122和散热出风口1123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散热风道1121呈半环形结构,由散热进风口1122进入的空气沿散热风道1121环绕后,通过散热出风口1123排出。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在除湿模块安装在衣柜、橱柜、鞋柜等储物设备中后,散热进风口1122和散热出风口1123可以面向储物设备的门体设置,有助于将热端换热器210加热后的高温气体尽快排出储物设备外部。
7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腔120包括冷凝腔框架121和底板122,底板122设置于冷凝腔框架121远离隔热板130的一侧。底板122是指在除湿模块正常安装时,外壳100位于底部的部位。底板122与冷凝腔框架1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拆装结构。隔热板130、底板122和冷凝腔框架121共同围成冷凝腔120,隔热板130和底板122中的至少一个需要与冷凝腔框架121为可拆装结构,以使得除湿装置200可以方便安装于外壳100内。
74.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除湿效率,冷凝腔框架121内设置有由冷凝风道隔板围成的冷凝风道,冷凝风道隔板可以与冷凝腔框架121为装配结构,也可将二者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以外壳100为塑料材质为例,可直接将冷凝风道隔板与冷凝腔框架121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75.冷端换热器220设置于冷凝风道内,原则上冷端换热器220可以设置于冷凝风道的任意位置,但考虑到气流流动的顺畅,可将冷端换热器220尽量靠近冷凝风道的整个路径的中间位置。
76.如图7所示,冷凝腔120的换热口至少包括冷凝进风口1221和冷凝出风口1222,冷凝风道的一端与冷凝进风口122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出风口1222连通,可将冷凝进风口1221和冷凝出风口1222设置于底板122上。冷凝风道内设置有风机300,以驱使气流由冷凝进风口1221进入冷凝风道,并通过冷凝出风口1222排出冷凝风道。在风机300的作用下,环
境中的空气通过冷凝进风口1221进入冷凝风道,并经过冷端换热器220以冷凝出空气中的水分,随着空气的加速循环,加快与环境空气的冷凝速度,提高了除湿效果。
77.为了降低除湿模块的成本,散热风道1121内的风机300与冷凝风道内的风机300为同一风机300,风机300的一部分位于散热风道1121内,另一部分穿过隔热板130伸入冷凝风道内。本实施例中,只采用一个风机300,便可实现驱动空气由冷凝进风口1221向冷凝出风口1222的方向流动,以及由散热进风口1122向散热出风口1123的方向流动。风机300可以为一个电机两个扇叶的结构,两个扇叶分别位于冷凝风道和散热风道1121内,也可只有一个扇叶分别穿过冷凝风道和散热风道1121。
78.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在冷凝风道和散热风道1121内分别设置风机300。冷凝风道和散热风道1121分别设置独立的风机,使得冷凝风道和散热风道1121之间无干扰,如:为使冷端换热器快速拉低至较低温度,冷凝风道内的风机应为低风量,或者不启动冷凝风道内的风机,而为保证半导体制冷器230正常运行不被烧毁,热端换热器210要有足够风量,需要散热风道1121内的风机一直运行,且较大风量。
79.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冷端换热器220的换热翅片竖直布置,即冷端换热器220的换热翅片垂直于底板122设置,在将除湿模块待除湿位置时,通常底板122呈水平状态,由于冷端换热器220的换热翅片与底板122垂直,因此冷端换热器220的换热翅片呈竖直状态。
80.冷凝腔120内在冷端换热器22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盒240。由于在除湿模块安装后,冷端换热器220的换热翅片呈竖直状态,冷端换热器220上的冷凝水珠可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接水盒240内进行收集,避免冷凝水随意滴落而弄湿衣物。
81.进一步地,接水盒240上可以设置有加热蒸发装置,在接水盒240内冷凝水不多时,在加热蒸发装置的加热作用下,可以使得接水盒240内的冷凝水蒸发。在环境中的湿度较低时,便可通过加热蒸发装置加热接水盒240内的冷凝水,使得冷凝水蒸发,以加湿空气。加热蒸发装置可以为热敏电阻加热器或加热丝等。
82.需要说明的是,接水盒240上也可设置有用于将冷凝水引流至热端换热器210的引流管路,利用热端换热器210的热量实时蒸发冷凝水,后可随散热风道1121排出机体。既能利用热端换热器210的热量,减少电加热的消耗,也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热端换热器210降温。
83.通常衣柜、鞋柜和橱柜等储物设备存放物品均需要适宜的湿度环境,可在环境中布置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湿度,在环境湿度超过预设湿度上限时,可控制除湿模块通电工作,以进行除湿处理;在环境湿度介于预设湿度下限和预设湿度上限之间时,可关闭除湿模块。在环境湿度低于预设湿度下限时,可打开加热蒸发装置,以蒸发接水盒240内的冷凝水,以加湿空气。
84.对于中国南方湿度较大的地区,因为环境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接水盒240内冷凝水量通常比较大,可在接水盒240上设置用于将冷凝水排走的排水管路,通过排水管路排出接水盒240内的冷凝水,以防止接水盒240内冷凝水过多而溢出。排水管路上可以设置相应的控制阀,以控制排出冷凝水的时机。
85.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冷端换热器220的换热翅片上涂覆有超亲水涂层,便于冷凝水下流。半导体制冷器230与冷端侧的冷端换热器220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硅脂层
或导热片,以减小半导体制冷器230和冷端换热器220接触热阻。半导体制冷器230与热端换热器210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硅脂层或导热片,以减小半导体制冷器230和热端换热器210接触热阻。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的基板和换热翅片之间可通过导热胶或焊接贴合为一体,以保证接触面间紧密高效传热。
86.用于固定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的紧固件可以为塑料紧固件。塑料紧固件从热端换热器210穿过隔热板130后,固定冷端换热器220的基板上,使用塑料紧固件的作用是避免冷端换热器220和热端换热器210通过紧固件中和冷量。
87.如图6所示,热端换热器210优选为相变换热器,且热端换热器210于散热腔110内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具体可通过支撑板250和铝基座260的支撑,实现热端换热器210的倾斜。
88.热端换热器210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半导体制冷器230贴合于热端换热器210的蒸发段,且热端换热器210的冷凝段的竖直高度,高于热端换热器210的蒸发段的竖直高度。
89.相变散热器具有高传热能力、高导热系数、重量轻的特性。相变散热器能够保证高温环境(如35℃以上环境温度),除湿模块仍可正常工作,在恶劣天气下仍可工作。相变散热器倾斜布置可利用重力作用回流,更能进一步提升散热能力。工作时依据热管原理,快速将半导体制冷器230热端的热量传递至整个相变散热器,进而通过对流换热将热量带走。相变散热器不限于吹胀板、散热器开槽嵌入vc板/平板微槽道热管/烧结热管等形式。相变散热器阵列翅片,增大换热面积可起到强化换热作用。
90.冷端换热器220可以采用铝挤换热器,但并不局限于铝挤换热器这一种形式,还可以为其他适合的换热器形式。
91.为实现快速除湿,可加大半导体制冷器230制冷能力,使空气内水蒸气直接在冷端换热器220表面结霜,然后改变电流方向,使冷热端互换,对冷端换热器220加热化霜,能够达到快速除湿的目的。
92.如图8-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物设备包括设备本体20和设置于设备本体20内的如上实施例公开的除湿模块10。设备本体20可以为衣柜、鞋柜或橱柜等柜体。由于具有上述除湿模块10,因此兼具上述除湿模块10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93.设备本体20内可设置有至少一个除湿模块安装槽21,除湿模块10设置于除湿模块安装槽21内。除湿模块安装槽21可以为设备本体20上设置的夹层,将除湿模块10直接插入至该夹层中,安装和拆卸方式类似于抽屉,针对此嵌入式类型,需要保证散热进风口1122和散热出风口1123均位于除湿模块10的前侧面,利用风道结构实现换热空气前进前出。
94.除湿模块安装槽21的底壁开设有贯通的通风孔22,冷凝腔120的换热口与通风孔22对应连通,即冷凝进风口1221和冷凝出风口1222与通风孔22对应连通,以保证冷凝风道与设备本体20之间空气流通,同时可在冷凝进风口1221和冷凝出风口1222与通风孔22之间做相应的密封处理。
9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6.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
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7.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98.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